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环境评估报告-2自然与社会环境概况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13538 上传时间:2017-05-2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环境评估报告-2自然与社会环境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7年整理]环境评估报告-2自然与社会环境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7年整理]环境评估报告-2自然与社会环境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7年整理]环境评估报告-2自然与社会环境概况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7年整理]环境评估报告-2自然与社会环境概况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环境评估报告-2自然与社会环境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环境评估报告-2自然与社会环境概况(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自然与社会环境概况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 国环评证乙字第 1309 号2-12 自然与社会环境概况2.1 地理位置蒲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吕梁山南端,县境似海棠叶状。地理坐标为北纬 361132”-363813”;东经 1105109”-1112336”。东与洪洞县接壤,西与大宁毗连,南与吉县、临汾相连,北与隰县、汾西交界。境内东起太林孔家坡,西至山中乡丰台村,东西 48.5km;南起黑龙关镇屯里南山环,北至克城镇泰山梁。南北 49.4km,总面积 1510.6km2。山煤集团万家庄煤业有限公司井田位于蒲县县城东南直线距离 19km 处的黑龙关镇。井田地理坐标为:东经 111114111113

2、12,北纬 361214351310。主井工业场地位于万家庄村北 1.25km,副井场地距离王峪村东 450m。交通位置见图 2.1-1。2.2 自然环境概况2.2.1 地形地貌蒲县属于中低山地貌,境内有山、塬、梁、峁、岭、沟、川地形组成,地形支离破碎,地层发育简单。地形总的轮廓:东高西低,自东向西逐渐倾斜,东、北、南三面群山环绕,平均海拔 1300m 之上;西部与中部属于黄土沟壑区,石骨土皮,黄土覆盖,留存许多带状残塬,沟谷深切达 100m,平均海拔 1200m 左右;东部与北部中山、丘陵之间,有土石山区,山梁陡险,平均海拔 1500m 左右。井田位于吕梁山南部东侧,地表为黄土半掩盖区。纵观

3、井田,为西高东低的剥蚀地貌,以梁、峁为主,沟谷较发育,一般呈“V”字型,井田内最高点位于井田西南部山顶上,高程为 1688.6m,地形最低点位于井田东南角的碾沟沟底,高程为1250m,相对高差达 438.6m,属中山区侵蚀地貌。2.2.2 井田地层本井田位于河东煤田乡宁矿区东部边缘,基岩出露较好,在井田内出露二叠系2 自然与社会环境概况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 国环评证乙字第 1309 号2-2上统上石盒子组上部和石千峰组下部地层,第四系中上更新统黄土在井田中南部广泛分布。现依据钻孔及煤矿井巷揭露情况,将矿区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1) 、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 2f)为含煤岩系的基底。厚度 70.0

4、0110.00m,平均 90.00m。井田内 ZK02 号钻孔揭露该组地层 86.70m,岩性由灰深灰色中厚层石灰岩、泥质灰岩组成,局部含白云质灰岩。2) 、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 2b)与下伏峰峰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厚度 15.6742.00m,平均厚 25.61m。岩性以铝土质泥岩、泥岩、粉砂岩为主,底部铝土质泥岩中含结核状、团块状褐铁矿,即“山西式铁矿” 。3)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 3t)自 K1石英砂岩底至 K7砂岩底,厚度 65.0077.07m,平均厚 72.08m。以(K 1)灰白色石英砂岩为底与下伏本溪组呈整合接触。下部主要为粉砂岩、泥岩夹煤层两层(9、10 号) ,中部由

5、3 层石灰岩夹粉砂岩、泥岩及不稳定不可采的薄煤层(7、8号) ,上部以灰黑色泥岩、粉砂岩为主,夹细粒砂岩、薄层钙质泥岩及 1 层不稳定不可采的薄煤层(5 号) 。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4)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 1s)自 K7砂岩底至 K8砂岩底,厚度 39.6554.68m,平均 43.95m。与下伏太原组呈整合接触。主要由灰白色细粒砂岩、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粉砂岩及 1、1 下 、2、2下 、3、3 下 号煤层组成,其中 2 号煤层稳定可采。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5) 、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 1x)自 K8砂岩底至 K10砂岩底,厚度 92.40131.55m,平均 106.72

