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语文版九上泊秦淮课件2012语文版九上泊秦淮课件2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269499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4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语文版九上泊秦淮课件2012语文版九上泊秦淮课件2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2语文版九上泊秦淮课件2012语文版九上泊秦淮课件2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2语文版九上泊秦淮课件2012语文版九上泊秦淮课件2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2语文版九上泊秦淮课件2012语文版九上泊秦淮课件2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2语文版九上泊秦淮课件2012语文版九上泊秦淮课件2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语文版九上泊秦淮课件2012语文版九上泊秦淮课件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语文版九上泊秦淮课件2012语文版九上泊秦淮课件2(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泊秦淮,唐 杜牧,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理解作者忧国忧民之情,认识反动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本质。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请你参与,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秦淮河吗?,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 节选自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秦淮河自古为金陵(今南京)胜地:歌楼舞榭,鳞次栉比;画船游艇,南来北往。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酒楼上正在唱着玉树后庭花,触景生情,由过去

2、的历史想到当前的现实,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七绝。,背景资料,当时,唐王朝已经衰败,内部有军阀割据,外部有敌人侵扰,人民生活非常困苦,政治上已经出现严重危机。但是统治集团还在尽情享乐,过着极端腐化的生活。 杜牧这首诗就是借历史事实,讽喻当世,既以愤怒的心情对统治者的荒淫进行揭露,又以沉痛的语调向他所属的阶级发出警告。,作者简介,杜牧(803-约852年),唐朝文学家,字牧之。诗文中多讽喻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之为“小杜”。有樊川文集。,文学常识填空,“大李杜”指: “小李杜”指:,李白 杜甫,李商隐 杜牧,把握诗歌的节奏,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泊

3、秦淮 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烟雾和月色笼罩着(秦淮河)的水和沙, (船只)夜晚停泊在靠近河边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国的悲和恨, 对岸酒楼里还唱着玉树后庭花。,自主学习1:赏析1、2句。 结合书下注释,思考下列问题。,1、第1、2两句是写什么的?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你觉得这两句中哪些词用得好?说说你的看法。 2、第2句写了近酒家之后看到的景象吗? 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 笼 笼:笼罩。用“笼”字写轻轻的暮霭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沉寂的沙滩,表现了一种空冷愁寂

4、的情调,这是诗人带着吊古怀今的情怀游览六朝金粉繁华胜地的特殊感受。,2、第2句写了“近酒家”之后看到的景象吗?,没有。 这里只点明了看到了“酒家”,至于酒家是灯红酒绿,还是顾客癫狂暴饮,这些都留给读者去联想,去补充。时间、地点、人物都在这里作了交代,为后两句作了铺垫。,自主学习2:赏析3、4句。 结合书下注释,思考下列问题。,1、“商女”和“后庭花”指什么? 2、“犹唱” 是什么意思?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1、“商女”和“后庭花”指什么?,商女:指歌女,旧时以歌唱为业的女子。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作的歌曲,歌词极其绮艳轻荡,被后人称做“亡国之音”。,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

5、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可是陈后主依然沉溺在歌声女色之中,终于被俘亡国。,2、“犹唱” 是什么意思?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犹唱”“:还在唱。 诗人在这里用了曲笔。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应该是那些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的达官贵人。 从字面上看是批评歌女,实际上是批评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不知:凸现诗人的感慨之深; 犹:凸现诗人的忧愤之切。,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接抒写其事其情的笔法,叫做曲笔。曲笔,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用曲笔来抒写感情,可以使诗歌的抒情更为婉转、含蓄

6、、意境深邃,倍增哀乐。,不能或不便直接评价,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探讨本诗的主题思想。,主题思想:诗人借古讽今,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小结,这首诗写诗人所见所闻所感,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缜密。全诗景、事、情、意融于一炉,景为情设,情随景至。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感情深沉,意蕴深邃,被誉为唐人绝句中的精品。,学习迁移:,欣赏一些借古讽今的诗,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