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pdf)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273244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87.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绍兴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pdf)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浙江省绍兴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pdf)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浙江省绍兴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pdf)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浙江省绍兴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pdf)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浙江省绍兴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pdf)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绍兴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pdf)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绍兴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pdf) 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第 1 页(共 6 页) 2017-2018 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测试 2017-2018 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测试 语 文 试 题 卷 一、知识积累(一、知识积累(22 分)分) 1 选出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2 分) A雾蔼 衰草连天 褶 皱(zh) 风雪载 途(z i) B装置 偷偷摸摸 缄 默(jin) 销声匿 迹(n ) C沼泽 草长鹰飞 悬殊 (sh) 沉淀 物(di n) D凋零 花香鸟语 龟 裂(gu) 鹅卵 石(lun) 2 热词积累。(3 分) “有温度”,毫无疑问是当今最流行的词语之一,在使用过程中它被不断赋予新的含义。 请你根据语境,分

2、别写出下列例句中“有温度”的意思,完成这张“新词卡片”。 【有温度】 【例】一盆小花风雨不侵,在有温度的环境中,娇嫩地开放 着。 【例】这孩子有温度,要早点送医院啊! 【例】礼让,让我们的城市更有温度。 3 古诗文名句填空。(8 分) (1)欲济无舟楫,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 ,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小石潭记中的鱼儿们“ , ”,好像在与游者逗乐,调皮活泼, 令人喜爱。 (4)诗经中不乏歌咏爱情的经典名句:关雎中“ , ”表现了君 子对贤惠美丽女子的爱慕之情;蒹葭中“ , ”今天被我们引用,来形 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 4 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完

3、整的话,选出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2 分) 不仅动物有这种本事,许多植物也能准确报时。 例如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树叶每隔两小时就要翻动一次。 八年级语文第 2 页(共 6 页) 例如南美洲有一种第纳鸟,每隔 30 分钟就会“嘁嘁喳喳”叫上一阵,误差只有 15 秒。 因此许多古代的学者或哲人推断说,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作息时间。 人类早就发现,许多生物有着极强的“时间观念”。 非洲丛林中还有一种小虫,每过一个小时就改变一种颜色,因此许多当地人把它们捉 回去当“虫表”。 A B C D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柳宗元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哲学家,

4、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韩愈并称“韩柳”。 B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 己亥杂诗和饮酒组诗等。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主要 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 D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 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 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6 联系傅雷家书的书信内容,从“父亲”、“学者”这两个角度,说说你看到的傅雷 形象。(4 分) 二、文本阅读(二、文本阅读(38 分)分) (一)阅读我来出个题,完成

5、710 题。(15 分) 我来出个题我来出个题 崔立 胡中华教了一辈子的书,今年是最后一年,明年,他就正式退休了。 这段日子以来,胡中华常常不由自主地陷入对孩提时的回忆中,还想起了那段啃馒头的 日子。想起那段回忆,胡中华总有些辛酸。 上课铃声响起,胡中华捧着一堆教科书走进教室。 胡中华教的是数学,今天,他想考考这群调皮捣蛋的城市里的小学生。 教室里闹哄哄的,学生们还在大声讲着话。胡中华快步走到讲台前,重重地咳嗽了一下, 教室里马上就鸦雀无声了。 胡中华看了看同学们,说:“我出个题,假设这里有 55 个馒头,而我们班只有 40 名同 学,大家想一下,这些馒头每人能分几个,还能剩几个?” 有同学举

6、手,胡中华一看,是班长刘雷,他很欣慰地一笑,说:“刘雷,你说说看。” 刘雷说:“老师,每人能分 1 个,还剩 16 个!” 胡中华愣了一下,问:“为什么?” 刘雷说:“老师,因为我不喜欢吃馒头,所以还剩 16 个。” 八年级语文第 3 页(共 6 页) “不,老师,不是 16 个,是 17 个,我也不喜欢吃馒头。”学习委员赵雪也站了起来。 “老师,不是 17 个,是 18 个,我也不喜欢吃馒头。”数学课代表李明也站了起来 教室里一下就乱成了一锅粥,胡中华有些哭笑不得。 双休日时,胡中华陪老伴回了一趟老家。 老家还是一如既往的穷,老家的孩子们个个晒得乌黑发亮,瘦得就剩皮包骨头了。胡中 华看着有些

7、难过,闭塞、贫穷,说到底还是穷啊。 有七八个孩子在树荫底下玩,胡中华也坐在那里乘凉。他想试试这群孩子学习怎么样, 便打趣着说:“孩子们,你们过来。” 胡中华从口袋里摸出几颗糖,说:“爷爷给你们出个题,如果谁答对了,我就把糖奖励 给他吃,好吗?” 孩子们没回答,他们的眼睛定定地看着糖,一动不动。 胡中华问:“假设这里有 12 个馒头,而你们只有 8 个人,大家想一下,馒头每人能分几 个,还能剩几个?”孩子们都很踊跃,都吵着要回答。胡中华指了指最瘦小的孩子,说:“你 说说看。” 那个孩子大声说;“每人能分一个,还剩 3 个。” 胡中华愣了一下,问:“为什么?” 孩子说:“爷爷,因为我想吃两个,我有

