景区总体规划1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1409979 上传时间:2019-06-28 格式:DOC 页数:82 大小:2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区总体规划1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景区总体规划1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景区总体规划1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景区总体规划1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景区总体规划1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景区总体规划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区总体规划1(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龙宽机构二OO三年三月目录: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旅游区概况一、区位与范围二、自然地理环境三、区域经济环境第三章 旅游资源评价一、旅游资源构成系统二、旅游资源评价(一)旅游资源总体评价(二)旅游资源分级评价第四章 旅游区开发条件与市场前景分析一、开发条件分析1、交通区位优势 2、气候资源优势 3、风景资源优势 4、人文资源优势 5、客源资源优势 6、空间容量优势 二、市场分析第五章 旅游区总体开发战略规划一、旅游区功能与规模二、旅游区性质与定位三、旅游区总体开发战略原则和目标四、总体布局和功能系统规划第六章 旅游区建设规划一、第一期建设规划二、第二期建设规划第七章 旅游产品

2、规划一、旅游产品设计理念二、旅游产品规划三、旅游产品线路第八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防灾规划一、旅游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二、旅游区防灾规划第九章 旅游区配套设施与基础设施规划一、旅游区配套设施规划二、旅游区基础设施规划第十章 旅游商品开发规划一、旅游商品开发策略二、旅游商品开发类型三、旅游商品销售规划第十一章 旅游市场品牌营销规划一、品牌营销战略规划二、目标市场选择与市场定位三、营销策略与执行方案四、主题表演、主题节庆活动策略第十二章 运营管理体系与人力资源规划一、运营管理体系规划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规划第十三章 旅游区开发投资效益分析一、经济效益评估1、投资成本分析 2、收入预测 3、盈亏平衡分析

3、4、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5、清偿能力分析 第十四章 旅游区项目风险控制规划一、项目风险分析 二、对策分析第十五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强化对旅游资源的管理,优化和合理配置、使用旅游资源,使中国旅游度假区范围内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有序进行,特编制中国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第二条 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9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6年) 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

4、理暂行办法(1999年) 国家环保总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年)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 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省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支柱产业,建设旅游大省的决定(2000年) 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00年) 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998年) 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3年)第三条 规划原则严格遵照规划依据,科学决策,合理投资,突出重点,以精品项目带动旅游区的开发,分布实施,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对具体项目的选择和投资,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5、,留下后续发展空间,具体规划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资源有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2、自然风光与地方人文景观相结合3、旅游区建设和项目设置与景区环境协调一致4、近期有效投资与长远发展规划相结合5、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品味”的原则第四条 规划区范围 规划用地位于省市,北邻南高速公路,西南依江,东靠坡,整个规划用地2000亩。第五条 规划目标将中国旅游度假区建设成为以地下古盐湖为基础,以“卓筒井”盐卤文化和盐卤资源为主题,以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为补充,拥有一流景点、一流设施、一流服务,具有独特文化魅力和个性的旅游度假区;建设成为一个可以体验地中海风情和神奇漂浮,能享受特有的盐卤温泉和恒

6、温黑泥浴,融五星级度假酒店、各种时尚健身运动和大型水上游乐项目为一体的,集健康、休闲和娱乐为一身的国际旅游度假胜地。使之成为省、全国乃至亚洲的一个国际旅游度假精品。第六条 本规划图件由中国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组成,其中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法律效力。第七条 在本旅游规划区内开展与旅游规划有关的设计、管理及建设活动,均应执行本规划。第二章 旅游区概况一、区位与范围 (一)区位条件1、地理区位中国旅游度假区位于县城城区,地理坐标在东经105°14'41"E,北纬30°36' 7"N ,紧邻成南高速公路。2、交通区位中国旅游度

7、假区交通便捷,道路设施极好,距离成南高速公路出口约1公里。中国旅游度假区所在的县城西距成都市100余公里,南距重庆市100多公里,北距绵阳130公里,东距南充1 3O公里,是重庆、成都、绵阳三大城市和川南、川东北地区与川西的结合点,是东进重庆,西入的门户。绵阳至重庆、罗江至桂花的省道贯穿县境,五条县道出境水泥路和16条乡镇水泥路(柏油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成都至达县铁路、成都至南充高速公路、拟建的重庆至绵阳高速公路都在建站设口,上下进出极为方便。对外交通网络发达。3、旅游区位中国旅游度假区处于县城城区,属于成渝经济圈核心经济带范围之内,周边分布着、绵阳、德阳、南充、广安、简阳等区域核心城市。

