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_危险化学品燃爆事故与安全概述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276806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6.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_危险化学品燃爆事故与安全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安全生产_危险化学品燃爆事故与安全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安全生产_危险化学品燃爆事故与安全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安全生产_危险化学品燃爆事故与安全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安全生产_危险化学品燃爆事故与安全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_危险化学品燃爆事故与安全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_危险化学品燃爆事故与安全概述(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危险化学品燃爆事故与安全,一、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1、危险化学品定义,具上述危险特性,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物处置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毁损、污染环境的化学品中,属于危险化学品。危化品有3823种。,易燃,易爆,毒害,腐蚀,放射性,危化品特点,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生产危险特性,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会对人、设备、环境造成伤害或侵害。,工艺、设备、控制系统复杂高温、高压连续作业。,2、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特点,3、危险化学品事故危害,060728,江苏盐城氟源公司在氯化反应塔冷凝器无冷却水时,没立即停车,而错误地继续升温,使二硝基氟苯爆炸(=400kg TNT), 死22人,伤

2、29人,080826,广西维尼纶公司储存醋酸和乙炔合成反应液的储罐,遇静电火花爆燃,造成泄漏、爆炸,死21人死亡,伤58人,070711试车时,2号压缩机管线强度不足,超压产生物理爆炸,气体泄漏引发火灾,9死,1伤。,4、危险化学品事故趋势,2006年,2007年,2008年,161人,277人,157人,事故伤亡人员人数,2006年,2007年,2008年,3500亿,4000亿,2000亿,事故财产损失,2010年全国死亡7.9万人,其中,煤:1402; 非煤:1009; 交通80%,二、危险化学品分类,第1类 爆炸品 第2类 压缩气体、液化气体 第3类 易燃液体 第4类 易燃固体、自然物

3、品、遇湿易燃物品 第5类 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 毒害品、感染性物品 第7类 放射性物品 第8类 腐蚀品,1、危险化学品分类,2、危险化学品分项,三、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1、爆炸品危险特性,遇热的危险性; 机械碰撞危险性; 带静电危险性; 敏感易爆性: 如碘化氮被羽毛轻轻触动; 自燃危险性: 如多元硝酸酯为基的火药; 爆炸破坏性:速度快、热量大、气压高; 着火危险性; 毒害性:如苦味酸、硝化甘油、雷汞。,易燃易爆性; 扩散性; 可膨胀性; 带电性, 如氢气、乙炔、天然气、液化气; 腐蚀性,如含氢、硫元素的气体; 毒害性:如氰化氢、硫化氢、氨、液氯; 窒息性:如氮气、二氧化碳、氦、氖; 氧

4、化性:如氧气、压缩空气、一氧化二氮;,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危险特性,高度易燃,高流动 扩散,受热膨胀,忌氧化剂和酸,毒性,易爆,3、易燃液体危险特性,易燃固体,氧化/分解,燃爆,与氧化剂反应燃爆,摩擦/撞击/震动燃爆,3、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品危险特性,易与酸类反应,第4.1类,易燃固体,3、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品危险特性,易氧化、分解,燃点低。如硫磺粉+氯酸钾。,缓慢氧化、积热易自发着火燃烧。如煤自燃。,第4.2类,3、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品危险特性,(1)与水分发生剧烈化学反应。 (2)酸比与水反应更剧烈,易燃爆。 (3)有的易燃,有的还有腐蚀性、毒性。,第4.3

5、类,遇湿易燃物,(1)氧化剂或含过氧基,易分解原子氧;或含氯、溴等高价元素,获得电子能力很强。遇易燃物会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燃烧爆炸。 (2)遇高温易分解放出氧和热量,极易引起燃烧爆炸(有机过氧化物本身就是可燃物)。 (3)许多等对摩擦、撞击、震动极为敏感(硝酸盐类)。,4、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危险特性,第5.2类,第5.1类,(4)大多数氧化剂遇酸反应剧烈,易发生爆炸(如氯酸钾)。 (5)有的(如过氧化钠)遇水分解放出氧气和热量,有助燃作用。 (6)有些氧化剂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和腐蚀性。 (7)有些氧化剂与其他氧化剂接触后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放出大量热而引起燃烧爆炸(亚硝酸盐),5、氧化剂和有机过

6、氧化物危险特性,其主要危险特性是具有毒性。少量进入人、畜体内即能引起中毒,不但口服会中毒,吸入其蒸气也会中毒,有的通过皮肤吸收也能引起中毒。,6、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危险特性,第6类,7、腐蚀品危险特性,第8类,第7类,腐蚀性,氧化性,易燃性,毒性,Hazardous,8、危险化学品生产危险特性,四、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与防灭火措施,1)爆炸品储运安全管理,1、爆炸品安全管理与防灭火措施,(1)安全距离,(3)照明采用防爆灯。 (4)要整齐堆放,防止倒垛。 (5)专库储存、专人保管、专车运输。 严禁与氧化剂、自燃物品、酸、碱、类、易燃可燃物、金属粉末和钢铁材料器具等混储混运。 点火器材、起爆器材