6、m,与下伏山西组呈整合接触。按其岩性、岩相组合特征分上、下二段。(1)下段(P 1x1)自 K8砂岩底至 K9砂岩底,厚度 29.6276.50m,平均 51.72m。以灰白色、黄绿色的中、细粒砂岩为主,夹灰色、深灰色粉砂岩、泥岩为主,底部为灰白色中粒砂岩,巨厚层状,以石英为主,分选较好,孔隙式胶结。(2)上段(P 1x2)2 自然与社会环境概况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 国环评证乙字第 1309 号2-3自 K9砂岩底至 K10砂岩底,厚度 34.8681.46m,平均 55.0m。主要为灰绿色、紫红色杂色泥岩、粉砂岩组成,顶部有 13 层紫红色、褐黄色杂色和少量含锰铁质鲕粒的铝质泥岩,俗称“桃花

7、泥岩” 。底部为中粒长石石英砂岩。6) 、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 2s)本组与下石盒子组呈整合接触。自 K10砂岩底至 K13砂岩底。岩性以黄绿、灰绿、紫色、紫红色泥岩及粉砂岩为主,间夹黄绿色中、细粒砂岩。下部泥岩、粉砂岩中局部含锰铁质结核,底部 K10砂岩为灰白色、巨厚层状的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厚度386.00462.00m,平均 420.00m。7) 、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P 2sh)以 K13砂岩为底与下石盒子组呈整合接触。岩性以紫色、暗紫色、紫红色泥岩及粉砂岩为主,间夹紫红色中、细粒砂岩。顶部泥岩、粉砂岩中局部含硅质结核,底部为 K10砂岩为灰白色巨厚层状的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本井田

8、仅出露下部地层,最大残留厚度约 98.00m 左右。8) 、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 2+3)广泛分布于井田内的山坡、河谷中。为浅黄色、土黄色亚粘土、亚砂土夹多层红褐色古土壤层,含钙质结核。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厚度 030.00m。9) 、第四系全新统(Q 4)为现代河流冲积层,分布在井田冲沟中,由亚砂土及砂砾石组成,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厚度 010.00m。井田地层综合柱状图见图 2.2-1。2.2.3 地质构造2.2.3.1 区域地质构造井田位于鄂尔多斯断块与吕梁断块的分界线离石大断裂的东南端紫荆山断裂带的东侧。紫荆山断裂带北起隰县的紫荆山,经五鹿山西侧,过蒲县的化乐西、黑龙关

9、西,直到尧都区的峪里,呈北北西南南东向展布,南北长约 70km。紫荆山断裂带由相距 200400m 的向东西两侧倾斜的近似平行的正断层组成,断层面倾角在 5085间,断距在 200500m 间。在两正断层之间,地层被抬升,出露的地层为石炭系、奥陶系,间或出露有寒武系的地层(在蒲县峡沟可见到) 。在断裂带的东2 自然与社会环境概况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 国环评证乙字第 1309 号2-4侧,地层相对被抬升,煤层埋藏较浅,在断裂带的西侧,地层相对下降,煤层埋藏深度较大。2.2.3.2 井田构造井田构造简单,总体为走向北东北北东,倾向北西北北西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为 210。在单斜构造的基础上发育有次

10、级宽缓的褶曲。井田内共发现四条正断层(F1、F2、F3、F4) 。1) 、F1 正断层:位于井田北部,走向北东,倾向北西,落差 718m,倾角 75,井田内延伸长度 1350m 左右。井下采掘发现。2) 、F2 正断层:位于井田北部,F1 正断层西,走向北东,倾向南东,落差5m,倾角 75,井田内延伸长度 35m 左右。井下采掘发现。3) 、F3 正断层:位于井田南部,走向北东,倾向北西,落差 5m,倾角 75,井田内延伸长度 1150m 左右。井下采掘发现。4) 、F4 正断层:位于井田东南部,F3 正断层东,走向北东,倾向北西,落差7m,倾角 65,井田内延伸长度 800m 左右。井下采掘

