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_生产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与安全培训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280902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_生产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与安全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安全生产_生产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与安全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安全生产_生产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与安全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安全生产_生产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与安全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安全生产_生产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与安全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_生产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与安全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_生产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与安全培训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03.27,1,生产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与安全,2014.03.27,2,3 生产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与安全,2014.03.27,3,一、人的作业疲劳与安全,1、疲劳?,一般来说,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由于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变化,产生某一个或某些器官乃至整个机体力量的自然衰竭状态,称为疲劳。,运动系统的反映,生理 变化,劳动,2014.03.27,4,一、人的作业疲劳与安全,2、疲劳的分类?,体力疲劳,劳动过程中,随着工作负荷不断积累,使劳动者机能衰退,作业能力下降,且伴有疲倦感的自觉症状出现。 表现身体不适,脑力疲劳。用脑过度时,大脑神经活动处于抑制状态的现象。 表现思维混乱,精神疲劳,20

2、14.03.27,5,一、人的作业疲劳与安全,局部疲劳 全身性疲劳 智力疲劳 技术疲劳 心理性疲劳,参与作业的部位; 连带出现全身性疲劳。,全身参与较繁重的体力劳动; 主观疲惫感;客观影响,长时间从事紧张的思维活动; 头昏脑涨,脑力、体力并重; 疲劳倾向性,单调的作业内容; 体力不疲劳,大脑皮层某一个部位经常兴奋引起抑制。,2014.03.27,6,一、人的作业疲劳与安全,图1 疲劳部位与职业及工作特点的关系,2014.03.27,7,一、人的作业疲劳与安全,3、产生机理,劳动者体力与脑力的不断消耗,在体内逐渐积累某种疲劳物质,该物质在肌肉中大量积累,使人的体力衰竭。,疲劳物质 积累理论,人体

3、内的能源物质肌糖原储备耗竭或来不及补充,力源消 耗理论,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种特殊功能保护性抑制,使肌肉组织不至过度消耗而受损,保护神经细胞免于过分疲劳。,中枢系统 变化理论,2014.03.27,8,一、人的作业疲劳与安全,肌肉活动和收缩时,减少了体内淀粉的含量,分解为乳酸,放出热能。当体内淀粉不足或供不应求时,产生疲劳。,生化变 化理论,肌肉收缩时产生肌肉膨胀,变得十分坚硬,内压很大,全部或部分阻滞通过的血流,形成局部血流阻断。,局部血流 阻断理论,综合 影响,2014.03.27,9,一、人的作业疲劳与安全,4、产生因素,作业强度与持续时间 作业速度 作业态度 作业时刻 作业环境 其他

4、因素,每一种作业都有适合于一般作业人员的合理速度。,精神面貌和工作动机 一个人的工作动机水平制约着他完成某项工作准备支付和实际支付的能量的多少。,作业类别; 作业条件; 劳动者主观条件。,2014.03.27,10,一、人的作业疲劳与安全,对劳动者的生理、心理指标进行间接测定。,图2 疲劳的测定方法,2014.03.27,11,一、人的作业疲劳与安全,1、几种常用的疲劳测定方法,膝腱反射机能测定方法 触二点辨别阈值测定法 皮肤划痕消退时间测定法 皮肤电流反应测定法 心率值测定法 色名呼出时间测定法 购销符号数目测定法 反应时间测定法 闪光融合值测定法,被试者坐在椅子上,用医用小硬橡胶锤,按照规

5、定的冲击力敲击被试者膝部,观察落锤落下使膝盖腱反射的最小落下角度。,用两个短距离的针状物同时刺激作业者皮肤上的两点,当两点接近某种距离时,被试者感到是一点。,类似于粗圆笔尖的尖锐物在皮肤上划痕,即刻显示一道白色痕迹,测量痕迹慢慢消退的时间。,将电极任意安在人体皮肤的两处,以微弱电流通过皮肤,用电流计测定作业后皮肤电流的变化情况。,作业时的平均心率; 作业刚结束时的心率; 作业结束时起到心率恢复为安静时的时间。,准备几种颜色板,其上随机排列100个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以时间长短和错误率的多少来判断疲劳程度。,将五种符号200个,随机排列,在规定的时间内只勾掉其中一种符号。,从呈现刺激到感

6、知,直至作出反应动作的时间间隔。,人对低频的闪光有闪烁感,当闪光频率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人就不再感到闪烁融合。开始产生融合的频率为融合值。闪光、闪光值。,2014.03.27,12,一、人的作业疲劳与安全,图3 膝腱反射机能,2014.03.27,13,一、人的作业疲劳与安全,图4 身体不同部位的两点阈值/mm,2014.03.27,14,一、人的作业疲劳与安全,2、疲劳症状调查法,通过对作业者本人的主观感受(自觉症状)的调查统计,来判断作业疲劳程度。,日本产业卫生学会提出的疲劳自觉症状调查表。疲劳症状分为身体、精神和神经感觉三项,每一项又分为10种。调查表可预先发给作业者,对作业前、作业中、作

