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经济名词汇编培训资料

上传人:luobi****88888 文档编号:91274074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经济名词汇编培训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常用经济名词汇编培训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常用经济名词汇编培训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常用经济名词汇编培训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常用经济名词汇编培训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用经济名词汇编培训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经济名词汇编培训资料(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用经济名词汇编1.宏观调控:是国家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的调节与控制,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在中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宏观调控主要运用价格、税收、信贷、汇率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以及行政手段。2.扩大内需:就是在生产相对过剩的情况下,调整经济结构(包括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拓宽国际市场。培育消费热点,以拉动经济的增长。简言之,就是通过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必须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正确的消费政策。3.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景气循环,

2、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过去把它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现在一般叫做衰退、谷底、扩张和顶峰四个阶段。4.社会总产值: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以货币表现的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和商业(包括饮食业和物资供销业)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值之和,也称社会总产品。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物质生产总成果的重要指标。它与国民生产总值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理论基础不同外,计算的范围和方法不同。社会总产值是包括物耗在内的社会产品的总价值,而

3、国民生产总值只是新增加的价值。社会总产值只包括物质生产部门,而国民生产总值则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在内的国民经济各个部门。5.国民收入: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内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的总和,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扣除用于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的余额。国民收入在物质形态上表现为体现新创造价值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部分。6.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较早的文献中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实现的增长。总产出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7.经济发展: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

4、现代化的过程即称为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所以,经济发展涉及的内容超过了单纯的经济增长,比经济增长更为广泛。就当代经济而言,发展的含义相当丰富复杂。发展总是与发达、与工业化、与现代化、与增长之间交替使用。一般所指的经济发展包含四种含义:经济增长;结构变迁 ; 福利的改善 ; 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8.社会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年)由社会可用于投资和消费的支出所实际形成的对产品和劳务和购买力总量。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国内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由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和流动资产投资需求组成。消费需求由居民个人

5、消费需求和社会集团消费需求组成。二是国外需求,即产品和劳务的输出。9.社会总供给:它与社会总需求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对基本概念。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由社会生产活动实际可以提供给市场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总量。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由国内生产活动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包括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等行业提供的产品,也包括由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银行保险、商业服务业等行业提供的服务,即国内生产总值。二是由国外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即商品和劳务输入。10.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

6、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一般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这里的价格不是单一的某个商品或某种服务的价格,而是一组能够反映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总体价格水平变动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通货膨胀有被预期和未被预期之分,从程度上则有温和的、严重的和恶性的三种。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指年通胀率低于10的通货膨胀,严重的通货膨胀是指两位数的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则是指三位数以上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原因被概括为以下三种情况: 需求拉动。成本推动。结构性因素。11.通货紧缩:在经济相对萎缩的时期,通缩紧缩表现为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

7、率升高及经济衰退。12.充分就业:指包含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如果“非自愿失业”已消除,失业仅限于磨擦失业、结构性失业和自愿失业的话,就是实现了充分就业。一般认为充分就业不是百分之百就业,充分就业并不排除象磨擦失业这样的失业情况存在。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存在4%-6%的失业率是正常的,此时社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13.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在这种经济中,人们

8、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系、空气和土壤中,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14.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15.泡沫经济:是指一个经济中的

9、一种或一系列资产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价格泡沫,并且泡沫资产总量已经占到宏观经济总量的相当大的比重,而且泡沫资产还和经济的各个部门发生了直接或间接性的联系,并且一旦泡沫破裂,将给经济的运行带来困境,或者引发金融危机,或者引发经济危机。具有这样特征的国民经济,称之为泡沫经济。16.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是指投资 、消费 、出口三驾马车。17.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信息系统构架、应用管理和业务流程以商业形式发包给本企业以外的服务提供者,以降低成本、优化产业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经济活动。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服务外包是我国吸引外商投资新的增长点。18.高新技术:是一个动态的、相对意义上的概

10、念。我国政府部门对高新技术的界定,是从我国国情出发的,国家科技部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火2008172号 )中公布的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为: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 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19.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但工业化并不能狭隘地仅仅理解为工业发展。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

11、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总是以贸易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等为依托的。在工业化进程中,主要表现为工业生产量的快速增长,新兴部门大量出现,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城镇化水平和国民消费层次全面提升。20.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基础设施”不仅包括公路、铁路、机场、通讯、水电煤气等公共设施,即俗称的基础建设,而且包括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即“社

12、会性基础设施”。21.GNP:英文Gross National Product的缩写,也就是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一个国家常住机构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这个国家的常住机构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非常住机构单位。同时,国外生产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机构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概念,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22.GDP:即英文

13、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通常对GDP的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23.绿色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了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矿产、水和海洋)与环境因素(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影响之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即将经济活动中所付出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从GDP中予以扣除。改革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其计算结果可称之为“绿色GDP”。绿色GDP这个指标,实质上代表

14、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24.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的英文缩写,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25.PPI:即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的英文缩写 。它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其主要的目的在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的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形。26.PM

15、I:英文全称Purchase Management Index,中文翻译为采购经理指数。是一套月度发布的、综合性的经济监测指标体系,反映了经济的变化趋势。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是由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同合作完成,是快速及时反映市场动态的先行指标,它包括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与GDP一同构成我国宏观经济的指标体系。 通过PMI,可以及时监测和预测经济与商业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趋势,使政府对宏观经济有更好的把握,有利于对国家经济与产业经济的宏观调控与预测。PMI也有利于指导企业的采购、生产、经营等活动。一般而言,PMI指数在50以上,反映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反映经济衰退。27.N

16、NP:国民生产净值(简称NNP),又称国民净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净值。一般以市场价格计算,它等于国民生产总值(GNP)减去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28. 国民收入NI: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的总和,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扣除用于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的余额。国民收入在物质形态上表现为体现新创造价值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部分。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主要有:工业、农业、建筑业和为生产服务的运输业、邮电业等。商业部门中的分类 、包装、保管等劳动,作为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也创造一部分国民收入。29.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