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中兽医学)0897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281755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中兽医学)0897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中兽医学)0897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中兽医学)0897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中兽医学)0897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中兽医学)089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中兽医学)089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教 专业:动物医学 2019年3月课程名称【编号】: 中兽医学 【0897】 A卷大作业 满分:100分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上,做在试题卷上不予记分。一、填空题(共20空,0.5分/空,共10分)1. 中兽医的辩证方法有( 八纲辨证 )、( 脏腑辨证)、( 六经辨证 )、( 经络辩证 )。2. 中兽医病机内容包括( 邪盛消长)、( 升降失常 )、阴阳失调。3. 气分病证包括( )、( )、( )三种证型。4. 古代中兽医学流传最广的专著是( 元亨疗马集)。5. 主宰水液代谢全过程的脏腑是( 肾)。6. 脾气的运动特点以( 升)为主;胃气的运动特点以

2、( 降)为主。7. 中兽医治疗的八法是(汗、吐、下、和、温、清、补、消 )、。8. 中药炮制的目的(增强或改变药物的性能)、( 减弱或消除药物的毒、烈性和负作用)、( 便于制剂和储藏)、( 出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9. 中兽医基本特点是( 整体观念 )、( 辩证整治)。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属于五行生理关系的是( AB )(A)木旺乘土 (B)木火刑金 (C)培土生金 (D)土克水 (E)金生水2. 下列脏腑与血液运行密切相关的是( ABC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3. 下列功能属于肾的是( ACD )(A)主藏精 (B)主运化 (C

3、)主命门之火 (D)主水 (E)主呼气4. 具有止咳化痰平喘功效的方剂是( BD )(A)大承气汤 (B)二陈汤 (C)麻杏石膏汤 (D)半夏汤 (E)小柴胡汤5. 以下不属于大承气汤的组成的中药有( BDE )(A)大黄 (B)黄连 (C)厚朴 (D)枳实 (E)黄柏6. 下列脏腑与呼吸密切相关的是( DE)(A)心 (B)肝 (C)脾 (D)肺 (E)肾7. 下列药物具有止痢作用的是(ABCDE)(A) 黄连 (B)黄柏 (C)青皮 (D)白头翁 (E)黄芩8. 下列药物具有通鼻窍作用的是( CDE)(A)大黄 (B)芒硝 (C)辛夷 (D)白芷 (E)苍耳子9. 发热重、恶寒轻、咳嗽、口

4、干、舌红苔黄脉浮数,以下证候判断不正确的是(A)A风热表证 B风寒表证 C太阳中风 D阳明经证 E半表半里证10. 属补气药的有(AD)A黄芪 B黄芩 C大黄 D党参 E石决明三、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1. 归经2. 扶正祛邪 是指用药物扶助人体正气,使正气加强;用药物去除病邪,也是为了扶正,从而改变正邪力量,使疾病向痊愈方面转化3. 药物配伍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联合使用时出现理化反应、拮抗作用、不良反应等变化4. 针灸 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科学5.八纲辩证四. 简述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1. 阴阳学说基本内

5、容2. 肺的生理功能3. 针刺意外情况处理4. 中兽医基本特点5. 简述血病辨证类型五、论述题(共1题,每题20分)试运用中兽医学知识对便秘进行辩证论治。一、1、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经络辩证;2、邪盛消长、升降失常3、4、元亨疗马集5、肾6、升、降7、汗、吐、下、和、温、清、补、消8、(增强或改变药物的性能)、( 减弱或消除药物的毒、烈性和负作用)、( 便于制剂和储藏 )、( 出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 )9、( 整体观念)、( 辩证整治)二、1、AB 2、ABC、 3、ACD 4、BD 5、BDE 6、DE 7、ABCDE 8、CDE 9、A 10、AD三、1、归经:药物对人体具有选择性

6、作用,也就是一种药物往往对某一经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它经没有作用或作用较小。 2. 扶正祛邪:是指用药物扶助人体正气,使正气加强;用药物去除病邪,也是为了扶正,从而改变正邪力量,使疾病向痊愈方面转化。 3.药物配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联合使用时出现理化反应、拮抗作用、不良反应等变化 4. 针灸: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科学。 5、八纲辩证:八纲辨证是根据四诊取得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探求疾病的性质、病变部位、病势的轻重、机体反应的强弱、正邪双方力量的对比等情况,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是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

7、,各种辨证的总纳,也是从各种辨证方法的个性中概括出的共性,在诊断疾病过程中,起到执简驭繁,提纳挈领作用。四、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为:(一)阴阳的交感相错是指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交合感应、互错相融的关系。(二)阴阳的对立制约是指阴阳双方存在着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三)阴阳的互根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即阴或阳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立的另一方作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四)阴阳的消长平衡是指阴阳双方不断运动变化,此消彼长,又力求维系动态平衡的关系。(五)阴阳的相互转化是指对立的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向其属性相反的方面转化,即阴可

8、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 2、肺的生理功能如下:1主气、司呼吸2主宣发和肃降3通调水道4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 3 、针刺意外情况处理方法如下:(一)弯针动物骚动不安或肌肉强烈收缩,可引起弯针现象。此时,术者不应用力拔针,须待动物安静后,再轻轻捻转针体,顺针弯曲的方向缓缓拔出。(二)滞针针刺入肌肉后,发生不能捻转、提插的现象称为滞针,多由于局部肌肉紧张所引起。此时应停针片刻,按揉局部,消除紧张,再行施针,或轻轻向相反方向捻转针体将针拔出。(三)折针进针时应留适当长度的针身在体外,以便折针时容易拔除。若出现折针,应设法尽快拔出。如果针体全部折于体内无法拔出时,采用手术方法取出。(四)血针出血不

