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诊法第三章舌诊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278985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PPT 页数:188 大小:6.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篇诊法第三章舌诊_第1页
第1页 / 共188页
上篇诊法第三章舌诊_第2页
第2页 / 共188页
上篇诊法第三章舌诊_第3页
第3页 / 共188页
上篇诊法第三章舌诊_第4页
第4页 / 共188页
上篇诊法第三章舌诊_第5页
第5页 / 共1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篇诊法第三章舌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篇诊法第三章舌诊(1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舌 诊,【教学要求】 1掌握舌诊的方法,正常舌象的表现,异常舌象的表现及其一般临床意义。能够 识别临床常见舌象。 2熟悉舌的结构,舌诊原理。 3了解舌诊的研究进展。 【学习时数】4 学时,舌诊,又称望舌,它是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用以诊察了解疾病的一个重要方法。 在中医传统的“四诊”之中,属于望诊的范畴,是中医诊法的特色之一。,舌诊在中医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诊断价值,是中医有别于西医的诊法之一。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舌象形成的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舌象的临床诊断有了新的拓宽和发展。,舌诊具有悠久的历史黄帝内经见其雏型,元代有其专著,明清时代得以发展,至温病

2、学派之兴起而日臻完善。,临证验舌法中说:“据舌以分阴阳,而阴阳不谬焉;据舌以分脏腑配主方,而脏腑不差,主方不误焉。” 黄帝内经说:“舌者,心之外窍,凡病俱现于舌,能辨其色,舌尖主心,舌中主脾胃,舌边主肝胆,舌根主肾。” 日本一位学者(医学)说:“舌是消化道粘膜变化的一面镜子。” 摘自中国治金工业医学杂志1995,(3);137,第一节 舌诊概说,一、舌的结构与功能: 舌是由横纹肌组成的肌性器官,附着于口腔底部、下颌骨、舌骨,上面称舌背,下面称舌底。 舌的主要功能是辨别滋味,调节声音,搅拌食物,协助吞咽。,舌面覆盖一层半透明的黏膜,黏膜皱折成许多细小突起,称为舌乳头。根据乳头形态不同,分为丝状乳

3、头、蕈状乳头、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四种。 丝状乳头形如圆锥状乳白色的软刺,高约0.52.5mm,呈角化树状。脱落细胞、食物残渣、细菌、黏液等填充其间隙,形成白色苔状物,称为舌苔。 中医认为,舌苔乃胃气熏蒸所形成。,二、舌诊原理: 1.舌与经络相连。 舌与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分别直接或间接联络脏腑。 手少阴心经沿食道,之别系舌本; 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沿咽喉,分别挟舌本、络舌本; 足太阴脾经,连舌根、散舌下。,2. 舌与脏腑功能相关。 舌为心之苗,心气通于舌,因心主血脉而藏神,故舌体的色泽变化,从而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语言是

4、否清晰,又能反映“心主藏神”的功能。 舌为脾之外候,舌苔是胃气蒸化谷气上承于舌面而生成,与脾胃运化功能相适应,故舌象的变化,可以反映全身营养和代谢的功能,气血的生化状况。,肾藏精,在液为唾;脾在液为涎,均为津液组成部分,关系着舌体之润燥,反映脾肾的功能。 总之,人体内部的变化,脏腑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盈亏均可反映于舌象的变化。,三、舌体分候脏腑理论,1.脏腑病变反映于舌 面,具有一定的分布 规律。 舌尖部多反映上焦心肺的病变; 舌中部多反映中焦脾胃的病变; 舌根部多反映下焦肾的病变; 舌两侧多反映肝胆的病变。 如左图所示。,2.伤寒指掌察舌辨证法还有“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的说

5、法。 根据临床观察,提示某些脏腑病变在舌象变化上有一定的规律,但并非绝对,因此,还需结合其他症状,加以分析辨别。,四、舌诊的地位,1、舌诊犹如内脏气血的一面镜子特点有: 客观 灵敏 全面 方便,2、舌诊为“二大常规”之一。 正如临证验舌法曰:“凡内外杂证,无一不呈其形,著其气于舌,据舌以分虚实,而虚实不爽焉;据舌以分脏腑,配主方,而脏腑不差,主方不误焉。危急疑难之顷,往往无证可参,脉无可按,而惟到舌为凭,妇女幼稚之病,往往离之无息,问之无声,而唯有舌可验。”,五、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舌诊以望诊为主,并可以结合闻诊、问诊等方法。 (一)望诊的体位与伸舌姿势 体位坐位、卧位均可。 姿势自然、舒

6、展、暴露。,(二)诊舌的方法 一般规律是:先察舌质,以了解其颜色、形态之变化;继观舌苔,以了解其苔质、苔色的改变。根据需要,可行刮舌与揩舌之法,可借以鉴别舌苔有根、无根,及其是否染苔。,(三)诊舌的注意事项: 1光线:充足、柔和的自然光最佳。 2食物或药品的影响:硬食致薄苔,食蛋黄苔亦黄。 3口腔对舌象的影响:张口呼吸苔必干,镶牙等。,六、舌诊的内容和正常舌象,(一)舌诊的内容: 舌诊主要观察舌体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 医门棒喝说:“观舌质可验其正之阴阳虚实,审苔垢即知邪之寒热浅深”。舌体和舌苔必须综合分析,才能对病情全面了解。,1、舌质(体):颜色、形质、动态、舌下络脉。反映脏腑气血津液的盛

