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1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1409956 上传时间:2019-06-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法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普法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普法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普法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1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普法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1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法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法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普法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他常说,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普法工作者,不能因自己的原因而影响工作,自己能为普法宣传工作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让群众多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这是我最开心的事。 丹心一片献给党 上高县国土资源局胥林峰同志普法先进事迹材料 胥林峰,男,1967年12月出生,大专学历,1987年10月参军,198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XX年3月从部队转业到上高县国土资源局从事普法宣教工作,现任县国土资源局人秘股副股长。 一路风雨一路歌,胥林峰同志凭着一颗强烈的事业心,一股军人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一种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牢记党的宗旨,践行“xxxx”,满腔热情地向广大干部群众普及

2、法律法规知识,把法律送到千家万户,在平凡的岗位上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取得了显著成绩,赢得了方方面面的赞誉和肯定。XX至连续三年被中国国土资源报评为优秀特约记者;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县优秀通讯员。年被评为上高县普法先进工作者。 潜心学法争当排头兵 俗话说:“打铁先要身硬”。在普法宣教工作岗位上,首先要求自身有过硬的法律水平。胥林峰同志以前学的是医学专业,对普法宣教工作是外来汉,为尽快进入角色,首先,他抓住点滴时间向书本学,并制定每年学习计划,学习内容。每天他坚持挤出三个小时学习“四五”普法法律法规知识,摘录了近十万字的学习笔记。其次,他还向从事普法工作的老同志学习,不懂之处虚心请教,直至弄懂

3、弄通为止。为了全面完成国土系统“四五”普法工作任务,他身体力行,全身投入,自学了每年要求学习的普法内容和近年来国土资源部门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同时,将自己所掌握的法律法规知识,为单位和地方干部职工群众讲授。如:局机关每周一小时组织普法学习,几乎他一个人承包;每年的“4.22”世界土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12.4”全国法制日的上街咨询,每次都有他的身影。XX年的“6.25”全国土地日宣传,为了使宣传效果不受影响,他不顾身体的不适,强忍着胃口疼痛,顶着炎炎烈日,在县城街心花园解答了20余名群众提出的土地、矿产等方面的问题30多余个,至到咨询活动结束,才到医院去就诊。他常说,作为一名党员,

4、一名普法工作者,不能因自己的原因而影响工作,自己能为普法宣传工作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让群众多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这是我最开心的事。局领导看在眼里,喜在心间,认为胥林峰同志是一个可造之才,每年都派他参加县政府组织的普法培训班,年又派他到井冈山参加省厅举办的依法行政,他不负众望,刻苦学习,先后取得执法监察合格证、上岗证,为做好国土资源各项工作打下了扎实的法律、业务知识基矗 胥林峰同志几年来一直从事我县的土地法律法规普法宣传工作。利用自己学到的理论业务知识和高超的写作水平,在县国土资源局工作的四个年头里,他先后撰写、拍摄了大量反映我县执行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政策及新人、新事、新风貌的稿件200余篇(幅),

5、其中在国家级、省级发表的稿件(图片)100余篇(幅),在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50余篇(幅),在县级50余篇。XX年以来,他连续三年被中国国土资源报社评为优秀特约记者,他的摄影作品先后在省市摄影大赛上多次获奖,今年五月,中国国土资源报“惠州标”新闻摄影比赛揭晓,他又获得三等奖。得到了中国国土资源报领导、省国土资源厅和市国土资源局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秉公执法勇当“黑包炭” 该县徐家渡镇寨里村黄某因建猪栏与邻居发生土地纠纷,经多方调处后黄某依然不服,竟打电话叫外出打工的胞弟到县国土资源局找局长“讨公道”。胥林峰又摊上这档子“烦心事”。起初黄某胞弟态度强硬,满口脏话,扬言要到省里上访,若处结果不令他“满

