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流通管理政策及财务知识分析

上传人:luobi****88888 文档编号:91270965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公司流通管理政策及财务知识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某公司流通管理政策及财务知识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某公司流通管理政策及财务知识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某公司流通管理政策及财务知识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某公司流通管理政策及财务知识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公司流通管理政策及财务知识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公司流通管理政策及财务知识分析(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流通政策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流通政策体系 一、流通竞争政策 二、流通促进政策 三、流通开放政策 第三节 流通政策创新 第四节 行业协会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政策的理论基础、流通政策的主体、流通政策的目标;掌握流通竞争政策、流通促进政策、流通开放政策的理论;了解我国当前的政策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方向及创新。,第十一章 流通政策,一、作为公共政策的流通政策 1.政策的四个定义 政策是立足于客观条件基础上的,通过不同方案的比较选择而确定的指导当前或未来决策的原则及程序。 政策是在分析了各类人们利益的基础上所作出的谨慎与聪明的管理程序。 政策是政府机关所制定的高层次的总体计划,它的内容包括

2、确定目标及实施步骤。 政策是指导行动的计划与准则,它用来指导组织机构中人们各自的行为及相互间的行为。 按照制定主体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 各级政府等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公共政策,如财政政策、金融货币政策、物价政策等 各种经济组织制定的企业政策,如产品政策、促销政策、渠道政策等。,第一节 流通政策的理论基础,2.政策的特征 政策是总体的计划; 政策必须有实施程序; 政策制定应该考虑到对象的利益与行为; 政策制定必须分析客观条件,颁布实施应该选择合适的时机,这样的政策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政策制定要经过方案的比较,选择最为理想的方案作为政策。,第一节 流通政策的理论基础,3.公共政策和流通政策 公共

3、政策是国家行政机关为了确保或增进公共利益即社会主体的利益而制定的政策。按照对象和目的的不同,可分为经济政策、社会政策、教育政策、文化政策、外交政策、环境政策等。 流通政策是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商品流通过程为对象的公共政策,是国家或地方政府机关运用公共权力,对商品流通过程包括流通主体、流通活动等进行的公共介入、干预的基本方针及各种手段所组成的体系。 流通政策的目标:一是形成流通领域的有效竞争,抑制垄断以增强竞争活力;二是抑制过度竞争以实现规模经济。这可以称为流通政策目标的二元性。,第一节 流通政策的理论基础,一、流通竞争政策 (一)流通竞争政策的目标 1.流通业的运行效率往往被回避或限制

4、竞争的行为所损害,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 市场不完善 封闭市场的存在 市场的控制,即集团行为、共谋等 市场集中度的提高 商品差别化 信息不充分,第二节 流通政策体系流通竞争政策,流通竞争政策:是指通过行使政府权力,对流通业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限制或回避竞争的行为进行纠正,确保竞争的自由与公平,以提高流通业的运行效率。 流通竞争政策目标:为了确保流通业在充分有效竞争的前提下高效运行,须对回避和限制竞争、进行不公平和不正当的竞争、妨碍流通资源的合理配置等行为进行矫正和规范。,第二节 流通政策体系流通竞争政策,(二)流通领域的竞争 1.不合理竞争 不正当竞争 混淆行为、诋毁竞争对手、虚假宣传、不当奖

5、售、搭售和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商业贿赂、侵犯商业秘密 限制竞争 差别待遇、掠夺性定价、强制交易、联合行为 垄断 独占、兼并、股份保有和董事兼任、独家交易 行政性垄断 过度竞争,第二节 流通政策体系流通竞争政策,第二节 流通政策体系流通竞争政策,贝恩在产业组织一书中将非集中型产业的过度竞争的普遍特征归纳为五个方面 (1)产品销售价格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被压低到产业的平均成本之下;(2)由于企业只能得到远低于正常水平的利润,因而产业所雇佣的劳动力,以及其他非专业化和潜在可转换的生产要素的报酬,也长期处于正常水平以下;(3)“过度竞争”以及由此给产业带来的痛苦,主要存在于部分地区或某个产业的一部分,

6、而其他地区和产业甚至过度竞争中的一些企业经营状况良好;(4)即使在低收益的压力下,劳动力和企业等本来具有潜在流动能力的生产要素,仍难以向其他产业顺利转移,脱离原行业的过程非常缓慢;(5)这些存在问题产业较之其他产业对经济景气循环更不敏感,而价格却更加敏感和多变,产业的“平均”状况趋于恶化。 过度竞争的原因:是在经济发展处于起飞之前和起飞阶段,流通业的进入壁垒太低,流通业的微观组织发育不太成熟,小规模流通企业所占比重太高。,第二节 流通政策体系流通竞争政策,案例: 2002年下半年,广州两家大型超市(百佳和万佳)几乎比邻而设,相同业态进行价格竞争,最后降到了烤鸡8毛钱一只,鸡蛋1毛钱一斤,引来顾

7、客疯狂抢购,不仅扰乱了商业秩序和交通秩序,也对周边众多中小零售企业的经营造成重大打击。,第二节 流通政策体系流通竞争政策,2.有效竞争 判定标准: 结构基准 市场上存在相当多的卖者和买者 任何卖者和买者所占的市场份额都不足于控制市场 新企业能够在市场上出现 行为基准 厂商间不相互勾结 厂商不使用排外的、掠夺性的或高压性的手段 在推销时不搞欺诈行为 不存在有害的价格歧视 竞争者对于其对手是否会追随其价格调整没有完全的信息 绩效基准 存在改进技术、提高商品或服务质量的压力 当生产成本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价格能自动向下调整 存在向最有效的适度规模发展的意向,第二节 流通政策体系流通竞争政策,我国当前社

