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地理-----北方地区学案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283670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9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区域地理-----北方地区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区域地理-----北方地区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区域地理-----北方地区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区域地理-----北方地区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区域地理-----北方地区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区域地理-----北方地区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区域地理-----北方地区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分区地理-北方地区 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2、掌握该区域地形和气候的特征,理解地形和气候特征与农业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的关系。3、了解北方地区的矿产资源和分布。4、学会分析重要工业区的发展条件和存在问题。5、学会分析北方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及综合治理的措施。重点:自然环境和工农业区 难点:分析工业区的发展条件学习过程:一、中国地理分区在下面图上填出我国四大区的名称,并分析分区界线与哪些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大致吻合。二、北方地区的概况1、北方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的 ,人口约占全国的 ,其中_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_、_、_。2、位置范围与自然地理概况根据课本

2、填表 名称: 北方地区位置位于大兴安岭、 高原以东, 高原以南, 岭- 河以北,东临 海和 海。范围东北三省、 河中下游各省全部或大部分,甘、宁的东南部、皖、苏两省北部地形以_、_为主,主要地形区: 平原, 平原, 高原河流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黄土高原径流量 ;汛期出现在 ;冬季 结冰现象。径流量 ;一年有 、 两个汛期; 结冰期 ;含沙量 。径流 ; 结冰期;含沙量 。气候特点土壤植被耕地类型耕作制度农林产品环境问题【图表落实】读东北地区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北方图(一)上填注:北方地区地形骨架: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秦岭;五大地形区代号: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黄土高原、D

3、辽东半岛、E山东半岛丘陵;河流代号:a黄河、b渭河、C汾河、d淮河、e大运河、f辽河、g黑龙江、h乌苏里江、i松花江、j嫩江;省市代号:山西省、陕西省、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市。(2)在北方图(二)上填注:煤矿代号:a大同、b阳泉、c鸡西、d平顶山;油田代号:A大庆、B辽河、C华北、D胜利、E中原;铁矿:鞍山、本溪、迁安。(3)用彩色笔描出并注记铁路干线:京哈、京沪、京九、京广、京包、大秦、陇海。二地形、河流1地形:平原面积广大,还分布着一些丘陵。东北平原面积第一,沼泽地多,荒地、黑土、冻土广布华北平原钙质土、盐碱地多。(为什么少酸雨)黄土高原土质

4、疏松,有直立性,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太行山、吕梁山、六盘山等。2河流松花江水运(哈尔滨港)。两次汛期国际河流: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图们江。三气候1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多在400800mm,长城是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多为半湿润及半干旱气候。夏季雨热同期,冬季寒冷干燥。2东北平原受地形封闭、近冷气团源地影响,冬季严寒(-8以下)、漫长。多冻土,土壤墒情好。兴安岭北为寒温带,长白山为湿润区。3华北夏季多暴雨和沙暴天气。春旱、夏涝、寒潮为灾害性天气。(4)针对缺水的原因可采取如下措施: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植树造林、节约和合理用水、防治水污染等。四资源1大兴安岭、

5、长白山森林资源丰富,鹿茸、人参、貂皮为“三宝”。2石油:大庆、辽河、吉林、华北、胜利、大港、中原、延长、渤海湾。3煤炭:鹤岗、鸡西、抚顺、阜新、开滦、峰峰、大同、平朔、神府、焦作、平顶山、兖州4水电:三门峡、小浪底、白山、丰满5铁矿:鞍山、迁安6黄金:招远7盐场:长芦盐场六工业与城市1重工业发达,石油、煤炭丰富。2棉纺织工业:天津、青岛、北京、邯郸、石家庄、西安、咸阳、郑州、济南。3化学工业:吉林、大连、天津、兰州。4钢铁:鞍山、京津唐、太原。5大连造船、长春汽车、西安电子、沈阳和哈尔滨机电、洛阳拖拉机。京津唐和辽中南能源不足,水源不足,污染严重,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改。山西为全国最大能源、化工基

6、地。思考:山西如何调整经济结构,变能源大省为经济大省。山西是我国能源输出最大的省级单位,但经济发展水平却较低,其重要原因是长期以单一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而煤价低廉,使其收益较少。推动能源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的关键,就是要加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适当压缩原煤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和能源转化,提高经济效益;加大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体措施:变输煤为输电,煤电并重,一方面有利于本区能源工业结构的改善,另一方面有利于输入区的环境问题的改善。延长生产链,发展煤化工,有色冶金工业。问题:山区能源基地建设在晋北、晋中地区主要受水源限制,因此加快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

