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重点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258453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重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各章节重点难点一、教育研究概述(4个要点)1、教育研究的类型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依据研究方法的不同来划分的(6个要点)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研究对象不同事物、现象的意义及特征(性质)有关因素在数量上的变化以及对研究对象的影响研究情境自然在操纵和控制下研究方法整体研究、描述分析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本质归纳:从特殊事例中归纳出一般的原理演绎:从一般原理推广到特殊事例目的理解教育现象确定关系、影响、原因结果较主观,受到材料真实性、逻辑性影响更接近科学,具有较高的确定性2、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4个要点)(1)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尊重事实,一事物的本来面目为依据,反对主观臆测,王子论断。她是科研

2、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2)创新性原则:指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应该在借鉴和继承前人或他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在教育研究中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或结论,产生新的认识,文人们提供新的知识。(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从教育的实践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形成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并努力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的研究,以推动教育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4)伦理原则:要求研究者的科研活动应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不侵犯研究对象或研究参与者的权益,避免对其造成身心伤害。3、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6个)(1)选题阶段(2)研究设计阶段(3)搜集资料阶段(4)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5)撰写研究报告阶段(6)总

3、结与评价阶段4、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4个)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实验研究方法(前试验、准实验、真实验)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定性)、内容分析法(定量)二、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5个要点)(一)选题的主要来源1、社会变革和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者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二)选题的基本要求1、问题本身要新颖、有研究价值新颖表现在:(1)课题内容是前人未涉及或者探讨不深入的(2)课题研究角度不同与以往研究(3)研究方法上有创新之处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4、和事实依据3、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4、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三)教育研究假设涉及的主要变量(1)研究假设是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时的理论,是对研究课题设想出的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结论或答案(2)自变量=刺激变量=输入变量=实验处理,事实严重对实验对象发生影响的因素和实验对象在这些影响下发生变化的因素。(3)因变量=反应变量=输出变量=实验结果,是通过自变量的作用而产生变化的结果因素,是实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4)无关变量=干扰变量,是指除自变量意外,一切可能影响因变量、因而对实验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变量。(四)选择研究对象(抽样)1、总体、样本和抽样的概念(1)总体:研究对象的全体。凡是在某一相同性质上

5、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它成为突击研究对象时,就叫做总体。(2)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能够代表性的一本分个体,也称为样组。 样本所包含的个体的数量叫样本容量。(3)抽样: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目的是用一个样本去得到关于这个总体的信息及一般性结论,从样本的特征推断总体,从而对相应的研究作出结论。2、抽样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如抽签、随机数目表,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均等。简单易行,适用于总体异质性不是很大却样本数较小的情况。当样本规模小时,样本的代表性差一些。(2)随机系统抽样,也叫等距抽样、机械抽样。先将总体各个观测单位按

6、某一标志排列编号并分成数量相等的组,使组数与样本数相同,然后从每组中依照事先规定的机械次序抽取对象。(抽样比率的计算公式:k=N/n,k为抽样间距,N为总体规模,n为样本规模)(3)分层随机抽样:也成类型抽样,配额抽样。将总体按照一定标准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型,然后再依据事先确定的样本大小及其各层次类型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提取一定数目的样本单位。(4)整群随机抽样:抽样的单位不是单个的个体,而是成群的个体。(5)有意抽样法。即按照研究者一定的目的要求去抽取样本,也叫有偏的抽样。(五)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1、选题价值论证2、先关研究文献综述3、课题研究基本思路论证4、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5、课题

7、研究可行性论证三、教育文献检索(4个要点)(一)文献的作用1、全面正确的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帮助研究人员选定课题和确定研究人员2、为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方法3、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二)比较教育文献的种类比较教育文献的种类教育文献的种类定义分布评价一次文献原始文献直接记录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创造性,有很高的参考和借鉴价值;但储存分散,不够系统二次文献检索性文献加工整理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报告性,汇编性和简明性三次文献参考性文献广泛深入研究动态总数、专题评述、进展报告、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以及专题研究报告综合性、浓缩性和参考性(三)比较教育文献检索的主

8、要方法比较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教育文献检索的方法含义适用范围评价顺查法由远及近,由旧到新大的研究课题以及学术文献的普查可反映事物发展的全貌逆查法由近及远,由新到旧新文献的搜集,新课题的研究不太关注问题发展的历史渊源和全面系统,易漏检引文查找法(跟踪法)以已掌握的文献中所列的应用文献、附录的参考文献作为资线索有关研究领域中重要的、丰富的原始资料易受原作者引用资料的局限性及主观随意性的影响综合查找法(四)确认教育文献的真实性外审法(外部评价):指对文献本身真伪的鉴别,包括对作者真伪的鉴别和对文献版本的鉴别内审法(内部评价):对文献所载内容是否属实的鉴别。确定资料的准确性和价值,即文献资料本身的含

