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大财团过度扩张与债务危机的警示

上传人:luobi****88888 文档编号:91377005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韩国大财团过度扩张与债务危机的警示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韩国大财团过度扩张与债务危机的警示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韩国大财团过度扩张与债务危机的警示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韩国大财团过度扩张与债务危机的警示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韩国大财团过度扩张与债务危机的警示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韩国大财团过度扩张与债务危机的警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韩国大财团过度扩张与债务危机的警示(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韩国大财团过度扩张与债务危机的警示1997年以来,韩国大财团接连破产,导致金融机构坏帐剧增,汇市与股市一路暴跌,韩元兑美元不断贬值,外汇资金周转困难,企业无力偿还大量到期外债。政府在无奈之下,不得不向IMF求援。IMF和美国、日本、世界银行及亚洲开发银行等一起向韩国提供总额为550亿美元的紧急救助。从此,韩国经济进入了苦涩的“IMF时代”。此次危机始于大财团接连破产,源于大财团负债经营、银行不良债权庞大。韩国金融危机的基本症状为外债危机:即外汇告急、韩元贬值、无力偿债。然而,韩国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长期以来政府极力推进下形成的大财团高度负债、盲目扩张的经济结构。韩国金融危机为我国目前大力推行的

2、大集团大公司战略敲响了警钟。一、 大财团倒闭是韩国金融危机的导火索继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也爆发了新一轮的金融风暴。一些韩国大财团的倒闭是引发这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在国际学术界,一些“善于总结”的学者曾经把韩国许多超大规模的财团称为“东亚模式”。三星、现代、大宇、乐喜金星(LG)等四大财团的年销售额占韩国年GDP的47%。1997年,美国Fortune杂志评选出的世界500强大公司中,韩国有13家榜上有名(见表1)。然而,这13家大公司的平均营业收入利润率只有0.77%、资产利润率也只有0.82%。根据1997年初的有关统计数据,韩国最大的49家财团的净利润只有3200万

3、美元,而其销售额却占韩国GDP的97%。如果把破产的韩宝等大财团包括在内,则韩国最大的50家财团是净亏损。1997年正是这些大财团使韩国的经济与金融陷入了空前的困境。表1 1997年韩国进入世界500强的大公司 单位:100万美元世界排名公司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资产总额24大宇65160.2468.373091.646鲜京44031.0313.030171.071三星34286.564.711211.890双龙30530.8-125.623559.6109现代27278.57.71693.1124三星电子24710.3136.325937.1212三星生命保险17530.052.233941.12

4、16乐喜金星国际17311.126.91644.8270乐喜金星电子14765.536.516662.1278现代汽车14491.265.810131.1282韩国电力14393.7742.842246.6371浦项钢铁11990.0735.118604.8449侨胞生命保险10163.3-1.019630.6总计13家326642.12522.7308525.3资料来源:美国Fortune,1997年8 月。1997年以来,韩国一些大财团接连破产,导致金融机构坏帐剧增,汇市与股市双双暴跌,美元兑韩元汇率不断贬值,外汇短缺导致了企业无法偿付外债的危机。其具体进程如下:1月22日,居韩国大财团第

5、14位的韩宝集团倒闭,造成股市剧跌。韩宝集团倒闭是由于其旗下的两大子公司韩宝钢铁与通用建设公司及韩宝商事公司负债比重过高,不能偿还到期巨额债务而破产的。韩宝集团倒闭使韩国第一银行对韩宝的13亿美元贷款瞬间成为无法收回的坏帐。3月20日,30大财团之一的三美集团破产。此后,真露、大农、青丘等财团陆续倒闭。继而泰国金融危机爆发,引起韩国汇市波动。7月,韩国大财团中排位第8的起亚集团宣布破产,再次对股市、汇市形成冲击。进入8月,以韩元贬值、股市滑落为表征的金融风暴即告开始。1997年8月中旬,韩元兑美元的汇率已由年初的861.3:1跌至9001, 股指相伴连续下跌。10月以来,股票综合指数跌破600

