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伟业幼儿教师语文素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96890-章节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270878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PPTX 页数:408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伟业幼儿教师语文素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96890-章节_第1页
第1页 / 共408页
东伟业幼儿教师语文素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96890-章节_第2页
第2页 / 共408页
东伟业幼儿教师语文素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96890-章节_第3页
第3页 / 共408页
东伟业幼儿教师语文素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96890-章节_第4页
第4页 / 共408页
东伟业幼儿教师语文素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96890-章节_第5页
第5页 / 共4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伟业幼儿教师语文素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96890-章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伟业幼儿教师语文素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96890-章节(4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教师的语文素养,学习情境一 古典启蒙教育 学习情境二 唐诗宋词元曲名篇赏析 学习情境三 教师的语言表达 学习情境四 魅力汉字 学习情境五 儿歌概述 学习情境六道德经 学习情境七 论语带给我们的思考 学习情境八 庄子的思想 学习情境九 外国文学 学习情境十 应用文体写作 学习情境十一 励志名言 学习情境十二 教师基本素养 学习情境十三 孝经,学习情境五 儿歌概述,内容提示 儿歌是以简明的韵语写成,适合婴幼儿听赏念唱的简短的、口头传唱的歌谣体诗歌。儿歌符合婴幼儿的理解能力、心理发展的特点,它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婴幼儿,也是幼儿教师所必须掌握的文学素养。,学习单元1.1 三字经的故事 学习单元1.2

2、 走进百家姓,学习情境一 古典启蒙教育,学习单元1.1 三字经节选,【内容提示】 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三字经早就不仅仅属于汉民族了,它有满文、蒙文译本。三字经也不再仅仅属于中国,它的英文、法文译本也已经问世。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已经有几百年历史的三字经依然有着

3、巨大的生命力。在过去,包括章太炎在内的有识见的学者,多有致力于三字经的注释和续补者。模拟三字经形式的读物,如女三字经、地理三字经、医学三字经、西学三字经、工农三字经、军人三字经、佛教三字经、道教三字经层出不穷,风靡天下。三字经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三字经有很多版本,因为每一朝结束以后,后一朝代都会把前朝的历史编写进去。另外的版本,可作他山之石。其实最老的版本到宋朝就结束了。 三字经堪称“蒙学之冠”。,1.1.1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对传统启蒙文学的兴趣,达到通读,准确解释的目标。 2.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精神,做好中华文明的传承。 1.1.2学习任务 学习思考三字经中的经典故事,客

4、观分析三字经中一些迂腐的封建意识。,1.1.3任务实施 【经典素材】 片段一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孟母教子的两个小故事,一个说的是孟子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孟子的母亲就把家搬到了父亲的墓地附近,以自己知道的知识教育孟子。由于经常有人出殡,办丧事,小孟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就受到了熏染。所以,小孟子从小就学人家哭丧。孟母看了心想:这不是一个适合居住的地方啊!于是,孟母又一次搬家,搬到了集市边上,因为小贩们都想赚钱,拼命招揽生意,小孟子没事干,也学着小贩们一样大喊大叫,

5、讨价还价,孟母看了更着急了。于是孟母又一次搬家了,这一次搬到一所学堂的附近,弦歌不绝,书声朗朗。孟子受到了学校的熏染,从此开始学打躬、作揖,因为这是师生之间的规矩。又凭耳朵听在那儿学着背书,言行也变得彬彬有礼。孟母说:“这才是理想的地方啊!”,另一个故事说的是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有一次,他逃学回到家中,孟母生气地说:“还没放学,你怎么就回来了?”孟子不敢作声。孟母生气地把织布机上的梭子折断了。她说:“梭子断了,布就不能织了,学习也一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才能获得成功。”孟子听了母亲的话,从此努力读书,成为了一个伟人。,片段二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

6、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片段三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解释:老师家长反复讲了许多道理给孩子,只是告诉孩子们,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而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是一定要后悔的。,片段四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解释:蚕吐丝以供我们做衣料,蜜蜂可以酿制蜂蜜,供人们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真不如小动物。,片段五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解释:晋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片段六 读史者,考实录

7、。通古今,若亲目。 解释:读历史的人应该更进一步地去翻阅历史资料,了解古往今来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象是自己亲眼所见一样。,【各抒己见】,1.试想一下孟母如果不经过“三迁”孟子还会成为有这样一位伟大的儒家大师? 2.谈谈在学习方面你对勤学刻苦的理解。 3.你对幼儿学习三字经有何看法?,【素养训练】,阅读下面短文,将你的所思所想写成一篇500-600字的短文。 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位总统。他是孩子的时候,父亲送给他一把斧子。结果他砍掉父亲的两棵樱桃树。 他父亲回来了,非常生气。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谁砍了我的树,我要狠狠揍他一顿。” 他父亲到处询问。当他问儿子时,华盛顿开始哭了起来。 “我砍了你的树

8、!”华盛顿和盘托出。 父亲抱起他的儿子说:“我好聪明的孩子,我宁愿失去一百棵树,也不愿听你说谎。” 华盛顿14岁时在自家的后院里栽了一棵苹果树。他父亲见到后对他说:“你若想吃到苹果,就应该把它种在有阳光的地方,并且不断给它浇水施肥。”在转身离去的时候,父亲又加了一句:“如果你帮助别人得到了他想要的,你就能得到你想要的。”,学习单元1.2 百家姓节选,【内容提示】 百家姓是中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与三字经千字文相配合,成为中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该书颇具实用性,熟悉它,于古于今

