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管理知识学

上传人:luobi****88888 文档编号:91279504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5.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管理知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管理知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管理知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管理知识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管理知识学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管理知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管理知识学(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复习课,元代,(景德镇窑珐琅彩-梅榭月影),南宋缂丝翠羽秋荷,(南宋)蛱蝶山茶花,一、课标要求:,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概述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古代商业,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产生变异,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一课,第二课,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体系的形成,土地制度的演变,空间的变化,第三课,(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经

2、济政策,“重农抑商”,海禁政策,(一)农业的起源,采集经济,种植经济,狩猎,饲养,多个重心,周边扩展,多元交汇的特征,一、农业,黄河流域粟麦为主 长江流域水稻为主,(一)农业的起源,区域性特征,一、农业,(一)农业的起源,中国原始农业的主要特征 农业文化的特点:具有多元交汇和区域性的特征 生产工具的特征:以石器为主,主要有石斧、石铲、耒耜 耕作技术的特点:刀耕火种 作物、家畜的特点:五谷、六畜 农业结构的特点:以农业为主,农、牧、采、猎相结合,一、农业,(二)、从耒耜到曲辕犁 (生产工具及农业技术的演进),1、耕作工具与方法 西周以前:耕作工具以耒、耜为主;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春秋战国时期:铁

3、器逐步成为主要农具;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 汉代:犁壁的使用、播种工具耧车,牛耕技术广泛运用 唐代曲辕犁,传统步犁基本定型;中国犁耕成熟的标志,(二)、从耒耜到曲辕犁 (生产工具及农业技术的演进),2、灌溉工具 三国时期马钧发明 的人力提水工具翻车 唐朝时期发明一种水力提水工具筒车,翻车操作图,筒车,(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水利建设成就 (1)、内地主要农业区 上古传说:大禹治水 春秋战国时期: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西汉时期:漕渠、白渠 (2)治理黄河 (3)边疆及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坎儿井,(四)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商周时期: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 春秋时期:“男耕女织”式的自耕农经济

4、(小农经济)产生,并成为我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从生产力上看:,远古社会:“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 唐代:曲辕犁,从生产关系上看:,一、农业,小农经济=个体农耕经济=自耕农经济,1.含义: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特点:自给自足性、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落后性、脆弱性,小农经济,3.形成:,时间:,春秋战国时期,原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地位:,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4.成长原因:,有利:,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

5、积极性(农民土地所有制的确立);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生存需要;统治者重农政策。,不利:,规模小、条件简陋、简单再生产,难抵天灾人祸;,封建统治腐朽、剥削的沉重和社会动荡。,5.影响:,推动精耕细作发展;封建王朝主要财源;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和近代中国落后原因之一。,拓展:,小农经济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变化,具有三种社会属性,即封建小农经济、资本主义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小农经济。,小农经济,(五)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基本特点,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生产模式:精耕细作 经营方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式的 小农经济

6、地域水平: 各地区各民族经济发展不平衡,(二)生产工具及耕作技术的改进,(四)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一、农业,(一)农业的起源,(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二、古代土地制度,2.土地制度的演变:,土地国有,西周叫井田制,土地归氏族公社公有,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春秋后期逐渐瓦解 (瓦解标志:初税亩),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所有制(屯田和均田制)、地主所有制、农民所有制。,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迫使无地少地的农民依附于他们。封建政府和皇帝还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春秋形成战国确立,明清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桎梏,瓦解原因?,铁犁牛耕、私田出现、战争频繁,怎么确立?,封建经济

7、发展和各国变法运动,井田制,出现原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 奴隶主将强管理,发展:,开始于商朝兴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秦国正式确立,性质:,土地国有名义下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实质:,周王的一种土地私有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瓦解:,私田增多 战争频繁,劳动力不断减少 战果各国变法兴起,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确立 税法改革:1.春秋:管仲“相地而衰征” 2.鲁国:初税亩 3.战国(秦):“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 得卖买,均田制,发展:,公元485年北魏政府颁布均田令 隋唐内容稍作调整,前提:,政府掌握大量土地,目的:,保证财政收入;抑制土地兼并,评价:,积极:1.抑制

8、了土地兼并;2.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征发徭役;3.提高了农民的上产积极性 局限:1.土地不均依然存在;2.人地矛盾;3.政府剥削、掠夺劳动力;4.没有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二)、土地经营方式的变化(从人身依附关系强烈到租佃关系普遍化),1、田庄经营(田庄制):东汉 特点:自给自足、宗法色彩、有私人武装、强烈的 依附关系 2、租佃经营(租佃制): (1)发展历程: 战国产生; 汉代普遍; 宋代以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的重要经营方式; 明清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2)作用: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民更加自由,还出现了更加自由的雇佣劳动关系,这都是生产力进步的表现。

