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张毅博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298870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张毅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张毅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张毅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张毅博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张毅博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张毅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张毅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英汉差异”之句子结构的差异11S015016 张毅博摘 要:英汉两种语言异多于同,反映在句子结构上就体现为意和与形合、后饰与前饰、前重心与后重心、复合句与简单句的区别。透彻了解这些差异,就能准确理解原文,从而把握翻译规律,这对英语教学和翻译实践都至关重要。 关键词:句子结构;差异;翻译 1.英语属形合(hypotactic)语言,汉语属意合(paratactic)语言汉英句子的基本结构都是主+谓+宾,然而这两种语言句子的形成却大不一样。其中,汉语的句法结构重意合,即以语义、语序为句子内部及外部连接的手段。而英语句子却重形合,所谓“形合”是指利用连接词(并列连词and、but、or等或从属连词

2、that、who、when、if等)表现句子成分之间或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而“意合”是指不通过连接词,而是通过上下文语境来反映句子成分或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英文句子形合关系比汉语多,也就是说英语比汉语更多地依赖连接词来表现逻辑关系。英语的句子是一种以动词为中心的空间结构体,也就是以主谓结构为主干,以谓语动词为中心,并通过大量的关系词、连词、介词把句子的各个成分分层搭架而成,从而呈现出由中心向外扩展的空间图式。而汉语句的脉络是一种有逻辑的时间流,它是以意义的完整为目的,并通过多个动词的连用或以流水句的形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和事理推移的方法,一件件交代清楚,一层层铺张开来。如He jumped u

3、p and hastened to the mirrorin the bathroom,taking away the towel to exam the cut upon his cheek.(他跳起来,连忙跑到卫生间的镜子前,拿掉毛巾,仔细查看脸上的伤口。)其中,英语句子除了一主动词(两个并列动词)外,其他动词都分别变成了分词和不定式;汉语则用多个动词按时间先后将一个个动作介绍清楚。又如,He didnt remember his father who died when he was three years old,这句话以限定动词remember为中心搭建,可直译为“他不记得他三岁时死

4、去的父亲。”这种句式在汉语里显得过于“紧凑”、不够顺畅,因为它是以“形”(动词中心的框架)译“意”的。而按汉语的语言习惯,这句话应该译成:“他三岁就死了父亲,已记不得他父亲的模样了。”这就是一种按逻辑顺序展开的时间流。再如:“你来,我就走。”,译成英语则是“If you come, Ill go.”或者是“When you come, Ill go”等。这里英文句子将汉语中隐藏的逻辑关系用连接词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又以白居易著名的长恨歌中最后两句为例: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翻译成英文是The boundless sky and endless earth may pass away,

5、but this vow unfulfilled will be regretted for aye. (许渊冲译)。在汉语中这两句之间体现了很明显的强对比的逻辑关系(拿天地和此恨对比),但这种逻辑关系是通过上下文语境反映,并未借助任何连接词,译成英文后却加了一个but,表示强对比逻辑关系。(这里的but并不是我们所熟悉的表示转折)2、英语前重心,汉语后重心所谓“前后重心”是指句子的重要信息置前还是置后。英语民族具有直接性,他们倾向于直接表达他们的意见、感情和态度,不愿意用拐弯抹角的方式谈事情。因此他们往往是把句子的重要信息置于次要信息之前,而汉民族则恰恰相反。这种前后重心在英汉语比较中主要体

6、现在三个方面:1) 在复合句子中英语的主句为重要信息,从句为次要信息。主句往往置于从句之前,即重心在前。而汉语一般按照逻辑和时间顺序,将重要信息放在后面,即重心在后。例如:如果人类贪欲无止,世界和平则无望。翻译成英文:The world peace is out of the question only if there consistently exists insatiable greed in human.又例如: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翻译成汉语:趁热打铁2) 一个句子中既有叙事部分,又有表态部分时如有叙事部分,又有表态部分,则显然表态部分相对于叙事部分

7、来说是重要信息。英语通常先表明态度或观点,然后再陈述所发生的事情。然而,在我们汉语里,通常把事物或情况讲清楚,最后来个简短的表达或评论。例如:精通一门外语是大有裨益的。翻译成英文:It is of great help to master a foreign language.又例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成英文:It is a great pleasure to meet friends from afar. 3) 事件本身及发生背景的排序相对于事件发生背景(即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事件本身是重要信息。因此英文中将其置于事件发生背景之前,而汉语与之相反。例如:新闻发布会将于明天上午9

8、点左右在314会议室召开。翻译成英文:The news briefing will be held in Room 314 at about nine oclock tomorrow 总结:在英文句子写作中,将重要信息置于次要信息之前,尽量避免具有信息传递间接性特点的汉语的干扰。3、英语的主语突出(subject-prominence),汉语的主题突出(topic-prominence)Thompson(1976)认为,形合的英语,主题往往就是句子的主语,英语句子的主语通常指人或事物,由名词、代词或名词词组来担任;而汉语则竭力通过句子整体突出主题,而不是仅仅依靠句子的主语。汉语的句子的主语可以

