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学生教学计划书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278008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对一学生教学计划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对一学生教学计划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对一学生教学计划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对一学生教学计划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对一学生教学计划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坪剑桥名校冲刺一对一学生教学计划书学生:喻鳞 年级:六年级语文第一阶段:五年级语文相关拼音,字、词、句、段、篇知识,阅读与理解,作文等知识的复习,通过查缺补漏,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同时让学生掌握答题技巧,形成解题能力。(16课时,约8周)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1汉语拼音1、巩固已学过的汉语拼音知识。2、熟练掌握大写字母,声母,音节。3、会看拼音写汉字、词语和句子。 1、巩固已学过的汉语拼音知识,使学生能够准确、熟练的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正音、阅读,学习普通话。2、熟练掌握大写字母。声母、音序、音节。3、会看拼音写汉字、词语和句子。 重点:巩固已学过的汉语拼音

2、知识,能够准确、熟练的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正音、阅读,学习普通话。熟练掌握大写字母。声母、音序、音节。难点:会看拼音写汉字、词语和句子。 22字、词1、理解本册的生字,能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义。2、辨析同义词、反义词,选择适当的词语。3、复习学过的词语。1、使学生理解本册的生字,能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义。2、使学生通过复习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辨析同义词、反义词,选择适当的词语。3、使学生会在口头和书面正确运用学过的词语,并能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正确搭配。4、使学生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的方法,并能领会其感情色彩。重点:1、理解本册的生字,能读准字

3、音,记住字形,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义。2、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辨析同义词、反义词,选择适当的词语。难点:1、会在口头和书面正确运用学过的词语,并能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正确搭配。2、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领会其感情色彩。23句子1、找出句子中用错的字词,并改正。2、修改明显的病句。3、用常用的语词和关联词造句。4、扩句、缩句,并且判断修辞手法,使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手法写句子。5、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找出句子中用错的字词,并改正。2、能修改明显的病句。3、能用常用的语词和关联词造句。4、能把句子写具体。(扩句、缩句)并且能判断修辞手法,使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手

4、法写句子。5、能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重点:能找出句子中用错的字词,并改正。能修改明显的病句。能用常用的语词和关联词造句。难点:能把句子写具体。(扩句、缩句)并且能判断修辞手法,使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手法写句子。能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34标点符号巩固、学习使用书名号、顿号、引号等用法。巩固、学习使用书名号、顿号、引号等用法。15课文与阅读1、复述,背诵有关课文,按要求依照课文内容填空。2、欣赏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默写并逐句解释。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4、阅读短文,完成有关练习。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悉每课内容,能按要求复述,背诵有关课文,按要求依照课文内容填空。2、使学生掌握欣

5、赏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的方法与角度,能默写并逐句解释。3、能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4、能阅读短文,完成有关练习。重点:熟悉每课内容,按要求复述,背诵有关课文,按要求依照课文内容填空。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欣赏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能默写并逐句解释。36作文1、写简单的记叙文,要写得有一定的条理,有具体内容,语句通顺。2、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改写。3、给作文写评语。4、修改作文。1、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写得有一定的条理,有具体内容,语句通顺。2、能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改写。3、并能给作文写评语。4、学会修改作文。重点:能写简单的记叙文,要写得有一定的条理,有具体内容,语句通顺。难点:能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改写。并能给作文写评语。学会修改作文。27综合练习和评讲习题3注:复习措施 1、以听写的方式检查字词。 听写前先布置作业复习课后生字词及补充的四字词、成语。复习单元同步练习中出现的词语。听写后做评讲,将易错字、重难点字重点讲解。集中讲学习这些字词的方法。2、 课堂抽背和默写重点语段相结合。3、 课堂练习、课堂评讲,教答题方法。4、 整理试卷和练习题。5、指导考试技巧、强调卷面的书写。6、阅读: 课内语段:抓重点课文的重点语段,了解文章的中心,进行阅读的训练:注重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 课外语段:(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答题方法。形成阅读能力)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