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_资源安全培训教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281444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_资源安全培训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安全生产_资源安全培训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安全生产_资源安全培训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安全生产_资源安全培训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安全生产_资源安全培训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_资源安全培训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_资源安全培训教材(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讲 资源安全,资源安全的概念 资源安全分类 资源安全属性 资源安全评价 资源安全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含义 资源安全观念 中国国家资源安全态势分析 中国国家资源安全战略措施 (国家)自然资源永久主权问题,1、背景 国家安全问题:涉及国防(军事)、政治、经济、金融、知识、信息、资源、环境、粮食或食物等 PERD中对R的挤压 Population Environment Resource Base Development 资源战争的预言:石油、粮食、水 专家的启示,一、资源安全的概念,2、具体概念 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稳定、及时、足量和经济地获取所需自然资源的状态或能力。 3、六方面的含义 量

2、的含义:总量、人均量 结构的含义:供给的多样性/资源共同体 均衡的含义:地区均衡与人群均衡 质的含义:质量最低要求(MS) 经济的含义:经济可行 时间的含义:及时及稳定,二、资源安全分类,1、按资源过程分类。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立足于资源系统自身的资源安全可称为资源系统安全,指资源、特别是可再生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性状的保持及改良。 二是立足于资源保障能力的资源安全亦即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或支撑能力。这就是通常人们所理解的资源安全。上面关于资源安全的定义,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理解。也可以说这是狭义的资源安全。 三是立足于资源利用之生态环境效果的资源安全是指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后效果是否安全,如

3、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效果,水利用的生态环境效果等。,二、资源安全分类,2、按安全主体分类。谈及安全,都要涉及安全的主体问题,资源安全也有主体问题。 一是可以区分为国家资源安全与区域资源安全。二者有着本质的差异,主要是利益主体不同,利益的取向不同;国家利益不是区域利益的简单加总。在资源安全方面,区域利益应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利益。 另一方面,从人是安全主体的角度看,又可区分为群体资源安全与个体资源安全。这一点类似通常所说的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在此,我们更关注的是国家资源安全。,二、资源安全分类,3、按资源类别分类。按资源类别, 区分为战略性资源安全和非战略性资源安全 关于战略资源(又称战略性

4、资源),其实我国古代的“五行说”已有诠释。“五行说”认为自然由“金、木、水、火、土”构成。“金”者,金属也,可泛指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资源;“木”者,草木也,可泛指植物,并进一步引申为生物资源;水者,水也,就是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火者,可引申为能源资源;土者,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以上五种资源,也是现代人们公认的最具战略性意义的资源。,由此,战略或战略性资源,是指关系国计民生、在资源系统中居支配地位,具有常态下市场垄断性和非常态下供给瞬时中断性特点的资源。从国际市场可贸易的角度看,重要矿产资源、石油资源、水资源和食物资源,是最为典型的战略资源 分为水资源安全、能源

5、资源安全(特别包括石油安全)、土地资源安全(特别包括耕地资源安全)、矿产资源安全(特别包括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生物资源安全(特别包括基因资源安全)、海洋资源安全、环境资源安全等。,三、资源安全属性,主体性-利己 主体层次/国家与地区/群体与个体 博奕 风险与不确定性 目的性 调适性 干预性 整体性: 大小之分 资源安全:国家资源安全、区域资源安全 资源安全:群体资源安全、个体资源安全 相关性或互动性:各类资源间,四、资源安全评价,1、六方面的评价,数量:充裕否 质量:达标否 结构:合理否 均衡:均衡否 经济:可行否 时间:及时否,2、过程评价 资源系统的安全性:立足于资源系统自身的资源安全可

6、称为资源系统安全,指资源、特别是可再生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性状的保持及改良。 资源保障能力的安全性:立足于资源保障能力的资源安全亦即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或支撑能力。这是通常人们所理解的资源安全。上面关于资源安全的定义,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理解。也可以说这是狭义的资源安全。 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安全性:立足于资源利用之生态环境效果的资源安全是指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后效果是否安全,如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效果,水利用的生态环境效果等。这实际上又将资源安全问题与生态环境安全问题联系起来了。 利用世界资源的环境安全性:贸易关系及其稳定性、运输通道及其安全性等。,3、PSR评价方法 压力状态响应,4、

7、若干关键指标 自然丰度(crystal abundance) 土地垦殖率 森林覆被率 资源安全警戒线 粮食安全警戒线:如400公斤 耕地安全警戒线:如0.08公顷 最低质量标准:如最低饮用水标准 资源自给率: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 空间均衡度:区位商( location quotient ) Lq=资源总量比重/国土面积比重,资源贸易稳定度 国际资源贸易矩阵分析 E= eij为第i国同第j国间的资源贸易额 国际资源贸易关联度与集中度: Cij=eij/eij 出口对资源品的依赖度: D=Er/Et,五、资源安全对中国国家安全含义,1、资源匮乏 人均量低 自然丰度差 2、经济发展、生活提高 3、大

8、国地位需要 4、国家政治需要 5、民族情感,六、资源安全观念,开放的资源安全观。经济全球化、环境国际化、科技传播加速等,都决定了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脱离国际资源市场考虑资源安全问题。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动态的资源安全观。价值取向是发展的,资源需求与供给都是变化的,科技是不断进步的,制度是不断在创新的。 持续发展的资源安全观 。 系统的资源安全观。与环境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自资源系统内部的有机联系,特别源于资源间的替代性。,七、中国国家资源安全态势分析,1、资源安全的有利态势 和平与发展主题 国内环境稳定 两大基本战略 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化:资源节约型经济 经济体制市场化:市场、价格和核

