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民消费需求-促进沙县经济增长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1407442 上传时间:2019-06-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农民消费需求-促进沙县经济增长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提高农民消费需求-促进沙县经济增长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提高农民消费需求-促进沙县经济增长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提高农民消费需求-促进沙县经济增长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提高农民消费需求-促进沙县经济增长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高农民消费需求-促进沙县经济增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农民消费需求-促进沙县经济增长(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年度全市调查队系统优秀统计分析报告评选推荐作品提高农民消费需求 促进沙县经济增长作者:吴裕木 核稿:王增富社会经济的增长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供给推动,二是需求拉动。总需求包括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在过去的短缺经济时代,商品的供给不足是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经济的增长主要表现在满足供给上,消费需求的作用相对不明显。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由供给方面转向需求方面,需求不足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虽然扩大投资需求,在一段时期内可以刺激经济保持增长,但从长期看,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投资的扩张最终还是要有消费需求的支持,消费不活跃,市场投资也

2、就难以为继。另外,近年沙县外贸出口虽然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所以增加消费,扩大需求,启动市场应是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消费需求能否有效的增加已经成为决定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从沙县的情况来看,九十年代以来,消费对GDP的贡献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最终消费占GDP(按支出法计算)的比重最高为1993年达到62.4%,最低为2005年31.4%。1999年以后虽然均低于40%,但最终消费长期仍保持占全县GDP的30以上。在消费需求中,居民消费始终是影响消费增长的最为主要的因素,它是消费总量的绝大部分,从沙县近十年的情况看,它一般占据消费总量的85%以上,因此

3、,增加居民消费便成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最佳政策选择。一、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是促进当前经济增长的着力点既然居民消费是影响消费增长的关键因素,那么通过刺激居民消费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增长呢?居民消费存在着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两个不同的消费主体,对于这两个不同的消费主体而言,应该将着力点主要放在哪一类消费主体上来促进经济增长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考虑和分析的问题。为了排除人口总量及人口结构的影响,我们选取人均指标而非总量指标建立计量模型来试图解析这些问题。选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Y)作为因变量,分别以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水平(Xu)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水平(Xr)为自变量。具

4、体数据见表1。在明确了分析所选择的变量之后,建立相关变量数据之间的散点图,以人均GDP值为Y轴,分别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值为X轴建立坐标系,得到变量数据之间的散点图,见图1与图2。表1 1990年以来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与GDP单位:元年份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Xr)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Xu)人均GDP(Y)199080510302778199182912242883199293915953420199312841617435919941716264562721995190929696732199621223644716719972279392480421

5、998259738889060199920804115986020002453417610546200126284605117162002280447261293620032918502114484200434665571165222005354861431750720063945650320131图1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与人均GDP相关图图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与人均GDP相关图由上面的图1和图2可以看出,沙县人均GDP值与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之间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因此,可以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分别对它们与GDP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直接用Excel

6、“图表”选项“线性趋势线”生成)。农村居民消费Y = -2621.6 + 5.4533XrR2=0.9516 城市居民消费Y = -1754.8 + 3.064XuR2=0.9472根据分析所确立的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水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水平与人均GDP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出,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只要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加1元,那么,人均GDP就增加5.5元,而对于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而言,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其每增加1元,人均GDP的增加只有3.1元。因此可以得出:在影响沙县人均GDP增长的居民消费因素中,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长对人均GDP的影响要大于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的影

7、响,因而刺激农村消费市场应是刺激我县经济增长的着力点。二、近十年来沙县农村居民消费变动状况、规律及当前消费形势近十年来,沙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97年的2805元增加到2006年的5112元,增加2307元,增长82.2。随着收入增长,农村居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在衣、食、住这些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之后,农村居民开始将消费的目光投向发展与享受方面,消费结构也相应出现了恩格尔系数总体上不断下降的积极倾向。分析近十年来沙县农村居民消费变动情况,正确认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成长规律及当前消费形势,对于揭示农村消费市场的未来变化趋势,进而依据农民消费需求的变化情况合理调整产品结构,

8、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农村居民消费变动状况的几个特征1、消费支出快速增长2006年沙县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44.9元,比1996年的2121.6增长了85.9,吃、穿、住、用等方面消费额均有大幅增长。其中:人均食品支出1749.9元,比1996年增长48.9;衣着243.6元,增长61.6;居住支出585.0元,增长1.2倍;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121.4元,增长55.6;交通和通讯419.2元,增长2.4倍;文教娱乐及服务494.4元,增长2.1倍;医疗保健190.3元,增长4.2倍。随着近十年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沙县农村居民整体生活质量已经跨入了小康,消费需求

