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269034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3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吉林省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吉林省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吉林省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吉林省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pdf)(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梅河口市第五中学 20182018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语文试题 第卷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长期以来,人们常将“三纲”与“五常”并称,简称“纲常”。但“常”与“纲”却有 不同。“三纲”是对君臣、父子、夫妻三伦政治、社会、家庭地位的主从、高低、尊卑的某 种定位;而“五常”则是五种基本的道德原则,是对一切社会阶层的要求。性质大不一样。 比较而言,“纲”以定尊卑,“常”以扬德性。“常”的本意是“永恒”、“不变”,即任 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无需改

2、变的道德原则。 “三纲”与“五常”在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首次提及。班固白虎通德论对 “五常”也有较为详细的阐述。概括而言, “仁”就是关爱他人, “义”就是行为适当, “礼” 就是行事有矩,“智”就是遇事不惑,“信”就是诚信不移。这应该是迄今对“五常”最早、 最完整的解释。另外,按孟子的“四端”说, “仁”是“恻隐之心”, “义”是“羞耻之心” , “礼”是“辞让之心”,“智”是“是非之心”,“信”没有提到。但在孟子看来,人能够 具备这四种“心”,已是足够的善。孟子用的大致属于道德心理学的解释。可以看出,“五 常”中的任何一常都值得提倡。如“仁”,无论是“不忍也,施生爱人也”,还是“好生恶

3、死”,抑或是“恻隐之心”,这是普适性的道德原则。其他四常无须举例。以此而言,这确 是任何时代都适宜的“恒常之道”,今天仍然没有过时。 古人以“礼乐”治国,他们认为“三纲”和“五常”都是“礼”的一部分。董仲舒提出 的“三纲五常”、白虎通德论提出的“三纲六纪”等都属于“礼”。朱熹论语集注 中认为“三纲五常”作为根本的伦理道德原则是不会变的,所变的只是制度和形式。 “三纲” 属于伦理制度,是可变的;而“五常”属于道德原则,具有稳定性。中国古代的思想家由于 时代的局限,将“礼”的总原则和“礼”的具体形式混到一起。后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也 不加区分地批判“三纲五常”,五四时期的很多思想家就犯了这样的错误

4、,这是不利于清理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遗产的。 中国传统道德范畴非常广泛,远非“三纲五常”所能涵盖。像墨家的“兼爱”、道家的 “自然”、佛教的“慈悲”就不在“三纲五常”的范围。儒家的伦理规范有很多出自“五常” 的系统或与之相关,如仁可对应诚、恕、慈、宽;义可对应公、志、勇、刚;礼可对应让、 恭、孝、俭、惠;智可对应和、敏;信可对应忠、毅,等等。但还有很多规范在这个系统以 外,像乐、忧、贞、温、直、中、廉、节、健、合、良知、正心,等等,还可以找出很多, 用现代的伦理学分类,这些道德规范既有公德,也有私德,既有德性伦理,也有规范伦理, 很多范畴都是中性的, 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建设中国

5、现代道德文明的重要 资源。 2 两千多年来,封建专制制度最大的缺失就在于维护等级和特权,践踏人的个性和尊严,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也深刻地打上了这一时代的烙印。 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 存亡的关头,人们反思传统,看到传统的不足,甚至不惜用全盘否定的方式来激发国民的觉 醒,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今天的中国,正走上民族复兴的道路,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文 化的复兴。尽管对传统还要批判地继承,但不能只破不立,不能只见糟粕,不见精华。 (摘编自刘立夫、李玲“三纲五常”中的精华与糟粕,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三纲五常”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期以来,人们常常将“三纲五常”简称为“纲常”,而实际上“

6、纲”与“常”的性 质却大不一样,“纲”属于伦理制度,而“常”则是道德原则。 B“三纲”是从政治、社会和家庭三个方面规定君臣、父子、父亲的关系,“五常”则 是对一切社会阶层的人们在道德原则上进行普遍性要求。 C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到了“三纲”和“五常”,班固则对“五常”作了较为详 细的阐述,这应该是迄今对“五常”最早最完整的解释了。 D在对“五常”的解释中,孟子与班固不同,他的解释立足于“四端说”,大致属于道 德心理学的解释。他认为人具备四种“心”,已是足够的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班固提出的“三纲六纪”都属于“礼乐”治国中的“礼” 的范畴,这

