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工程地质培养计划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13057 上传时间:2017-05-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工程地质培养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7年整理]工程地质培养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7年整理]工程地质培养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7年整理]工程地质培养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7年整理]工程地质培养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工程地质培养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工程地质培养计划(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地质工程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地质工程是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技术专业,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西部大开发,对具有良好素质的地质工程技术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及地质学等理论基础及系统的地质工程理论、技能和方法,获得工程科学和技术的基础训练,能独立从事各种建设工程中的勘察、设计、施工、评价和管理等的具有广泛适应能力的高级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能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在能源、水利水电、城建、交通、市政、环保和国防等部门从事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管理以及工程病害评价

2、和治理。二、基本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掌握地质工程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科学研究的思维和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通过实践性环节的学习,参加社会实践和课外科技学术活动,掌握地质工程的基本技能和工作方法。初步具备生产、教学、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工程建设管理的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 坚实的数学、力学和地质学基础。(2) 地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3) 运用工程地质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工程建设中的有关问题的基本能力。(4) 对地质资源、地质环境和地质工程等开展勘察、评价、治理、设计、规划的能力。(5) 了解地质工程学科的前沿理论

3、及技术发展动态。(6) 掌握一门外语,能较熟练阅读本专业技术文献资料。地质工程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2(7) 掌握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获得科技知识和信息的技能,初步具有运用计算机完成地质工程及其相关工作的能力。(8) 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体育的合格标准,身心健康。三、学制与学位(一)学制学制四年。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但具有学籍的时间最长不超过八年,累计修业时间不超过六年。(二)学位完成本专业学业,修满 170 学分,符合学校相关规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四、主要学科主要学科:地质工程学,包括:方向 A(工程地质学)、方向 B

4、(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五、主干课程、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一)基础课程地球科学概论、基础水文地质学、工程力学、工程化学、工程制图、工程测量(二)主干课程构造地质学、工程岩土学、土力学、岩体力学、工程地质学原理、工程地质勘察(三)特色课程地基基础、边坡工程、地下工程、地质体改造、环境岩土工程、地球物理六、课程结构与学时学分分配总表地质工程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3总学分 170 学分。必修课占 102 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 57 学分(含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1 学分、形式与政策 1 学分)、专业类基础课 26 学分、专业课 19 学分;选修课 46 学分,其中专业指选修课 23 学分、专业任选课

5、 17 学分、跨学科选修课 6 学分;实践教学环节 22 学分。课程结构与学时学分分配总表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学时 占总学时比例(%)必修 56 33.1 1062 34.1公共基础课指选 0 0.0 0 0.0专业类基础课 必修 25 14.5 450 14.5必修 19 11.0 342 10.9指选 24 14.0 432 13.9专业课任选 23 13.4 414 13.3课外活动和实践环节 必修 25 14.0 414 13.3合 计 172 100 3114 100(一)公共基础课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1 思想品德修养 2 36 12

6、法律基础 2 36 23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3 54 6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2 36 65 毛泽东思想概论 2 36 76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3 54 77 形式与政策 1 自学,全校统考8 大学英语 16 288 1,2,3,49 体育 4 144 1,2,3,410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 3 54 111 高等数学 12 216 1,212 线性代数 3 54 11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 54 3小计(二)专业类基础课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1 地球科学概论 4 72 12 工程制图 3 54 23 工程化学 4 72 24 工程力学 5 9

7、0 25 水文地质与水文地球化学 4 72 36 Fortran 程序设计 2 36 3 1-17 周7 工程测量学 3 54 4 1-14 周地质工程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4小计 25 450(三)专业课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1 构造地质学 3 54 32 工程岩土学 2 36 4 1-6 周3 土力学 3 54 4 7-16 周4 岩体力学 4 72 55 工程地质勘察 3 54 5 11-20 周6 工程地质学原理 4 72 6 1-14 周小计 19 342(四)指定选修课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1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 3 54 32 地基基

8、础工程 3 54 53 边坡工程 3 54 6 1-14 周4 地下工程 3 54 6 1-14 周A6 结构力学 3 54 3A7 弹塑性力学 3 54 3A8 工程与环境物探(含实习) 3 54 4 1-14 周A9 工程渗流力学 3 54 5B6 数学物理方法 3 54 3B7 地球物理学原理 3 54 3B8 VC+(含实习) 3 54 4 1-14 周B9 地球物理反演理论与方法 3 54 5小计 24 432(五)实践性教学环节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1 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 1 12 基础地质认识实习 1 1 周 2 20-20 周3 综合地质填图实习 3 3 周

9、 4 18-20 周4 地质工程综合实习 4 4 周 6 17-20 周5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10 7,86 地球科学概论实验和实习 0.5 18 17 Fortran 程序设计实习 1 36 3 1-17 周8 工程力学实验 0.5 18 29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 0.5 18 310 工程测量实习 1 1 周 4 16-16 周11 土工实验 1 36 4 5-13 周12 岩体力学实验 1 36 5 5-13 周13 工程地质勘察实习 0.5 18 5 15-19 周小计 25 828地质工程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5注:未计入随课程讲授进行的课间实验和实习。(六)任意选修课为