7、衰。 2、舌苔:苔质、苔色。辨病邪的寒热、邪正的消长 3、综合分析。,(二)正常舌象:,1、一般特征 : (1)舌体: 舌色淡红鲜明; 舌质荣润充实 舌形大小适中; 舌态柔韧灵活 (2)舌苔: 苔色隐白透底 苔质松薄润净 分布均匀有根,边尖略少,2、正常舌象: (1)舌质淡红鲜明,舌质滋润,大小适中,柔软灵活,简称“淡红舌” (2)舌苔薄白均匀,干湿适中,简称“薄白苔”,淡红舌薄白苔,淡红舌形成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舌微循环正常。舌蕈状乳头内微血管开放数目正常,粗细均匀,张力良好; 2.蕈状、丝状乳头之比例约为73; 3.血循环中的红血球数量与血红蛋白的含量,以及血氧饱和度正常。,薄白苔的

8、形成与存在与下列因素有关: 1.舌粘膜上皮生长与分化速度正常; 2.桥粒结构对舌上皮细胞脱落的影响正常; 3.膜被颗粒内含物对上皮细胞的粘合作用正常; 4.口腔内的pH值在中性范围。,舌鉴总论中说:“舌乃心苗,心属火,其色赤,心居肺内,肺属金,其色白,故当舌地淡红,舌胎(苔)微白” 章虚谷说:“舌苔由胃气所现,而胃气由心脾所生,故无病之人常有薄苔,是胃中之生气,如地上之微草。” 吴坤安说:“舌苔,胃蒸脾湿上潮而生。”,(三)舌象的生理变异:,在内外环境影响下,舌象可产生生理性变异(调节),了解其生理性变异的特征和原因,有助于判断舌象的临床意义。,1.年龄因素:儿童舌质多淡嫩,舌苔少或薄;老年人

9、舌质较暗红。 2.体质、禀赋因素:禀赋不足,体质较弱者,多出现齿痕舌、先天性裂纹舌。 3.性别:女性经期舌质常偏红等。 4气候因素:夏季苔较厚且微黄等。,第二节 望舌体(舌质),颜色、形质、动态、舌下络脉。反映脏腑气血津液的盛衰。 一、舌色 病理性舌体的颜色有淡白、红、绛、青、紫五种。,1、淡红舌: 舌象特征 舌体颜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 形成 心气充足,阳气旺盛,鼓动血液则色赤,而胃中甘淡之气,亦上荣于舌,故色质颜色为淡红。 临床意义 淡红舌为气血调和的征象,常见于正常人或表证初起。,淡红舌薄白苔,形象:舌淡红而嫩。苔薄白少津,微笼淡黄。 主病:外感燥邪;内伤阴亏;夏季正常舌象。 病例:正常

10、人。,2、淡白舌,舌象特征 舌色比正常舌色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称 为淡舌。若舌色白全无血色,则称为枯白舌。 形成 气血亏虚,血不荣舌;阳气虚衰,运血无力, 舌失血充,故舌质浅淡。 临床意义 主气血两虚、阳气虚衰。 舌质淡白而瘦小气血亏虚,血不荣舌而致。 舌质淡白而胖嫩阳气虚衰,经脉收引而成。,形象:舌浅淡娇嫩,白多红少。苔大部剥脱,平滑光莹。根部尚存薄白苔,右边有瘀斑。 主病:气阴两亏;阴血不足;气血俱虚;阳衰血瘀。 病例:气阴两亏而血瘀。,淡白光莹舌,淡白舌薄白滑润苔,形象:舌质浅淡,略显瘦薄。苔薄白滑润,如涂一层米汤。 主病:脾阳虚损,水湿上溢;外感寒湿。 病例:脾虚不运,痰浊上泛。,

11、淡白舌薄白苔,形象:舌质淡白瘦薄。苔薄白,干湿适中。 主病:脾胃虚寒;气血双亏。 病例:阳虚水湿不化。,缺铁性贫血、肠内寄生虫等病多见淡白舌,若为“再障”,则常表现为“枯白舌” 摘自中医舌诊史话,3、红绛舌:,舌象特征 舌色较正常舌色红,呈鲜红色者,称为红舌;舌色深红者,称为绛舌。 形成 阳热亢盛,气血上壅 热入营血,血热充斥 热斥血络红绛舌 阴虚火旺,虚火上炎 临床意义 实热证:苔黄燥或芒刺,多因邪热亢盛,热入气分而舌红;热入营血,血液浓缩而舌绛。 虚热证:苔少或无苔,多因热病伤阴,或阴虚火旺所致。,红舌 绛舌,红色裂纹舌少苔,形象:舌略红,无数纵裂如刀割。苔稀少如无。 主病:素体阴虚;血衰