7、个“礼”不同于“五常”中的“礼”。 B认为“三纲五常”改变的只是制度和形式,不变的是作为根本的伦理道德原则,这是 错误地将“礼”的具体形式和“礼”的总原则混到一起。 C虽然“五常”系统派生出儒家伦理规范,但还是很多儒家伦理规范在“五常”之外, 它们既有公德,也有私德;既有德性伦理,也有规范伦理。 D中国传统道德范畴很广,“三纲五常”无法涵盖,墨家的“兼爱”、道家的“自然”、 佛教的“慈悲”等虽不属于它,却又都属于中国传统道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中国古代思想家较为详细的解释阐述,“五常”便成为普适性的道德原则,它也 是任何时代都适宜的“恒常之道”,到今天仍然还没有过

8、时。 B“三纲五常”是在封建专制制度基础上形成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自然也打上了时代 的烙印,因曾维护封建专制社会的等级和特权而遭到批判。 C在特定历史时期,出于唤醒国民的需要,我们可以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但在中华民 族走上复兴之路的今天,我们对它既要批判,更要继承。 D本文从“纲”“常”说起,谈到古人的相关解释,指出人们错误地批判“三纲五常” 的原因,明确中国传统道德的范畴及我们对其应持的态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两弹一星”郭永怀 3 胡晓青 他为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 他以赤子之心报效祖国, 为中国上世纪六七 十年代在核事业尖

9、端技术方面取得非凡成就付出了生命。 他就是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 “两 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 郭永怀 1909 年 4 月 4 日出生于山东荣成县一个农民家庭。 1933 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 后来在西南联大改学航空工程。 1939 年,他考上了中英“庚子赔款”留学生,因故不能成行。翌年 9 月到加拿大多伦 多大学留学, 他仅用半年时间就取得了数学硕士学位。 接着他选择了空气动力学中最难的课 题“跨声速流动的不连续解”作为博士论文研究方向。1941 年 5 月,他来到当时国际空气 动力学的研究中心美国西岸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 在航空大师卡门教授的 指导下工作。从此

10、,郭永怀开始了最艰苦的研究工作,通过四年多的辛勤劳动,郭永怀重于 在跨声速流动的研究上取得重大成就。1945 年,他以坚强的毅力,出色地完成了有关跨声 速流动不连续解的出色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钱学森评价道:“郭做博士论文,找了一个 谁也不想沾边的题目,但他孜孜不倦地干,得到的结果出人意料。” 1946 年,西尔斯在康奈尔大学创办航空研究院,特聘郭永怀前去参加业务领导工作。 于是,郭永怀成了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院的主持人之一。1949 年,郭永怀为解决跨声速气 体动力学的一个难题,探索开创了一种计算简便、实用性强的数学方法奇异摄动理论, 这一理论在许多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正是因为在跨声速流

11、与应用数学方面所取得的重 大成果,郭永怀很快就闻名世界。当时人类虽已实现了飞行的梦想,但飞行速度并不理想。 而解决“声障”问题是提高飞机飞行速度的难关。郭永怀和钱学森经过拼搏努力,不久就合 作拿出了震惊世界的重要论文,首次提出了“上临界马赫数”概念,这一概念还得到了实验 证实,为解决跨声速飞行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国外工作期间,郭永怀一直在等待机会,渴望用平生所学为祖国服务。抗美援朝战争 结束后,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终于出现了这个机会。这时,郭永怀毅然放弃了国外的优越 条件与待遇,与夫人李佩于 1956 年 11 月回到阔别 16 年的祖国,并立即投身于轰轰烈烈的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12、“作为新中国的一个普通科技工作者,我只是希望自己的祖国早一天强 大起来,永远不再受人欺侮。”郭永怀说。 1960 年 7 月,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决定撤走在华的核工业系统的全部专家,随后 又停止供应一切技术设备和资料。中国决定自行研制核武器,郭永怀担任九院的副院长。当 时九院的首要任务就是在一无图纸,二无资料的情况下,迅速掌握原子弹的构造原理,开展 理论探索和原子弹的研制工作。 从外貌看,郭永怀身体瘦弱,不到半百已双鬓斑白,平时不苟言笑,总爱沉思。而他工 作起来,精力却是超人的。1963 年,迁往海拔 3000 米以上的青海基地后,他与许多同事都 有了高原反应。为了及时研究新情况,郭永怀频繁