8、会经济进入新的时期:工业化程度不断深化、生产日益规模化、消费日益多样化、供求关系发生根本转变、原生产主导型转变为流通主导型、流通业地位日益提高。 流通领域的竞争现状: 流通产业集中度低、缺乏规模经济性; 流通竞争秩序混乱、过度竞争与限制竞争行为并存。 垄断行为既有经济性垄断,又有行政性垄断。经济性垄断处于萌芽阶段。 长期陷入“集中度低过度竞争”的死循环。,第二节 流通政策体系流通竞争政策,(三)流通竞争政策的展开 1.反垄断法 主要措施:一是控制市场结构;二是控制市场行为 控制流通业市场结构的主要办法: 降低企业的市场集中度或抑制其集中度的上升 降低市场进入壁垒或抑制其壁垒提高 降低商品或服务

9、差别化的程度 控制流通业市场行为的主要办法: 干预企业确定价格的方式 干预商品或服务非价格竞争的程度 反对压制竞争对手的行为,第二节 流通政策体系流通竞争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2008年8月1日开始执行)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垄断协议 第三章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第四章 经营者集中 第五章 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 第六章 对涉嫌垄断行为的调查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则,第二节 流通政策体系,我国反垄断法涉及流通领域的规定主要包括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滥用行政权力排除与限制竞争三个部分的内容。

10、 (1)垄断协议 反垄断法禁止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的垄断协议包括:(1)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2)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者销售数量;(3)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3)限制购买新技术、新设备或者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4)联合抵制交易。 反垄断法禁止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的垄断协议: (1)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 (2)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第二节 流通政策体系流通竞争政策,(2)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反垄断法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从事下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1)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 (2)没有正当理由,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

11、售商品; (3)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 (4)没有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者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 (5)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时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 (6)没有正当理由,对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差别待遇。,第二节 流通政策体系流通竞争政策,(3)滥用行政权力排除与限制竞争 反垄断法中规定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定或者变相限定单位或个人经营、购买、使用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商品。 另外,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滥用行政权力,实施下列行

12、为,妨碍商品在地区之间的自由流通:(1)对外地商品设定歧视性收费项目、实行歧视性收费标准,或者规定歧视性价格;(2)对外地商品规定与本地同类商品不同的技术要求、检验标准,或者对外地商品采取重复检验、重复认证等歧视性技术措施,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3)采取专门针对外地商品的行政许可,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4)设置关卡或者采取其他手段,阻碍外地商品进入或者本地商品运出;(6)妨碍商品在地区之间自由流通的其他行为。,第二节 流通政策体系流通竞争政策,2.反不正当竞争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于1993年9月2日由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于同年12月1日起施行。 反不正当竞争法宗旨是为

13、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广告法 广告法的宗旨是为了规范广告活动,促进广告业的健康发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发挥广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积极作用,自1995年2月1日起施行。广告准则、广告活动。 4.商标法 商标法的宗旨是为了加强商标管理,保证商标专用权,促使生产者保证商品质量和维护商标信誉,以保障消费者的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自1983年3月1日起施行。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进行了第二次修正。,第二节 流通政策体系流通竞争政策,二、流

14、通促进政策 流通促进政策:是基于工业化、城市化等现代化进程的要求,调整流通业结构,不断提高流通业组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促进流通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政策。 (一)促进中小流通企业政策 资金扶持、健全服务体系、经营管理和技术援助。 (二)流通组织化政策 首先要制定和实施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法、公司法、证券法等,鼓励建立现代流通企业,并使其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其次是鼓励通过兼并、重组、连锁经营等方式,实施流通领域的大企业、大集团战略; (三)城市商业街的改造振兴政策 商业街是指众多不同规模、不同类型商店有规律排列组合的商品交易场所,其存在形式分别为带状商业街与环形组团式商业街,其划分有综合性商

15、业街和专业型商业街。,第二节 流通政策体系流通促进政策,近几年来,我国颁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法律和法规,2005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若干意见,2005年10月商务部也颁发了关于促进中小流通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中小流通企业改革与发展给予政策支持,解决融资渠道单一的问题,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第二节 流通政策体系流通促进政策,三、流通国际化政策 (一)流通领域对外开放的历程 1.尝试阶段(1978-1992年7月) 中国政府禁止外商在中国开办独资或合资的商业企业,但是,允许外商投资的生产企业在中国国内销售

16、合同比例内的产品。 2.限制阶段(1992年7月-1999年6月) 1992年7月,国务院批准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大连、青岛6个城市和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5个经济特区各试办1-2个中外合资或合作经营的商业零售企业,项目由地方政府报国务院审批。(批准20家,实际进入了277家,大多是著名跨国公司,主要进入经济发达地区) 3.规范管理试点阶段(1999年6月-2004年12月) 1999年6月国家经贸委与外贸部联合发布了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试点办法 ,大大扩展了引进外资商业的地域范围,开放了批发业,首次有条件地允许外资控股商业企业等。 4.全面对外开放阶段(2004年12起至今) 2005年批准外资商业企业1027家,其中外商独资企业625家,571家外资批发企业。2007年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联合分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第二节 流通政策体系流通国际化政策,(二)流通领域对外开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外资准入项目多头审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