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 的主要观点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406208 上传时间:2019-06-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行知 的主要观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陶行知 的主要观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陶行知 的主要观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陶行知 的主要观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陶行知 的主要观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陶行知 的主要观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行知 的主要观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全新的改革,它不只是教材的改编和教学内容的充实和完善,它是包括培养目标、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在新生课程中,“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最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程的设置、实施、操作中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主张知行统一、人文和科技协调,学习方式上提倡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转变学生学习的被动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勇敢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将主动放弃“权威”和中心地位,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设计教学,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善于激发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2、,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生动活泼地发展,让学生冲破传统课堂的樊笼,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彻底从封闭的教学中解放出来。在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中,本人认真研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及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等教育家的教育理论著作,同时还学习了当代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专著。在读书活动中,从多方面、多角度感觉到了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和新课程中新的教育理念,陶行知老先生所提出的让学生获得“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与新课程倡导“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让我感觉很深,对本人理解新课程、实施新课程有很大帮助。陶行知在强调生活既教育理论的同时,十分注重对儿童的教育,并认为,教育过程与教学方法应遵

3、循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他站在实践唯物论的立场上,提出:“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是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精华。发挥或阻碍,加强或削弱,培养或摧残这种创造力的是环境。”“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种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教育的作用就须要把儿童从“大彻大悟中形成信仰而生出力量来。”提出“促进自觉性之启发,创造力之培养,教育之普及,生活之提高。”在我国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填鸭式、灌入式,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进取精神常常被无形地扼杀,这种封闭型的教学方法是僵化而落后的,为了

4、改变这一局面,必须解放儿童,为此,陶行知提出了“六大解放”:解放学生的头脑。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让学生的创造力突围而出,使思想解放;解放儿童的双手。让儿童能干,有亲自动手的机会。解放双手才能执行头脑的命令,从事创造性的活动;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引导学生看清事实就能活跃学生的思想;解放学生的嘴。使他们能说。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要鼓励他们“每事问”,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放学生的空间。使儿童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要把学生从鸟笼式的学校中解放出来,扩大眼界,发展内在的创造力;解放学生的时间。不要把儿童的课表排满,不逼迫他们赶考,不和

5、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们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们自己要学的问题、干一点他们自己高兴干的事情。占据了儿童的全部时间,会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既有时间,也不知该怎样下手去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了。“社会如不把每个人解放,他自己也是不能得到解放的。”这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指出过的。陶行知把教育看成是解放人类和解放社会的一种武器。他所倡导的“六大”解放,对于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人们的眼耳鼻舌身,各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是获取知识的必要途径,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堵塞了学生去主动地获得知识的渠道,儿童的思想僵化、感觉迟钝、思维

6、凝滞,想象力不丰富,这主要原因就是没很好地解放儿童的感觉器官,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像是一根无形的绳索,禁锢了儿童的智力的空间。六大解放”教育思想,语言虽然朴素,但意义深刻,如果真正贯穿于我们的教育实践活动中,那就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的工作就成为了有“生命意义”的事业,我们培养的学生就会是有思想、有血有肉、有创造力的“真人”了。读陶行知“六大解放”有感作者:教师组 历山中学 黄京玉 提供人: 阅读:681 时间:2010-9-3 8:39:56能够被毛泽东称之为现代伟大的人只有两个,其中之一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陶行知的很多教育思想、理念对我们今

7、天的教学有很大启发。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是那么的贫泛,感受到自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其中“六大解放”更让我感受颇深。“六大解放”是他的著名的教育理念: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仍历久弥新。他的思想与我们今天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观点可谓不谋而合。解放儿童的眼睛体现出学生要有信息的收集能力,解放儿童的脑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解放儿童的手无疑是动手实践的能力,解放儿童的口就是合作交流的能力,解放儿童的时间和空间体现教学的创造性。历史的车轮推进了将

8、近一个世纪。我们到底给了我们的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时间多大的解放?在教学实践中,有多少人能够把“以学生为本”、“启迪智慧”、“人文熏陶”、“活动实践”等新教育理念日益深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不是成为课堂的摆设?新课标中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如果我们能够在实践中渗透陶行知的“六大解放”的思想,学生就会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就会形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就会形成探索精神、创造思维。如果我们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给他们一片自由的天地,不仅学生享受“亲自”获得的成功,实际上也是教师自己享受

9、成功。正如陶先生所说:“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及挥出来”,“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一个茶杯要有空的地方才盛水、一个学生要有足够的时间才可想象”。每个学生都具有无限的创造潜能,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我们只有改变自己的观念,树立创造意识,彻底的解放学生,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才能做一个创造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一批创造型的学生。否则我们的素质教育就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出处:陶行知,这位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从我国国情出发,批判地继承了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的合理因素,创立了以生活为基础,以终身教育为纲的人民教育理论,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

