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行吟,一路歌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278390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路行吟,一路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路行吟,一路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路行吟,一路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路行吟,一路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路行吟,一路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路行吟,一路歌 读时光线道有感 文/李建毅在当今物欲横流,人们美学观点巨变,特别是娱乐文化你方唱罢我登场,以审丑替代审美;乃至引起文学界的不少作品纷纷对英雄污名化、对是非颠倒,迎合某些“获奖”要求,博取点击率,乃至误导青少年的时候,我有幸拜读到王向荣先生的时光线道。虽然我不完全主张师古,进行所谓的“文以载道”;赞同允许文人自有“闲情雅趣”,但我还是主张文人应当有自己的底线,作家更应当有自己的社会责任。而时光线道中的作品无疑给了我们很多好的启示。书名为时光线道,使我更愿意从时光的纵轴线去理解作者和拜读他的作品。如果说佛家说人生有前世、今生和来世,我更愿意把这本书理解成是作者想留住往逝的记忆、是

2、作者希望展示当下的生活、是作者在解剖现在的同时对未来的呐喊,对未来的关注和唱赞歌。当我读到鞭炮声声贺新年、家有酸坛、我也当了一回兵和春节不回家等作品时,是感觉到作者在回味过去生活的。如在鞭炮声声贺新年中先说不回家的缘由,再写到自己在儿时,尤其是在湘中老家与鞭炮之缘。而客居城市成为“新客家人”却因城市环保和安全原因不允许放鞭炮。这时唯有故乡成为了自己唯一放鞭炮的愿想。自己为了重温放鞭炮的感觉,只好到郊区放鞭炮。自制了一盒独特的鞭炮声声贺新年交响曲专辑作为留住岁月的记忆;但故乡在自己的心目中还是可以放鞭炮的。谁知除夕打电话回家一问,才知老家也禁鞭炮了!而鞭炮声声贺新年交响曲专辑却成了作者留住过去的

3、记忆。同样家有酸坛写到因思念老家的酸菜而“罢食”,接下来则把老家吃酸菜的记忆写得惟妙惟肖。这酸菜不仅仅是“解馋”,而实际却充当了“药用功能”。“特别是在厌食时,吃上几口酸菜,胃口立即转好;感冒了,只要喝上一碗加了生姜、辣椒粉的酸汤,出一身汗,立即就如无事一般。”,最主要的是这酸菜是自己的母亲做的,写到这,其实读者已明白,名为写酸菜,其实是在写母亲,写对过去的记忆。好在后来有了妻子的千辛万苦、费周折找回老家的瓦坛,让作者重温酸菜的感觉。这何尝不是在留住过去的记忆呢?我也当了一回兵和春节不回家等看似在写过去的记忆,其实是从过去生活中提炼最美的东西。大有“若有人知春去处,换取归来同住”的感觉。读错梦

4、中的第一章15岁,成了县广播站最小的通讯员,让人一下子回到三十年前的那个“小王向荣”,一个十五岁就当上了县广播站的最小通讯员。要知道,那时候不像现在有这么多媒体,那时电视没几家人有,收音机也并不普及,广播电台无疑是最有权威的新闻及文化传播媒体。而作者正是发轫于这段经历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接下来在第二章凑钱买的相机在私访时被店主追打摔坏:在今天看来叙述容易,做起来难上加难让人看到一个敢于揭弊,敢于同当时不良现象斗争英雄少年,一个敢于为正义呼喊的新闻工作者形象。而第三章那是一个满大街都是“有偿新闻”的年代,则道出当时做新闻记者的苦闷。这苦闷不是来自新闻报道的本身,而是来自于作者对新闻界腐败现象的痛

5、心疾首。虽然作者也完全可以和他们一样获取不菲收益,但正直的他理所当然不会与人同流合污,而是愤而辞职,告别了自己的“名记者”梦。虽然作者辞职不做记者了,但文人的理想,那种嫉恶如仇以文字为匕首的心不变,在如屈子“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心境下,作者又来了一段即兴写作是悠闲人生的最高境界一语道破机关,表明自己的文化和文学心迹。紫苏仙子则以优美的笔调从“远离喧嚣,渴望一篇宁静,是我多年的梦想.”开始,写到在偶遇紫苏仙子(其实紫苏是从老乡的泥土了带来的),进而一连串引出紫苏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如果仅仅如此,我们或许会把这篇文章当做植物学文章来读了,可作者醉翁之意不在酒,结尾一句在“小小紫苏,竟得

