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规划设计毕业论文--方芳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403129 上传时间:2019-06-2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3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园网规划设计毕业论文--方芳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校园网规划设计毕业论文--方芳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校园网规划设计毕业论文--方芳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校园网规划设计毕业论文--方芳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校园网规划设计毕业论文--方芳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园网规划设计毕业论文--方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网规划设计毕业论文--方芳(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连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校园网规划与设计 指导老师 杜守慧 年级 10春 专业 计算机网络管理 (专科)姓名 田佳 学号 1021201401425 日期 2011 年 12 月 9 日III摘要: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成了人们快速获取,发布,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计算机网络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行各业都处在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所以计算机网络在人们的生活,经济,和政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网络的逐步普及,校园网络的建设是学校向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校园网网络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不仅为现代化教学、综合信息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等一系列应用提供基本

2、操作平台,而且能提供多种应用服务,使信息能及时、准确地传送给各个系统。全国各大高校作为现代教育的最主要阵地,发展网络教育责无旁贷。各所学校也纷纷建立了校园网并接入Internet,但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由于技术和资金的原因,存在着投资大,见效慢,缺乏有效管理的弊端,没有充分发挥出网络的作用。本文就是针对这一现象进行对校园网的组建分析和改善校园网弊端。而校园网工程建设中主要应用了网络技术中的重要分支局域网技术来建设与管理的,因此本毕业设计课题将主要以校园网络建设过程可能用到的各种技术及实施方案为设计方向,为校园网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关键字:校园网、Internet、网络教育、现代化教育

3、目 录摘要I第1章 绪论 11. 1 校园信息网的现状 11. 2 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11. 3 校园网规划设计的主要任务 3第2章 校园网络设计系统需求分析及目标 42. 1 设计背景及现状 42. 2 统需求分析 42. 3 校园网系统建设目标 62. 3. 1 校园网系统高可靠性 62. 3. 2 校园网系统高稳定性 62. 3. 3 校园网系统可扩展性 62. 3. 4 校园网系统可维护性 6第3章 校园网总体结构设计73. 1 网络设计73.1.1 主干网络设计83.1.2 工作组网络103. 2 网络组网技术的选择103. 3 网络设计方案描述123.3.1 网络总体规划设计123

4、.3.2 网络拓扑结构133.3.3 网络设备的选择原则133.3.4 主要网络设备配置 16第4章 应用系统 174. 1 办公信息管理系统软件174. 2 教学管理系统软件174. 3 图书管理系统174. 4 远程教育系统174. 5 校园网通讯服务系统18第5章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195. 1 设计依据195.1.1 系统设计标准195.1.2 安装与设计规范195. 2 设计范围及要求195. 3 布线的设备选择205. 4 布线系统设计方案描述215.4.1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215.4.2 水平布线子系统设计215.4.3 垂直主干子系统215.4.4 管理子系统225.4.5 设备

5、间子系统设计22第6章 结束语23致 谢 24参考文献 25第1章 绪 论1.1 校园信息网的现状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潮流。自从1993年美国政府公布实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之后,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许多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相继提出了本国或本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计划。可以说,信息化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国家加快改革教育体系,以教育为立国之本,建设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教育体系。为提高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建立先进高效的教育体系。提供更为先进的教育手段,学校很有必要建设一个校园网络管理应用系统,这样可以

6、达到校园资源共享、建立完备的数据交换体系、快速的传递信息等目的2。顺应无纸教学,无纸办公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公效率,为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提供一个优良的硬件教学环境。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改变了整个信息管理的面貌,使信息管理从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发展到以网络为中心,并为计算机技术在工业、商业、教学、科研、管理等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网络通信环境,也从根本上加强并促进了群体工作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科学计算、技术合作及有效管理等,进而推动了管理、科研及教学事业的发展。1.2研究的意义及目的校园网指校园内计算机及附属设备互联运行的网络,是由计算机、

