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培训的理解.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1405068 上传时间:2019-06-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对培训的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对培训的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对培训的理解.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对培训的理解.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对培训的理解.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对培训的理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对培训的理解.(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回眸培训感悟培训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 顾永明炎炎酷暑,挡不住我们教师学习新课程的热情!炎炎酷暑,挡不住我们教师实践新课程的激情!炎炎酷暑,更挡不住我们教师对新课程的憧憬!学院在8月23、24、25日举办了为期三天的全区小学二年级各学科教师培训活动,本次培训是继去年一年级全员培训之后又一次较大规模的培训。通过培训,目的使广大教师对新课程方案与自己所任教的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要求有准确与清晰的理解;能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能掌握及运用相应的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较好地完成学科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本次培训活动,为了更好地落实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和市教研室关于

2、开展第二期课程改革培训会议的有关精神,精心组织,充分准备,合理有序地完成了培训任务。同时,通过培训,获得了预期的效果,总结了许多宝贵经验。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学习知识的过程永无止境,并可通过各种经历得到进一步的充实。从这个意义上说,随着工作性质和内容的一成不变的情况日益减少,学习过程与工作经历的结合就越来越紧密。如果最初的教育提供了有助于终身继续在工作之中和工作之外学习的动力和基础,那么就可以认为这种教育是成功的。” 在我看来,第一,任何人都有必要在任何时候都要学习知识,我们教师群体尤为重要;第二,学习知识是为了工作服务,而且必须与实际紧密结合,这个过程中应该身心合一、高度参与,才可称为“

3、紧密”;第三,对照我们的“最初的教育”,应该说没有达到“成功”吧,至少不是“十分成功”。反观我们的培训,可以认为我们的初衷是为教师提供“有助于终身继续在工作之中和工作之外学习的动力和基础”,虽然不是很成功,但是我们仍在孜孜追求之中改进和前进。一、有效培训:研训一体,激发需求我们学院较早进行了研训一体化的改革,较快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需求与发展,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成熟提供了一条良好的途径。所谓研训一体,就是把教学研究和教育培训有机结合起来,研中有训,训中有研。它不仅是形式上的结合,更是实质上的融合,应该结合教研和培训的功能,研究教研和培训的思路与方式,将教育教学问题解决和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有机整合

4、。简而言之,“将教师培训内容定位由以学科为中心变成以问题为中心,通过教师参与问题解决的经历和反思,获得对自己、自己专业活动直至相关的事物更深入的“理解”,发现其中的“意义”,获得经验,实现新的专业成长。研训一体强调对教师面临问题的关注,强调教师的参与,强调教师已有经验的利用和提升。”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某村为帮助农民科技治富,花大价钱请人为农民讲“转基因工程和转基因产品”。面对台上专家广引博证。滔滔不绝的讲座,台下听众却兴致索然,许多人借故纷纷离开会场。有人不解地问逃会农民:“这么高科技含量的讲座,为什么不爱听?”这个人回答:“我们要知道的是转基因农作物的栽培管理技术,他却没完没了地白话什

5、么航天西瓜种子在天空的培育和筛选,我又不想当科学家,耽误那工夫干啥?”不要责怪这位农民的短视和浅薄,对他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观念,而是技术。一个乡、镇级农业技术员也许比台上的专家更实用。我们的课改处在努力实践之中,现实似乎存在这样一种趋势:“讲理念多,讲方法少;讲宏观多,讲微观少;讲认识层面多,讲操作层面少”。这“三多三少”现象说明课程改革面临着“如何将先近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转化为广大教师科学的教育教学行为”这个问题。“观念更新”确实是首要的,然而引领教师的操作更是课程改革深入的关键,研训一体正是一座桥梁,它不仅能推进课改的深入实施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能解决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问题。因此,理想的研

6、训一体,应当激发教师内心的需求,注重同教师以往教学经验及其生活情境的整合,注重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应当引导教师意识到培训、学习是一个教师自身的责任,是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应当教学相长,与培训者形成默契,分享经验、建构新知识。 二、培训形式:灵活运用、叠加组合我们的培训形式大致可为分为如下几种:专家讲座、研训员讲课、教师专题讨论、教师观课评论、教师备课讨论、教师上课评课、教师技能操练、网络辅助等。专家讲座,属于理论层面居多,对教师的要求较高。由于专家所处的地位特殊,是站在学科前沿,所讲的内容必当是具有权威性的知识、技能和信息。专家们高屋建瓴的滔滔阐述对我们提升理论水平指导实践操作很有帮助。关键是那

7、些经典东西对我们来说,能“跳一跳摘到”的,那可能更利于我们教师在实践与理论的互补中水到渠成。 研训员讲课、教师专题讨论,介于理论与操作层面之间。教师们大都可接受,参与的程度也就比较高。我们研训员精心的准备与组织专题讨论的前期准备显得很重要。但是在匆忙之中必有疏忽,效果也是未知的,时间、条件、水平等都是因素。教师观课评论、教师备课讨论、教师上课评课、教师技能操练等属于操作层面的内容。教师做起来不大成问题,只在乎于质量好与一般而已。但是恰恰是这个问题,关系着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关系着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是培训的难点所在。是何原因呢?培训效果的显现需要教师自身的自觉内化,内化必定有一个过程,自