6、神药之誉,此乃天地造化之精华也,于是便有悟:草不在贵,有用则名;人不在显,有为则行。”则让读者恍然大悟,原来作者是在表明自己的心迹即时光不易,在时光线道中珍惜当下,宁静致远。而在此的前一篇屋顶有花园则可算是紫苏仙子的姊妹篇前一篇。这篇散文由自然而写自家花园,由花园而写父母双亲的亲情生活,由自家小花园而回归“父母的采菊东篱下”的田园生活,最后用“我突然明白:孝道其实就是一种真切的自然之道”来点名作者的主题。事实上作者的作品除了我上面所说的对过去的留恋,对当下生活的珍惜和感悟,而更多的是他作品里对现实的感悟,对现代社会中存在的丑陋进行鞭策,唤醒人们对未来的关注,对未来生活的提醒,从这个角度来说,作

7、者无疑是一个社会弊病的解剖者,也是一个为美好生活唱赞歌者。如五年五劫吐心声中通过写一些社会中人们见怪不怪,实则骇人听闻的飞车抢劫和盗取车牌现象提出了作者的反思。最后作者不得不说出自己的心声“麻木的人们,警醒吧!莫忘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精神回归,歹徒遁迹。”,而人在车中则在最后呐喊“车祸猛如虎,人在车中,安全第一。”眼见未必为实则是对古玩市场鱼龙混杂,造假的无情鞭策。好在主人公被骗之余,将计就计,借用造假文物人的贪婪心理要回了自己的钱。让读者的心一波三折,拍手叫好!而我看邵东人则是作者对自己身处故乡邵东的一种自我解剖。理所当然,作者毫无保留地解剖了邵东人的各种乱象,看似指责,其实是爱之情

8、深,恨也情深!所以他在文中所说的“在工业化的今天,邵东同样急需一大批志存高远、眼界开阔、胸怀宽广、公道正派和熟悉市场经济的企业家和领军人物”这才是他写作初衷。对故乡邵东人的自我解剖之后,更多的是期待和对未来的呼喊!当然,作者的第三辑旅行散记则以优美的笔调记录了旅行的点点滴滴。如果说文人更喜欢以美的文字来怡情,而作为长期与企业打交道,长期从事社会治理于一身的作者除了从美学的角度外,他更多从经济和社会治理的角度来切入了他的感受。如婺源遐思他把大亚湾和婺源的旅游进行对比,指出了大亚湾旅游发展的出路。三棵树观景台漫记则回想起自己参与大亚湾建设的过程。其间冷暖自有人知,最后作者还是发出了“作为大亚湾的建

9、设者、参与者、见证者,我深感自豪”的感慨。这自豪不仅仅来自于作者的内心呼喊,更多来自于一笔笔建设和投资者的经济数据。其它如印象德国还是从经济和环保的角度写出了自己游历的心声。如此说来,旅行,不仅仅只是一种休憩,而是作者的另一种工作方式。如此读来,对于关心经济的人们无疑又多了一种从文学了解经济的方式。时光线道共计三十多篇。而从作者按生活随笔、世事感怀、旅行散记和社会万象四个部分来分的话,也可以说是从“个人和家庭”、到“社会现象”,再到“天下经济”(通过旅行看经济),然后再到“社会万象”,其实作者是从修身、齐家和治国和平天下的角度来记录自己心灵的点滴的。所以说,作者的作品很显然不仅仅停留在文学的闲

10、情雅趣中,而是把这些作为自己家国情怀的一种展示和呐喊。如在社会万象中的五篇散文,作者都是以新闻者的角度来关注社会最底层的,这一点,哪怕是专门的新闻记者也未必做得到,而作为长期担任领导的作者却能如此关注他们的生活,足见其爱心!如果从他的写作时间跨度来说不算短,从1992年到2013年跨度达十多年之久。这十多年中,作者除了忙于公务和案牍之文,却一路走来,一路行吟,一路歌。用他孤傲的内心,谦卑的生活态度和干净的笔记录了他人生这一段难忘的心迹。当然他实际写的散文远远不止这些,精品也远远不止这些。这正如作者在后记写在后面的话中所说:“写作与我而言,正如一日三餐,已经变成了一种植入生命的习惯。”可以想象:

11、一个把写作当做一日三餐,植入生活习惯的人;其内心的孤傲、纯净和宁静值得每一位读者从内心尊敬他、祝福他。他这种为民请命,为社会呐喊的精神值得作家们学习;而作为他作品忠实读者的我,更愿意为这干净和正能量的文字点赞! 本文发表于大亚湾文艺杂志2017年12月刊作者简介:李建毅,男,苗族,原名李德全,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人。1970年出生。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评论家协会会员,惠州市散文与散文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惠州市大亚湾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已在全国各地报刊、杂志发表作品200万多字。发表作品主要有诗歌、散文、小说和文学评论。作品散见于中国文艺家神州作品散文百家小作家选刊参花读书文摘北方文学青春岁月青年文学家西江月西江文艺南风西南商报南方工报惠州日报宝安日报中山日报等五十多种公开出版刊物。出版有诗集爱的谶言。文学合集故乡远逝的记忆长篇报告文学科日故事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