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均衡理论讲义

上传人:luobi****88888 文档编号:91278332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5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均衡理论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货币均衡理论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货币均衡理论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货币均衡理论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货币均衡理论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货币均衡理论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均衡理论讲义(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货币均衡,第一节 货币均衡及其理论模型 第二节 货币失衡及其调整途径 第三节 国际收支与货币均衡,第一节 货币均衡及其理论模型,一、货币均衡的含义 二、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三、货币均衡的理论模型,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一种对比关系,是从供求的总体上研究货币运行状态变动的规律。用公式来表示,即:,一、货币均衡的含义,1.货币供求均衡的简单定义,Ms Md 式中,Ms为名义货币供给量,Md为实际货币需要量。必须指出,这里的“”并非纯数学概念。,(1)联系:在一定条件下,银行部门的信贷收支可转化为非银行经济部门的货币收支,而非银行经济部门的货币收支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渠道转化为银行的信贷收

2、支。货币均衡和信贷平衡最终都可以通过货币流通状况反映出来。,(2)区别: 货币均衡反映的是货币运动的状况,受货币流通规律的制约;而信贷收支平衡反映的是银行信贷资金的运动,受信贷资金运动规律的制约。,2.货币均衡和信贷平衡的联系与区别, 信贷收支运动主要与生产过程相联系,即信贷规模和增长速度与生产的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之间为正相关关系;而货币收支运动主要与商品流通过程相联系,即与商品流转的规模和速度呈正相关。, 信贷平衡反映的是社会再生产过程对银行信贷资金需要量与银行信贷资金供给量的协调平衡关系;而货币均衡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和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的货币收支协调平衡关系。,二、货币均衡与社会

3、总供求平衡,1.社会总供求的涵义,社会总供求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合称。 社会总需求,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的社会各方面实际占用或使用的全部产品之和。 社会总供给,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部门按一定价格提供给市场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之和,以及在市场上出售的其他金融资产总量。,货币供给量与社会总需求量虽有密切联系,但又是有严格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 (1)区别: 货币供给量是一个存量,而社会总需求量是一个流量。 货币供给量由现实流通的货币和潜在的货币两大部分构成,而社会总需求由流通性货币及其流通速度两部分决定,所以,真正构成社会总需求的只能是流通性货币。 货币供给量变动与社会总需求

4、量变动在时间上也不一致。,2.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之间的关系,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关系,货币供给在一定条件下改变货币需求,而货币需求的变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货币的供给。联系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纽带就是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2)联系:,商品供求和货币供求的四方关系图,如果以市场角度来研究,总供求平衡包括了商品市场的平衡和货币市场的平衡,也就是说,社会总供求平衡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统一平衡。, 商品的供给决定了一定时期的货币需求。 货币的需求决定了货币的供给。 货币的供给形成对商品的需求。 商品的需求必须与商品的供应保持平衡。 因此,货币供求的均衡是整个宏观经济

5、平衡的关键。,图中包括了几层含义:,三、货币均衡的理论模型,1.简单的货币均衡模型,该模型中,利率是货币市场的价格,货币供求的对比对于利率水平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相对于货币需求,如果供给偏多,利率下降;供给偏少,则利率上升。 同时,利率对于货币供求也具有调节作用:利率下降会抑制货币供给,刺激货币需求;利率上升会刺激货币供给,抑制货币需求。 当供给与需求处于均衡点时的利率即为均衡利率(见9-2图,假设了货币供应为内生变量)。,图示 均衡利率下的货币供求,如果货币供给为外生变量,即完全取决于货币管理当局的货币政策,而不是由收入、储蓄、投资、消费等经济因素所决定,并且货币当局不是根据货币需求的变化来

6、调节货币供给,那么货币供给就成了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见图9-3)。,图示 货币供给无弹性下的状况,为了说明货币供求均衡与商品供求均衡(即社会总供求平衡)的复杂关系,新古典经济学家希克斯和汉森提出了著名的一般经济均衡理论模型,即LS-LM模型。 该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不考虑国际收支平衡,一国经济总供求均衡条件下的货币均衡实质上反映了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状态。这种均衡是在利率与收入水平的不同组合下实现的(见图9-4)。,2.IS-LM 模型,图示 一般经济均衡理论:LS-LM模型,将两条曲线综合起来,就可以得出使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E点。在该点上的收入Y0和利率i0