6、点“心理防线”。10月16日,证券市场出现沽空现象。10月底,韩元兑美元汇率跌破9601,股票综合指数猛降至500点。进入11月,形势继续恶化。11月17日,政府金融改革法案在国会未获通过,金融风暴更加猛烈。当日,韩元兑美元汇率创出1008:1的历史纪录,股指继续看跌。此时恐慌气氛急速蔓延,韩国实际上已经步入金融危机。11月20日,人们狂抛韩元,抢购美元。大批居民涌入银行提兑存款。黄金一时成为抢手货,金价一天上涨10%。汇市开盘不久,即因跌至上限价不得不中止交易。韩元兑美元跌至1139:1,股指跌到488点。尽管韩国政府一直讳言本国的“金融危机”,不相信自身会沦为“泰国第二”,然而危机已成定局

7、。在剧烈的金融风暴冲击下,韩国金融市场已经岌岌可危。1997年10月末,韩国外汇储备已由96年底的335亿美元减至305亿美元。到11月中旬,其外汇存底已捉襟见肘、所剩无几。而此时,韩外债总额高达1500多亿美元,其中短期债多达650亿美元,到97年底还本付息额即达200多亿美元。如果外汇枯竭问题得不到缓解,韩国将陷入金融崩溃的绝境。11月19日,政府出台稳定金融市场的综合对策失败,使韩国除了向IMF申请救援资金外已别无它途。12 月3 日,韩国接受了IMF提出的所有条件,答应调低经济增长率并对金融机构、税务管理、财团经营等多方面进行大力整顿。IMF将和美国、日本、世界银行及亚洲开发银行等一起

8、向韩国提供总额为550 亿美元的紧急援助。从此,韩国无可奈何地进入了苦涩的所谓“IMF时代”。然而,援助协议签署以后,韩国的金融形势仍在恶化。IMF投入的50 多亿美元未能改善资金极度短缺的状况,社会各界对金融危机的恐慌心理仍在加剧,国际上对韩国的债信评级进一步下降。由于政府以金融机构作为整顿对象,因此,各银行为了自身利益都急于收回信贷资金。12 月6 日,韩国第12大财团汉拿集团因负债过高(达64764亿韩元)宣布破产,成为IMF协议达成后破产的第一家大财团。此前,在证券业居第8位的高丽证券公司因无力偿债而被迫停业。12月9日,政府为消除储户的恐惧心理及防止金融形势进一步恶化,决定分别以1.

9、18万亿韩元(约1332韩元合1 美元)买进因向韩宝和起亚提供大量贷款而陷入流动性危机的汉城银行和第一银行各59%的股份,使这两家银行成为国家的控股银行。12月10日,韩国政府决定停止大韩等5个非银行综合金融公司的业务。至此全国30个非银行综合金融公司已有14个被停止营业。停业期间停止向顾客支付储蓄存款,除收回债权之外,不得再发行本公司期票和办理租赁业务。政府还宣布外国人对股市的投资限额扩大到50%。此举使人们不安心理加重,各家金融机构门前不断出现挤兑风潮,储蓄金的大量支出使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陷入困境。一些经营不善的金融公司乘企业年终筹资偿债之机,抬高短贷利息,使短贷利率升至25%以上。同时,为

10、了防止自身倒闭,这些金融公司急于向企业收回借贷,更加剧了大批中小企业的破产。12月11日,韩元兑换美元已达1719.80:1,较数月前贬值近半。股票综合指数已下降至377.37点,连三星、大宇等盈利股也随之惨跌。由于韩国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在不断下降,在国际金融市场进行短期信贷融资已无门路。次日,韩元兑美元跌至17291 ,为又一历史新低;股票综合指数跌至350.68 点,为1987年4月以来的最低点。又一家证券公司东西证券破产倒闭。12月23日,韩国金融风暴达到了危机以来的最高峰。当日,股市汇市双双暴跌,银行利率继续攀升,韩元兑美元的汇率跌至1962:1,比前一天下降了276.7韩元;现汇兑美