7、不得与炸药、爆炸性药品以及发射药、烟火等其他爆炸品混储混运。,1、爆炸品安全管理与防灭火措施,(2)库房为单层建筑,设避雷针,远离火种、热源。 温控:15-30,相对湿度:65-75。,(1)查明火情 查明爆炸品种类、性质、库存量。 查明相邻的库区受火势威胁程度。 (2)冷却抑爆 采用水(结合干粉灭火剂)消除火灾和爆炸危险。 (3)灭疏结合 灭火同时,疏散未发生爆炸品,防止再爆炸 (4)控制蔓延 采用水枪、水幕阻隔热辐射,开辟防火隔离带,2)爆炸品防灭火措施,1、爆炸品安全管理与防灭火措施,(1)仓库远离热源、火种,采用防爆照明灯。周围不能堆放可燃材料。 (2)检查入库钢瓶是否符合要求。 (3

8、)钢瓶分类分库储存。 (4) 轻装轻卸钢瓶。,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安全管理与防灭火措施,1)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储运安全管理,(1)首先扑灭外围火势,切断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 (2)疏散、冷却火中压力容器。 (3)寻找、关闭气源阀门,切断供气。 (4)灭火时把火焰扑灭了,须立即将火点燃否则,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会发生爆炸。,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安全管理与防灭火措施,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防灭火措施,(1) 库房远离火种、热源、氧化剂及氧化性酸类。根据闪点、沸点确定合适的温度。 (2) 装卸搬运严禁滚动、摩擦、拖拉等不安全操作。 (3)分类专库专储,不得混放。 (4) 防止静电积聚。所有设备

9、、设施、槽车接地装置。,3、易燃液体安全管理与防灭火措施,1)易燃液体储运安全管理,扑灭周围火势,冷却、疏散密闭容器和可燃物,筑堤拦截漂流液体。 重点扑灭泄漏处火势,关闭阀门,或堵漏。 灭火技术 面积 50m2,采用雾状水灭火。 50m2,考虑比重、水溶性。 比水轻不溶于水液体:用蛋白泡沫或轻水泡沫扑灭。 比水重又不溶水的液体:用水扑救。 水溶性液体:用抗溶性泡沫扑救。,3、易燃液体安全管理与防灭火措施,2)易燃液体防灭火措施,(1) 库房远离火种、热源、氧化剂、酸类。 (2) 装卸搬运严禁滚动、摩擦、拖拉等不安全操作。 (3)分类专库专储,不得混放。,4、易燃液体固体、自燃和遇湿易燃品 安管

10、理与防灭火措施,1)易燃液体固体、自燃和遇湿易燃品储运安全管理,主要采用水和泡沫灭火。少数例外。 二硝基苯甲醚属于可升华的易燃固体,升华蒸气易爆炸。灭火时应向上空喷水,稀释升华蒸气。 黄磷常温下极易自燃物。灭火时应用低压水扑救。流淌液体应用泥土等筑堤拦截。 遇湿易燃物品、三硫化二磷、铝粉等易燃固体和自燃物品不能用水扑救,应采用干砂、干粉扑救。,4、易燃液体固体、自燃和遇湿易燃品 安管理与防灭火措施,2)易燃液体固体、自燃和遇湿易燃品防灭火措施,库房远离火种、热源、氧化剂、酸类。 装卸搬运严禁滚动、摩擦、拖拉等不安全操作。 分类专库专储,不得混放。,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安管理与防灭火措施,1

11、)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储运安全管理,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既有固体、液体,又有气体;有的可用水和泡沫扑救,有的不能用水和泡沫,有的还不能用CO2扑救。 查明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品种特性能否用水或泡沫扑救。 能用水或泡沫扑救,尽量采用水或泡沫扑救。 不能用则采用干粉、水泥、干砂覆盖。,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安管理与防灭火措施,2)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防灭火措施,(1) 库房远离火种、热源、氧化剂、酸类。 (2) 装卸搬运严禁滚动、拖拉,防止包装破损,作业人员应穿戴防护服、或防毒面具。 (3)分类专库专储,不得混放。 (4)装运过有毒品的车船应清洗、消毒。,6、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安管理与防灭火措施

12、,1)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储运安全管理,灭火人员必须穿着防护服、防护面具。 扑救时应使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避免腐蚀品、毒害品溅出。 遇毒害品、腐蚀品容器泄漏,扑灭火势后应及时堵漏。 浓硫酸数量少,采用低压水快速扑救。浓硫酸量大,应先用CO2、干粉灭火,然后再把着火物品与浓硫酸分开。,6、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安管理与防灭火措施,2)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防灭火措施,装卸搬运作业人员应穿戴防护服、或防毒面具。,7、腐蚀品安管理与防灭火措施,1)腐蚀品储运安全管理,库房要求 易燃挥发:阴凉通风 低温易变:怛温库房 有机腐蚀:远离火源 遇水分解:干燥库房 漂白粉等:避免光照,储存容器要求 盐酸: 耐酸陶坛 硝酸: 铝制容器 磷酸/冰醋酸/氢氟酸: 塑料容器 浓硫酸/烧碱: 铁制容器,THE END,第五章 危险化学品燃爆事故与安全,1)爆炸品储运安全管理,1、爆炸品安全管理与防灭火措施,(1)安全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