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平谷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1365971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平谷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平谷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平谷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平谷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平谷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平谷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平谷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谷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试卷初三语文2019.1一、基础运用(共15分)9月30日为中国烈士纪念日,为此学校团委决定举行“天地英雄气,浩然壮国魂”的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13题。(共15分)1.下面是初三(1)班班长在国旗下讲话的部分发言内容,阅读他的发言稿,完成(1)(4)题。(共9分)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最动人的乐章。回首来路,无数先贤英烈赴汤蹈火、前仆后继,是他们用鲜血染红党旗,用生命为共和国奠基,用奉献与牺牲为人民谋福祉。 怀他们是对共和国历史的郑重回眸,是对千万牺牲烈士的庄严承诺,凸显了“”、国庆不忘祭先烈的情怀。他们如同熠熠闪光的精神灯塔,指引着我们又该去

2、往哪里【甲】展望前路,英雄们身上的坚毅理想信念、高尚精神境界、忠诚使命担当【乙】最能触发我们关于生死得失、苦乐安危、奉献索取的价值思考。因而纪念英烈从来不是与“我”无关,也从来不是一个与当下、与我们渐行渐远的称谓。不忘初心,肩负使命,新时代的英雄史诗将由我们这一代人完成书写。(1)给加点的字注音和填入“ ”内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仆(p)湎B.仆(p)缅C.仆(p)缅D.仆(p) 湎(2)结合语境,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应填入的成语是哪一个,选出来并说明理由。(只填序号)(3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吃水不忘挖井人(3)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甲】问

3、号 【乙】顿号 B【甲】句号 【乙】顿号C【甲】问号 【乙】逗号 D【甲】句号 【乙】逗号(4)画线的句子作为这段文字的过渡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2分)2.初三(2)班举行“忆往昔,颂英烈”故事会,一位同学讲述了陈树湘“断肠明志”的壮烈故事,让在座的师生无不为之动容。下面是这个故事的部分内容,请你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共4分)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年仅29岁的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奉命率部担负全军后卫,掩护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在惨烈的湘江之战中,他率领全师与十几倍于自己的敌人殊死激战四天五夜,后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突围时陈树湘腹部中弹,身负重伤。他用皮带

4、压住伤口,忍着剧痛躺在担架上指挥战斗。最后,部队弹尽援绝,陈树湘伤重被俘。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陈树湘毫不动摇,拒医绝食,坚持斗争。身体越来越虚弱,生命垂危。无奈的敌人只好将陈树湘押解到县城。路上陈树湘乘敌不备,在担架上忍着剧痛,从伤口处掏出自己的肠子,大喊一声,将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1)陈树湘的壮举正印证了 (朝代)诗人 在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分)(2)陈树湘的故事催人泪下,同学们纷纷在日记本上写下自己的感受,其中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不能忘,不能忘啊,你奋勇杀敌的英姿,你拒医绝食的豪气,你“断肠明志”的壮举!B.天地同悲,为陈树湘烈士不屈

5、的风骨;山河哭泣,为陈树湘烈士伟大的灵魂。C.壮士已故,英灵长存。陈树湘烈士犹如一块栩栩如生的磐石,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D.陈树湘烈士为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正可谓:英雄虎将洒热血,浩然正气贯长空。3.学校书法小组的同学搜集了许多烈士生前创作的诗歌,下面是他们在展板上张贴的两幅书法作品,其中对书体和诗歌内容的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第一幅 第二幅A.第一幅的字体属于行书,刚劲有力;诗歌充分表达了夏明翰为真理、为理想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B.第二幅的字体属于草书,形体方正;诗歌表达了吉鸿昌恨自己没有为抗日而死的悲愤和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 C.第一幅的字体属于行

6、书,端庄严谨;诗歌充分表达了夏明翰为真理、为理想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D.第二幅的字体属于草书,笔画连绵;诗歌表达了吉鸿昌在日寇面前正气凛然、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注:第一幅夏明翰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第二幅 抗日名将、共产党人吉鸿昌被国民党枪杀前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二、古诗文阅读(共16分)(一)古诗文默写。(共3分)4. ,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1分)5.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1分)6.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1分)(二)阅读黄鹤楼,完成79题。(共6分)黄黄鹤楼 崔颢昔人

7、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7.诗歌前两联,作者面对 “仙去楼空” “唯有天际白云悠悠千载”的事件和景象,生发出 的慨叹。(1分)8.同样是写树和草,黄鹤楼与下面这首诗相比,表达的情感却有所不同,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4分)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9.为了增加韵律美,古诗词中有许多运用叠字的诗句,除了黄鹤楼这首诗外,你读过的诗句还有“”。(填出一句即可)(1分)(三)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1012题。(共7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