9、,二、手工业,一、农业,1.冶金业:,(1)青铜业:青铜时代:从二里头文化时期至春秋末期,约15个世纪。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相当成熟,(2)冶铁业 :,(一)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生铁、钢,用煤冶铁,用煤冶铁普遍化,焦碳冶铁,世界冶铁史上的奇迹,最早发现、使用煤的国家,2.纺织业,(1)丝织业:最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 汉代中国获“丝国”称号 唐代缂丝技艺 (2)棉纺业: 宋末元初:棉花种植由边疆向内地传播 元代:黄道婆;松江成为中心,棉纺织业成 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 明代: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二、手工业,一、农业,1.冶金业,(一)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3.陶瓷业,(1)

10、陶器:发明于新石器时代,有彩陶、黑陶、白陶 (2)瓷器:中国发明。大量出口,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东汉和南北朝 :青瓷和白瓷 隋唐: 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宋代: 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体系,景德镇 成为瓷都。 元代: 开始进入彩瓷生产 明清: 斗彩、粉彩、珐琅彩,2.纺织业,二、手工业,一、农业,1.冶金业,(一)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1、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经营方式 P19,官府统一管理 匠户集中生产 官家专用 皇家私用 不在市场流通,民间自主经营 从帮工到雇工 民间消费 在市场流通,农户的副业 自己消费 交纳赋税 很少进入市场,官营手工业,管理 方式,流通方式,产品 用途,私营手

11、工业,家庭手工业,形态 方面,西周到明代前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明中叶萎缩。,春秋战国兴起;唐宋后显著发展,商品化程度大大加深;明代中叶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群神宴是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一个画家的作品,中国明代的青花瓷,材料:在原始社会后期,手工业种类较少,只有石器、骨角器、陶器、纺织、酿酒、编织部门;奴隶社会增加了冶铜业,封建社会又增加了冶铁、制糖、棉纺织业等部门。明清时代的某些手工业部门,如制瓷、制糖、矿冶、井盐等行业的部分手工工场中,都已具有相当细密的劳动分工。,问题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二、手工业,(二)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一、农

12、业,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明代中期后私营手工业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3、领先世界。 4、部门多、分工细、规模大、技术不断进步。 5、是农耕经济的补充。,(一)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三、商业,(一)商业发展概貌,二、手工业,一、农业,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工商食官”,私商成为商人主体,商业贸易、国际贸易蓬勃发展(海陆丝路),宋代出现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商业市镇兴起;农副产品商业化;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如徽商 晋商,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以后“城”、“市”结合,成

13、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城市的由来,(二)城市的发展,唐代长安,北宋东京,(二)城市的发展,周至唐代城市中的市 时间: 地点: 管理: 城市:,宋代城市中的市,有时间的控制,凡县治以上的城市才设市;在城中有特定位置(坊市分开),受官府严格控制,打破时间的限制 (夜市、晓市、草市),分散在城中(打破坊市的界限),明清:,市镇商业繁荣,不再受官府直接监视,主要政治中心、军事重镇,经济职能加强,职能,问题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二)商业发展特点,三、商业,(一)商业发展概貌,二、手工业,一、农业,1.起源很早并不断发展。 2.城市的经济功能

14、逐渐增强。 3.商业市场形式多样。 4.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压抑和控制之下,只是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重农抑商,三、商业,二、手工业,一、农业,(一)“重农抑商”政策,1.内容: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2.影响: 积极促进了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地主阶级的政权。 消极严重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社会发展滞后。,四、经济政策,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表现,量变,生产技术水平提高;推广双季稻、产量提高; 引进推广高产作物(玉米、蕃薯)、广泛植棉。,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并占据了主导地位,商品流通扩大、白银使用广泛、商业资本活跃; 工商业市镇兴起。

15、,耕地面积扩大和人口增长;GDP在世界总值中占比 重年增长率远高于欧洲;50万人口城市多;是当时 世界经贸中心。 社会经济全面高涨、综合国力强盛,农 业,商业,综合国力,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奠基,三、商业,二、手工业,一、农业,(一)“重农抑商”政策,四、经济政策,(二)海禁政策,1.内容: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2.影响:积极:在一定时期内抵御了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 消极: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生长,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基础:农业

16、、手工业发达 前提:商品经济的繁荣 根本:社会生产力提高和商品经济繁荣,以商品生产为目的,以雇佣劳动为特征的手工工场的出现。 (苏州丝织业、江西景德镇制瓷业),时间、地点:首先于明中叶以后江南丝织业中,三、商业,二、手工业,一、农业,四、经济政策,(一)原因,五、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二) 概况及特征,问题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国家 政策,劳动力,国际 市场,国内 市场,资金,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吸引商业资本买田置地,影响了资本的积累。,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商品,缺乏国内市场。,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国际市场的扩大.,三、商业,二、手工业,一、农业,四、经济政策,(一)原因,(二)概况及特征,(三)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五、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