8、身的因素比外界的更能左右我们教师的成长。 譬如,从教师提出了改进意见看:这次培训理论的指导做得相当成功,只是我认为在教材内容的把握和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能给我们明确的指导,这样对于我们一线教师将会减少很多探索的弯路。作为一名使用新教材的低年级教师,我认为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更希望在培训中多接触些自己即将接触的教学内容,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好准备。当听了教材分析后,如果看些二年级的相关内容,了解二年级的录像课,这样心里会更有底些。 三类培训形式各有所长,在我们的培训过程中应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层次(教学经验、教学水平、理论素养)选择性地运用培训形式,强调针对性,注重实践效果。当教师的课

9、堂实践已经能显性地反映出自身所掌握的理论水平的时候,采用专家讲座的效果应该明显优于其它培训形式;当教师处于理念混沌、操作生涩的阶段,多采用后两类的培训形式比较适合教师的自我需求,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相应较高。网络辅助应该属于较新的“另类”。此次培训,我们研训员利用教育网中的博客网站,发布了培训信息、培训资料的补充以及培训体会交流等,为培训增添了不少亮点,也发挥了很好的效果。如有的教师提到了:利用松江教育信息网bbs创建一个课改专题,定期发布一些课改的理论文章,课堂实录、案例供老师们学习参考;以主题帖的形式鼓励教师在网上发布论点、看法,共同交流,形成学习共同体。三、内容设计:解决问题,提炼经验有

10、报道说,国外知名的社会培训机构很注重对培训内容和结构的设计,注重对内容开发和研究。我们对教师的培训内容设计也应如此吧。波斯纳曾有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成人教育学家诺尔斯认为:“当一个人成熟的时候,他的自我概念从依赖的人变成自我指导的人;成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学习的重要资源,他们从事任何事情都以自身经验为背景,当他发现他的经验不被应用或价值被轻视的时候,他就不仅感到经验被丢弃,而且感到自身也被抛弃;成人对学习的准备为了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需

11、要;成人的时间观念由知识的延续应用变成立即应用,他们的学习定位应该由以学科为中心变成以问题为中心。” 上海教育科学院的顾泠沅先生在对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进行个案研究时,提出了“优秀教师是在课堂上站出来的”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实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一章中有如下叙述:“这种学习更多的是为了掌握认识的手段,而不是获得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即可将其视为一种人生手段,也可将其视为一种人生目的。作为手段它应使每个人学会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至少是使他能够有尊严地生活,能够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进行交往。作为目的,其基础是乐于理解、认识和发现。”基于以上观点,我们可以认为,一教师的培

12、训应当该以教学实践为出发点,以问题为中心,解决教师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困惑,在解决的过程同时促进其专业的发展与提升;二教师的培训应该借助教师已有的教学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系列培训促进教师对已有经验的反思、提炼,去粗存精,最终使教师获得自身专业的成长;三教师的培训是为了教师掌握认识的手段,根本目的是让教师对培训乐于理解、认识和发现。对于培训内容的设计,目前,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种由课程要求、教材要求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来安排,是一种以发展目标而形成的培训设计。培训者依据对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判断来设计培训内容和组织培训活动。在培训中,培训者遵循课程发展目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以及上级领导的要求。

13、另一种设计是从教师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培训者整理、筛选后形成需要讨论和解决问题,最终确立培训内容。这种培训可称之为专题系列培训,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体意识,使培训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教育教学实践问题解决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机统一。在我们的培训实践中发现,设计培训内容时似乎两者兼而有之。前者比较适合具有规定性的学习内容,后者比较适合灵活性的学习内容。两者结合贯彻在培训中,效果更为明显。如我们二年级培训中的通识培训,就注重了规范性。要求全体教师从课程发展的高度认识培训的重要性,很有必要去领会课程改革的要义,为教师走进学科改革、教学实践做好铺垫。四、培训反思:分类分层,主动建构1、培训需要从老

14、师的实际出发。市级培训,参加培训的老师相对水准高,就需要高深一些的培训内容,供他们去咀嚼、消化;而我们区的层面,吸取去年一年级培训经验有所改进,侧重于实践性操作性的培训,效果也就明显好了。2、培训需要培训者的主动建构。学习过程不是先感觉经验本身开始的,而是从对该感觉经验的选择性注意开始的。任何学习和理解都不象在白纸上作画,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我们的培训应该在教师已有的教学经验基础上进行,选择性地挑选最符合教学现场的“培训物”,保证教师参与课程改革,保证教师走上新课程所要求的课堂教学之路。3、问题吸引着老师们的眼球,左右着老师们的行为。培训本该采用的基本思路是:通过解

15、决问题来学习,基于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或许,我们的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熟识,可以说是肤浅的,包括我本人。但是我们在实践中面临着不得不解决的问题,来自领导的压力,来自工作的压力,甚至来自生存的压力,等等。既然进来了,眼前的教学问题总得解决,眼前的困难总得克服。所以,我们的老师来培训,眼睛盯着了问题,期待着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4、由参与到共鸣和碰撞。记得有位教授讲过:在教师培训中,参与者比旁观者将得到更多。教授所说的参与主要是指心灵的参与、智慧的参与、精神的参与。还有,不要把参与看成“配合”,应该是服务于自己的教学。培训不是简单的灌输,或是让教师光低头认真做好笔记。培训应该让教师们参与其中,有共鸣甚至有碰撞。因此,要强调交流互动和生成。有教师间的互动,有与专家讲课者的互动,在思辩中明了课程与实践的联系,在思辩中生成由理念物化的教学体验和教学真知。2005年9月6日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