9、止若因进针过深,刺伤动脉,或切断血管等而出血不止,应采取压迫、钳夹或结扎止血。血针后如果局部瘀血肿胀,可用温敷法或涂以金黄散促其消散。(五)火针针孔化脓火针后,一般应用碘酒彻底消毒针孔,或涂以红霉素或四环素软膏等封闭针孔。若出现针孔化脓,应清洁针孔,排尽脓汁,再涂碘酒。必要时,切开排脓。 4、中兽医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中兽医学认为,动物体本身各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协调,在病理变化上相互影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动物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它与外界环境之间紧密相关。自然界既是动物正常生存的条件,也可成为疾病发生的外部因素,动物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维持机体正常的生

10、命活动,即动物体与自然环境构成一个整体。1动物体本身的整体性中兽医学认为,动物体是以心、肝、脾、肺、肾五个生理系统为中心,通过经络使各组织器官紧密相连而形成的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五脏与六腑互为表里,与九窍各有所属,各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联系,以维持机体内部的平衡和正常的生命活动。2动物与自然环境的相关性中兽医学认为,动物体与自然环境之间是相互对立而又统一的。动物不能离开自然界而生存,自然环境的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动物体的生理功能。总之,中兽医学中的整体观念,对于动物疾病的防治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临床实践中,一定要从整体观念出发,既要考虑到动物体本身的整体性,又要注意到动物

11、体和外界环境的相关性,只有这样才能对病证做出正确的诊断,确定有效的防治措施。(二)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兽医认识疾病,确定防治措施的基本过程。辨证”是把通过四诊所获取的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以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即识别疾病证候的过程;论治”是根据证的性质确定治则和治法的过程。辨证是确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也是辨证的目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措施是否恰当,取决于辨证是否正确;而辨证论治的正确性,又有待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检验。因此,辨证和论治是诊疗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也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 5、血病辨证类型:血行脉中,内流脏腑,外至肌肤,无处

12、不到。若外邪干扰,脏腑失调,使血的生理功能失常,就可出现寒热虚实的病候。兹据临床血病常见证候,概括为血虚、血瘀、血热、血寒四种。血虚证概念是血液亏虚,脏腑百脉失养,表现全身虚弱的证候。临床表现 面白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爪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妇女经血量少色淡,衍期甚或闭经,舌淡苔白,脉细无力。辨证要点 面、唇、甲、舌等皮肤、黏膜组织呈淡白色,兼有以心、肝为主的脏腑组织失养的证候。引起血虚的原因:一是失血过多,新血一时未及补充;二是生血不足,如脾胃运化功能减退,或进食营养不足,或是肠道有寄生虫,耗吸营养,由于缺乏食物精微,以致生血无源;三是思虑劳神太过,以致阴血暗耗;四是瘀血阻

13、塞脉络,引起新血生化障碍,或造成某些局部供血不足;五是久病、大病等,伤精耗气,化血之源枯竭。血瘀证概念 凡离开经脉的血液,未能及时排出或消散,而停留于某一处;或血液运行受阻,壅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呈凝滞状态,失却生理功能者,均属瘀血,由瘀血内阻而产生的证候,是为血瘀证。临床表现 常在夜间加重 ,夜间阳气入脏,阴气用事,阴血凝滞更甚,所以疼痛更剧;肿块在体表者,常呈青紫色包块;瘀血凝聚局部,日久不散,便成肿块,紫色主瘀,肿块在肌肤组织之间者,可见青紫色;疼痛状如针刺刀割,痛处不移而固定,在腹内者,可触及较坚硬而推之不移的肿块(称为症积),出血反复不止,色紫暗或夹有血块,或大便色黑如柏油状,可见面

14、色黧黑,或唇甲青紫,或皮下紫斑,或肌肤甲错,或腹部青筋显露,或皮肤出现丝状红缕(皮肤显露红色脉络),或下肢筋青胀痛,妇女可见经闭。五、便秘是由于进食量不多或食物过于精细,没有足够的食物纤维以致食物残渣太少;饮水不够及肠蠕动过缓,导致从粪便中持续再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缺乏锻炼使体内的肠蠕动不够;种种原因造成排入直肠的粪便重量的压力达不到刺激神经末梢感受器兴奋的正常值(2550g粪便重量的压力为正常值),形成不了排便反射。大便是由食物残渣和水分组成的,因此,大便数量和次数的多少与饮食有密切关系。便秘病初腹痛轻微,但可呈持续性;病牛两后肢交替踏地,呈蹲伏姿势;或后肢踢腹;拱背,努责,呈排粪姿势。腹痛增剧以后,常卧地不起。病程延长以后,腹痛减少或消失,卧地和厌食;偶尔反刍,但咀嚼无力。鼻镜干燥,结膜呈污秽的灰红色或黄色。口腔干臭,有灰白或淡黄色舌苔。通常不见排粪,频频努责时,仅排出一些胶冻样团块。治疗方法:(1)用植物油700毫升、敌百虫14克,混合后一次灌服。(2)用灌肠器反复灌温肥皂水。(3)用人工盐250克、芦荟40克50克、蓖麻油400克600克、硫酸钠300克,混合后一次灌服。(4)用植物油800毫升1200毫升,一次灌服促泻。(5)用大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