9、算 持续提升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提高 出口对资源性产品依存度:由1980年50%降至目前的10%以下,七、中国国家资源安全态势分析,1、资源安全的有利态势 多数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 国土资源:耕地(4)、森林(5)、草原(6)、海域 矿产资源:钒、钛、锌、钨、铋、锑、锂、稀土、菱镁矿、硫铁矿、重晶石等列1位 国际支付能力增强,七、中国国家资源安全态势分析,2、资源安全的不利态势 不结盟政策:国际组织的排他性/资源共同市场 过度追求外汇和顺差的贸易策略 资源伙伴关系不甚理想:单一和不稳定 小麦:加43%,美34%,阿21% 原糖:泰40%,古30% 天然橡胶:集中在东南亚 铜矿砂:智、澳各约30%

10、 铝及铝合金:俄56%,七、中国国家资源安全态势分析,2、资源安全的不利态势 资源丰度较差 国土农用率%:中国56.0,世界49.8,亚洲46.5 土地垦殖率%:中国9.9,世界10.3,亚洲16.0,印度55.9,美国20.3,欧洲25.8,非洲4.9,南美5.2,俄罗斯7.7,澳大利亚6.1 一个反差:国土占世界7.2%,石油储量占2.3% 石油储采率低 中国20.5,世界40.9,OPEC75.2,七、中国国家资源安全态势分析,2、资源安全的不利态势 进口依存度提高 1995年资源净进口国 1997年能源净进口国:1.4% 1993年粮食净进口国:95、96年为4.5%、2.4% 资源浪

11、费和破坏严重:资源效率较低 缺乏国际资源战略: 美国的石油外交和能源战略 日本的阳光经济,七、中国国家资源安全态势分析,3、国际资源市场:一把双刃剑 正面效应:减轻对国内资源压力 负面效应:对外依赖度提高 建立与发展多元、稳定的国际资源贸易伙伴关系 取决于综合国力的发展:对国际资源市场的驾驭能力 取决于国内资源储备:国家底牌,八、中国国家资源安全战略措施,1、资源勘察 大比例尺资源普查 增加探明储量(天然气探明储量仅占10%) 2、资源贸易伙伴关系 原则:宜早不宜迟、宜多不宜少、宜长不宜短、宜近不宜远 考虑:该国世界资源贸易份额、地缘、运输通道、政府及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 3、资源储备 保持合理

12、的储备率:石油20%、粮食17%,八、中国国家资源安全战略措施,4、资源效率至上 转变意识:资源短缺意识,资源人均意识,资源适 度消费意识,资源有价意识 建立机制:资源节约激励机制 运用手段:市场、价格、税收、核算 5、资源替代 流逝性资源 可更新资源 不可更新资源 6、资源消费模式 资源节约型消费模式:节粮、节能、节水、节地 7、资源科技,九、自然资源的永久主权决议,Resolution of permanent sovereignty over natural resources 自然资源的永久主权决议即关于自然资源之永久主权宣言。 1962年12月14日第17届由联合国大会第1803号决

13、议通过。,决议宣布了以下项原则: 各国人民和各民族行使其对自然财富和资源的永久主权,必须为其国家的发展着想,并以关系本国人民的福利为依旧。 自然资源的查勘、开发和处置,以及为此目的而输入所需外国资本时,均应符合各国人民和各民族认为其许可、限制或禁止此等活动所必要或应有的规则和条件。 自然资源的查勘、开发和处置如经许可,则输入资本及其收益应受许可条款、现行国内法和国际法的管理。所获利润须按投资者与接受投资国双方自由议定的比例分享,并须妥为注意,务使接受投资国对其自然财富和资源的主权不因任何理由受到损害。,收归国有、征收或征用应以公认为重要的公用事业、安全或国家利益等理由为根据。遇有此种情形时,采

14、取此等措施以行使其主权的国家,应依据其现行法规和国际法给予原主以适当补偿。若补偿问题引起争执,应用尽采取此等措施的国家的国内管辖。然而,如果主权国家与其他当事各方同意,争端得以仲裁或国际裁决办法解决。 各国必须根据主权平等原则,互相尊重,以促进各国人民和各民族自由地和有利地行使其对自然资源的主权。 以谋求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为目的的国际合作,均应以促进其国家独立发展为依归,并应以尊重其对自然财富和资源的主权为基础。,侵犯各国人民和各民族对其自然财富和资源的主权,即系违反联合国宪章的精神和原则,而且妨碍国际合作的发展与和平的维护。 主权国家或主权国家间自由缔结的外国投资协定应善意遵守;各国和国际组织均应依照联合国宪章和本决议所载原则,严格并审慎地尊重各国人民和各民族对其自然财富和资源的主权。,自然财富和资源是各国人民和各民族赖以行使其自决权和享受其他权利与基本人权自由的物质基础。在国际上承认和尊重各国人民和各民族对其自然财富和资源的永久主权,直接关系到联合国普遍促进和保护人权的宗旨和原则的实现。 联合国大会通过的这项决议,针对行使自然资源的永久主权中的问题,明确了有关的原则,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