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议课后的反思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378808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课议课后的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观课议课后的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观课议课后的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观课议课后的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观课议课后的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观课议课后的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课议课后的反思(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课议课后的反思、改进、总结、提高“莫说冬寒万花凋,教研花开春季来。”又是一次语文教学盛宴,又是一次心的澎湃,我真切地感受到语文教学的美丽与魅力,真的,行走在语文教学的途中,我们都是一群追梦者,朝着语文教学的最美殿堂迈进。作为语文老师的我,无不珍惜每一次观课的机会,因为无论什么样的课堂,我都会收获一些东西。这或许是我一直想的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观课?是为了完成一次教研任务,还是为了提升自己?我时常想,我们一踏进观课课堂,就进了一个教学的场,不再仅仅是一个听课者,应该有三重角色:听课者、作课者、学生。说是学生的角色,因为你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思:老师讲的,作为学生的我听得明

2、白吗?他(她)讲的内容我喜欢吗?如此等等;说是作课者的角色,因为你必须把自己设想成作课者,假如你遇到他(她)一样的课堂问题,你会怎样处理,怎样引导,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说是听课者的角色,这可不必说了,但我们真的做好了听课者的角色了吗?听课者的角色应该有后续的跟进,也就是听了这节课后,你的反思,你从这节课中收获了什么,还需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有哪些改进,等等。这三重角色,我们在听课时要随时置换,要思考。也是基于我的这种观课认识,我觉得每一节课都可以用来修正自己的教学,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因此,我们的评课应是诊断性的,既要有亮点的褒奖,又要有善意的提醒,既要有思考,还

3、要有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日臻完美。借用张老师上的一篇课文中的一句“小心,注意,总结,提高”,我把这次的评课也取了一个题目,那就是反思,改进,总结,提高。与各位老师一起共勉。 听完张老师的课,回办公室听同事们说,张老师以前是教数学的,今年改教语文,这不由得让我由衷钦佩,真的,能够这么快进入语文教师的角色,我打心眼里佩服。以前我也是教数学的,在初中教了五年,后来在小学也教数学,改教语文时,很不适应,字的读音,字的笔顺,特别是语言的运用总不尽人意,心有万千言,张嘴难表白。而在张老师的这节课中,我看到她角色的转变确实很快,对语文课的把握也很好。从问题入手,让学生去读文,悟文,小组合作

4、交流,充分留给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在“慢”的教学艺术中让学生读懂了课文。学生在她的引导下,从课内走向了课外,从课堂走向了生活,实现了文本思想的内化到迁移,应该说教师教明白了,学生也学明白了,是一节很朴实的课,也是一节很真实的课。但,课堂永远没有完美,这或许就是课堂教学的魅力所在。盘点这节课,我也有一些思考:一、如何落实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点及引读艺术。每一篇阅读教学,都应该有一个语言训练点,这个语言训练点也应该是重点的语段,是文章主题思想的内核,是作者情感所载。在“精彩极了”和“糟糕秀了”这篇文章中,“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小心,注意,总结,提高。”和“这些年来我努力地向前驶去。”这两段都可以作为

5、语言训练点,让学生谈体会,谈思考,教师再捕捉引读的契机。比如,针对第一个语段,可以这样引读:“是呀,所以作者说,我有一个”在老师抛出“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像巴迪一样的情况?”教师也可以适时引读,比如可以说:“难怪作者说,这些年来”,如此不仅训练了语言,增强了学生的语感,也把学生再次带到了文本,真正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阅读教学不能离开文本。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老师和学生跑离文本的现象,而且越走越远,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叶圣陶先生说过“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与“教教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用教材教”是以教材为凭借,依托教材,既要走进教材,又要走出教材,这样才能是真正的语

6、文教学。而“教教材”是死抠教材,往教材里钻,作茧自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教死书。二、让思维活跃的优等生成为教学资源,激发全体学生的阅读兴趣。学困生是教学资源,优等生也是教学资源。我们的语文课堂有一种现象,那就是几个好学生霸占了课堂的发言权,甚至抢了老师的风头。我这样说并不是批评我们的语文老师,恰恰相反,我很感动这些老师,因为在平时的教学中,他们给予了孩子们充分自由表达的时间与空间。我想,如果他们处处钳制孩子们的发言权,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噤若寒蝉,也不会有课堂上的珠玉之言,奇思妙想了。这或许就是我们的困惑:如何把这些学生作为教学资源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如果不思考,不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出现:我们教师