9、逐步向着以追求质量为核心的新阶段推进。表2:沙县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分项支出单位:元年份生活消费支出食品 支出衣着 支出居住 支出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 通讯文教娱乐及服务医疗 保健其他 支出19962121.61175.6150.7268.178.0123.5159.236.8129.819972278.61042.1160.1413.165.4160.2279.546.7111.519982596.71074.5148.0689.879.2173.6310.464.457.019992080.51000.5135.3236.285.7209.6260.878.673.920002453.411

10、56.6134.3303.8123.9166.4338.095.3135.120012628.11176.8136.4336.7199.2191.0299.1112.1176.720022803.91178.9158.4489.4158.2278.5344.194.1102.420032918.21166.2159.4497.3151.1355.3311.0126.8151.020043466.21334.9212.8795.8155.1351.6346.4167.998.720053548.31628.4210.0536.095.1360.5437.7183.896.820063944.91

11、749.9243.6585.0121.4419.2494.4190.3141.22、消费结构变化明显,消费质量改善显著进入九十年代,沙县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结构逐渐由八十年代的温饱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已进入小康生活且正向富裕迈进的沙县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空间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吃、穿、用、住等最基本的消费,生活方式正逐步向城市靠近,消费结构正从量的变化向质的提高转变。主要表现为:用于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的消费比重开始渐渐下降,把更多的钱投向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等享受型消费,消费需求结构逐渐趋于合理。2006年与1996年相比,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中用于吃、穿和家庭设备用品等方

12、面的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下降11.1、1.0和0.6个百分点,交通通讯、医疗保健和文教娱乐等分别上升4.8、3.1和5.0个百分点,生活消费八大类的顺序依次已由1996年的吃、住、家庭设备、文教娱乐、穿、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其他转成依次为吃、住、文教娱乐、交通通讯、穿、医疗保健、其他、家庭设备。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绝大多数农户摆脱了以温饱为特征的消费模式,转而开始追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图3:沙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情况(1)食品和衣着的消费倾向下降。近十年来,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经历了从数量的简单扩张到质量全面提高的过程,粮、菜等植物性食物比重下降,动物性食物消费比重逐年增加,食物

13、消费结构由主食型向副食型转变;衣着消费同样起了革命性的变化,从原来的数量少、档次低、单一型发展到现在成衣化、高档化和一季多衣。虽然食品和衣着消费的品质在不断提升,但其在全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则在不断降低。2006年在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中食品消费1749.9元,占生活消费的44.4%,比1996年下降11.1个百分点;衣着消费243.6元,占生活消费的6.2%,比1996年下降1个百分点。在农民的食品消费中,主食消费比重下降7.8个百分点,副食比重下降5.6个百分点,其他食品和在外饮食比重则上升13.4个百分点。(2)中低档耐用消费品基本普及,高档耐用消费品不断进入农家。耐用消费品进入农村居民家庭,

14、是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空调、抽油烟机、热水器、住宅电话、移动电话、摩托车、家用计算机等一大批现代耐用消费品先后进入农家,部分耐用品普及率迅速提高,给农村居民家庭带来了浓厚的现代化生活气息。到2006年底,全县平均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电风扇210台、彩色电视机140台、洗衣机89台、摩托车101辆、电冰箱76台、空调19台、电话机99部、移动电话131部、抽油烟机17台、家用计算机16台。家庭设备的城市化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所追求的目标。(3)居住条件显著改善,住房质量明显提高。这是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最显著标志。农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由1996年的29.98平方米增至2006年的44.61平方米。在住房宽敞的基础上,住房质量也得到明显提高,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中,钢筋混凝土和砖混、砖木结构住房面积达到43.12平方米,占人均住房面积的96.6%。绝大多数农户在新建住房的同时,加强对住房装潢,特别是近几年中,装潢所用材料档次不断提高,部份富裕农村居民家庭装修不亚于城市居民。3、消费货币化程度提高在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中有部分是来自于农村居民家庭自产的,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和购买力的提高,农村居民的商品经济意识增强,消费支出中,现金支出的比重增大,货币消费与实物消费的比例发生变化。1997年,全县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1782.9元,现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