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77554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273231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77554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77554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77554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77554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77554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7755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7755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主要写两位旅行者在加拿大魁北克的一条山谷旅行,发现了“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树,而东坡只有雪松”的谜底,揭示了“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这一人生哲理。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交流讨论等形式理解雪松独特的本领,感悟雪松是真正的强者和智者形象。3、借助课文规范的语言进行说、写训练,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4、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深刻含义。学习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教学重点、难点: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初

2、步领悟“弯曲”的人生哲学。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组词,谁来读一读?出示:坚忍不拔 大义凛然 义正词严 威武不屈 宁折不弯师:你读得很正确。这些词都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人的坚强毅力和顽强意志。)谁能通过朗读把这些词的意思表达出来?(再指名读,要读出慷慨激昂的味道)2、师:这位同学读得豪迈、坚定。从这些词我们感受到面对困难坚强不屈,正面抗争的精神。其实,面对困难还有另一种方式,这就是山谷中的谜底所告诉我们的。齐读课题山谷中的谜底。【设计意图:通过读词语,让学生对松树精神有一个初步了解,激发他们对雪松面对积雪时采取对策的探究欲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二、导学感悟,

3、解读“弯曲”。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魁北克的山谷中存在着这样一个奇异的景观,一起读谜面。(出示)谜面: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2、那谜底是什么呢?谁来读?(出示)谜底: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3、师:请同学们拿出课本,快速浏览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个谜底也就是形成这一奇异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设计意图:“谜底”“谜面”的新颖说法,激发他们的探究欲,让他们带着问题

4、读课文,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4、交流:(可能有的情况A.特殊的风向,东坡雪大,西坡雪小(外部原因)。B.雪松有这样的本领(自身的特性)。)师:对呀,东坡雪大,西坡雪小,这其实是雪松和杂树所处的环境,这是外部原因。雪松这个本领,是他自身特性,也就是内部原因。(课件强调出示:东坡雪大雪松这个本领)5、同学们,在你们的心目中松树是什么样的形象?用一两个词语说一说。(高大、挺拔、不畏严寒、顽强不屈)师:说得对,一直以来,在我们的印象中松树都是坚强、不屈不挠精神的化身,怪不得陈毅爷爷在他的诗中写道:(出示)“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师:那么,加拿大魁北克省山谷中的这些雪松到

5、底有什么独特的本领,面对巨大的风雪,其他树木都丧失了生机,可他却依然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出示读书要求)请大家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仔细琢磨琢磨雪松的这种特有的本领究竟是什么?用“”划出相关的语句。5、交流。(生说后出示)“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 完好无损。”师:你找得很准,请大家自由读读这段话,联系具体词句,想想雪松的本领究竟是什么?(生自己读)(先弯曲,再反弹)师:对,雪松的本领就是弯曲、反弹。6、组织讨论:(出示):有人读了咱们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以后说:“雪松面对风雪,一个劲地向下弯曲,他们是一群胆小的弱者,应该自始自终都挺立不动,顽强地与风雪抗争,那才是勇者。”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请大家运

6、用划句子、圈词语、写批注的方法认真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然后反驳他,要做到有理有据。(重点体会雪松的顽强,雪松的弯曲策略。)学生讨论:相机指导。雪松是在什么情况下弯曲的呀?生:是雪积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弯曲的。师:“一定的程度”是指什么程度?生:雪积了厚厚的,雪松实在吃不消了,顶不住了!师:对呀!雪松是在尽可能的去承受雪的压力而又实在承受不了的情况下才开始弯曲,才肯弯曲的呀!师:如果不弯曲会怎样?(那样就会折断,无法生存。)雪松不但不是弱者,相反是强者,更是智者!(板书:强者,智者)逞匹夫之勇不讲策略的一味蛮干,最终只能是自取灭亡。雪松选择先弯曲,这是他抗击风雪、战胜风雪的一种方式!7、(出示):

