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疾病筛查与听力筛查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280369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2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儿疾病筛查与听力筛查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生儿疾病筛查与听力筛查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生儿疾病筛查与听力筛查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生儿疾病筛查与听力筛查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生儿疾病筛查与听力筛查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生儿疾病筛查与听力筛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疾病筛查与听力筛查(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生儿听力筛查,我国目前每年约有2000万新生儿出生.其中每年新增听力损失的患儿约2.3万,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其中约90%为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发病率高达13%,可因聋致哑。聋儿中80%是由正常听力父母所生(遗传与环境因素)。 听力筛查的目的与意义 早期发现 早期干预 促进患儿听力 言语语言正常发育 减少因聋致哑,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专业技术人员 环境 应有专用房间,通风良好,环境噪音低于45分贝A声级(dB A)。 步骤 1、清洁耳道; 新生儿听力筛查测试 2、受检儿处于安静状态 3、两耳分别测试。轻轻放入探头,仪器自行显示结果,如未通过,需重复2-3次测试。,

2、新生儿没有通过听力筛查,提示可能存在听力问题。但没有通过初筛或复筛,并不是说新生儿一定有听力问题,因为导致初筛或复筛没有通过的原因很多: 1.检测仪器探头堵塞2.外耳道内存留有胎脂、羊水、分泌物;3.中耳腔有积液;4.宝宝不安静、体动多;5.环境噪声大;6.耳蜗毛细胞损害;7.蜗神经损害等都会使OAE 或AABR筛查通不过;前面的几个原因,通过复筛或听力诊断可以排除。而耳蜗毛细胞或蜗神经损害,则需要通过精细的听力和其他检查,才能确认听力损失的轻重、性质及其原因。,正常出生的新生儿通常在出生24小时出院前接受初次新生儿听力筛查,如果宝宝出生后即住进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病情稳定后,在出院前再进行初次

3、听力筛查。 新生儿初次听力筛查未通过,要在出生后30天或42天左右接受听力复筛。 新生儿复筛仍未通过,要在3个月内转诊至儿童听力诊断中心进行诊断性检查。检查确定是否真正存在听损伤,确诊为听损伤的,需要明确听损伤的程度和性质,及时进行相应的医学干预和康复,有条件的地方应进行普遍性筛查,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应根据当地情况,至少进行听力障碍高危新生儿筛查。 听力高危因素包括: 1、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住院超过24小时; 2、儿童期永久性听力障碍家族史; 3、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梅毒或弓形体等引起的宫内感染; 4、颅面形态畸形,包括耳廓和耳道畸形等; 5、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 6、高胆红素血

4、症达到换血要求; 7、母亲孕期曾使用过耳毒性药物; 8、细菌性脑膜炎; 9、Apgar评分1分钟0-4分或5分钟0-6分; 10、机械通气时间5天以上; 11、临床上存在或怀疑有与听力障碍有关的综合征或遗传病。 告知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即使通过筛查仍应结合听性行为观察法,3年内每6个月随访一次。,新生儿疾病筛查,遗传代谢疾病是遗传性生化代谢缺陷的总称,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分子在结构上发生缺陷,或者在蛋白质合成、分解速度上有异常,使得蛋白质功能发生改变,导致出现相应的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必须筛查的病种是 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

5、乏症 苯丙酮尿症的疾病,是由于体内缺少苯丙氨酸羟化酶,致使人体不能代谢苯丙氨酸。这样,体内就会出现苯丙氨酸堆积,造成人体器官受损,特别是大脑,严重影响孩子的智力。如果能及早发现,及早采用低苯丙氨酸奶粉替代一般婴儿奶粉或母乳,可避免体内苯丙氨酸的堆积,从而阻止大脑的损害。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疾病,是由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发育迟缓,不能产生足够的甲状腺素,致使包括大脑在内的人体器官发育受阻,出现以呆傻为主要表现的发育落后。及早合理补充甲状腺素片,可避免人体的受损。新生儿出生两周后可有轻度临床表现(皮肤粗糙浮肿、生理性黄疸延迟、嗜睡哭声低体温低、腹胀便秘脐疝、心率缓慢等)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6、患者表现为皮质醇合成障碍,是影响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的一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为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显著缺乏所致的一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俗称蚕豆病。是红细胞酶缺乏所致的溶血性贫血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大多数红细胞G-6-PD缺乏者无临床表现,有溶血的患者与一般溶血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大致相同,主要为急性溶血、血红蛋白尿,并且病史中可找到明确的诱因。,新生儿筛查标本采集 合格的血斑标本是获得准确新筛实验结果的前提 血片采集人员在实施血片采集前,应当将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目的、意义、筛查疾病病种、条件、方式、灵敏度和费用等情况如实告知新生

7、儿的监护人,并取得书面同意。 认真填写采血卡片,做到字迹清楚、登记完整。卡片内容包括:采血单位、母亲姓名、住院号、居住地址、联系电话、新生儿性别、孕周、出生体重、出生日期、采血日期和采血者等。,血片采集步骤 (一)血片采集人员清洗双手并佩戴无菌、无滑石粉的手套。 (二)按摩或热敷新生儿足跟,将新生儿腿部放置在低于心脏位置以利于增加静脉压力 (三)用75%乙醇消毒皮肤,待乙醇完全挥发后,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刺足跟内侧或外侧与足长垂直方向穿刺,安全深度不超过2毫米,手指交替压放促进血流。用干棉球拭去第1滴血,从第2滴血开始取样。 (四)将滤纸片接触血滴,切勿触及足跟皮肤,使血液自然渗透至滤纸背面,免免

8、重复滴血,至少采集3个血斑。 (五)手持消毒干棉球轻压采血部位止血。 (六)将血片悬空平臵,自然晾干呈深褐色。避免阳光及紫外线照射、烘烤、挥发性化学物质等污染。 (七)及时将检查合格的滤纸干血片臵于密封袋内,密闭保存在28冰箱中,有条件者可0以下保存。 (八)所有血片应当按照血源性传染病标本对待,对特殊传染病标本,如艾滋病等应当作标识并单独包装。,(一)血片采集的滤纸应当与试剂盒标准品、质控品血片所用滤纸一致。 (二)采血针必须一人一针。 (三)正常采血时间为出生72小时后,7天之内,并充分哺乳;对于各种原(早产儿、低体重儿、正在治疗疾病的新生儿、提前出院者等)未采血者,采血时间一般不超过出生后20天。 (四)合格滤纸干血片应当为: 1.至少3个血斑,且每个血斑直径大于8毫米。 2.血滴自然渗透,滤纸正反面血斑一致。 3.血斑无污染。 4.血斑无渗血环。 5.避免阳光直射或靠近光源 (五)滤纸干血片应当在采集后及时递送,最迟不宜超过5个工作日。 (六)有完整的血片采集信息记录,末梢血采集中的误差来源 1.第一滴血与血样混合 2.有残余酒精的部位穿刺 3.聚维酮-碘代替异丙醇消毒 4.采血量不足 5.在皮肤表面滑动收集槽刮取样本 6.用力连续挤压形成血滴可造成溶血或组织液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