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电子文字简版(第二部分:第610章)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272470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4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电子文字简版(第二部分:第610章)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电子文字简版(第二部分:第610章)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电子文字简版(第二部分:第610章)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电子文字简版(第二部分:第610章)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电子文字简版(第二部分:第610章)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电子文字简版(第二部分:第610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电子文字简版(第二部分:第610章)(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电子文字简版主编:李小寒、尚少梅第二部分:第六章第十章(5号宋体,22磅行距)第六章 患者的清洁卫生 第一节 口腔护理一、评估口腔卫生及清洁状况、自理能力、对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口腔特殊问题二、口腔的清洁护理(一)口腔卫生指导1.正确选择和使用清洁用具:牙刷的选择、牙刷的使用、牙膏的选择2.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颤动法、竖刷法3.正确使用牙线(二)义齿的清洁护理1.日间佩戴,餐后及夜间取下清洗2.勿将义齿浸于热水或乙醇中,以免变色、变形和老化(三)特殊口腔护理适用于高热、昏迷、危重、禁食、鼻饲、口腔疾患、术后、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 一般23次/日。如病情需要,酌情增加

2、次数。目的1) 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2) 预防或减轻口腔异味,清除牙垢,增进食欲,确保患者舒适3) 评估口腔内的变化,提供病情动态变化的信息播放视频:口腔护理操作第二节 头发护理一、评估:头发及头皮状况、头发护理知识及自理能力、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情况二、头发的清洁护理长期卧床、关节活动受限、肌肉张力降低或共济失调的患者,护士应协助完成头发的清洁和梳理。(一)床上梳头(二)床上洗头:马蹄形垫洗头法 、扣杯式洗头法 、洗头车洗头法(三)灭头虱、虮法常用灭虱、虮药液:30%含酸百部酊剂、30%百部含酸煎剂第三节 皮肤护理一、皮肤评估 颜色、温度、柔软性和厚度、弹性、完整性、感觉、清

3、洁度二、皮肤的清洁护理(一)皮肤清洁卫生指导1.沐浴原则:提供私密空间、保证安全、注意保暖、提高患者自理能力、预期患者需求 正确选择清洁用品2.淋浴和盆浴:病情较轻,能够自行完成洗浴的患者可采用淋浴或盆浴3.床上擦浴:适用于病情较重、长期卧床、制动或活动受限,身体衰弱而无法自行沐浴的患者 4.背部按摩目的:促进皮肤血液循环,预防压疮等并发症发生;观察患者一般情况、皮肤有无破损,满足患者身心需要。 三、压疮的预防与护理压疮: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一)压疮发生的原因1.力学因素:垂直压力:压疮形成与压力的

4、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密切关系;压疮发生与组织耐受性有关。摩擦力:作用于皮肤,易损害皮肤的保护性角质层;来源于皮肤与衣、裤或床单表面逆行的阻力摩擦。 剪切力:易发生深层组织坏死2.局部潮湿或排泄物刺激3.营养状况4.年龄5.体温升高6.矫形器械使用不当7.机体活动和(或)感觉障碍 8.急性应激因素(二)压疮的预防绝大多数压疮可以预防 “六勤”: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1.评估:高危人群、危险因素(Braden危险因素评估表、 Norto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 2.易患部位:多发生于长期受压及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3.预防措施(1)评估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和

5、易患部位(2)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经常变换卧位,保护骨隆突处正确使用石膏、绷带及夹板固定,应用减压敷料和减压床垫(3)避免或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患者采取有效体位;协助患者翻身或搬运患者时,将患者身体抬离床面,避免拖、拉、推等动作;使用无损便器。(4)保护患者皮肤,避免局部不良刺激(5)促进皮肤血液循环(6)改善机体营养状况(7)鼓励患者活动(8)实施健康教育(三)压疮的治疗与护理1.压疮的病理分期及临床表现期:淤血红润期期:炎性浸润期期:浅度溃疡期 期:坏死溃疡期2.全身治疗3.局部治疗与护理(1)期:淤血红润期加强压疮预防措施,局部可使用半透膜敷料或水胶体敷料加以保护 不提倡局部皮肤

6、按摩,防止造成进一步伤害 (2)期:炎性浸润期 1) 未破的小水泡:尽量减少摩擦,防止水泡破裂、 感染,使其自行吸收;2) 大水泡:无菌操作下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不必剪去表皮,局部消毒后再用无菌敷料包扎;3) 水泡已破溃并露出创面:消毒创面及创周皮肤,并根据创面类型选择伤口敷料。(3)期:浅度溃疡期清洁伤口、清创处理、管理渗出液、控制感染和增加局部营养供给。(4)期:坏死溃疡期外科手术治疗、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第四节 会阴部护理一、评估病情、自理能力、会阴部卫生状况、会阴部卫生知识的了解程度及技能二、会阴部的清洁护理1.便器使用法2.会阴部清洁护理第五节 晨晚间护理一、晨间护理(一)目的1.