8、好多天没吃到馒头了。”孩子一脸兴奋的神情。 有孩子在喊:“狗蛋,你瞎扯,应该还剩两个,我也要吃两个!” 但很快,又被其他孩子的声音给掩盖了:“二毛,你胡说,还剩一个”“长根,你 乱说,没了,一个都不剩了” 胡中华看着还在争执中的孩子,默默地把口袋里的糖一颗一颗摸出来放在树下。刚放下, 孩子们就一起抢了。胡中华忙喊:“别抢,都会有的。”孩子们却扭打在一起胡中华轻 轻叹了一口气,就摇晃着身子走开了。 踱回老屋时,老伴不在家,估摸着应该是到邻居家串门去了。 胡中华搬了一张凳子,坐在老屋门口,摸出一根旱烟,轻轻抽了一口,很快,就被呛得 重重咳了一下。 看着满眼苍茫的田野,胡中华就想起年少时的那段关于馒

9、头的往事。 娘跑了半天山路,从亲戚家借来三个大馒头。胡中华兄弟四人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连 走路都没了力气。娘说:“孩子们,娘没用,只要到这三个馒头,你们就分着吃吧。” 胡中华兄弟几个相互看着,大哥对二哥说:“二弟,你们仨一人一个,分吃了吧!”二 哥却说:“大哥,你们仨一人一个,分吃了吧!”三哥却说:“大哥二哥小弟,你们仨一人 一个,分吃了吧!”胡中华说:“大哥二哥三哥,你们仨一人一个,分吃了吧!”兄弟几个 都让着馒头,却谁也没动。馒头就一直放在桌上,直到傍晚有只野狗跳进屋,把三个馒头都 吃了。 八年级语文第 4 页(共 6 页) 娘追赶着该挨千刀的野狗,追着追着,娘就追不动了,坐倒在地上哭。胡

10、中华兄弟四人 也哭了,抱住娘痛哭,还不时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是饿极时肚里才发出的。 想着想着,胡中华的眼前就模糊了。 (选自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2015 年第 6 期) 7 同一类数学题分馒头,不同的答题者,却有截然不同的分法与结果。请根据文意完 成下表。(4 分) 题目 答题者 分法与结果 分馒头: 55 个馒头, 40 个学生 城市小学生 分馒头: 12 个馒头, 8 个学生 农村孩子 分馒头:3 个馒头, 4 个兄弟 年 少 时 胡 中 华兄弟四人 每人一个馒头分不够,兄弟谦让宁可饿肚子 也不舍得吃,结果让狗叼走了。 8 文中有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到胡中华“愣了一下”,分别体现他怎样的

11、心理?(4 分) 胡中华愣了一下,问:“为什么?” 9 文章为什么要插叙胡中华童年时代兄弟四人分馒头的情景?(3 分) 10原来数学题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试探究文章“分馒头”中蕴含的思想情感。(4 分) (二)阅读古诗答钟弱翁,完成 11 题。(4 分) 11品味下面这首诗,结合小贴士内容,揣摩诗人选用“笛”与“月”这两个意象的表达效 果。 答钟弱翁答钟弱翁 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 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 明。 【小贴士一】:意象,是古诗词中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因诗人的心境不同, 其表达的具体情感也不同,同一意象在不同的作者笔下意境也不同。 【小贴士二】:牧童,

12、只是一个化名。钟弱翁,名钟傅,弱翁是他的字,宋朝人,钟弱 翁曾因人推荐而做了官,但多次被降职。这首诗是在安慰他,也是在劝勉他。 (三)阅读核舟记(节选)核工记(节选),完成 1215 题。(19 分) 【甲】核舟记(节选)【甲】核舟记(节选) 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尝贻 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 八年级语文第 5 页(共 6 页) 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

13、东坡 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 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 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 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 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 【乙】核工记(节选)【乙】核工记(节选) 宋起凤 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 ,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 山坳插一城,雉 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 寒冻不胜者。

14、 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 应门 ;洞开,如延 纳状左右度 之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负 卷帙 踉跄行,若为佛事夜 归者。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 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 几假寐,形若渐寤然 。 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也。舣舟 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 。叩钟者貌爽爽自得, 睡足徐兴乃尔 。 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 客船”之句。 【注释】:雉(zh ):城墙上的垛子。司更卒:更夫。桴:鼓槌。应门:应声开 门。度:揣测。卷帙(zh ):书卷,这里

15、指佛经。舣(y)舟:停船靠岸。乃尔:如此这 般。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尝贻 余核舟一 () (2)诎 右臂支船 () (3)负 卷帙踉跄行 () (4)有客凭 几假寐 () 13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 分) 山 顶 月 晦 半 规 杂 疏 星 数 点 下 则 波 纹 涨 起 作 潮 来 候。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 (1)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2)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 15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3 分) A长五分许 高可二黍许 (核舟记) B形若渐寤然 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 八年级语文第 6 页(共 6 页) C如延 纳状 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 (桃花源记) D高阜钟阁踞焉 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 16【甲】【乙】这两篇短文都描述了一件微雕作品,请概括它们共同具有的妙处。(3 分) 三、作文(作文三、作文(作文 40 分,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