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湖北经济学院校园规划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295393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湖北经济学院校园规划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析湖北经济学院校园规划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析湖北经济学院校园规划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析湖北经济学院校园规划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析湖北经济学院校园规划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湖北经济学院校园规划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湖北经济学院校园规划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规划 课题名称:浅析湖北经济学院校园规划 作 者: 樊当 班 级: 项管Q0941 学 号: 090703033 共青团湖北经济学院委员会二一一年十二月浅析湖北经济学院校园规划摘要:大学校园建设的优劣,与校园规划设计的水平直接相关。本文从大学校园自身及其所处城市的角度探讨了湖北经济学院校园规划中的总体布局、道路结构、校园生态环境的现状等内容,分析了该校校园规划存在的问题,并从解决校园土地浪费、合理布局校园道路、提高景观植物的多样性和层次性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湖北经济学院校园规划建设的对策和建议。关键字:校园规划;湖北经济学院;生态环境引言今天的大学校园规划具有双层含义:它既指一个大学的事业发展

2、规划和学科发展规划,又包含了在具体建设技术层面上的校园及环境规划设计的内容。大学校园建设的优劣、质量不仅涉及一个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规模标准、经济指标等重要问题,而且还直接与校园环境规划设计的水平相关。大学校园及其建筑的品质不仅体现在其特定的地域性、历史性、文化性、艺术性等方面,而且还突出反映在其特有的学术氛围上。这些特性直接影响着人材培养的环境及其规划设计。此外,校园规划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通过实践,需要对原有规划进行调整与修正。高等学校根据其自身的学科层次结构的不同,有自己不同的发展和办学模式。就目前而言,高校的改扩建不外乎以下几种形式:原校就地扩建;异地设分校;整体搬迁重建新校。湖

3、北经济学院的建设就是后一种形式。 一、湖北经济学院校园规划概述湖北经济学院校园规划体现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组团式的规划模式,即以相关院系建筑群为组团,内部合理布置教学楼、学生宿舍及组团级的体育和生活服务设施。而行政楼、图书馆、公共教学楼则作为整个校园的中央核心区集中布置,为各个群体提供相应的活动场所。该校园主要布局为两区一轴五片。(如图1) (一)两区以中兴路为分界线分为东区和西区,东区为湖北经济学院本部学生主要生活区,西区为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及专科学生主要生活区。 (二)一轴 东西向的经世路、济民路正对校园东大门,形成一条东西向的景观主轴线,通过绿化花坛水景和各式开敞空间等景观元素,强化主

4、轴线作为校园礼仪性的景观大道,同时延伸至生活区,作为校园主要的步行空间,在主轴线的中间布置图书馆作为整个校园的中心,成为整个校园的标志亦为整个周边地区的标志之一。 (三)五片东西两区生活区的运动片和居住片,相对于校外汽车的噪声影响,腾龙大道内环的汽车噪声影响较小,规划将需要安静氛围的学生宿舍区安排在生活区的南部,学生宿舍的北面布置运动中心。教学区分为三片,由东向西依次为行政教学综合片、实验中心综合片,文体教学综合片,教学区的三片和生活区是隔河分开的,其中沿河刻有10座中外著名经济学家的塑像,各院系的行政办公楼分别布置在三片。图1:湖北经济学院校园总体规划图二、校园规划特色(一)人车分流步行者优

5、先随着大学校园中机动车数量的迅速增加以及教学网络的立体交叉,妥善处理车行和人行的组织尤为重要。扩展步行系统,减少汽车污染,做到人车分流、互不干扰是湖北经济学院校园道路交通设计的关键。其具体手法是将校园主体建筑群和核心区安排为步行优先区,主要机动车交通布置在人流比较集中的核心区以外乃至整个校园的外围地块,以创造一个宁静、安全充满学术气氛的校园环境。在湖北经济学院新校区规划中,公共中心及各学院组成的核心区外围形成环状机动车道,将最大面积的建筑与交通串联起来,形成通畅高效的车行交通系统。由生活区到教学区的通道分段采用台阶模式,限制机动车辆的通行,以及联系1、2号教学楼的二层风雨走廊和各院落内部的步行

