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 精、气、血、津液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281893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  精、气、血、津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医基础理论  精、气、血、津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医基础理论  精、气、血、津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医基础理论  精、气、血、津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医基础理论  精、气、血、津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 精、气、血、津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 精、气、血、津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精、气、血、津液第一节 精一、精的基本概念(一)精的哲学含义中医学精、气、血、津液学说中精的概念,滥觞于中国古代哲学气一元论中的“精气说”。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发展史上,在气的概念的演变过程中,以管子为代表将气范畴规定为精、精气,提出了精气说,认为精气是最细微而能变化的气,是最细微的物质存在,是世界的本原,是生命的来源。管子精气说中的精、精气与气一元论的气范畴的含义同义。精、精气即是气,是形成天地万物和人类的精微物质,是最细微的物质存在。精气说是一种接近原子论的唯物主义思想。(二)精的医学含义精(精气)在中医学上,其义有五:1精泛指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夫精者,身之本也”(

2、素问金匮真言论)。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充实于水谷之精,而归藏于肾者,谓之先天之精;由饮食物化生的精,称为水谷之精。水谷之精输布到五脏六腑等组织器官,便称为五脏六腑之精。泛指之精又称为广义之精。2精指生殖之精,即先天之精。系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为生育繁殖,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决气)。生殖之精又称为狭义之精。3精指脏腑之精,即后天之精。脏腑之精来源于摄入的饮食物,通过脾胃的运化及脏腑的生理活动,化为精微,并转输到五脏六腑,故称为五脏六腑之精。4精是指精、血、津、液的统称,“精有四:曰精也,曰血也,曰津也,曰液也”(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

3、)。实为生命物质气、血、精、津、液的概称。5精指人体正气。“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有微甚,故邪盛则实;正气有强弱,故精夺则虚”(类经疾病类)。总之,在中医学的精、气、血、津液学说中,精或称精气是一种有形的,多是液态的精微物质。其基本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精,泛指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包括精、血、津、液在内。狭义的精,指肾藏之精,即生殖之精,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的基本物质。二、精的生成人之精根源于先天而充养于后天,“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原;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非精血,无以充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景岳全书脾胃)。从精的来源言

4、,则有先天与后天之分。(一)先天之精人之始生,秉精血以成,借阴阳而赋命。父主阳施,犹天雨露;母主阴受,若地资生。男女媾精,胎孕乃成。“一月为胞胎,精气凝也;二月为胎形,始成胚也”(颅囟经)。所谓“人始生,先成精(灵枢经脉),“精合而形始成,此形即精,精即形也”(景岳全书小儿补肾论)。父母生殖之精结合,形成胚胎之时,便转化为胚胎自身之精,此既禀受于父母以构成脏腑组织的原始生命物质。“胎成之后,阳精之凝,尤仗阴气护养。故胎婴在腹,与母同呼吸,共安危”(幼幼集成)。胚胎形成之后,在女子胞中,直至胎儿发育成熟,全赖气血育养。胞中气血为母体摄取的水谷之精而化生。因此,先天之精,实际上包括原始生命物质,以

5、及从母体所获得的各种营养物质,主要秘藏于肾。(二)后天之精胎儿月足离怀,出生之后,赖母乳以长气血,生精神,益智慧。“妇人乳汁冲任气血所化(景岳全书妇人规下)。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之父。“水谷之精气为营,悍气为卫,营卫丰盈,灌溉诸脏。为人身充皮毛,肥腠理者,气也;润皮肤,美颜色者,血也。所以水谷素强者无病(幼幼集成):“以人之禀赋言,则先天强厚者多寿,先天薄弱者多夭。后天培养者寿者更寿,后天斫削者夭者更夭(景岳全书先天后天论):脾胃为人生后天之根本,人之既生赖水谷精微以养,脾胃强健,饮食增则津液旺,自能充血生精也”(存存斋医话稿)。脾胃运化水谷之精微,输布到五脏六腑而成为五脏六腑之精,以维持脏的

6、生理活动,其盈者藏于肾中。(i,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是精藏于肾,非精生于肾也。譬诸钱粮,虽储库中,然非库中出,须补脾胃化源”(程杏轩医案)。“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素问六节脏象论)。人体之精主要藏于肾中,虽有先天和后天之分,但“命门得先天之气也,脾胃得后天之气也,是以水谷之精本赖先天为之主,而精血又必赖后天为之资”(景岳全书脾胃),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借以保持人体之精气充盈。三、精的功能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其生理功能如下。(一)繁衍生殖生殖之精与生俱来,为生命起源的原始物质,具有生殖以繁衍后代的作用。这种具有生殖能力的精称之为天癸。男子二八天癸至

7、,精气溢泻;女子二七而天癸至,月事应时而下。精盈而天癸至,则具有生殖能力。男女媾精,阴阳和调,胎孕方成,故能有子而繁衍后代:俟至老年,精气衰微,天癸竭而地道不通,则丧失了生殖繁衍能力。由此可见,精是繁衍后代的物质基础,肾精充足,则生殖能力强;肾精不足,就会影响生殖能力。故补肾填精是临床上治疗不育、不孕等生殖机能低下的重要方法。(二)生长发育人之生始于精,由精而成形,精是胚胎形成和发育的物质基础。人出生之后,犹赖月精的充养,才能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随着精气由盛而衰的变化,人则从幼年而青年而壮年而步入老年,呈现出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运动规律;这是临床上补肾以治疗五软五迟等牛长发育障碍和防治早衰的理论依