9、都是有裨益的。 百家姓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流传至今,影响极深:它所辑录的几个姓氏,体现了中国人对宗脉与血缘的强烈认同感。姓氏文化,或谱牒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是世界上“寻根意识”最重的族群。,1.1.1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对传统启蒙文学的兴趣,达到通读,发音准确的目标。 2.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精神,做好中华文明的传承。 1.2.2学习任务 学习思考百家姓中的姓氏起源发展。,1.2.3任务实施 【经典素材】 片段一 赵钱孙李 片段二 蒋沈韩杨 片段三 上官欧阳 片段四 东门西门,【各抒己见】,1. 你知道你们班的同学都姓什么吗?统计一下你们班有多少个姓氏。 2. 你还

10、知道百家姓中都有什么姓氏?说给大家听。,【心灵感言】,姓氏,是姓与氏的合称,是标志家族系统,表明血缘关系的符号,是人的根。每一个人都有姓氏,中国人由于历史的传统文化和文化背景,尤其重视姓氏,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每一种姓都包含其独特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一种姓都有其代表人物,并没有贫、高、低、富、贵、贱之分。中国的姓氏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姓氏也是对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心灵感言】,姓氏,是姓与氏的合称,是标志家族系统,表明血缘关系的符号,是人的根。每一个人都有姓氏,中国人由于历史的传统文化和文化背景,尤其重视姓氏,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每一种姓都包含其独特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一

11、种姓都有其代表人物,并没有贫、高、低、富、贵、贱之分。中国的姓氏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姓氏也是对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素养训练】,说出几个和你姓氏相同的名人的名字,并把他们的故事说给同学听。,学习情境二 唐诗宋词元曲名篇赏析,【内容提示】 本单元我们学习诗、词、曲。 唐诗、宋词、元曲可以说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三座高峰。 学习单元2.1 唐诗二篇赏析 学习单元2.2 宋词二篇赏析 学习单元2.3 元曲二篇赏析,学习单元2.1 唐诗两篇赏析,1.1.1 学习目标 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1.1.2 学

12、习任务 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学习赏析诗歌,掌握赏析诗歌的技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1.1.3 任务分析 诗歌是最早出现的文学体裁,有着和其他题材截然不同的特点。诗歌通过形象反映生活,通过意境表达思想,语言精练含蓄,具有音乐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小组合作精神,提高探究能力。,1.1.4 任务实施 【名人名言】 1.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2.杜诗佳处,有在用字造意之外者,惟虚心讽咏乃能见之。 朱熹 3.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事实聚焦】,千年前的大唐盛世,是一个神话般瑰丽辉煌的时代,她的光芒像一轮新生的太阳笼罩着世界的东方,又以海一

13、样博大的胸怀容纳着九夷四蛮的各族人民,都城长安也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国际性大都市。所以,也只有在唐朝,才会有那么多熠熠生辉的诗篇,有的如出水芙蓉般清丽,有的似气吞山河般雄伟,有的像交响乐般激昂这才是真正的诗,是像天山雪莲一样难得的思想精华。,【经典素材】,片段一 将 进 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

14、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片段二 咏 怀 古 迹 (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时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各抒己见】,李白、杜甫同是唐代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被后人合称为“李杜”。二人性格迥异,李白狂放不羁,仰天长啸“我辈岂是蓬蒿人”;杜甫悲天悯人,真情流露“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可二人是亲密好友,因为他们二人共同追求着人世间一种永垂不朽的东西诗文。结合你以前学习过的李白、杜甫的诗歌,谈谈你更喜欢谁的诗歌,并指出具体原

15、因。,【心灵感言】,上天给了我们百年的时间,同样上天也只给了我们百年的时间。不管你处在安定富饶的盛世,亦或是战乱频仍的荒年,生活终归要继续;不管你身处顺境,万事顺遂;亦或是身陷囹圄,走投无路,生活依然要继续。所以,当你抱怨苍天不公、前途无依时,看看李白的诗篇,同“诗仙”李白一起举杯邀月,用豪迈豁达化解苦痛;当你感叹时运不济、壮志难酬时,读读杜甫的作品,同“诗圣”杜甫一起,无论穷与达,始终胸怀百姓,兼济天下。,【素养训练】,一、朗读将进酒,回答下面的问题。 1.李白是“诗仙”,也是著名的“酒仙”。文中的哪些内容表明李白爱喝酒? 2.这首诗的基调是什么?试结合文中的词语、句子加以分析。 二、杜甫的

16、咏怀古迹(其三)被誉为咏昭君诗中的绝唱,试与下面白居易的王昭君(二首)比较,说说两者在风格上有什么异同。 王昭君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其二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三、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连绵的画卷,请你根据课上所学内容,将咏怀古迹(其三)改写为一篇写景短文,不少于300字。,学习单元2.2 宋词两篇赏析,2.2.1 学习目标 1.了解词人及其作品的艺术风格。 2.深刻体会词中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2.2.2 学习任务 认识并体会宋词婉约和豪放的风格特点,提高学生对宋词的认识。,2.2.3 任务分析 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有人曾说“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