12、液涸;实热内逼。 病例:肾阴不足,虚火上炎。,红光莹舌,形象:舌质红而胖嫩,中有横直裂纹。左侧残存少许腐苔,余处光莹,少津而干。 主病:胃肾阴虚;水涸火炎;邪退而气阴两伤。 病例:气虚血瘀胸痹,气阴两伤。,红舌黄粘腻苔,形象:舌质红。苔老黄,颗粒紧密胶粘,板滞不宣。 主病:湿热痰涎交结。 病例:痰热腑实。,红舌点刺白腻干苔(红星舌),形象:舌红绛,红点突起有尖锋,苔白腻而干,微笼淡黄。 主病:营分郁热;湿热或瘟毒入血。 病例:血蕴湿热。,绛光莹舌,形象:舌质红绛,尖有红点,舌面娇嫩,光莹无苔。(白色为津液反光) 主病:热入血分;胃肾阴虚。 病例:外感风寒,化热入血伤阴。,绛紫舌白黄滑苔,形象:

13、舌绛紫偏暗。苔白转淡黄,滑腻而润。 主病:外感寒湿化热;水气上溢;营热湿重;寒凝阳郁;痰饮瘀阻。 病例:胸阳不振,饮邪瘀阻。,绛裂纹红点舌中剥苔,形象:舌质绛紫,薄而苍老,边有辐射状小裂纹,夹有突起之红点,根部尤为明显。右边有少许薄白苔,中根部光莹无苔而干。 主病:热入营血,气阴两伤;阴虚火旺,热毒乘心;胃、肾气阴告匮;血蕴湿热化燥。 病例:痰热壅肺,气阴两伤。,值得提及的是,舌边尖红者,多提示“外感表热证初期”,舌面上有出血点,在外感热病多为邪热迫血妄行,行将吐衄、发斑;在内伤杂病往往是“内脏出血”的征兆。 同时亦应熟悉:“红绛舌主热证而不主寒证”的临床规律。,现代研究:绛舌与红舌均为热象,

14、仅有程度之分。绛舌的形成西医认为是舌组织的毛细血管极度充血的现象,有人认为可能与“血液高凝状态”有关。有人认为可作为“ 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诊断之佐证。红绛舌多见于重症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甲亢及严重的肺、肝、肾等实质脏器的疾病。 摘自中医舌诊史话 江苏科技出版社 1983,临床意义主血瘀、或寒极、热极。 绛紫而干枯少津,属热盛伤津、气血壅滞。 淡紫或青紫湿润者,多为寒凝血瘀。,4、青、紫舌,基本特征 淡兰为青,黑赤为紫,4、青、紫舌,舌象特征 淡兰为青,黑赤为紫;全舌青紫或泛现青紫。 形成原理 热入营血,气血壅滞 阴寒内盛,气血不畅瘀血凝滞 青紫 暴力外伤,气滞不通,临床意义 主气

15、血运行不畅(即血瘀证、热证、寒证) 舌青紫湿润,苔白而滑 多属阳虚阴盛,气血不畅之证。 舌青紫深绛,苔少而干 多属热毒炽盛,深入营血之证。 舌青紫而暗,有瘀斑点 多属瘀血内阻,络脉瘀滞之证。,青紫舌薄白滑苔,形象:舌青紫而晦暗,边有紫痕。苔薄白水滑透明。 主病:寒凝血脉,水气上湿;阴寒夹食夹湿。 病例:阳虚水泛血瘀。,淡红紫斑舌薄白润苔,形象:舌边与舌尖有明显青紫斑,舌苔薄白润。 主病:寒湿凝闭,气血壅滞;心、肝血瘀。 病例:气滞肝郁,瘀血阻肺。,青紫裂纹舌薄白苔,形象:舌色青紫而胖大,中有深裂如脑回状,舌边深裂如刀劈。苔薄白湿润而不匀。 主病:脾虚湿浸;气血俱衰;素体阴亏。 病例:肾阴不足,

16、下焦湿热。,青黑瘀点舌白腻苔,形象:舌胖淡红晦暗而带青黑色,有许多暗红瘀点。苔白腻,干湿适中。 主病:寒凝阳郁;瘀血;寒极或热极;阴寒夹食。 病例:下焦湿热,气滞血瘀。,附:七色衍变关系,须熟悉,紫舌随其深、浅、润、燥不同,而主病有异。青舌之色,状若水牛之舌或皮肤上有“青筋”。因此,有称青舌为“水牛舌”、“青舌不主热证”。 青舌和紫舌有一定的关系,青舌和紫舌常以不同的比例参差并见,然而在主病上并无矛盾,“一般是绛紫属热,青紫属寒或血瘀,纯青为寒邪直中与血瘀”。,二、舌体的形质,(一) 荣枯 1、特征: 红活荣润曰“荣” 晦暗枯槁为“枯” 2、临床意义: 荣舌为有神,主病吉; 枯舌为无神,主病凶。 即判正之盛衰,病情之轻重预后。,“荣” 红活荣润,“枯” 晦暗枯槁,(二)老嫩:,1、特征: 老是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苍老,不论苔色如何,都属实证。 嫩是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胖娇嫩,一般都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