8、据。(三)生髓化血肾藏精,精生髓脑为髓海。故肾精充盛,则脑髓充足而肢体行动灵活,耳目聪敏。精盈髓充则脑自健,脑健则能生智慧,强意志,利耳目,轻身延年。故防治老年性痴呆多从补肾益髓人手。“肾生骨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髓居骨中,骨赖髓以养。肾精充足,则骨髓充满,骨骼因得髓之滋养而坚固有力,运动轻捷。齿为骨之余,牙齿亦赖肾精生髓而充养,肾精充足则牙齿坚固而有光泽。精生髓,髓可化血,“人之初生,必从精始血即精之属也,但精藏于肾,所蕴不多,而血富于冲,所至皆是”(景岳全书血证)。精足则血充,故有精血同源之说。临床上用血肉有情之品,补益精髓可以治疗血虚证。(四)濡润脏腑人以水谷为本,受水谷之气以生:饮

9、食经脾胃消化吸收,转化为精:水谷精微不断地输市到五脏六腑等全身各组织器官之中,起着滋养作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其剩余部分则归藏于肾,储以备用:肾中所藏之精,既贮藏又输泄,如此生生不息。“肾者,主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泄,是精藏于肾而非王于肾也。五脏六腑之精,肾实藏而司其输泄,输泄以时,则五脏六腑之精相续不绝”(怡堂散记):中医有“久病必穷肾”之说,故疾病末期常补益肾之阴精以治。第四章 精、气、血、津液第二节 气一、气的基本概念气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气通常是指一种极细微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内经继承和发展了先秦气一元论学说,并将其应用到医学

10、中来,逐渐形成了中医学的气学理论。中医学把先秦气论思想应用到医学中来,对气范围的含义作了多方面、多层次的规定和分析,形成了以生理之气为核心的气论思想,不仅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而且对中国传统哲学气范畴和气论思想的发展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特别是内经时代哲学领域激烈争论的重大问题之一,中医学从天地大宇宙,人身小宇宙的天人统一观出发,用气范畴论述了天地自然和生命的运动变化规律。因此,在中医学中,气的概念,既有哲学含义,又有医学科学的含义,其内涵错综复杂,不可作单一的、片面的理解。(一)气的哲学含义气是一种至精至微的物质,是构成宇宙和天地万物的最基本元素。运动是气

11、的根本属性,气的胜复作用即气的阴阳对立统一,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根源。气和形及其相互转化是物质世界存在和运动的基本形式,天地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皆取决于气的气化作用。中医学将这,一气学理论应用到医学方面,认为人是天地自然的产物,人体也是由气构成的,人体是一个不断发生着形气转化的升降出入气化作用的运动着的有机体,并以此阐述了人体内部气化运动的规律。(二)气的医学含义中医学从气是宇宙的本原,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最基本的元素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生命的基本物质,除气之外,尚有血、津液、精等,但血、津液和精等均是由气所化生的。在这些物质中,“

12、精、气、津、液、血、脉,无非气之所化也”(类经脏象类)。所以说,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1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关于人的起源和本质,中医学认为,人和万物都是天地自然的产物。要探讨人的起源和本质,必须首先研究人在宇宙中生存的场所和与人关系最为密切的自,然环境。“善言人者,求之于气交”,“何谓气交?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素问六微旨大论)。气交是人生活的场所,是下降的天气和上升的地气相互交汇的地方。在这里,由于阴阳的运动变化,有四季之分,寒暑之别,既有天之六气的影响,又有地之五行生克的作用。人就是生活在这样的地点、环境之中。人既然生活在气交之中,就必然和宇宙万物一样

13、,都是由气构成的,都是天地形气阴阳相感的产物,是物质自然界有规律地运动变化的结果。故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宝命全形论)。但是,人能应四时而知万物,有高度发展的意识和思维,又是万物中最宝贵的,所以说:“天地覆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素问宝命全形论)。气是一种至精至微的物质,是构成自然万物的原始材料。人和自然万物一样,也是天地自然之气合乎规律的产物。因此,气也是构成人体生命的最基本物质。精(精气)是生命的基础。在中医学中,精气(精)的医学含义,则泛指天地阴阳五行之气内化于人体之中而形成的,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在论

14、述生命的形成时,精气则特指生殖之精和与生俱来的生命物质,是人体生命的基础。中医学在强调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承认生命物质性的同时,又进一步指出生命是由精气直接形成的。故曰:“夫精者,身之本也”(素问金匮真言论),“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决气),“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本神)。精气先身而生,具有遗传特性。来源于父母的先天之精气相合,形成了原始的胚胎,转化为胚胎自身之精,成为人体生长发育和繁衍后代的物质基础,新的生命活动“神”就开始了。“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榍以母为基,以父为栀,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灵枢天年)。这种“母基”、“父榍”的说法,简

15、明而形象地说明了人的生命是由精气形成的,由胚胎而逐渐发育成形体。其具体过程为“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人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灵枢经脉),“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灵枢天年)。男女生殖之精称为天癸,天癸既充,精气溢泻,月事以时下,男女相合,两精和畅,阴阳交媾,胎孕乃成。父母之精合而成形,由胚胎而形成躯体的脑髓、骨骼、血脉、筋肉、皮肤、毛发、五脏六腑。随着人身形体的形成,新的生命活动也就开始了,人的生命机能亦随之产生了。2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化作用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人的生命机能来源于人的形体,人的形体又依靠摄取天地自然界的一定物质才能生存。生命活动是物质自然界的产物,人类必须同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才能维持生命活动o:“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人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人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素问六节脏象论)。气与味(味由气化生,味亦是气),即空气、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