6、道共同构成了安全畅通的步行交通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流与车流的冲突,达到人车分流、步行者优先的目的。(二)丰富与生动的交往共享空间 本着“环境育人”的思想,大学的交往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思想感情的交流,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和心理归属感。在湖北经济学院的校园规划中,根据交往活动的不同建立了多种类型、多层次的社交共有空间,并与园林意境相结合,共同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丰富的校园共享空间框架。湖北经济学院的校园规划中,规划的交往共享空间分成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以中心广场为核心的各个生态林,第二层次是各宿舍与教学楼单元之间的绿地及各条纵横交错的连接轴,第三层次是运动场及操场,第四层次是建筑单体内部的中庭、

7、平台等室内园林交往空间。这种以广场和院落为主要特征的交往共享空间,结合特定的地段环境文脉,形成了充满时代气息的湖北经济学院校园文化环境。(三)生态型园林式的绿化景观湖北经济学院校园的绿地系统规划首先要保护好用地内的植被、山体和水系,以尽量少破坏自然环境为宗旨,同时增加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保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给师生提供一个生活、学习的良好生态空间。湖北经济学院新校园所在之处,环境优美,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因而利用现有的水系来建构绿化景观系统,体现绿色生态意识。环状绿化隔离带有效地减少了汽车噪声污染,各功能分区之间以及教学单元和生活单元之间也布置了大面积的绿地,与中央水面一起共同调节校园小气候。

8、规划对原有水体整理修饰,结合自然,人工砌筑,使之成为校园中最亮丽的景观。将人文精神融汇到亭、廊、铺地、广场等人工造景中,与自然风貌交相辉映,形成一步一景、景景精彩的校园景观特色。 三、校园规划中存在的不合理地方(一)校园预留用地开发不到位,土地资源浪费严重湖北经济学院校园建设缺少宏观考虑、有序规划,大面积征地建设,造成大量农田被占用,而由于各方面原因,校园土地利用不充分,浪费现象突出,不注重土地使用效益,与我国国情很不符合。如学校东面及东南面的腾龙大道以外校园界限以内的大片土地至今荒废,杂草丛生,甚是荒凉。校园边界处十分杂乱,不仅浪费了土地资源,还影响了校园容貌。(如图2、图3) 图2:校园预

9、留土地 图3:校园边界地区(二)校园道路布局局部不合理,道路视觉景观较差 校园是一个人口聚集的地方,每一处规划都要考虑到人的因素。在湖北经济学院的校园规划中,有些地方太过拘泥于中方的对称美,尤其是道路的设置上,局部规划未考虑到学生的懒惰性,缺乏人性化,大都采取垂直型的道路,导致很多地方应该弯曲的没有弯曲,影响了师生的出行方便,如1号教学楼与2号教学楼处,规划中采取垂直交叉的道路布局,通往1号教学楼的门还需拐一个90度弯,给许多“懒惰”的学生的出行带来了不变,于是学生便从草丛上斜线踩过以抄近道,这就导致了草坪的损坏,环境的恶化。(如图4 、图5) 图4:1号教学楼拐角处草坪上的小路 图5:1号实

10、验楼拐角处的砖块小路(三)远离市中心,自身配套设施差 湖北经济学院建设校址位于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内(如右图),原是农田,距市中心较远,周边比较荒凉,相关的配套设施都跟不上,比如幼儿园、小学,初中等教育机构、大型的商业中心等都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师生外出比较麻烦,并且会引发相关一些列的不安全事情发生。 (四)植物配置缺乏层次性、多样性我国园林植物资源举世闻名,木本园林植物约l00 属,7 000余种,草本园林植物也很丰富,如著名的菊属、翠菊属、报春花属、紫堇属等。但湖北经济学院校园中,用于校园绿化的植物种类仅有60 余种,且集中在有限的22 科内(其中蔷薇科就有20 余种),且树种规格较小,