7、业后的症状分别记述。,2014.03.27,15,一、人的作业疲劳与安全,图5 疲劳自觉症状调查表,2014.03.27,16,一、人的作业疲劳与安全,1、疲劳的规律,疲劳能否消除?,(1)疲劳可以通过休息消除。,青年人和老年人;体力疲劳和精神疲劳,疲劳 与 消除 疲劳,产生和消除交替重复,人体机能日趋完善。,人在作业中体力消耗也在进行恢复。,相互作用,动力平衡。,2014.03.27,17,一、人的作业疲劳与安全,疲劳的规律,疲劳能否消除?,(1)疲劳可以通过休息消除。,疲劳能否累积?,(2)疲劳有累积效应。,2014.03.27,18,一、人的作业疲劳与安全,工作开始阶段,工作 过程,工作

8、高效阶段,疲劳产生阶段,疲劳积累阶段,工作能力尚未完全激发,克服人体惰性。,适应,活动效率最佳,持续,疲劳感,效率下降,兴奋性降低。,采取措施降低疲劳,2014.03.27,19,一、人的作业疲劳与安全,疲劳积累,“容器” 模型,大小,活动极限,液体 (注入、溢出),疲劳程度 (增加、超出),排放开关,休息,疲劳的积累过程,2014.03.27,20,一、人的作业疲劳与安全,图6 生物节律的变化曲线,2014.03.27,21,一、人的作业疲劳与安全,疲劳的规律,疲劳能否消除?,(1)疲劳可以通过休息消除。,疲劳能否累积?,(2)疲劳有累积效应。,(3)疲劳与生理周期有关。,生物节律是否影响疲

9、劳?,2014.03.27,22,一、人的作业疲劳与安全,疲劳的规律,疲劳能否消除?,(1)疲劳可以通过休息消除。,疲劳能否累积?,(2)疲劳有累积效应。,(4)人对疲劳有一定的适应 能力。,疲劳后是否能持续工作?,(3)疲劳与生理周期有关。,生物节律是否影响疲劳?,2014.03.27,23,一、人的作业疲劳与安全,2、疲劳的预防途径,合理用力的 一般原则,正确的作业 姿势和体位,(1) 合理设计作业 的用力方法,随意性; 平衡性; 经济性动作对称;节奏约束;动作自然 降低动作等级。,搬起重物蹲位、不弯腰; 提起重物手心向肩; 搬运重物肩挑; 向下用力立位; 推运重物腿前后夹角; 作业空间的

10、设计考虑作业者身躯; 用眼观察平视; 根据作业特点选择座位、立位。,2014.03.27,24,一、人的作业疲劳与安全,休息时间,休息方式,(2) 合理安排作业休息制度,延长劳动时间不利于消除疲劳; “超前”休息; 不同劳动强度,休息时间不同。,积极休息 消极休息,作业设计,工间体操,2014.03.27,25,一、人的作业疲劳与安全,单调作业? 特点、原因?,避免单调措施,(3) 克服工作内容单调感,内容单一,节奏较快,高度重复的作业。 特点:刺激少;缺乏自主性;消极情绪;整体目的不明;局部疲劳,培养多面手(变换工种); 工作延伸; 操作再设计合并工序、动作; 显示作业的终极目标阶段目标 动

11、态信息报告; 推行消遣工作法弹性工作制; 改善工作环境照明、颜色、音乐,2014.03.27,26,一、人的作业疲劳与安全,经济作业速度,轮班制,(4) 改进生产组织与劳动制度,进行某项作业能耗最小的作业速度,该速度操作,不易产生疲劳,持续作业时间长。,影响劳动者的休息质量和疲劳的消除,休息日制度,“四班三运转”、“四六轮班”、“四八交叉作业”、弹性工作制 日夜轮班,27,1、职业适应性?,2014.03.27,28,三、职业适应性,一个人从事某项工作时,必须具备的生理、心理素质特征。 包含很多内容,但场合不同,会有不同的强调要点:工作效率、无事故倾向、最低能力和特性要求、熟悉工作速度、意愿适

12、应、个人背景。,2、职业适应性的分类,2014.03.27,29,三、职业适应性,一般职业适应性; 特殊职业适应性:宇航员、驾驶员、潜水员、电工、起重机械作业,1、职业适应性测评?,2014.03.27,31,三、职业适应性,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测评手段,对人的身心素质水平进行评价,使人与职业匹配合理、科学,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事故。 职业适应性测评一般不具备强制性,仅作为人才选拔和留用的参考。,2014.03.27,32,测试,测评,使用各种仪器和量表对被试人员的生理、心理素质进行检测。,评估,根据对职业适应性测试数据的综合分析,对被试人员的职业适应性等级给予评价。,三、职业适应性,生理测试身高、臂长、手的握力、腿力、色觉、心肺功能等,心理测试静视力、夜视力、简单反应、复杂反映、速度估计、操作能力、记忆力、注意力、态度、情绪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