8、中国旅游度假区位于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大成都游区范围内,邻近嘉陵江旅游板块,是成都一一南充一广安这一热点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周边主要旅游景点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卓筒井、郭子仪后裔清墓群、贾岛祠遗址等;周边主要景区有: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度假旅游区、沱牌工业园(二)旅游区范围 中国旅游度假区位于省市县蓬莱镇火井胡家坝,北邻成南高速公路,西南依郪江,东邻青龙坡,整个规划用地2000亩。二、自然地理环境 1、地质地貌 中国旅游度假区所在的县地处杨子地台内部川中台向斜构造单元,地表盖层以侏罗纪地层为主,为红色河湖相沉积,地貌以丘陵低山为主。 2、气候水文中国旅游度假区所在的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9、,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春早、夏热、秋凉、冬暖,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水热条件适度。年平均18°C,年日照时数1400小时,无霜期297天,年均降量930MM,本区有涪江,郪江等大小河流八条,大、中、小型水库六座。本区属都江堰灌区,水利条件较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县城蓬莱镇位于全县地域的中心位置,郪江和从城东北绕城而过。3、生物资源中国旅游度假区所在区域内生物资源、植物种类较丰富。动物资源有画眉、山雀、布谷、杜鹃、斑鸠、莺、燕、野鸭、野兔、鸳鸯等禽兽。植被群落优势树种有:柏木、楠木、黄连木、马尾松、桉树、榕树、黄荆、竹类、枇杷、柑橘等乔灌木树种。三、区域经济环境 中国旅游度假区所在的县

10、经济在改革开放20年以来及建县以来蓬勃发展,全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经济建设步伐,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综合实力增强。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7亿元,工业总产值13.7亿元,农业总产值9.3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由1999年的1898元增加到2108元。建设五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2.83亿元。全县基础设施建设超前,水电气等能源供应充足,邮政、电信、寻呼、移动通讯畅通发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细致,生态环境建设被评为“省生态环境建设重点示范县”。为1997年新建的县,按照基础设施先行,第三产业起步,农业基础加固,工业兴县致富,社会全面

11、进步的思路,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7亿元,全县粮食总产值26万吨,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7亿元,农业人均收入2108元。工业经济以石油天然气化工、盐化工、制药、食品加工、棉纺、建筑建材为主要支柱产业200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7亿元,同比增长25。县有回马至蓬莱110KV输变电线路和蓬莱、回马两座110KV变电站,全县农村低压电网改造已经全面完成,电力供应满足需要。电视、通讯、广电、光纤网络已通各乡镇,电话装机容量2万门。县城建有2.5万吨的自来水厂,新城区已基本建成雨污分流的排水灌网,大部分市民已用上天然气。建县以来,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现有各级学

12、校303所,在校中的的学生93000人,“普九”工作已通过国家验收,医疗卫生,体育事业也有长足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稳定,生态环境优美,投资环境良好。第三章 旅游资源评价一、旅游资源构成县县城蓬莱镇是四大古镇之一,元代以前曾为郪县、巴兴县、长江县治,建置历史可远塑到东晋、隋唐。元代至元19年(公元1282年)废长江县,将县境并入蓬莱县。清代、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直到1997年,属蓬莱县。 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县,县城为蓬莱镇,废长江县715年后,县境又恢复了县的建置。县历史上就以产盐著称,经济繁荣,盛极一时。该地采卤熬盐历史悠久,在东汉,三国,两晋时期,盐业已有相当规模。宋代初年,北地率先使用卓筒井技术采卤,不但使制盐业得到空前发展,而且卓筒井采盐技术在人类科学技术史上也留下了光彩的一页。县卓筒井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他是历代盐工千百年智慧的结晶,其原理成为现代石油钻井技术的源头。县历史上人才辈出,文化事业也颇为可观。唐代著名诗人贾岛曾在此为官三年,留下数百篇诗文,以至于晚唐、五代、宋及以后无数文人墨客来此凭吊唱和,至今尚有的贾公祠及诗词碑刻遗迹可寻。从古至今,县可谓地灵人杰,文人,学者,名医、高僧、科学家、艺术家、英雄、劳模人才辈出,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资料和遗迹。自然景观资源县位于盆地腹地,涪江中游,地形以浅丘为主。涪江支流郪江流经县城蓬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