6、意”,还要到北京上访。面对这一尴尬局面,胥林峰同志沉着冷静,向他宣传国家土地政策法规,“你兄弟养猪建栏是好事情,现在行情好,一年下来挣个七、八万没问题,你就不用去打工,一起合伙不就好了吗?”“一米,也就这么宽,猪栏那么大,也不缺这一点,是吧。再说,邻里和睦,和气生财嘛,对方有土地证,是合情合理的。你这边让一让,对方好久没吱声了,我们还是要律、讲事实、讲道理,乡里乡亲的,你就不要和你兄弟那样,他毕尽读书少见识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法与理的解说中,在情与理的沟通中,黄某胞弟终于消除了怒气,转怒为喜,很乐意地接受了国土人员的调解,一场很可能引发越级上访的土地纠纷终于化解了。别人的事,说起来轻松,

7、可自家的事,却难了。胥林峰的表哥,XX年10月不经批准偷偷在自家菜地里挖地基建房,别人说违法,他还理直气壮地说:“怕什么,俺表弟管这一块,别人来了我不怕,他来了还不会给我这个面子。”这事不知怎么传到了胥林峰同志的耳朵里,他当天就赶到现场,对表兄讲解国家的土地法规和国家政策,要表兄停止违法建设。表兄对此很不理解地说:“什么事不好做,非要干这出力不讨好的事,你图个啥?”并要求看在亲戚的份上给予方便。此时,胥林峰的倔劲又上来了:“没办理用地批准手续的,坚决不准新建1在胥林峰面前碰了钉子后,这位表兄还不死心,又带着自己的母亲跑到胥林峰家里说情,要求关照,不然的话就断绝亲戚关系。妻子也劝道:“这事得罪的

8、是自己人,不如装着不知道,让别人去管算了,我们图个安稳日子。”面对着年迈的姨娘和妻子的劝说,胥林峰起初有些犹豫不决,可转念一想,自己是个共产党员,管土地图的是啥,不就是为了子孙后代吃饭生存的大事吗?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谁来说情也不行。他硬是吃了秤砣铁了心,没有放弃原则,和监察股的同志一道依法强行拆除了表兄的地基。一时间,胥林峰像“包黑炭”的说法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当地村民中广为传播,群众纷纷赞誉:“有这样的人管土地,我们放心了。 ,男,1986年1月参加工作,199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技术员、工程队副队长、队长、水利工程公司经理、副处长,现任副处长。 15年来,他的人生轨迹始终与水利施工队伍

9、的壮大紧紧地地联系在一起。自从上水利中专的第一天起,他就与水利工程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秦汉渠,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在短短的四五年的时间里,处水利工程公司由小到大一跃而成为水利系统赫赫有名的三级施工企业,拥有资产500多万元,年创利逾百万元,使得施工建筑业成为管理处综合经营的拳头项目和支柱产业。他工作15年来,经手完成的大大小小各类工程120多项,完成产值6000多万元,创利税800多万元,为秦汉渠的双文明建设以及行业脱贫、职工致富做出了突出贡献。凭着过硬的素质和一往无前的勇气,他为管理处赢得了荣誉,同时,他也多次获得各级各类多次表彰奖励。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年年是管理处的先进工作者,多次获得优秀

10、党员称号;1988年被评为水利厅优秀团员,1988、1989年连续两年获得自治区团委“优秀团支部书记”称号,同年被区团委、经委、总工会评为“双增双节先进个人”;1989年被区团委授予“五四精英”称号;1992年被吴忠市评为建筑施工先进工作者;1994年被水利厅评为“十大杰出青年”;1995年被水利厅评为优秀党员;1996年被水利厅评为优秀施工员,同年被评为全国防洪抗旱劳动模范,获得2000元奖金;当年还获得了自治区“新长征突击手”的光荣称号。 由于他的突出表现,得到了上级组织与群众的充分肯定和信任,也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1990年4月15日宁夏日报2版登载了题为管渠的小秀才记共青团员、区“五