7、晋东南地区主要受交通狭窄的影响,因此加快线路改造和新建铁路是当务之急。6首都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国际交往城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边缘,西为西山,北靠燕山,东临天津。为元、明、清三朝的都城。现着重发展耗能少、耗水少、污染少的高科技工业。七交通与贸易东北铁路网全国最密,“不”字型,哈大线、滨洲一滨绥线、京沈线、沈丹线。华北以北京为中心,放射状,京哈、京通、京沪、京九、京广、京包线。石太、石德、胶济、陇海、同蒲、太焦焦柳线。运煤干线:大秦,神黄、焦石线。港口:大连、秦皇岛、青岛、烟台边境城市:黑河、绥芬河、图们、丹东、集安、晖春等。八生活习俗与名胜面食、小米、土炕、马拉大车、饺子、溜冰。名胜:长

8、白山、北戴河、恒山、五台山、泰山、嵩山、华山。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等。九其他兴修水利、防治水患。黄河:上游修水库,中游植树治理水土流失,下游加固大堤。淮河、海河各支流上游修水库,中游洼地蓄洪工程,下游开挖新人海河道。东北平原防护林,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环渤海工业带发展的优势及发展方向要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增加产品类型,加强技术改造,以尽快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并加强舫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三、主要工业基地(略)合作探究1、思考: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办法2、东北平原与黄淮海平原比较,春旱情况如何?为什么?四、北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1、沼泽的生态功能和保护:东北沼泽的主要分布区: 平原

9、,该平原是由 、 、 冲积而成。沼泽形成的自然原因: 。沼泽作为湿地资源的生态环境效益: 。保护沼泽的重要措施:_。2、森林资源在利用和保护东北地区的森林集中分布在_.。我国森林资源利用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如何解决?3、华北平原中低产田及改造(1)生态问题问题(农业发展障碍)旱涝、 、风沙(2)土地盐碱化成因分析:l 自然因素: 地形地势: 气候:l 人为因素: _,易导致 上升,盐碱地面积扩大。(3)低湿地治理与开发因洼制宜:“ ”模式。立体开发,综合利用。(生态农业)4、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1)水土流失原因分析: 地貌特征:l 自然原因:黄土 疏松,抗水蚀能力弱;夏季降水 且多暴雨,侵蚀力

10、强; 千沟万壑多自然灾害(滑坡、塌陷、泥石流) 支离破碎l 人为原因(主因):不合理的 ;滥砍滥伐,破坏植被;开矿。(2)治理措施A、成功做法: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B、治理方针:保塬、护坡、固沟。C、具体措施: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 等)生物措施(植树种草等)农业 措施【巩固训练】一、选择题读我国两大工业基地图,回答12题。1有关工业基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工业结构较单一 B以重工业为主C高科技工业所占比重高 D环境污染较为严重2制约工业基地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 B水源 C能源 D科技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35题。3图中区和区的分界线是我国的 A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的界线 B

11、棉花主产区和非主产区的界线C种植业区和放牧业区的界线D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4图中各区的优势能源是区主要是煤和石油区主要是石油和水能区主要是太阳能和水能 区主要是水能和石油A B C D5地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省是 A青海 B四川 C陕西 D甘肃6、我国北方各地共同的自然特征是A、河流都有较大的含沙量 B、一月均温都在0C以下C、都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上 D、植被类型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下图为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78题。7图中、四个地形区,按其平均海拔高度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 AB C D8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宜建窑洞的是 A甲 B乙 C丙

12、D丁读图5,完成910题。9图中所示反映了我国某地区的环境问题。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 B不合理的灌溉C过度开采地下水 D过度樵采和滥垦滥牧10该环境问题对该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是A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安全B影响京广铁路线等重要交通线路的安全C提高了河流的泄洪能力使得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图5D该地的降水增加形成涝灾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数值为“160”的等值线,在A和B位置的分布有何不同?并分析原因。(8分)(2)C地区有大面积的沼泽分布,试分析沼泽的形成原因。(6分)(3)试分析图示地区成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的原因。(8分)(4)近几年我国逐渐停止了在本地区的农垦项目,试分析这一措施的生态意义。(6分) (5)目前,我国东部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