10、校,教学做合一”等理论,无不闪烁着创造的光芒。在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它仍历久弥新,具有先进性。他在艰辛探索和实践与实验基础上提出和建立起来的系统的创造教育理论,对我们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陶行知认为,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所谓创造教育,即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 陶行知以既勇于百折不挠,大胆创新,又善于坚持真理、细心探索的科学态度,躬行于实践之中,创造了一系列创造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培养发挥儿童的创造精神。陶行知认为,“儿童是有创造力的,这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

11、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只有承认儿童创造力,才能谈得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所以,教育者要启发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首先真诚地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了解儿童,发现儿童的创造力,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他提倡的“教学做合一”实际上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他提出要引导人去做,引导人去想,引导人产生新的价值的,有助于培养创造性的新的教科书来。教学中,育才学校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和学以致用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引导,因材施教。他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提出了儿童创造力“六大解放”的主张:解放儿童的头脑,撕掉束缚儿童创造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的层层裹头布,让儿童去想、去思考,解放儿童

12、的双手,打破封建教育不让儿童动手,摧残儿童创造力的旧传统,给孩子以动手的机会,使他们在手脑并用中发展创造力;解放儿童的眼睛,不要让儿童“带上封建的有色眼镜,使眼睛能看事实”。教育要破除封建教育使儿童脱离社会实际生活的做法,应培养儿童对大自然界、大社会进行观察和分析,养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儿童的性情得到陶冶,意志得到锻炼;解放儿童的嘴,陶行知认为“儿童应当有言论自由,有话直接和先生说,而且高兴和心甘情愿和先生说。首先先生知道儿童们的一切痛苦”。儿童只有有了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1924年,他在每事问一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

13、的笨。人工胜天工,只有每事问。”发明创造的起点就是问;解放儿童的空间,因为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鸟笼式的学校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解放儿童的时间,“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之解放,时间的解放,可以使儿童有时间从容地消化、思考所学知识,去接受自然和社会的宝贵知识,积极去创造”。 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是为了培养发挥儿童的创造力。如何培养?陶行知提到了充分的营养、良好的习惯及因材施教三点:首先要为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体力的与心理的充分的营养,包括健康的体魄,清醒的头脑,渊博的知识,创造的欲望,事业心以及意志、求知欲、自

14、我批评精神等个性特征,因为创造力是架在个性与才能之间的桥梁。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有助于学习和思维,以利于发挥创造力。再次要注意“因材施教”,这犹如“松树和牡丹所需的肥料不同。”他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指出“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处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育才的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特长进不同的专业组。育才中学施教的原则至今仍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第二,善于组织集体生活,培养创造能力。陶行知认为培养、创造有创造力的学生集体,既有“自动的能力”、又有“自觉的纪律”来影响和引导着全体学生,它能够以集体的努力共同探讨追求真理,以集体的力量培养

15、有创造能力的学生。1941年6月,他在育才二周岁前夜一文中,论述了他在育才学校所实施的有关丰富集体生活的措施:(1)采用民主集体制,培养学生的集体自治精神。推行集体的“五路探讨”即“体验、看书、求师、访友、思考”。(2)在集体创造上学习创造。1941年6月,他提出开展“集体创造月”活动,进行四大创造活动即:创造健康之堡垒;创造艺术之环境;创造生产之园地;创造学问之气候。这种注重集体学习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的教育观念中已含有了许多诸如主体性教学、合作学习等现代教育的理念,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第三,培养学生的自动力,注重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探求。尽管陶行知十分强调集体创造,但他更清楚的是,进入

16、创造过程后创造是学生个体或团体本身的自动。他动、他助和他导,都是服从自动的,是处于次要地位的。陶行知之所以注重自动的创造教育方法是因为创造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必须有从自己经验里发生出来的知识做根,然后别人相类的经验才能接上去。倘使自己对于某事毫无经验,我们决不能了解或运用别人关于此事之经验。人类全体的经验和个人经验有些分别,但是我们必须有个人经验做基础,然后才能了解或运用人类的全体经验”。他认为凡不是自己经验里发出来的知识,都不是创造。所以,他强调学生是创造的主体,创造教育的方法,必须使这个主体自动,身体力行,躬亲实践。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动力,使学生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的知识?陶行知指出,学生的创造“倘使都能自动,不是自发行动。自发的行动是自然而然的原始行动,可以不学而能。而自觉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动力,要在“自动上培养自动力。”他把“在自动上培养自动力”作为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