11、发现。井田内未发现陷落柱,未见岩浆岩侵入现象。综上所述,本井田构造为简单类型。2.2.4 地表水蒲县县境内有河流涧溪 35 条,均系黄河水系支流。以昕水河为主导河系,为黄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黑龙关镇的火石凹村和太林乡的杏儿岭。其它主要有河流南川河、北川河、黑龙关河、中垛河、乔家湾河、克城河、西后河、堡子河、有枣河等。来水量 9085 万 m3/a。其中,清水量 1157.8 万 m3/a,洪水量 7927.2 万 m3/a。昕水河:属黄河一级支流,发源于黑龙关镇上火石凹村豹梁东南侧,东西流向,流经黑龙关、化乐、城关、薛关 4 个乡镇,于隰县午城镇西和隰川水汇合。境内干流长 70km,河床平均宽

12、 70m,流域面积 1510km2。此河上游 10km 处于紫金山断层地带,河水从黑龙关村西渗入地下,至肖家沟村西逐渐出露地面。昕水河流经黄土残塬区,水量不大,含沙量高。井田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及河流,冲沟发育,井田内各沟谷基本常年无水,遇雨一泻而去,雨停后沟干或为细流,属季节性小型沟河。井田西南部较高,沿着高处向西北、东北、东南分别发育有三条较大沟谷,名为磨石洼沟、王峪沟、万家庄沟,2 自然与社会环境概况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 国环评证乙字第 1309 号2-5雨季井田内小支沟雨水分别汇集流入磨石洼沟、王峪沟、万家庄沟,均流出井田外。各沟谷的水均展转向东北流向碾沟河,在黑龙关镇附近汇入昕水河。昕水

13、河向西在午城一带与三川河汇合在大宁县西古镇一带汇入黄河,属黄河流域昕水河水系。蒲县地表水系见图 2.2-2。2.2.5 水文地质 2.2.5.1 地下水概述蒲县境内水资源较缺。贫水区 1485km2,占总面积 98.3%;较富水区 25km2,占1.7%。地下水总储量 1.4 亿 m3/a,占总储量 3.1%;已开采利用 110.6 万 m3/a,占可开采量 25.7%。地下水主要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入渗补给;深部节理裂隙发育程度较差,有泥岩夹层(相对隔水层) ,地下水属于基岩裂隙含水。深层水以基岩裂隙水。深层水以基岩裂隙水补给为主。水源冬、春水盈,夏秋水亏。2.2.5.2 井田水文地质概况1)

14、地表径流井田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及常年性河流,仅在沟谷中发育小溪流,在雨季时,才有短暂洪水泄流,均汇入昕水河,属黄河流域昕水河水系。2)井田含水层(1)奥陶系中统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奥陶系在本区埋藏较深,岩溶裂隙较为发育。根据 2009 年由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察院施工的 ZK02 号水文孔资料,孔深 622.07m,揭露奥陶系灰岩 140.67m,揭露上马家沟组 53.97m 时,孔内大量漏水不返水,通过几天观察测量,水位稳定在358.30m 左右。由于该孔水位埋深较深,未做抽水试验,只观测了水位,奥灰水位埋深 358.30m,水位标高 1117.94m,高于井田内西北 2 号煤层最低底板标高

15、 890.00m,也高于井田内 10 号煤层最低底板标高 810.00m。据区域资料,单位涌水量0.362L/s.m,渗透系数 0.32m/d,富水性中等。(2)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砂岩裂隙夹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石炭系太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主要由 K2、K 3、K 4三层石灰岩组成,K 2灰岩平均厚度 9.17m,岩石坚硬,裂隙较发育, K3灰岩平均厚度 5.66m,K 4灰岩平均厚度 2.92m,K 3、K 4灰岩裂隙多由方解石脉充填,裂隙较发育,钻孔冲洗液消耗量2 自然与社会环境概况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 国环评证乙字第 1309 号2-6较大,一般在 0.300.60m3/h,富水性弱。据 ZK02 号水文孔抽水试验资料,太原组静止水位埋深 266.32m,水位标高 1209.92m,单位涌水量 0.00424L/s.m,渗透系数0.028m/d。经采水样测试,总硬度 195.20mg/L,暂时硬度 155.10mg/L,永久硬度40.00mg/L,总碱度 155.1mg/L,重碳酸盐碱度 155.10m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