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自然地理基本运动规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280330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二 自然地理基本运动规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专题二 自然地理基本运动规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专题二 自然地理基本运动规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专题二 自然地理基本运动规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专题二 自然地理基本运动规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二 自然地理基本运动规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二 自然地理基本运动规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纲原文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网络构建题点1地理环境整体性及其应用分析 母题导入(2012上海地理)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及甲地气温、降水量图,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答案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解析结合图示信息在判断该地为热带雨林的基础上,调运所学地理

2、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乙区域主要自然地理要素,特别是气候、地形、水文对植被发育的影响。 核心规律1地理环境整体性特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1)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有机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会产生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整体性功能,这是单个地理要素所不具有的。(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独特的荒漠环境。(如下图)(3)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3、。下图为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衡的例子。特别提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应用角度分析(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常分析某一区域自然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

4、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之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 预测演练据青海省气象部门监测,青海湖面积自2005年以来持续增大,2011年达到近11年来的最大值。而2004年之前的近30年,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海湖面积曾不断萎缩。结合上述材料,阅读下图。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简述2004年前青海湖湖面萎缩对周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答案青海湖面积

5、的萎缩会导致周边地区水汽量减少,气候更趋干旱;植被退化、荒漠化扩展;夏季集中的降水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解析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结合湖泊对地理环境的调节作用,说明青海湖面积萎缩会对当地的气候、生物和土壤等自然地理因素产生影响。题点2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母题导入(2013海南地理)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口有一片天然白桦林。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1)(3)题。(1)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2)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 D地形(3)北

6、京香山红叶最佳观赏期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那么,赴喇叭沟门观赏白桦林金黄色树叶美景宜选在()A9月中旬 B10月上旬C10月下旬 D11月中旬答案(1)C(2)D(3)B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根据北京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形成的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第(2)题,本题考查自然带的非地带性的分布。根据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而喇叭沟门却有天然白桦林分布,属于非地带性;图示喇叭沟门附近海拔较高,受地形影响,气温和降水发生变化,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第(3)题,根据图示:喇

7、叭沟门的纬度和海拔高于北京香山,导致气温降低快,秋季到达时间早,所以赴喇叭沟门观赏白桦林金黄色树叶美景宜应比10月下旬早,10月上旬较为合适。香山和喇叭沟门距离较近,物候相差也不至于过大。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核心规律1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密切关系自然带的分布和变化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以北半球为例)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3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 000 m,气温下降约6C,因此,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布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布,

8、但并不完全一致。(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随山地海拔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3)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随纬度增高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4)山地中自然带基本沿等高线分布,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5)山体所在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山体海拔越高越复杂,海拔越低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越大越复杂,相对高度越小越简单。(6)山地中的雪线的高度与坡向有关,阳坡、背风坡雪线高,阴坡、迎风坡雪线低。特别提示(1)判定

9、南北半球:一般来说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则该山体位于北半球;反之位于南半球。(2)判读阴坡、阳坡:在垂直自然带中,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海拔低的为阴坡。(3)判定热量带: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反映所处的热量带。(4)判读纬度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纬度位置越低。(5)判断迎风坡:迎风坡降水丰富,自然带的数量较多,雪线的海拔较低。 预测演练读某区域和乙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1)甲、丙两地环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带相同B冬季盛行风风向相同C河流汛期相同D气候类型相同(2)甲、乙、丙三地自然带叙述正确的是()A从甲到丙的变化体现了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10、B从甲到丙的变化原因是水分因素C丙地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乙地垂直带谱的多少决定于当地的纬度答案(1)B(2)C解析第(1)题,由乙地垂直自然带谱知同一自然带南坡海拔较高,水热组合较好,判断乙地位于北半球。根据甲丙两地纬度位置,知其气候分别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冬季都受西风带控制,风向相同。第(2)题,从甲到丙的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甲到丙的变化原因是热量因素。丙地在地中海气候条件下发育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乙地垂直带谱的多少决定于当地的纬度和其海拔高度。题点3地理环境非地带性分析方法 母题导入(2013北京文综改编)18311836年,达尔文进行环球航行考察。下图为达尔文

11、在南美洲考察期间线路图。读图,回答问题。(1)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试分析其形成原因。(2)在地观察到安第斯山东西两侧自然景观明显不同的现象,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_。答案(1)地地处低纬,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沿岸有暖流、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2)地形解析第(1)题,地虽处回归线附近,但属信风迎风地带,加上巴西暖流增温增湿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景观。第(2)题,处为安第斯山山脉地区,山地西侧降水较多,发育成森林植被;东侧为背风坡,形成荒漠草原。 核心规律非地带性因素分析受地形起伏、海陆分布、洋流等因素的影响,陆地一部分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或者陆地自然

12、带地带性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不很鲜明,这些因素称为自然带非地带性分布因素,它们使地理环境更加复杂多样。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对非地带性因素进行分析:(1)地形状况对自然带分布的影响。地势的高低、山脉的走向等都会对自然带的水平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改变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如南美洲南端安第斯山脉的东部和西部自然带不同,就是安第斯山脉的阻挡作用,使温带落叶阔叶林不能继续向东延伸,在巴塔哥尼亚高原形成温带荒漠带。(2)海陆位置对自然带分布的影响。陆地的大小、陆地的纬度分布等对自然带水平分布的影响十分明显,往往约束自然带的延伸,甚至使某些自然带在某一大陆缺失。如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的原因是该地区全部

13、为海洋。(3)局部水分条件变化对自然带分布的影响。干旱地区,如天山山麓地带,因为高山冰雪融水形成了丰富的地表水或地下水,发育了众多的绿洲,它们呈斑块状散布于干旱地区的山麓地带,形成了与周围广大温带荒漠地带现象截然不同的景观。(4)洋流、地形、海陆分布等对自然带水平分布的综合影响。洋流、地形、海陆分布等因素对自然带水平分布的影响往往不是单一因素的独立作用,而是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共同对自然带的水平分布产生综合影响。如大洋洲的东北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巴西高原的东南沿海地区,它们距赤道远,形成了热带雨林带。从成因来看,这些地区的热带雨林带分布在信风带大陆的东岸,位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坡地带

14、,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 预测演练读世界某区域图及A河谷地带景观图,关于A河谷景观的出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经度地带性现象B受水分条件影响的非地带性现象C纬度地带性现象D受地形因素影响的非地带性现象答案B解析结合图示知,A处于尼罗河河谷地带,受尼罗河水源条件影响,植被发育良好,是非地带性现象的表现。地理景观图的分析与判读【典型例题】(2013山东烟台期中改编)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黄土高原深处的两省交界处。读中国部分区域图,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照片的拍摄者面向_方,并分析壶口瀑布的成因。(2)图中阴影部分东西狭长,南北窄小,像一条带子缠绕在渭河北部,以干旱严重闻名,被称为“旱腰带”。请

15、从大气环流角度说明本地区旱灾灾情严重的原因。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形破碎,起伏大。请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原因。【图解过程】答案(1)北由于岩性差异,造成流水的侵蚀差异,较坚硬的砾岩侵蚀弱,较松软的砂岩易被侵蚀,形成断面和水潭,发育成瀑布。(2)冬季受到冬季风的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夏季地处内陆,受南部山地的阻挡,受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影响小。(3)黄土高原地势高,有坡度;土质疏松,直立性强,易冲刷;植被覆盖少,破坏严重;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冲刷力强,水土流失严重。【方法规律】1景观图的判读内容(1)利用景观图进行区域定位。(2)利用景观图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3)利用地理景观判断分析区域的环境特征。(4)根据景观图分析某地理事象形成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