9、各种形式出现。除人或事物外,地点、时间、行为方式都可以作主语。在词性方面,除名词、名词词组和代词外,动词短语、介词短语,甚至句子都可以作主语。因此在翻译汉语句子的时候,就需要将词性纷繁复杂的主语转换成英文中名词化或代词化的主语形式。例如:早睡早起有益健康。翻译成英文:To keep early hours is wholesome for your health.又例如:接纳其他文化的元素对于本国文化大有裨益。翻译成英文:The embracing of elements from other cultures will surely do great benefit to our own c

10、ulture.甚至有时候汉语中干脆就没有主语。中国的语法通则是,凡主语明显可知,以不用为常。例如:弄得不好,就会前功尽弃在这里,实际上有一个隐去的主语-事情,翻译成英文应该是:If things are not properly handled, our labor will be totally lost.4、英语句强调主体中心,汉语句则体现主客体融合1).英语句里常常出现主语,即使没有主语也会出现假主语(如“Its raining”)。王力先生说:“西洋的语法通则是需求每一个句子有一个主语,没有主语就是例外,是省略。”中国的语法通则是,凡主语显然可知时,以不用为常,故没有主语却是常例,是隐

11、去,不是省略。如“林小姐这天从学校回来就撅起了小嘴唇。她撂下书包,并不照例到镜台前梳头发搽粉,却倒在床上看着帐子出神。”(茅盾)That day Miss Lin returned from school with her lips pouting. She flung her Satchel and lay down on the bed staring up at the dressing table to comb her hair and powder her nose. 此例中,英文用四个her跟Miss Lin (或she)前后照应、相互攀连,这在汉语来说是多余的。2).英语极为强

12、调所有格人称代词的使用,汉语物主代词的使用频率却极低。如You should wear glasses to protect your eyes from sunshine.你该戴上眼镜以免阳光照射。Youd better raise your hands when you have questions.(你若)有问题,最好举手示意等。3).即使在事物本体上,英语有时也要强调主客体之别,这在汉语中是不可思议的。He was hurt in the leg.他的腿受伤了。He took me by the arm.他拉住我的胳膊。英语句强调主体的作用,清楚地反映出他们强调主观作用、以主体为中心的

13、思维方式;而汉语句体现的主客体融合,也正好反映出其注重的是主客体一致的融合关系。5、汉语句含蓄内敛,英语句直截了当汉语句子一般趋势是重点在后面,往往先说出一切条件、环境和有关状态,等等,然后画龙点睛,把主要动词点出,这与中国人传统的内向型思维不谋而合。如“他每天早上在厂里辛勤工作。”英语造句手法则是偏于从关系上反映,从关系上求说明,它注重空间搭桥,先搭起主语和主要动词,然后用各种关系词把有关的材料组成各种关系结构,具体地说,就是反映了一种开门见山的思维方式。例如,I went to the surburb by car. Our main task is to develop the stud

14、entsability.6、两种句子的叙事顺序不尽相同英语叙述和说明事物时,习惯于从小到大,从特殊到一般,从个体到整体;而汉语的顺序则多是从大到小,从一般到特殊,从整体到个体,在时间、地点、姓名、称谓、组织系统、位置表达、人物介绍等排列顺序中都体现了这一特点。例如,I saw the film on Tuesday evening last week.“我上星期二晚上看过那部电影。”Japan lies to the east of China.“日本位于中国的东方”等等。所举的英汉句法的若干原则尽管不能完全涵盖整个汉英结构系统,但它们确实反映了英汉句法结构的某些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确实

15、体现了与英汉民族文化紧密相联的英汉民族的感知,并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反映客观事物的思维活动形式的不同。例如,英语国家的思维习惯于形式分析、开门见山、从小到大,并突出主观作用和以主题为中心;中国人思维的习惯则往往是整体把握、含蓄委婉、从大到小,从实际出发,注重主客体融合。英汉两种语言句子结构的差异集中表现为形合、意合之别,而英汉文化思维方式的核心区别则是英文化的自我中心(ego-centrism)和汉文化的群体观念(group-oriented)。当然,不能否认人类思维活动的某些共性以及由此而表现在不同民族的语言语法结构上的一些相通之处,但同时也要注意不同之处。本着这一原则,本文重在对比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旨在排除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中不同思维的干扰,以使学习者更好地学习和运用外语。 参考文献: 1 洪堡特. K. L . 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2 毛荣贵, 廖晟. 英汉十大差异G .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3 谭载喜. 新编奈达论翻译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4 王还. 有关汉外语法对比的三个问题G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5 毛荣贵. 英译汉技巧新编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 6 叶子南. 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