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

上传人:luobi****88888 文档编号:91282163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4.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列宁,斯大林,那个时代里(19171953),人们忍受过饥饿,领袖和人民是一起的,“计划”成为最时髦的词,斯达汉诺夫同志创造了风镐劳动的全苏新纪录。在六小时一班的工作时间里,他采煤102吨,超过了普通定额的13倍。在他的带领下苏联掀起劳动竞赛的热潮。,那是一个弥漫着战争与硝烟的时代 那是一个充满激情与浪漫的时代 那是一个实现工业化的时代 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人类历史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市场经济率先迈向了工业文明,但在20世纪30年代这一模式却遭遇了一场空前的大危机,而在同一时期,苏联人民却以极大的热情探索出了一种完全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全新的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人们参加过强制义务劳

2、动,实行过新经济政策,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经济体制: 指一国国民经济的 管理制度及运行方式。,生产关系 范畴,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标要求: 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获得胜利,建立起社会主义政权。,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立怎样的经济体制才能推动经济发展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1),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之路,新经济政

3、策(19211928),斯大林模式 (20世纪30年代),列宁 领导,斯大林,材料一:布尔什维克-发现自己处于俄国的主人地位,就面临着创建太平盛世的挑战;他们很快发现,他们对迎接这一挑战毫无准备。过去的历史中没有模式可遵循,上述材料表明苏维埃俄国在怎样的情况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需要探索前进。,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生产力高度发达,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取消商品贸易,什么是社会主义?,思考:社会主义的特点是什么?马克思认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前提或基础是什么?,苏俄之局势:,材料二:

4、 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苏俄革命诗人杰米扬.别德内依,材料一: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思考:十月革命后,苏俄面临怎样的处境?,外国武装干涉, 国内反革命叛乱,经济严重匮乏,威胁到 新生政权,材料三: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后来,列宁在回顾和总结经验教训的时候,曾多次承认一度有过“直接过渡”的思想。 列宁起草的俄共八大通过的党纲,从材料中可以看

5、出苏俄领导人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意图是什么?,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国内:国内武装叛乱,面临政治危机。 经济困难,面临经济危机,幻想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根本目的),国外:帝国主义武装干涉,2、主观原因:,1、客观 原因:,内外交困:政治、经济危机,一、背景:,直接目的呢?,取得战争的胜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1),直接过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业:余粮征集制 工业:工业国有化 流通:取消商品贸易 分配:国家集中分配 强制劳动,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 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 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 和货币。,小农占优势,战

6、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材料四: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材料中列宁说犯了错误,你认为错在哪里?,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特点:排斥商品货币关系, 采用军事与行政命令的办法发展经济, 幻想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材料一: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材料中的“功劳”是指什么?,材料二: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的做法脱离了实际,“现实生活说

7、明我们错了”,评价,积极: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 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材料三:1920年,苏俄农民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消极:超出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 引发新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材料四:而工人因生活条件的恶化也日益不满。1921年春,在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发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 甚至喀琅施塔得的水兵,虽然以往一向是布尔什维克的最坚定的支持者,这时却起来造反,提出了“没有布尔什维克的苏维埃”的口号。,工人罢工,士兵起义,农民

8、不满,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的做法脱离了实际,“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新经济政策 (1921-1928),迂回前进 面向现实,新经济政策,农业,工业,商业,分配,固定的粮食税,国家资本主义,实行自由贸易,按劳分配,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1921年列宁论粮食税,“新”在哪里?,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最终目的?)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9、来扩大生产,发展生产力,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取得了成效,但在当时俄国,很多人并不认可它。有人指责列宁是在向资本主义过渡。一位俄共元老甚至直截了当地对列宁说:“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背叛了马克思主义,是严重的倒退。,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你认为有人指责列宁“背叛”“倒退”的依据是什么?,允许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新经济政策会不会使苏联背离社会主义的方向?,因为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前提是:国家(无产阶级)掌握经济命脉,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10、,材料三 当苏俄即将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我们带到哪里去?”西方人士却说:“俄国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新经济政策为什么让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西方人士为什么却说“俄国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呢?”,趁热打铁,学以致用:,“痛惜”原因: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发展经济。,痛击西方人士:因为新经济政策的最终目标是向社会主义过渡。,1913年1926年苏俄的工业生产情况,新经济政策影响,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

11、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路了”。,新经济政策后农业生产恢复发展情况,启示:要结合国情;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经济建设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新经济政策的评价;得什么启示,列宁,俄语的意思是西伯利亚的大河勒拿河,斯大林,俄语意思是钢铁,列宁的逝世(1924年1月21日),斯大林体制 (30年代中期确立),强行过渡,斯大林体制,斯大林体制是在怎样的形势出现的?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1、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背景:,帝国主义的包围和战争威胁 国内经济落后,工业化程度低,国防力量薄弱 长期实行专制主义的历史文化传统,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斯大林个人因素,三、斯大林体制的建

12、立,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工业化宣传画,农业集体化宣传画,斯大林经济体制是如何一步步确立的?,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五年计划,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公有制; 管理体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调节手段: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 管理手段: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三、斯大林体制(20世纪30年代中期),2、确立:,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五年计划, 逐步取消新经济政策;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3、表现:,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丘吉尔,我看“斯大林模式”,苏联工业产值增长示意图,迅速实现工业化,光辉的成就,

13、1941年,希特勒发动袭击后,苏联只用了8天时间就征集了530万人入伍,仅用4个月就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基地。,光辉的成就,使国家能够按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资源 为二战胜利奠定基础,材料1:苏联经济各部门发展的状况,光芒的背后,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材料2:国家计划力争精确,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钮扣售价1卢布,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僵硬的计划经济,导致地方企业毫无积极性。,地方企业缺乏活力,谁不加入集体农庄, 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光芒的背后,饥饿的农民,全盘集体化带有很大的强制性,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这

14、就是鲜明的对比。,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到1940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一个鼓舞人心的胜利:二战中,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成为制胜的利剑。 一个让人深思的现象: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计划”成了最时髦的词。 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一个让人嗟叹的结局: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斯大林体制的得与失,3、评价:,(1)有过突出成就,(2)存在严重弊端,最终

15、阻碍经济进一步发展;,片面发展重工业,农、轻长期落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提高缓慢;,伤农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根本上超越了苏联生产力水平,存在四大问题:,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这种体制,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成为东欧剧变的历史原因。,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苏联搞了许多年也未完全弄清楚,可能列宁的思想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后来苏联僵化了。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

16、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文选,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模式。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与时俱进,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断进行改革。,借鉴,创新、发展才是硬道理!,启示,从苏俄(联)在探索中不断的改革,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在我国的改革中,我们应该怎样去吸取这些经验教训?,从国情出发,按规律办事; 调整经济政策和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水平; 农业、重工业、轻工业要协调发展; 经济建设必须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经济体制,小农占优势的落后生产力,超越,适应,超越,农民不满 工人罢工 士兵起义,经济恢复 政权巩固,实现工业化 但比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