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xn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272432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xn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xn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xn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xn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xn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xn》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xn(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医药高职高专护理类“十二五”创新教材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课程性质: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本技能课程。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和临床专科护理之间的桥梁科目,在专业体系中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位置。课程任务:本课程是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人为中心,通过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使学生掌握护理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时:202学时,其中理论课92学时,实践课108学时,机动2学时。 授课学时分配: 章 教学内容学时一绪论2二医院和住院环境16三病人入院和出院护理6四休息与活动8五卧位与安全 六

2、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20七病人的清洁护理1八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12九饮食与营养护理 10十冷热疗法的应用6十一排泄护理20十二给药法24十三静脉输液与输血1十四标本采集法4十五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和抢救技术22十六临终关怀6十七病案管理和护理文件书写8机动2合计202第一章 绪论【目的要求】一、掌握基础护理学的基本任务。二、熟悉基础护理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三、运用各种基础护理学的学习方法,达到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一、护理学的概念和作用。二、基础护理学课程的地位和基本任务。三、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四、基础护理学的学习方法。【重点难点】一、重点:护理学的概念;基础护理学的学习方法

3、。 二、难点:运用各种基础护理学的学习方法,达到教学要求。 第二章 医院和住院环境【目的要求】一、了解环境定义、分类。二、了解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三、熟悉环境与护理的关系。四、熟悉医院环境的分类及特点。五、掌握护士为病人提供良好物理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内容和要求。六、掌握各种铺床法的目的、方法和具体要求。【教学内容】一、环境与健康:环境的概念;环境中影响健康的常见因素;环境与护理的关系中护理人员的职责。二、医院环境的概念、特点、分类方法。三、医院环境的调控:物理环境的调控、社会环境的调控。四、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病人床单位的概念及设备;人体力学的概念;常用的力学原理;人体力学的运用原则;各种铺床

4、法: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卧床病人床的整理、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法。运用节力原则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种铺床法。 【重点难点】一、重点:医院物理环境的要求。二、难点:运用节力原则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种铺床法。做到态度认真、步骤有序、方法正确、过程完整,达到平、紧、美、实的要求。 第三章 病人入院和出院的护理【目的要求】一、熟悉患者出、入院程序及护理。二、掌握分级护理的内容。三、掌握正确搬运患者的方法。运用人体力学原理用轮椅、平车运送患者,做到节力、关心患者,使患者舒适、安全。【教学内容】一、患者入院的护理:入院程序;入病房后的初步护理。分级护理中各级护理的适用对象及护理内容。运用分级护理的标准,为具体

5、患者制订合理的护理计划。二、患者出院的护理:患者出院前的护理;出院当日护理和出院后的护理。三、运送患者法:轮椅运送法和平车运送法的目的;平车运送法的注意事项。【重点难点】一、重点:分级护理中各级护理的适用对象及护理内容。二、难点:各种搬运病人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第四章 休息与活动【目的要求】 一、了解休息的意义、条件。二、熟悉患者睡眠的生理、评估。三、掌握促进患者休息和睡眠的护理措施。四、了解活动的重要性、活动受限的原因及对机体的影响。五、熟悉对病人活动的指导,全范围关节活动的方法和概念。六、了解等长练习和等张练习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学内容】一、休息:概念;意义;协助患者休息的护理措施。二、睡

6、眠:概念。睡眠时相周期的构成及各期的主要特征;睡眠两个阶段的区别。影响睡眠的因素;常见睡眠失调;住院患者的睡眠特点;促进睡眠的护理措施。三、活动:关节活动范围、等长练习和等张练习的概念。活动受限的原因;活动受限对机体的影响;活动受限患者的护理措施。患者活动的评估内容;正确判断肌力程度及机体的活动功能。【重点难点】一、重点:休息、睡眠的概念。二、难点:患者活动的评估;根据患者的情况正确采取促进患者休息和睡眠的护理措施。第五章 卧位与安全【目的要求】 一、熟悉舒适的概念;熟悉导致不舒服的原因及护理原则。二、掌握卧位的性质,掌握常用卧位的适用范围和要求。根据病情和治疗的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及人体力学原

7、理,为患者安置卧位及变换卧位,做到方法正确、动作轻柔、患者舒适、安全。三、掌握疼痛的概念,了解特征及发生机制。四、熟悉影响疼痛的因素、疼痛的护理。五、熟悉影响患者安全的常见因素。六、掌握保护具适用范围、注意事项。七、熟悉辅助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学内容】一、满足患者舒适的需要:舒适、主动卧位、被动卧位和被迫卧位的概念。不舒适的原因;护理不舒适患者的原则。常用卧位的适用范围及临床意义。二、疼痛患者的护理:疼痛、疼痛阈和疼痛耐受力的概念。疼痛的发生机制;疼痛的原因;影响疼痛的因素。疼痛患者的评估。运用疼痛评估工具测量患者疼痛的程度,并根据疼痛的原因为患者制订出合适的护理措施。三、满足患者安全

8、的需要:医源性损害的概念。影响安全的因素;保护具的种类及使用保护具的注意事项。根据患者的病情,正确选择和使用各种保护具。 【重点难点】一、重点:舒适、卧位、疼痛的概念;常用卧位的适用范围和要求;保护具适用范围、注意事项。二、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及人体力学原理,为患者安置卧位及变换卧位;根据患者的病情,正确选择和使用各种保护具。第六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目的要求】一、掌握医院感染、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二、熟悉医院感染的形成及预防措施。三、掌握物理、化学消毒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四、熟悉常见消毒液的名称和适应范围。五、掌握无菌技术操作和隔离技术的方法和原则。六、熟悉隔离的种类和措施。七、掌握隔离