7、头顶几个学生,脚踩一片学生的现象。这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也不希望出现在自己的课堂上的。课堂教学的问题就是我们教师成长的契机。如何解决这种因个别学生发言太积极而使教师尴尬,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呢?我认为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当教师抛出问题,思维活跃的优等生,举手肯定是最快的,如果教师让他们回答,其他学生就会停止思考,懒得思考,积极性就会降低。那么怎么做呢?我们可以采取“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策略。教师假装没看到(但应该记着是哪些同学举手发言),继续带着疑惑的语气与目光注视着其他同学,等到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再请同学发言,如果回答不正确,或者不完整,这时可以请那些

8、优等生做纠正或补充,或发表更新颖的观点,这样既调动了学困生的积极性,也照顾了优等生的自尊,满足了他们想表现自己的欲望。(二)巧借东风,为我所用。对于那些思维活跃,发言积极的学生,我们可以“巧借东风,为我所用”。比如,发言时,让他面向其他同学,而不是面对教师,并且教师让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对他们的发言进行点评。可以这样启发:你赞成他的观点吗?你是怎样理解的?你从他的发言中懂得了什么?如此等等,这样优等生的发言就成为我们的教学资源,是一次对文本的提升与再创造。教师也落得一个轻松,优等生与学困生都各有所获,可谓一箭三雕,何乐而不为?一节课带给我们思考,就是一节有价值的课,不是吗?李老师执教的一年级比一

9、比这节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节课,教学流程清晰,有梯度,课件设计精美,教学中渗透了识字的字理,是一节很用心的课。在这节课上,李老师态度亲和,评价语丰富,用一颗童心与学生一起识字学文。学生参与度高,参与面广,可以说是全程参与,全体参与。这让我不得不佩服李老师精湛的教学基本功和驾驭课堂的教学艺术。我从这节课中学到了许多。教了这么多年语文,一直都是教高年级,对于低年段的语文教学,我从未试过,也不敢尝试,因为我一点经验也没有。李老师这节课,让我看到低年级识字学文的教学原来也如此精彩。作为外行的我,也有一些小小的思考,或许是我的一孔之见。 (一)识字教学最终旨归应该是为学文服务,因此应遵循字不离词

10、,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这节课,学生对单个的生字读得很准,但在读词,读文时却出了状况,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可能是为了教生字而教生字的缘故。我想,在教生字时,可不可以这样说,比如:“苹”字,可以说成“苹果”的“苹”,“杏”字可以说成“杏子”的“杏”,再进行图文对照,加深印象,然后让学生找找这些词藏在文里那个地方,读读,把它读出来。不知老师们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单独读一个字或词,你或许很难读准,但如果放在一个句子里,你就能很快把它读准确,这其实就是语境。字词的教学也应该在语境中进行,这一点,我深信不疑。(二)识字写字教学应慎重对待读错,写错的字,不要故意制造错误,强化错误。其实,有些读音的错

11、误和写字中出现的错误,是我们教师过分强调引起的。我们习惯用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来审视对待现在的学生,认为自己或以前带过的学生经常在读,或写某个字时出现的错误,一定会在这届学生身上出现,因此,提前引导学生指出可能出现的错误,并把错误的字写在黑板上,如此做法对吗?如果我是学生,会想,怎样把一个字的读音或写法,找出一些毛病出来,这样我就会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如果一个学生老是这么有事没事地为了迎合老师而故意找错,这种识字写字教学效果不是值得怀疑的吗?所以,故意指出错误,就是强化错误。我认为,还是应当在出现错误后,再指出错误。让学生经历“错误”,也是一种学习。至于上面说到板书错误的字,也要慎重,因为学生的随意注意往往比有意注意留下的印象更深,说不定你在黑板上正确的字没记住,那个错误的字反而留在脑海里了。如果,实在要板书出来,可以在错误的字呈现后,用彩色粉笔打上一个醒目的大叉,这样也可。语文教学之路其修远兮,我们当在课堂上上下求索,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力和水平才不断提高。每次观课,我们都可以进行“反思,改进,总结,提高”,从课中看他人,也看自己,与孩子们一起成长,与同行们一起成长,朝着语文教学的美丽彼岸,划着自己的求索之舟,努力向前驶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