7、促进患者舒适,预防压疮、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2.观察和了解病情,为诊断、治疗和调整护理计划提供依据3.进行心理及卫生指导,满足患者心理需求,促进护患沟通4.保持病室和床单位的整洁、美观(二)内容1.采用湿式扫床法清洁并整理床单位2.根据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协助患者排便、洗漱、进食3.根据患者病情合理摆放体位,检查全身皮肤,进行背部及受压骨隆突处皮肤的按摩4.根据需要给予叩背、协助排痰,指导有效咳嗽5.检查各种管道的引流、固定和治疗完成情况进行晨间交流6.酌情开窗通风 二、晚间护理(一)目的1.确保病室安静、清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夜间睡眠条件2.观察和了解病情变化,满足患者身心需要,促进护患沟通3

8、.预防压疮的发生(二)内容1.整理床单位2.协助患者排便、洗漱等,女性患者给予会阴冲洗3.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并检查患者全身皮肤受压情况4.进行管道护理5.疼痛患者遵医嘱给予镇痛措施6.保持病室安静7.保持病室光线适宜8.保持病室空气流通,调节室温9.经常巡视病室,了解患者睡眠情况 第七章 休息与活动 第一节 休息与睡眠一、休息概述1.定义:是指通过改变当前的活动方式,使身心放松,处于一种没有紧张和焦虑的松弛状态。2.意义:减轻或消除疲劳,缓解精神紧张和压力,维持机体生理调节的规律性,促进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减少能量的消耗,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及组织修复。3.休息的条件:身体、心理、环境、睡眠方面

9、4.协助患者休息的措施:身体的舒适、心理的放松、环境的和谐、睡眠的保证 二、睡眠(一)睡眠时相(二)睡眠周期(三)睡眠的评估:年龄、生理、病理、环境、药物、情绪、食物、睡前习惯、生活方式(四)睡眠障碍1.器质性睡眠障碍 2.非器质性睡眠障碍(1)睡眠失调(失眠、嗜睡和睡眠觉醒节律障碍)(2)睡眠失常(睡行症、睡惊和梦魇)(五)住院患者的睡眠状况1.睡眠特点:睡眠节律改变、睡眠质量改变2.睡眠资料的收集(六)促进睡眠的护理措施1. 满足身体舒适的需要2. 减轻心理压力3.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4. 合理使用药物 5. 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6. 做好晚间护理7. 睡眠障碍的护理第二节 活动一、概述1

10、.活动的意义2.活动受限的原因:疼痛、运动系统结构改变、营养状态改变、运动和神经系统功能受损、损伤 、精神心理因素 、某些医护措施的执行 3.活动受限对机体的影响对皮肤、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心理状态的影响二、患者活动的评估1. 患者的一般资料 2. 心肺功能状态 3. 骨骼肌肉状态 4. 关节功能状态5. 机体活动能力6. 患者目前的患病情况7. 社会心理状况 三、协助患者活动(一)协助患者变换体位(二)关节活动度练习1.活动关节时操作者的手应作环状或支架支撑关节远端的身体。2.每个关节每次作510次完整的ROM练习,当患者出现疼痛、疲劳、痉挛或抵抗反应时,应停

11、止操作3.运动结束后,测量生命体征,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卧位,整理床单位4.记录每日运动的项目、次数、时间以及关节活动度的变化(三)肌肉练习1. 等长练习2. 等张练习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一、体温的概念 体温:又称体核温度,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特点:稳定;较皮肤温度高皮肤温度:又称体表温度特点:稳定性差;低于体核温度二、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一)体温的形成: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氧化分解而产生(二)产热与散热1.产热过程:(产热部位肝脏、骨骼肌)(1)成年人以战栗产热为主 (2)非战栗产热对新生儿尤为重要 2

12、.散热过程:物理方式散热散热器官:皮肤70%、呼吸29%、排泄1%散热方式:辐射、传导、对流、蒸发(三)体温的调节1.自主性体温调节 温度感受器:外周、中枢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视前区-下丘脑前部2.行为调节 (四)体温的生理变化 1.成人正常体温:口温37.036.337.2肛温37.536.537.7腋温36.536.037.02. 生理变化1) 昼夜:周期性波动,清晨26时最低,午后16时最高。 2) 年龄:儿童、青少年的体温高于成年人;老年人的体温低于青、壮年;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 ,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变化。 3) 性别:女性稍高于男性4) 肌肉活动:剧烈活动可增加产热5)

13、药物6) 其他三、体温过高的评估及护理(一)发热程度体温过高低热37.338.0(99.1100.4)中等热38.139.0(100.6102.2)高热39.141.0(102.4105.8)超高热41.0以上(105.8以上)(二)发热过程: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退热期(三)热型 1.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达数天或数周,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伤寒。 2.弛张热 :体温在39以上,24h内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 3.间歇热 :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又反复发

14、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 4.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则,且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 (四)护理措施1.降温方法:物理降温(局部、全身)和药物降温,降温后30分钟测体温2.加强病情观察:生命体征;伴随症状;原因及诱因;治疗效果;出入量、体重3.补充营养和水分:流质或半流质(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多饮水,每日3000 ml4.促进患者舒适:高热者绝对卧床休息,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病室环境适宜。5.心理护理 四、体温过低的评估与护理体温过低:体温低于正常范围 原因:散热过多、产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一)临床分级轻度:32.135.0(89.895.0F)中度:30.032.0(86.089.6F)重度:30.0(86.0F),伴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致死温度:23.025.0(73.477.0F)(二)临床表现发抖、血压降低、心跳呼吸减慢、皮肤苍白 冰冷、躁动不安、嗜睡、意识障碍、甚至出现昏迷(三)护理措施环境温度:2224保暖措施:提高机体体温加强监测:生命体征 病因治疗 积极指导五、体温的测量(一)体温计的种类与构造:口表、肛表、腋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