9、技术基本操作的方法。八、了解供应室的作用和工作内容。【教学内容】一、医院感染的概念和特征,医院感染发生的三个基本条件、感染的类型、预防和控制措施。二、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物理消毒灭菌的几种方法及其适应范围、消毒标准,化学消毒灭菌的几种方法、常用的消毒剂、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和使用化学消毒剂的注意事项,医院各种物品日常清洁、消毒、灭菌工作的常用方法和效果评价。三、无菌技术的概念、操作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四、隔离的分类,传染性隔离和保护性隔离的定义和重要作用,隔离的目的、隔离区的区域设置、工作区的划分及隔离的原则,隔离的种类、适应范围、措施,隔离效果的评价,各种隔离技术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五

10、、供应室的作用和工作内容。【重点难点】一、重点:医院感染、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物理、化学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二、难点:无菌技术操作和隔离技术的方法和原则。第七章 病人的清洁护理【目的要求】一、熟悉口腔护理的意义、口腔卫生评估内容、口腔卫生的护理评估。二、掌握特殊口腔护理。三、熟悉床上梳头、洗头的方法和头虱、头虮的除灭方法。四、熟悉皮肤的功能和结构、皮肤的评估内容。五、熟悉皮肤卫生指导,淋浴或盆浴、床上擦浴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六、掌握压疮的定义、原因、评估、预防、治疗和护理措施。七、熟悉晨晚间护理的目的和内容。【教学内容】一、患者清洁卫生的重要性。二、口腔护理对预防疾病及对患者的康复的重要性,

11、护士在口腔护理方面的职责,口腔卫生的评估、口腔卫生指导及护理措施,特殊口腔护理的适应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三、皮肤的结构和功能,皮肤的评估,清洁皮肤的护理措施:淋浴或盆浴、床上擦浴。四、压疮的定义、原因、好发部位、预防压疮的护理程序,压疮的临床分期及护理措施。五、头发的护理评估和清洁护理,床上洗头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头虱、虮的除灭法。六、晨、晚间护理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一、重点:压疮的定义、原因、好发部位、压疮的临床分期。二、难点:压疮的预防措施及各期护理措施;口腔卫生的评估及特殊护理措施。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目的要求】一、掌握以下几个概念: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12、二、了解体温的形成,产热和散热的方式。三、熟悉体温的调节、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四、掌握体温的评估、测量方法。五、掌握体温过高的护理措施;熟悉体温过低的护理措施。六、熟悉体温计的种类、消毒及检查方法。七、熟悉正常脉搏的生理变化。八、掌握脉搏的评估、测量方法。九、熟悉血压的形成、影响因素。十、掌握血压的正常值和生理变动。十一、掌握血压的评估和护理测量方法、健康教育。十二、了解正常呼吸的过程、呼吸调节,熟悉正常呼吸的生理变化。十三、掌握呼吸的评估、测量方法。【教学内容】一、生命体征的定义和调节机制,生命体征对机体的重要意义。二、体温的定义、形成、产热和散热的过程及体温的调节机制,正常体温及其生理波

13、动,体温过高的定义和判断标准,发热的过程、主要症状和伴随症状、热型,体温过低的原因和分期及症状,常见的几种体温计,测量体温的三种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体温过高的护理程序,体温过低的护理措施。三、脉搏的定义、形成、正常脉搏及其生理波动,异常脉搏的评估,脉搏的测量部位、方法和注意事项。四、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平均动脉压的定义,血压的形成、影响因素、正常值及其生理变化,高血压、临界高血压、低血压的诊断标准,常见的几种血压计,测量血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五、呼吸的定义、过程、调节机制、正常呼吸及其生理变化,异常呼吸的观察与护理。呼吸的测量。【重点难点】一、重点: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

14、吸、血压的概念;血压的正常值和生理变动。二、难点: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评估、测量方法;体温过高的护理措施。第九章 饮食与营养护理【目的要求】一、了解饮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二、掌握以下几个概念:普通饮食、治疗饮食、试验饮食、要素饮食、管饲饮食。三、熟悉营养状况的评估。四、了解患者的一般饮食护理。五、掌握鼻饲法及相应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教学内容】一、人体营养的需要:营养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二、医院饮食:基本饮食、治疗饮食、试验饮食的概念。基本饮食的适用范围、饮食原则和用法;治疗饮食的使用范围、原则和用法;试验饮食的使用范围、原则和用法。三、饮食护理: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进行营养评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饮食护理。四、特殊饮食护理:管饲法、鼻饲法、要素饮食的概念。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正确进行鼻饲法。正确评估患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要素饮食。【重点难点】一、重点:普通饮食、治疗饮食、试验饮食、要素饮食、管饲饮食的概念;鼻饲法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二、难点:鼻饲法护理操作及注意事项。第十章 冷热疗法的应用【目的要求】一、掌握冷热疗法的定义。二、熟悉影响冷热疗法效果的因素。三、掌握冷热疗法的目的和禁忌。四、掌握各种冷热疗法的实施措施及注意事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