7、在这过程中,雪松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认真读读这句话,扣住关键词句,想想你读出了怎样的雪松?(A.四个反复:坚持不懈,顽强。B.“”省略号看出循环往复,重复地进行,看出雪松的坚韧不拔。)指导朗读:四组同学分别轮流读省略号前的句子,然后全体齐读后面一句话。师:同学们,透过这段文字,你看到的仅仅是雪松么?你还看到了什么?(A一种精神 B一种人生态度 C一个生活哲理 D一种忍辱负重、不屈不挠的人)【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去读,去对话交流,通过自主合作交流去获得知识,既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体现。】8、师:这是多么震撼人心的画面啊,我

8、们要想真正地感悟到雪松的这种精神,就必须走进魁北克的那座山谷,走近这些雪松。出示:(放风吼的声音)看!一场大风雪来临了。怒吼的狂风裹挟着大团大团的雪花扑向了山谷,它们咆哮着,狂笑着,似乎要把山谷中的一切树木都一扫而光。师:请大家拿起笔写下雪松与风雪抗争的情景。学生写,师巡视,指导。交流师:我看到好多学生写好了,有的写的很不错。同学们,我们知道,“三分文章,七分读”我们不但要写的好,还要读的好,谁来读?(指名读)读时注意评点,(评内容写的好,态度很好,声音很好,有明显错误要纠正。)师:同学们写的好,读的也很棒,让我们感受到雪松傲风斗雪的精神。这种精神让我们由衷的感到敬佩。让我们带着对这群智者和强

9、者的敬佩之情(板书:智者!强者!)再来读一读描写雪松的几句话吧!(齐读:“当雪积到完好无损”。)9、师:这是充满智慧的弯曲,这是充满力量的反弹,这就是雪松的本领!(出示雪松图)看着这傲立于风雪之中,依旧苍翠挺拔的雪松,你想对雪松说些什么?(让学生自由说)【设计意图:在学生学了课文之后,让他们进行想象写作,既回顾了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练习了表达,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和水平。而让他们对雪松说些什么,则是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三、联系生活,感悟“弯曲”。1.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这两位旅行者也从雪松身上得到了启示。(出示:)“对于外界的压力,以求反弹的机会。”(齐读)2师:面对压力

10、和困难,像雪松那样适时弯曲,作出适当的让步,最终战胜困难。其实,历史上,我们的身边也有像雪松一样的人,谁能说说?(越王勾践、韩信)师:我们可以说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多年,不是懦弱与承认失败,而是为了生存和最终战胜对手!(韩信胯下之辱)师:韩信只有忍一时的胯下之辱,才能后来登台拜帅,夺取天下。(司马迁)师:忍一时个人之辱,成史记千古绝唱。提示: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事例吗?(麦苗严冬停止生长不是畏惧严寒,而是为了来年更好地生长;青蛙冬眠不是胆小怕死,而是养精蓄锐)四、总结课文。1、师总结:同学们说的真好,课文到这儿我们就学完了,但我们思想的脚步还在前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令我们钦佩;

11、“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胸怀也让我们欣赏。记住:(出示)这种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生齐读)2、最后,老师送给大家几则名言,希望同学们今后都能做一个智者。出示:大丈夫能屈能伸。 小不忍则乱大谋。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设计意图:这两个环节把主动权给学生,让他们参与总结收获,培养学生养成课后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注意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的习惯,丰富了知识的积累,也巩固了课堂学习效果。】五、布置作业1、课外阅读自然现象之谜。2、积累:(1)由雪松的特点联想到的熟语警句(3句以上);(2)赞美松树的诗;(3)由雪松的特点联想到的成语(3个以上)。【设计意图:推荐读书,扩大了阅读量,体现了课标提倡读整本书的要求,积累作业则强调动手,把知识的积累落到实处。】六、板书设计山谷中的谜底弯曲 雪松强者!智者!反弹【设计意图:“弯曲” 和“ 反弹”是本课关键词,这两个词语反映出雪松的品质,弯曲是为了反弹,板书这两个关键词简洁明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