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285563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公众版) 为了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实现环境保护的“三个转变”,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统计局于2004 年3 月联合启动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简称绿色GDP 核算)研究项目,并于2005 年开展了全国十个省市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和污染损失评估调查试点工作。两个部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顾问组,由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规划院和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专家组成了项目技术组,负责建立核算框架体系、提出核算技术指南、开展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 核算,并指导地方开展试点调查和核算工作。 经过近两年的艰辛努力,项目技术组完成

2、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中国环境经济核算技术指南、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软件系统、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等成果,建立了环境经济核算的技术方法体系,并应用于全国与地方试点核算。项目技术组最终提交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就2004 年全国各地区1和各产业部门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的实物量进行了核算,同时采用治理成本法和污染损失法的价值量核算方法,核算了虚拟治理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并得出了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核算结果。1 、核算方法与内容 2004 年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内容由三部分组成:(1)环境实物量核算,运用实物单位建立不同层次的实

3、物量账户,描述与经济活动对应的各类污染物的产生量、去除量(处理量)、排放量等,具体分为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物实物量核算;(2)环境价值量核算。在实物量核算的基础上,运用两种方法估算各种污染排放造成的环境退化价值;(3)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 核算。 环境实物量核算是以环境统计为基础,综合核算全口径的主要污染物产生量、削减量和排放量。核算数据较目前的统计数据更加全面,更能全面地反映主要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采用治理成本法核算虚拟治理成本。虚拟治理成本是指目前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按照现行的治理技术和水平全部治理所需要的支出。治理成本法核算虚拟治理成本的思路是:假设所有污染物都得到治理,则当年

4、的环境退化不会发生从数值上看,虚拟治理成本是环境退化价值的一种下限核算。 采用污染损失法核算环境退化成本。环境退化成本是指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各种损害,如对农产品产量、人体健康、生态服务功能等的损害。这些损害需采用一定的定价技术,进行污染经济损失评估。与治理成本法相比,基于环境损害的估价方法(污染损失法)更具合理性,更能体现污染造成的环境退化成本。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简称绿色GDP 核算)是一项涵盖了资源核算和环境核算的系统工程,目前提出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绿色GDP 核算,仅仅涉及了其中环境核算的部分内容,没有包含资源核算,即使是环境核算也是不完全的,主要表现在

5、:(1)环境保护投入产出核算、生态破坏损失的实物量核算和价值量核算没有纳入。(2)环境污染损失的核算范围很广,由于缺乏相应的剂量反应关系研究和数据的支持,还有多项污染损失没有核算在内,包括:水污染引起的传染和消化道疾病的患病人数及其门诊和住院医疗、误工损失;水污染造成的新建替代水源成本;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损失;臭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损失;大气污染造成的林业损失;大气污染造成的清洁和劳务费用增加;噪声、辐射和光热污染等造成的经济损失;地下水污染损失;土壤污染损失等。2 、实物量核算结果核算结果表明,2004 年全国废水排放量为607.2 亿t,COD 排放量为2109.3 万t,氨氮排放量为223

6、.2 万t;二氧化硫、烟尘、粉尘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为2450 万t、1095 万t、905 万t 和1646.6 万t;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1761 万t,生活垃圾堆放量为6667.5 万t 。2.1 水污染实物量(1)第二产业废水排放量居首,城市大生活废水和农业面源已成为水污染物的主要来源2004 年,第二产业废水排放量为221.1 亿t,占全国废水排放量的36.4%。城市大生活废水(指第三产业和城市生活废水)和第一产业废水的COD 排放量分别占总排放量的 39.3%和 36.6%,氨氮排放量分别占总排放量的40.7%和36.1%。(2)各工业行业水污染物排放差异显著,造纸、化工、冶金、

7、石化等重点污染行业治理任务仍很艰巨2004 年,工业行业废水排放量和排放未达标量列前2 位的都是化工和造纸行业,这两个行业的废水排放量和排放未达标量之和分别占总量的 33.3%和40.4%。废水排放量排在第36 位的分别是电力、钢铁、纺织业和食品加工业。2.2 大气污染实物量(1)大气污染物排放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 2004 年,第二产业SO2排放2185.6 万t,占全国排放量的89.2%;第一产业SO2排放量占全国排放量的6.3%,第三产业和城市生活SO2排放量仅占全国排放量的4.5%;第二产业烟尘的排放量占全国烟尘总排放量的81.8%,NOx 的排放量占全国NOx总排放量的80.0%。(2

8、)电力行业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控制行业 2004 年,工业行业排放SO2 2173.2 万t,其中电力行业排放的SO2占63.3%。在燃烧过程排放的SO2中电力行业占86.6%,是SO2排放的绝对大户。工业行业共排放烟尘886.6 万t,电力和非金属矿物制造业排放量达559.0 万t,占工业行业总排放量的87.5%。工业行业NOx共排放1309.3 万t,主要集中在电力和钢铁行业。(3)中部地区的大气污染物治理任务重 2004 年,SO2排放最多的三个省分别是:山东、河北和山西,都集中在中部地区,且这三个省SO2 的去除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治理任务非常繁重。2004年烟尘排放量最大的三个省依次为

