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400328 上传时间:2019-06-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社会保障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城乡社会保障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城乡社会保障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城乡社会保障体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社会保障体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摘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而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社会保障不仅有利于维护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劳动者得以解除生、老、病、死、伤残、失业等后顾之忧,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而且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为低收入者和生活困难家庭提供收入保障,有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社会经济关系,缓解或消除社会矛盾,社会保障体系既是调节器、稳定器,也是安全阀。但是现阶段社会保障体系却依然存在问题,遇到了阻力,这就要求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字:社会保障体系 城镇化 城乡差距 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一、社会保障体系与现状(一)社会保

2、障体系与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体系是指在政府的管理之下,按照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为保障人民生活而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体制是以国家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者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于物质帮助,保障居民的最基本生活需要,它的意义并不是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特点,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施行社会保障,不是为了共同富裕,只是为了安定社会,缓解资本主义矛盾)。 社会保障制度是通过集体投保、个人投保、国家资助、强制储蓄的办法筹集资金,国家对生活水平达不到最低标准者实行救助

3、,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逐步增进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福利,保持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社会互助等.其中社会保险是最重要的部分. (二)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现状:城乡差距我国呈现城乡的二元分割,我国大部分的人口在农村,但农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仅占国民收入总额的却与人数不符,而少部分的城市人口却创造了大部分的国民收入。我国过大的城乡差距制约着社会保障总体水平的提高。占人口少数的城镇居民享受大部分的社会保障经费,而占人口多数的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仅占全国保障费的少部分。城镇已初步建立了较高水平且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保险金已基本

4、实现了社会统筹,建立了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基金模式,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以及女职工生育保险,都在原有的制度上进行了改革和逐步完善。而在广大的农村,仍然是以国家救济和乡村集体办福利事业为重点、以家庭保障为主体的社会保障,除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进行了改革试点以外,其他保险项目基本上没有建立起来,城镇的社会保险覆盖率已达90%以上,而农村覆盖率不足2.4%。这种城乡社会保障发展水平的客观差距,具有深刻的经济和社会背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是无法改变的。二、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 (一)它能弥补市场分配存在的不足,维护社会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对缓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无疑具有

5、重要意义. (二)它能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为他们创造安心工作的心理环境. (三)只有建立健全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 (四)有利于扩大内需经济发展就业扩大收入增加扩大内需的良性循环.三、社会保障体系与城镇化 我搜集到凤凰网对孙祁祥的采访,孙祁祥对社会保障体系与城镇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6、。这一表述一方面表达了党和国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追求自由、平等的强烈愿望和决心,另一方面也直面当前中国社会中有不公平、非正义现象的现实。孙祁祥谈二者的关系时指出,应当从推行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现阶段的必然开始。在外部经济环境恶化的背景下,在周期性和结构性冲击叠加影响之下,目前的中国经济仍然承受着一系列严峻挑战:外部需求下滑造成的出口驱动型模式难以为继;有效需求下降、利润回落、成本上升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趋势难以逆转;企业投资意愿不足,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在这个关键节点上,扩大内需成为调整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而对目前的中国来说,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之一在于城镇化。许多研究表明,如果不能成功

7、实现从农业和传统商品生产向制造业和其他现代经济活动的转变,发展中国家是难以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因此,城镇化已经被明确列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社会各界也已基本达成共识,即以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核心内容的新型城镇化,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源。 因此,需要强调的是,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如果没有一套较为完善的、保证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以及过程公平的制度体系;如果社会公平正义原则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社会贫富差距就会更大,社会结构固化的风险就会进一步增大,阶层间的对立就会进一步加剧,进而对社会的稳定构成直接

8、威胁,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就只能是一句空话。简言之,如果没有新型城镇化,中国经济就很难突破目前的增长困境、难以为实现“中国梦”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但与此同时,如果没有完善有效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城镇化的结果不仅在政治上是不可欲的,而且会危及长期的社会稳定和经济效率,从而是不可持续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符合社会公平正义要求的机制才能促进社会稳定,提高和维护效率;只有确保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城镇化才真正有助于实现我们的终极目标。4、 城乡社会保障改革的阻力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城镇化的加速、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家庭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社会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经济变迁和社会转型对社会保障

9、体系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最终“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目标。当前,我们应积极调整改革思路,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共建公平正义、成熟稳定的社会保障体系。那么,进行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阻力有哪些呢? (一)不合理的城乡人口比例 现阶段的中国,由于城乡居民收入上的差距导致的城乡居民在缴纳保费上的差别是实现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的真正障碍已是学术界和社会各实际工作部门不言的共识,只有农民的收入实实在在地得

10、到不断提高,并和城市居民达到真正的平等,农民才有实力参与现代社会保障事业,所享受的保障待遇也才能和城市居民达到公平,可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之间的巨大差距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保障的城乡一体化,而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产品收入,因此,实现社会保障的城乡一体化最终落实于能否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农产品的价格提高了,农民就能真正提高收入,从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上的差异,社会保障的城乡一体化才能真正实现,否则就只能是空谈。 五、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保障改革 现阶段,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分三个层次。第一是 “托底层”。主要是通过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农村 “五保”等制度对城乡的贫困家庭和居民

11、给予社会救助,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对鳏寡孤独等特定群体给予照顾。所需资金全部由政府支出。第二是 “主干层”。主要是通过实施权利与义务相联系的社会保险制度,为参保人员提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基本保障。政府强制或引导社会保险制度实施,并承担必要的财政责任。第三是 “补充层”。国家鼓励和引导用人单位根据条件,建立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商业保险,以满足不同社会成员的保障需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服务体系,推动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建设。福利也是一种生产力。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做大蛋糕”当做社会发展的共同目标,却忽视了如何划分蛋糕以及如何消费蛋糕。实际上,划分蛋糕的方式(也即分配机制)甚至可能决定蛋糕的大小;而保证消费也就保证了需求,有需求就有供给,有供给才能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因此,改变分配方式,向低收入阶层适度倾斜,既是一项惠民政策,也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方,同时也是社会动荡的缓冲器。与此相关的政策包括:尽快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扩大低收入人群的保障范围;增加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推进社会工作的服务范围、提升社会工作的服务质量,增加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转变政府的角色,使政府从服务的直接供给者转变为资源的协调者和项目的管理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