8、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乙】人恒过,然后能改;【丙】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国恒亡 或以为亡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五月渡泸C.管夷吾举于士 忠志之士往忘身于外 D.入则无法家拂士 乃入见11.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9、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翻译:因此来使他的思想活跃起来,增加他过去做不到的能力。理解:所有将来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必然要在内心和身体各方面经受一番痛苦与曲折的磨练,并以此来增长自己的才干。【乙】人恒过,然后能改翻译:人们常常会犯过失,这样之后才能更改。理解:客观环境的困难和自身判断的失误,常常会使人的行为出现各种错误。只有正确认识这些错误,积累经验教训,才能够有所改变。【丙】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翻译:内心受到折磨,思想受到阻碍,然后才能有所作为。理解:个人因为环境的困难而忧虑、困惑,而他也在不断冲破这些困难的过程中,活跃思维,提升能力。12.忧患意识是儒家入世思想的一个重要内核,也是

10、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美德。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的两则【链接材料】,概括说明忧患意识在孟子、孔子、文公身上分别是如何体现的。(3分)【链接材料一】孔子过泰山侧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选自礼记 苛政猛于虎)【连接材料二】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谍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而原请降。(选自国语文公伐原

11、)注:式:通“轼”,指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扶着轼。壹似:确实像,很像。壹,确实、的确。舅:当时称丈夫的父亲为舅,即公公。识(zh):通“志”,记住。原原国,姬姓小国。令限令。疏军撤兵。疏,散、撤。谍刺探军情的人。庇庇护,即赖以生存。孟门原国地名。三、名著阅读(共5分)13.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问题。(共2分)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上面三则材料都强调了的重要性。三国演义中的情节

12、就体现了这一点。(2分)14.好的文学作品是教人成长的。请你从朝花夕拾海底两万里骆驼祥子三部名著中选择一个令你感动的人物,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不超过100字)(3分)四、现代文阅读(共24分)(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17题。(共8分)【材料一】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的西部,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据史书记载,作为长江主要支流的岷江曾泛滥成灾、危害甚重。公元前256年,秦蜀郡太守李冰率众借助四川岷江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结合当地的水流态势,以疏导型无坝引水方式建成都江堰水利工程。该工程核心系统包括鱼嘴、飞沙堰、宝瓶口,分别承担着自动分水、泄洪与排沙、引水等作用。经过历朝历代

13、的加固、维修与扩建,都江堰这项全世界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不仅改变了“蜀人几为鱼”这样严重的水涝灾害局面,而且在2274年后的今天,仍旧发挥着巨大作用。截至2018年,都江堰水利工程灌溉总面积已由解放初期的282万亩,增长到1076万亩;同时还向成都主城区以及龙泉驿、青白江等城区提供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态用水。【材料二】姜席堰位于浙江龙游县,创建于公元1330年至1333年。姜席堰由渠首引水枢纽、灌排渠系和控制工程组成。渠首枢纽包括姜堰、席堰、进水闸和冲砂闸。工程布置充分利用“S”形河湾、江心沙洲、天然河汊及河床高差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姜席堰建设施工

14、等技术均超越了当时,自创建680余年来,一直发挥着灌溉作用,是古代山区河流引水工程的典范。1973年以后,姜席堰渠系经过整合优化,干渠总长18.8公里,15条支渠,总长度30.87公里,主要灌溉龙洲、东华街道和詹家镇所辖的21个行政村,灌区总面积3.5万亩。【材料三】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的灵渠,是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为了统一岭南的广大区域而修建的。它连接了湘、漓二水,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将南中国的水运网联系在了一起。开凿之初,只为通船运输。自宋代开始,灵渠新增了灌溉供水功能。目前,灵渠总灌溉面积达6.5万亩,灌区覆盖兴安县的5个乡镇、186个自然村,受益人口5.9万多人。灌区除种

15、植水稻外,还有葡萄、柑橘、草莓等经济作物,农业年产值约13.16亿元。灵渠全长37公里,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组成。它独特的工程结构,体现了古人因地制宜、科学巧妙地治水智慧。铧嘴将湘江水三七分流,其中三分水由南渠入漓江,七分水由北渠入湘江,无论汛期还是旱季,永远不变,显示出古代中国水利建设先进的科技水平。15.2018年8月14日,我国都江堰、灵渠、姜席堰、长渠四座水利工程正式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依据上面三则材料,分条写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申遗条件。(写出三点即可)(3分)16.下面这首诗是描述的上面三则材料介绍的哪座水利工程,判断并陈述理由。(3分)三七分派北南渠,水碧湘漓向两区。凿筑秦时流惠远,今来览渡尽欢愉!17.阅读【材料一】的文字及图表,说说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