9、山西、四川和河南,也主要集中在中部省份。2004 年全国排放工业粉尘最多的三个省分别是湖南、河北和河南,且它们的治理水平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3 固体废物实物量(1)工业固废集中在五个行业,东部地区产生量大 2004 年,全国一般工业固废产生量为11.9 亿t,利用量为6.74 亿t,其中利用当年废物量为6.52 亿t,处置量为2.64 亿t,处置利用率为78.8%。位于全国一般工业固废行业产生量前5 位的电力、黑色冶金、煤炭采选、黑色和有色矿采选业的产生量占总产生量的 76.9%。东部地区一般工业固废产生量较其他地区高。(2)危险废物产生和处置利用的行业和地区差异明显 2004 年,全国危

10、险废物产生量为994 万t,利用量为404 万t,其中利用当年废物量为379 万t,处置量为275.2 万t,危险废物的平均利用处置率为68.3%。危险废物产生量列前5 位的化工、有色矿采选、非金属矿采选、石化和有色冶金业的产生量占总产生量的83.6%,化工和石化工业的危废处置利用率较高,分别为90.9%和98.5%。危险废物产生量列前五位的省市分别为贵州、广西、江苏、山东和青海,贵州省危废处置利用率达到85.3%。青海省危废处置利用率仅为0.22%。(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尚待提高 2004年,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产生总量为1.91 亿t,平均无害化处理率为42.0%,处理率为65.3%。省

11、级行政区中,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最大的5 个省分别是广东、山东、江苏、湖北和黑龙江省,占总产生量的36.7%。无害化处理率最高的是青海省,达到了95.4%,其次为北京、浙江和山东,都在60%以上。西藏、山西和安徽的无害化处理率都低于20%,无害化处理水平有待提高。3 、虚拟治理成本核算结果3.1 水污染治理成本2004 年,全国行业合计GDP (生产法)为159878 亿元,废水实际治理成本为344.4 亿元,占GDP 的0.22%;全国废水虚拟治理成本为1808.7 亿元,占GDP的1.13%。废水虚拟治理成本约为实际治理成本的5 倍。(1)第二产业治理成本大,造纸、食品加工、化工等行业治理成

12、本较高2004 年,工业废水实际治理成本占总废水实际治理成本的74.2%,工业废水虚拟治理成本占总废水虚拟治理成本的55.5%。在39 个工业行业中,实际治理成本列前五位的分别是黑色冶金、化工、造纸、石化和纺织业,五个行业的实际治理成本为145.5 亿元,占总实际治理成本的57.0%;虚拟治理成本列前五位的分别是造纸、食品加工、化工、纺织和食品制造业,五个行业的虚拟治理成本约占工业废水虚拟治理成本的70.1%;总治理成本居前四位的分别是造纸、化工、食品加工和纺织业。(2)东部地区的废水治理成本最高,中西部地区实际投入不足2004 年,东部地区的实际废水治理成本最高,为212.8 亿元,占全国总

13、量的61.8%,相当于中西部地区总和的1.6 倍;虚拟治理成本最高的也是东部地区,为687.5 亿元,占全国总量的38.0%,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为566.6 和554.6 亿元。东部地区实际治理成本占总治理成本比例为23.6%,而中西部地区的这一比例仅分别为13.1%和7.6%,因此,总体来看,中西部地区的废水治理投入缺口较大。3.2 大气污染治理成本2004 年,全国的废气实际治理成本为478.2 亿元,占当年行业合计GDP的0.29%;全国废气虚拟治理成本为922.3 亿元,占GDP 的0.55%。大气污染虚拟治理成本是实际治理成本的1.93 倍。(1)工业行业的虚拟治理成本较高,电力行业

14、是工业废气治理的重点 2004 年几乎所有行业的大气虚拟治理成本都高于实际处理成本,说明大气污染治理的缺口仍然很大。2004 年工业大气污染总治理成本882.9 亿元,其中电力行业治理成本为551.4 亿元,占总治理成本的62.5%,是工业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2)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实际投入最高,治理任务也最重 2004 年,大气总治理成本1400 亿元,东部地区为649.2 亿元,将近占全国 成本的1/2。全国虚拟治理成本922.3 亿元,占总治理成本的65.9%,其中,东部地区的大气虚拟治理成本最高,达到398.2 亿元,中西部地区的大气虚拟治理成本基本相等,都占总虚拟治理成本的28.4%

15、。东部地区实际治理成本占其总成本38.7%,在3 个地区中实际治理投入最高。3.3 固体废物治理成本 2004 年,全国固体废弃物实际治理成本为182.8 亿元,占当年行业合计GDP的0.11%;全国固废虚拟治理成本为143.5 亿元,占GDP 的0.09%。固体废物虚拟治理成本是实际治理成本的0.79 倍。 2004 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实际治理成本为 111.3 亿元,占总治理成本的52.7%;虚拟治理成本99.9 亿元,为总治理成本的47.3%;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实际治理成本为71.5 亿元,占总成本的62.1%;虚拟治理成本为43.6 亿元,占总成本的37.9%。 2004 年,西部地区固废总治理成本最高,其中,实际治理成本仅占41.4%,远低于东中部地区的67.3%和62.7%,西部地区的主要差距在于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规模大,工业固废总治理成本相当于东西部地区之和,其虚拟治理成本占总工业固废虚拟治理成本的61.9%,未来需要加大西部地区工业固废的治理投入。3.4 治理成本综合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