13、往来于北京和基地之间,每次都会增加身 体的不适应,严重损害了健康。有人劝他少跑一些,但他为了工作全然不顾。周恩来叮嘱郭 永怀等科学家尽量不要乘飞机,郭永怀为赶进度仍经常飞来飞去。1968 年 12 月初,他在青 4 海基地发现一个重要数据,急于赶回北京研究,便搭乘了夜班飞机。12 月 5 日凌晨,飞机 飞临北京机场,距地面约 400 米时,突然失去平衡,偏离跑道,扎向 1 公里外的苞米地,腾 起一团火球!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寻找到郭永怀时,发现他和警卫员紧紧地抱在一起。当人们 费力地将他们分开时, 一叠纸, 从两人紧贴的胸部掉了下来是那份无比珍贵的热核导弹 试验数据!焦黑难辨的尸体,完好无损的手稿

14、面对这种情形,所有前来接应的士兵当场 跪地痛哭 而此时,他的妻子李佩却被诬陷为“美国特务”,正在接受所谓的政治审查。那天,她 没有流泪,只是凝望着窗外,长久地,一言不发。 在郭永怀牺牲后第 22 天,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接着,在他牺牲不到两 年的 1970 年 4 月 24 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为了表彰郭永怀的功绩,中华人民 共和国内务部于 1968 年 12 月 25 日授予郭永怀烈士称号。1999 年,他被追授“两弹一星” 功勋奖章。 郭永怀,永怀赤诚;后来者,永怀感佩。 (摘编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她很少提起郭永怀。 “两弹一星”奖章捐给了中国科技大

15、学;他的遗物,也悉数捐给 了力学所。她只是固执地守着 60 年不变的家,哪儿也不去。有个学生这样回忆: “多少年过 去了我才明白,李佩老师所从事的、竭尽身心的教育工作,其实是郭先生事业的延续,郭、 李实际是一个人。 ” (摘自段雨做个铺路人 ) 在核弹武器化的后期研究中,郭永怀相继提出了一些主张,见解独到,后来的实践一 次又一次地证明了郭永怀这些主张的科学性和严密性。1966 年 10 月 27 日,中国第一颗装 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爆炸成功。1967 年 6 月 17 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摘自中国现代科学家(六) 纪念邮票发行资料)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

16、项是(3 分) A在航空大师卡门教授的指导下,郭永怀选择了鲜有人涉足的“跨声速流动的不连续解” 作为博士论文。通过四年的努力,攻克了科学难题,获得博士学位。 B郭永怀探索开创出了奇异摄动理论,在此基础上,于钱学森一起拼搏努力,首次提出 的“上临界马赫数”概念,为解决跨声速飞行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C本文画线的语句,在细节描写中还有对比的笔法,展现了郭永怀于警卫员在生命危急 关头,竭尽全力保护核导弹试验数据的光辉事迹,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D郭永怀牺牲后,妻子李佩无比坚强,她化悲痛为力量,继续着丈夫的事业。几十年来, 固守着他们的家。从这个角度上说,两个人始终在一起,从来没有分开过。 5本文用了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4 分) 6 “后来者,永怀感佩” ,作为“后来者” ,我们对郭永怀的哪些精神应“永怀感佩”?请结 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5 分) 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何处是归宿? 张云飞 “我要在对面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