7、,是使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的收入和利率水平。,图示 LS-LM模型:均衡过程的动态调节,在图9-5中的LS-LM模型表明,当经济处于区和区的非均衡点(如A点和B点)时,政府可以通过运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配合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对付通货膨胀和需求过剩,运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配合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付通货紧缩和需求不足,使经济趋于均衡。但是如果经济处于区和区(如点和点),则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能同紧同松,而应根据经济不均衡的具体情况采取松财政、紧货币或松货币、紧财政的搭配方法,才能使经济趋于均衡。,第二节 货币失衡及其调整途径,一、货币失衡的原因 二、从货币失衡到货币均衡的调整,(1)货币供给量没

8、有跟上经济发展及时增加,从而导致流通中货币紧缺。 (2)在货币均衡的情况下,货币管理当局仍然紧缩银根,从而使得本来均衡的货币走向供给小于需求的失衡状态。,一、货币失衡的原因,1.货币供给量小于货币需要量的原因,2.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要量的原因,在纸币流通时代,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是一种经常出现的失衡现象。,指在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要量时,从压缩货币供给量入手,使之适应货币需要量。,二、从货币失衡到货币均衡的调整,1.供应型调节,2.需求型调节 指在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时,从增加货币需要量入手,使之适应既定的货币供给量。,3.混合型调节 指面对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要量的失衡局面,不是单

9、纯地压缩货币供给量,也不是单纯地增大货币需要量,而是双管齐下,既搞供应型调节,也搞需求型调节,以尽快收到货币均衡而又不会给经济带来太大波动之效。,指面对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要量的失衡局面,中央银行不是采取釜底抽薪之策压缩货币供给量,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采取火上浇油之法增加货币供给量,从而促成货币供需在新的起点均衡。,4.逆向型调节,国际收支均衡与货币均衡的理论模型 调节国际收支实现货币均衡,第三节 国际收支与货币均衡,1.国际收支均衡与货币均衡的理论模型,货币论认为,在开放型经济的条件下,一国货币的供给(Ms)等于国内增发的货币(D)加上由于国际收支顺差所增发的货币(R),即: MsDR,或RM

10、sD 而在货币供求均衡的条件下,货币总供给等于货币总需求,即MdMs,代入上式可得: RMdD,上式表明,国际收支差额是货币供求不一致的结果。当国内货币供应小于货币需求时,会导致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当货币供应小于货币需求时,会导致国际收支逆差。 因此,可得到一般均衡论的理论模型。如下图:,图示 LS-LM-FE 模型,国际收支均衡与货币均衡的理论模型,ISLMFE模型表明,内外均衡目标的实现就是要同时实现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均衡。为了实现内外均衡目标,根据国民经济的具体情况,可以移动IS曲线,即实施财政政策;也可以移动LM曲线,即实施货币政策;或移动FE曲线,即实施汇率政策。 但是,当

11、单独使用任何一项政策都无法解决国际收支调节问题时,必须将汇率政策和财政、货币政策协调并用,才能正确发挥其调节作用,实现内外经济均衡。,2.调节国际收支实现货币均衡,调节国际收支实现货币均衡的理论分析 国际收支调节的目标是实现内外经济均衡。 内部均衡是指非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即国内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供求均衡;外部均衡是指国际收支平衡,即外汇市场供求均衡。 一国如果希望同时达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目标,必须同时运用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两种工具,并根据经济中通货膨胀、就业水平和国际收支的不同情况加以适当的配合。,支出调整政策(ExpenditureChanging Policy)

12、即影响支出水平和需求总量的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类政策可相对于收入改变支出水平,从而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目的。 支出转换政策(ExpenditureSwitching Policy) 即能够影响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改变支出结构的政策,如汇率调整和各种直接与间接管制措施等。这类政策可转换支出在外国产品与本国产品之间的对比,使本国收入相对于支出增加,从而调节国际收支。,表9-1 支出转换政策与支出调整政策配合的主要情形,米德冲突(Meade Conflict) 在固定汇率制下,由于一国政府不能运用调整汇率的支出转换政策,只能采用支出调整政策,因此,内外均衡目标在对支出调整政策的要求上

13、就可能存在矛盾,即“米德冲突”。“米德冲突”最有可能发生在经常项目顺差与国内通货膨胀并存,或经常项目逆差与国内失业并存的情况下。如下图:,“米德冲突”的理论模型,图示 “米德冲突”的命题,政策配合论的基本观点是:在调节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的作用上,财政政策通常对国内经济的作用较大,而货币政策则对国际收支的作用较大。 因此,蒙代尔认为应该以货币政策实现外部均衡目标,以财政政策实现内部均衡目标,或者根据国内经济与国际收支的不同情况,将二者适当地搭配,以同时实现国内经济与国际收支的均衡(见下表)。,政策配合论(Policy Mix Approach)。蒙代尔的政策配合论,从理论上解决了“米德冲突”问题。,蒙代尔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