9、义、价值。四、教育观察研究(4个要点)(一)教育观察研究的优缺点见最后附录(二)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观察方式观察目的、内容和步骤优点缺点结构式观察明确获得详实的材料,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缺乏弹性、费时费力非结构式观察模糊较灵活获得材料不系统、不完整,难以排除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三)教育观察研究的实施程序(4点)1、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2、编制观察提纲,进入研究情境3、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4、分析资料,得出研究结论(四)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方法1、描述记录: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记录某种有价值的行为,不受时间和条件限制)、连续记录法(在一段时间内连续不断地记录)2、取样记录时

10、间取样: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取样标准来观察记录预先确定的行为是否出现次数的一种观察方法。Eg:每隔5分钟观察一下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事件取样:以特定的行为或事件的发生为取样标准,不受时间间隔和时段规定的限制,在自然情境中一旦所要观察的行为或事件出现,便立即进行观察记录。Eg:儿童的争执行为3、行为核对表:是将要观察的行为项目排列成清单式的列表,然后通过观察,检查喝多该行为是否呈现的一种方法当出现该行为时,就在该项上划。Eg:儿童的数数行为五教育调查研究(6个要点)(一)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6点)(1)确定调查课题(2)选择调查对象(3)确定调查方法和手段,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4)制定调查计划

11、(5)实施调查(6)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二)问卷的构成(4个)(附录一个问卷)(1)标题(2)指导语(3)问题(4)结束语问卷的指导语1、 应说明进行该调查的组织或个人的身份2、 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和用途3、 要交代清楚回答问卷中问题的要求和回答规则4、 保密性声明5、 文字表达上应简明扼要、措辞恰当、笔调亲切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1)明确问题范围(2)问题的内容符合该课题研究目的和假设的需要(3)问题的数量要适度。一份问卷的作答时间一般以30-40分钟为宜(4)问题的文字表达(5)问题的排列顺序要分类清楚、层次分明和合乎逻辑(6)应避免问题中隐含的心理因素而导致的负面影响(三)

12、结构性访谈和非结构性访谈访谈的类型含义评价结构性访谈1、 访谈者事先规定好访谈问题2、 被访谈者按标准回答问题1、 标准化程度高,便于统计2、便于比较分析非结构性访谈按一个粗线条式的访谈提纲进行的访谈1、 充分发挥主动性2、 可以拓宽和深入提问3、 灵活处理(四)比较定名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比率测量测量层次区别层次定名测量只能分类最低定序测量分类和排序稍高定距测量分类、排序和采用固定的间隔更高比率测量分类、排序、采用固定的间隔以及具有绝对零点最高(五)测量工具的评价指标1、效度:是测量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即测量的结果与所要达到的目标两者之间相符合的程度。效度就是指测量本身所能达到目标的有效

13、程度。2、信度:是测验所得分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指测量多次,测量的结果是一致的。而个人在数次接受同一测验时,获得的分数近似相同。几次测量的相关系数越高,信度越大。信度与效度的关系:信度与效度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具有效度的测量具有一定信度,而有信度的测量不一定具有效度。所以不能认为信度高就一定效度高;毫无信度可言的测量根本就谈不到效度。提高测验信度的方法:(1)增加题目难度(2)难度适中(3)内容同质(4)程序统一(5)时间充分(6)评分客观(7)被测者身心要正常3、 难度:测量项目的难易程度(一般用试题的得分率或答对率P表示)衡量的指标一般考虑两个方面:一个是通过试题的人数与总人数之比,多

14、用于选择题;另一个是被测者所得分数的平均值与该题的满分之比,多用于问答题。难度值越小,题目越南,一般认为难度在0.40.7之间较为适宜。4、区分度(鉴别度):是每一题目对所测量的心理特征(或学习成绩)的区分程度。等于高分组在特定题目上的平均得分减去低分组在该题目上的恶平均得分的差再除以该题目的满分值。(高、低分组人数比例各占总人数的27%)(六)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测量调查法的优缺点见最后附录六、教育实验研究(4个要点)(一)教育实验的准备阶段(教育实验研究的设计)1、陈述研究的问题并提出研究假设2、确定实验处理,处理即教育实验中所要操纵的自变量的变化3、列举群体、样本、试验单位、抽样方法及样本大小4、选择因变量及适当的测量手段5、判定需要控制的五官因素,选择控制方法,设计控制方法和预测控制的程度6、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并提出相应的统计假设(二)影响外在效度的因素1、测验的敏感性作用。前测与实验处理发生作用,并导致结果不能推广到未经过前测的群体中2、被试取样不具代表性。表现为取样偏差,被试取样没有代表性3、实验安排的副效应。指实验情境措施对被试的影响,比如霍桑效应4、多重实验处理的干扰。一个被试受两项或两项以上的处理,会产生一种后遗效应,导致不能推广到单独处理中(三)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的关系概念:内在效度: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