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1376418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农村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农村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农村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农村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文化元素交错冲击,农村小学生心理困扰与障碍日益增多,如何加强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已成为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文化元素交错冲击,农村小学生心理困扰与障碍日益增多,如何加强农村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中笔者主要从分析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人手,探索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身心素质的各种方法、途径。 一、农村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通过多种

2、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面对目前学生问题日益增多的现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便日益成为当前教育工作中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当前农村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长期以来,社会、学校和家长关注学生成长的焦点大多数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无人问津”,视其为可有可无的事情,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更是寥寥无几,加上农村特定的客观环境,如生产力落后、文化娱乐生活贫乏等,使得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远落后于大中城市的学校。 三、农村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是烦躁不安。这

3、些学生总是诉说内心的烦躁与不安,经常为琐事、小事、杂事抱怨父母、抱怨周围的人。有的则是担心学习成绩差、人际关系不良或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等等。在各种焦虑中,主要的是学习焦虑,表现为学习压力过大,对考试心理不能很好地控制,出现考试焦虑等问题。还有过渡性焦虑,主要表现为对学校不能适应,对父母及家庭有依赖情绪。 二是考试焦虑。一些农村孩子深感父母送自己读书不容易,认为报答父母最好的方式就是考试取得好成绩,否则就有愧于父母,有愧于在外打工挣钱送自己读书的哥哥姐姐,正是南于这种心理期望值太高,致使有些学生在考试期间心理上存在紧张、不安、焦虑、恐惧等情绪。有的是在考试来临的这段时间和考试的这段时间出现失

4、眠、眼花耳鸣、头痛脑昏、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僵滞停顿等,这些情绪现象都是考试焦虑的表现。 三是自卑自弃。当前农村外出打工很多,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角色的暂时缺失,往往缺乏安全感,情绪波动较大,看到身边的孩子能够充分享受父爱或母爱时就会产生一种自卑心理。上课因害怕讲错而不敢举手发言;老师提问,因怕讲错而不敢大声回答;班级布置的活动,经常以力不胜任而推辞,或者勉强应付;做事缺乏主动性;做作业不敢相信自己是对的,总要与别人对答案以后才放心;“我不行”、“我不会”、“我不去”成了口头禅如是等等的这些自卑自弃的心理现象。 三、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一是更新观念,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过去相当长的一

5、段时间,人们总认为人的智力高,将来就能成才,而忽视了心理健康。因此,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应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过程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当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举办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如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的心理调节手段。 二是加强培训,培养合格心理教师。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而广大农村学校条件艰苦,经费不足,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薄弱。我们必须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有关理论,学习和掌

6、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技术和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三是注意引导,家长做好孩子导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等家庭教育的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同时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共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在生活上多给一丝微笑,多给一份关注,多给一句赞扬,用自己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他们。 四是营造环境,形成良好社会氛围。不良的社会环境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家庭和社区应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形成一个宽松、健康、文明、和谐的社会大环境,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 总之,全社会要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发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