10、了增强学生对社会需要的广泛适应性,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和需要,选修本专业或其他专业的课程,至少选修 23 学分,其中专业任选课至少 17 学分、跨学科(指学科门类,包括本学院力学和土木工程等)任选课 6 学分。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1 遥感地质学 2 36 5 1-10 周2 土木工程概论 2 54 7 1-10 周3 地质灾害与防治 2 54 7 1-10 周4 道路工程 2 54 7 1-10 周5 矿业工程 2 54 7 8-14 周6 水利水电工程 2 54 7 1-10 周7 地震工程 2 36 8 3-8 周8 工程概预算、招投标与

11、监理 2 54 8 3-11 周9 地理信息系统 2 36 8 3-11 周10 地质工程专题讲座 2 54 8 1-11 周A11 钢筋混凝土结构原理(含课程设计 ) 2 54 4 1-14 周A12 工程建筑概论 2 54 5 1-14 周A13 特殊土工程地质特性与改良 2 54 5 1-10 周A14 工程钻探与取样 2 36 6 1-14 周A15 环境岩土工程 2 54 6 1-10 周A16 区域稳定工程地质学 2 36 6 1-10 周A17 地质体改良 2 54 7 1-10 周A18 动力工程地质学 2 36 8 3-8 周A19 环境工程地质学 2 36 8 3-8 周A

12、20 其它B11 重磁电勘探 (含实习) 2 54 5B12 地震波与声波勘探 (含实习) 2 54 5B13 测井理论与方法(含实习) 2 36 6 8-14 周B14 放射性勘探 (含实习) 2 36 6 1-7 周B15 数字信号处理 2 54 6 1-15 周B16 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 2 54 7 1-16 周B17 混凝土无损检测 2 54 8 3-11 周B18 其它小计 其它(根据当年就业形势,临时安排)七、课外活动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和要求本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地质工程专业类必不可少的内容,与课堂教学任务相辅相成。地质工程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6(一)课外活

13、动除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外,学生应积极参加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和课外学习,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1) 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班级组织的书画比赛、辩论赛及演讲赛、英语比赛、知识竞赛、文体活动及比赛、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2) 开展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在低年级开展政治思想、爱国广义和专业思想教育,在高年级开展毕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3) 结合各级野外实习,因时因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二)科研与生产的初步训练(1) 广泛参加各级各类学术活动。系或研究所负责开展不同形式的学术活动,包括学术报告会、专题和前沿科技讲座、学术讨论与

14、学术交流。学生应积极参加专业类学术活动,同时参加其它相关的学术活动,拓宽知识面。(2) 鼓励学生在课余参加老师的科研工作,教师尽量为学生提供科研机会,培养科研兴趣、掌握科研方法、锻炼科研能力。(3) 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生产实践活动,掌握地质工程生产实践的工作程序、方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三)任意选修课的实验和教学实习任意选修课的实验和教学实习未单独列出,由任课教师根据课时总量灵活掌握。(四)教学实习时间与安排(1) 实习时间及安排工程测量综合实习:1 周,安排在课程结束后进行;基础地质认识实习:1 周,安排在第一学年第 2 学期最后一周进行;综合地质填图实习:3 周,安排在第二学年第

15、4 学期最后三周进行;地质工程综合实习:4 周,安排在第三常年第 6 学期最后四周进行;地质工程毕业实习:因目前条件尚不成熟,本计划暂不列入。地质工程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7(2) 排课要求第 2、4、6 学期的课堂教学时间应做出相应调整(总学时不变),以保证野外实习正常进行。其中:第 2 学期,课堂教学(含考试)应在第 19 周末结束,第 20 周为基础地质认识实习;第 4 学期,课堂教学(含考试)应在第 16 周末结束,第 17 周为工程测量综合实习,第1720 周为综合地质填图实习;第 6 学期,课堂教学(含考试)应在第 16 周末结束,第 1720 周为地质工程综合实习。八、副修

16、和双学位专业教学计划(一)副修和双学位教学计划以“地质工程”作为副修和双学位专业的学生,需按下列计划修学满学分(副修 30 学分、双学位 50 学分) ,按学校有关规定,可获得地质工程专业副修证或地质工程专业学士学位。学 分课 程副 修 双学位地球科学概论 4 4水文地质与水文地球化学 4 4构造地质学 3 3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 3 3工程岩土学 2 2土力学 3 3工程地质勘察 3 3工程地质分析原理 4 4工程渗流力学 3 3工程建筑概论 3 3岩体力学 / 4工程与环境物探(含实习) / 3地基基础工程 / 3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 8合计 32 50(二)副修和双学位教学计划说明(1) 对于副修地质工程专业或以地质工程为第二专业学位的学生,应完成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指定选修课和必要实践教学环节,达到规定学分。(2) 授课时间、内容、要求均与地质工程专业相同,不另外单独安排。地质工程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8(3) 若原专业已修本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则免修相应课程,不计学分,不足学分从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