11、元的汇率已超过2000:1。韩元大幅贬值引起股市再度暴跌,以336.39点收盘,比前一天下跌了29.7点。 与此同时,3年期银行担保公司债券的流通收益率已突破年息30%的历史最高纪录。当日,当政府宣布国家的外汇储备不足偿还将要到期的巨额短期外债(大部分为企业的短期外债)之后,人们更加疯狂地抢购美元,现汇兑美元的汇率曾一度跌到历史最低点:2067:1。二、 韩国金融危机的大财团因素1. 大财团倒闭是危机的直接原因 韩国金融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在于:进入1997年以来,因过高负债,韩国的一些大财团接连破产,导致金融机构坏帐剧增,外汇资金周转困难,无力偿还大量到期外债,韩元兑美元汇率不断攀升,汇市与股

12、市急剧暴跌。1997年,韩国企业倒闭创造了其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除了起亚、韩宝、真露、三美、汉拿、海天、大农、青丘、双龙商事等九大财团破产倒闭之外,倒闭企业超过15000家,日均倒闭企业大约50家,比1996年上升40%。据韩国中央银行公布的数据,1998年头两个月,韩国已有3099家企业宣布破产,其中有15家是大型企业。据世界银行有关专家预计,1998年韩国的破产企业有可能达到2万家。2. 官商勾结是危机的历史根源金大中称把当前这场“朝鲜战争以来最严重的国家危机”归咎于“贪污、政府控制的银行以及大财团”(即大财团通过政府支持用各种信贷设立许多缺乏竞争力与亏损的子公司)。韩国金融危机的历史根源

13、在于:政府在长期实施超高速的经济发展战略中,形成了“官治金融”与“官商勾结”的体制;以及由政府推进形成的以大财团为核心的“东亚模式”,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的崩溃。自朴正熙发动政变上台后,韩国形成“军人政治”和“财阀经济”的格局。政府刻意培植财阀,财阀则感恩戴德,以“礼”相馈,一种独特的“官商勾结”机制应运而生。“权力型腐败”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韩国病”。它既是当权者以权谋私的手段,又是官商勾结、钱权交易等腐败现象滋生的温床。韩国的金融业长期在国家的控制之下,金融改革滞后,各种政策性贷款很容易产生腐败。企业把大量精力用在了如何取得政府的优惠贷款与各种优惠政策上。回扣、 贿赂风盛行,企业家与政治家之

14、间进行交易的秘密资金数额巨大。前总统受贿几十亿美元的秘密资金事件及韩宝行贿取得巨额贷款事件就是在这种腐败温床中滋生的。在“官治金融”体制下,银企关系扭曲。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贷资金流动不按市场规则进行,银行贷款往往被“官商勾结”所左右,为大财团所垄断。据韩国证交所公布的数据,1997年韩国66家最大的财团所获得的国内贷款总额达126.88万亿韩元,比1996年增加了32.2%。其中前10大财团共获得的国内贷款总额达85.4万亿韩元,占韩国贷款总额的19.3%。由于政府的强力干预,使商品市场与资金市场未能建立应有的规范。再加上多年来的“突飞猛进”,金融风险意识淡薄,呆坏帐准备金不足。当企业经营

15、恶化而倒闭时,金融机构就背上了难以解脱的呆账、坏账的重负。企业亏损,银行亏空,信用扫地,举债无门,势必酿成“信用危机”。3. 大财团盲目扩张导致经济过剩美国经济学家认为,韩国的大财团相当于日本的财阀,是包括了贸易、制造业、金融业等各种行业的托拉斯。美国在反托拉斯法公布之前,也曾有过与之类似的大财团。韩国大财团在政府“保护伞”下,一直享有许多优惠政策。在政府政策扶持及赶超日本的民族精神激励下,这些大财团拼命扩大经营规模与范围,抢占需求有限及相对过剩的国际市场。它们纷纷涉足电子、汽车、造船、钢铁、化工等制造业领域,盲目扩张、投资过量、效益不彰,基本体制不具备应变的能力。例如,最近几年,由于政府带头,韩国建立了以出口为主要目标的汽车工业,而世界汽车市场却是大规模的生产能力过剩;此外,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韩国的一些大财团在近几年不断扩张电子与半导体产品的生产能力,又恰好遇到电子产品从1996年以来的世界范围的大幅度降价,使韩国的有关财团遭到沉重打击。造船、钢铁、化工等领域的盲目扩张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然而,支撑国民经济体系的一些大财团和战略产业在对外竞争中受到政府保护,享受融资、税收等种种优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