11、低矮的乔灌数量相对较多,校园植被的荫蔽度差,对校园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大打折扣。绿地面积较大,但草坪植物种类单一。有关研究显示:植树和种草坪的投资比例为1 : 10,而产生的生态效益比为30 : 1,在吸收颗粒物方面,树木是草坪的3 倍以上;而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的功能则是草坪的5倍以上。因此,虽然草坪使绿地面积短期内迅速增加,但实际上与种树相比,校园绿地的生态效益却在下降。校园植物多样性不足,影响生态群落结构层次的丰富性和功能的稳定性。 四、针对完善校园规划不合理之处的几点建议(一)加强校园土地的整治利用,提高校园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现在的大学,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外向性、社会性特征,这些特征反

12、映在校园规划中,就是要求校园不仅要满足培育人才的需要、还要满足高校与企业,高校与研究机构共同发展的需要;而这又促进加强了校园功能和校园空间的城市化倾向。这些倾向给校园土地的整合提供了条件,也给校园土地的集约指明了方向:1、为了增加收入,更好地规划建设好校园,大型文体设施可以投向社会,向社会开放。大学的科研部分也可以向社会转化,对于科研用地、也可以进行合适的整合,达到土地的集中利用。2、校园预留土地的使用上,在新的规划未出台之前,可以用来进行植被的培养,等待规划出台、建设之时,可以将培育的植被移植到校园内其他地方种植,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预留用地上的荒凉、美化校园环境,也可以提高植被的荫蔽度、减少绿

13、化校园的成本。3、加强学校边界土地的整治和利用。在学校边界地带可以建立生态景观林,既可以美化校园环境,还可以减轻来自校外的灰尘污染和噪声污染。 (二)坚持以人为本,合理布局校园道路,强化道路视觉景观校园道路是一个学校的动脉,是联通学校各个场所的关键要素。在校园道路的规划中,不能只考虑道路的通达性和美观度,其实更多的要考虑道路的实用性和人性化,比如:1、在修建主要道路的同时,根据人流情况,可以在草坪中间适当的铺设一些砖块道路,截弯取值,既能方便广大师生的出行,也能减少草坪的损坏、降低成本。2、沿道路提供能强化和烘托特定校园环境氛围和特征的景规,并形成体系性的整体道路标识和视觉参考物。 (三)完善

14、相关配套设施,提高全校师生的生活幸福指数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可以提高师生及附近居民的幸福指数。1、在校园规划中,可以利用空闲土地建立大学附属幼儿园、中小学等教育机构,不仅为学校职工服务,还可以向社会开放,原有的后勤服务在市场化的今天也可以走向社会;教工与学生居住也伴随办学形式多样化向社会开放,允许社会力量参与。2、提高学校商业街的档次和校医院的服务水平和级别。(四)科学配植各种植物,提高景观植物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1、植物配置。 配植大乔木时,选择树种要有乡土性、针对性;种植树种应考虑植物生态群落景观的稳定性、长远性、美观性。树种选择在生态原则的基础上,力求变化,创造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配植大乔

15、木时,要有足够的株行距,为求得相对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结构打下基础,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景观植物配置的多样性 植物材料既是生态造景的素材,也是观赏的要素;位于分解者之上的植物能将太阳光、水转化为有机物并产生氧气,所以应正确选择树种特别是多用乡土树种,因为乡土树种是自然生态历史演变的结果。科学地配植各种植物有利于发挥植物的特性。3、乔灌花草合理结合将植物配置成高、中、低各层次,既丰富植物品种,又能使三维绿量达到最大化,使放出的氧气和制造的有机物更多,有益于人类的健康。总体上要体现植物配置的层次性、多样性及植物配植的功能性。对于一个植物群落我们不仅要注意它的物种组成,还要注意物种在空间上的排布方式,也就是空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的是植物在垂直高度上的分化情况,它取决于植物的高低大小,主要受光照强度的递减所决定。上层的植物喜光,中层的植物半喜光或稍耐阴,下层的植物就比较耐阴。这些都为我们的植物配置工作提供了依据,应当遵循这些规律,乔灌草的搭配,就是注意群落的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的是植物在水平方向的分布情况,从河流两岸的自然植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