7、网络设备和网络软件构成的为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办公和交流等活动服务的大型集成应用系统,并能接入因特网(Internet)实现与国内国际网站进行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校园网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校园网是学校信息基础设施。校园网的规模、网络性能、应用水平和普及程度已成为衡量一所院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从国外的经验可以看出,在一代人中培养“网络文化意识”,是建设“住处高速公路”最重要的思想准备的技术准备,是在“住处时代”仍然可以处于领导地位的重要战略措施。21世纪的国力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能否大量涌现主要看

8、学校的教育质量,学校教育质量的好坏又主要看教师素质的强弱和学校教学环境能否符合现代化教育的要求,所以各学校教育的责任相当艰巨,而且各学校也应当责无旁贷的肩负起这项任务。本世纪是计算机和通讯的时代,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帮助黑龙江科技学院强化管理辅助教师生动的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已经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从长远来看,校园网的建设,其主要意义是有利于学校教学、科研的快速发展,它能使广大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环境进行教学,开展科研活动,进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为回忆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在建设校园网时,要达到以下目的:(1) 在校园内部实现资源高度共享,为教学、科研

9、、管理提供服务,为计划、组织、管理与决策提供基础信息和科学手段;(2) 支持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技术的现代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为学校教师的备课、课件制作、教学演示提供网络环境;(3) 通过互联网、录像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各种渠道获得多媒体资料,实现素材收集、电子备课功能。 (4) 实现办公自动化,提供与上级教育部门、社会、家庭之间通讯的出入口,提供电子函件、公告牌和教育教学信息查询等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5) 及时、准备、可靠地收集、处理、存储、传输学校的教育教学信息完成与因特网的通讯和资源共享,实现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机整合。(6) 实现课堂多媒体电化教学,具备适

10、用于双向课堂语音教学及语音室功能学习。校园网的建设能促进教师和学生尽快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的环境,为教师提供了一种先进的辅助教学工具、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1.3 校园网规划设计的主要任务黑龙江科技学院校园规划设计的总体任务:(1)要进行对象研究和需求调查,明确学校的性质、任务和改革发展的主系统建设的需求和条件,对学校的信息化环境进行准确的描述。(2)在应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系统建设的目标,包括网络设施、站点设置、开发应用和管理等的目标。(3)确定网络拓扑结构和功能,根据应用需求建设目标和学校的主要建筑分布特点,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4)确定技术设计的原则要求,如在技

11、术选型、布线设计、设备选择、软件配置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5)规划校园网建设的实施步骤。u 校园网总体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应该体现在能否满足以下基本要求方面。u 整体规划安排。u 先进性、开放性和标准化相结合。.u 结构合理,便于维护。第2章 校园网络设计系统需求分析及目标2.1 设计背景及现状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潮流。自从1993年美国政府公布实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之后,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许多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相继提出了本国或本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计划。可以说,信息化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近年

12、来国家加快改革教育体系,以教育为立国之本,建设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教育体系。为提高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建立先进高效的教育体系。提供更为先进的教育手段,学校很有必要建设一个校园网络管理应用系统,这样可以达到校园资源共享、建立完备的数据交换体系、快速的传递信息等目的。以顺应无纸教学,无纸办公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公效率,为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提供一个优良的硬件教学环境。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改变了整个信息管理的面貌,使信息管理从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发展到以网络为中心,并为计算机技术在工业、商业、教学、科研、管理等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网络通信环境,也从根本上加强

13、并促进了群体工作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科学计算、技术合作及有效管理等,进而推动了生产、管理、科研及教学事业的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的改善,必须以现代化的集成生产管理系统和高度自动化的信息技术为依托,将企业的各个生产部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自动化程度很高的“孤岛”的简单叠加4。2.2 系统需求分析2.2.1实用性、可靠性及先进性 实用性:如何使有限的经费获得较高的效益,始终是教育发展中重要的问题。在项目建设中,我们不盲目追求高层次、高档次,从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实用、好用,满足现在和可预见的未来需求”的设计原则。可靠性:对工作站、服务器、交换机及其他主要相关设备在厂家、品牌、服务等方面进行充分调研、论证、选择,确保硬件设备的基本品质。采用WINDOWS 2000及Linux作为网络操作系统,并以“数据库”的方式建立各种教学和管理应用系统,保证网络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安全稳定。先进性: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