11、四精英”荣誉称号获得者刘文秀二三事的文章;1996年10月23日青年生活导报头版登载了题为刘文秀:工程质量的坚守者的文章。1997年11月23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人物通讯铜帮铁底刘文秀。由此,他声名鹊起,当然也是实至名归。但他依然保持着朴实无华的本色,兢兢业业地为水利事业默默地奉献者热血、青春。 同志的事迹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抓自身建设,思想坚定,作风扎实。 打铁须得自身硬,他始终将自己摆在一个学习者的位置上,坚持学习,严于律己,在实践中磨练、提高自己。他不满足于上水校中专时所学,为了系统掌握水利工程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他除了自学,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外,百忙之余,报名参加

12、了宁夏农学院工程专业的自学考试,并以刻苦的精神和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为了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他又参加了中央党校本科班的函授学习。他深知,现代化的企事业单位需要有现代化意识的人来管理,掌握和运用计算机是大势所趋。在他的呼吁下,管理处逐年挤出资金,培训人才,购置设备。几年来,处机关共购买计算机台,培训计算机操作人员达多人次。他本人积极带头参加学习和实践,初步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能。为了学习和掌握更多的工程施工和管理知识,他自费订阅了建筑技术、工程施工与管理等专业杂志,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他并且能够做到学以致用,结合实践写出了论文河冬灌区渠道滑坡治理措施刍议,发表在宁夏水利年第二期上。

13、作为管理处思想政治研讨会的理事,他思想活跃,发言积极,每年都能提交论文。对于下属,他言传身教,促其进步。 二、抓工程建设,把质量当生命,公而忘私。 正如他的那句口头禅所说:工程是百年大计,要“铜帮铁底”。他正是这样身体力行的。十几年在工地上的摸爬滚打,使他练就了一副过硬的识假打劣的本领。经他施工的大大小小120多项工程没有一项不合格,其中:获得处优良工程的不下20项;马莲渠改道工程、汉渠南干沟涵洞工程、贡碑沟涵洞工程、秦渠纪家湖涵洞工程、农场渠砌护工程、水利厅院落改造及道桥工程等获得了水利厅优良工程;1995年的管理处培训大楼工程被评为自治区优良工程;在1998年的红三干渠12标段工程施工中,

14、由于他加强管理,狠抓质量,使该段被评为优质工程,受到了扶贫扬黄灌溉工程指挥部的嘉奖。多年来,他总结摸索出了一套“四早五定三把关”的施工经验,即早安排、早勘测、早设计、早施工,坚持定方案、定任务、定人员、定资金、定时间,严把设计、审核、验收关。严格实行工程建设法人制和项目责任制,积极配合实施监理制。他注重规范管理,每项工程都要求签订安全合同,层层把关,按章操作,严格施工。他坚持原则,铁面无私。他的只看质量不看人情的严厉态度,使许多施工人员不寒而栗。他不分昼夜,坚守工地,为管理处赢得了安全保障和信誉。 三、抓制度建设,科学管理,因材用人。 1、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他接手工程队以后,打破旧框框,建立

15、了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成立公司后,又制定章程,完善用工合同,制订了详尽的工程施工规范等,并带头严格执行。 2、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打破喝“大锅水”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无论在工程公司当经理,还是在任副处长后主管财务、综合经营、工程时,他都制订了明确的奖罚细则,兑现起来也决不手软。 3、抓后备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使用年轻人,放手使用,给他们以锻炼机会。他提出每年抽调一批大、中专学生和各所的技术员上大工地实践锻炼,为全处培养了一批懂业务、会管理、能吃苦的技术人才。 四、抓经营管理,大胆改革,大刀阔斧上马新项目。 刘文秀同志在任工程队长期间,就曾顺应形势,提出了试行公司制的构想。经处研究后完成了改制,他又动脑筋、想办法,积极对外承揽工程,增收节支。他提出,发展我处水利经济,必须以建筑施工业为龙头,以其雄厚的实力,支持、发展农牧业,发展沿渠经济,以工保农,以农养牧,促进良性循环。经过管理处的反复研究、确定,最终采纳了这一建设性的建议。开发渠堤保护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水土资源优势,在东干渠两侧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已开发农田2000亩,养猪500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