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_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培训教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251453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5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培训_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培训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企业培训_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培训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企业培训_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培训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企业培训_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培训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企业培训_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培训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培训_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培训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培训_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培训教材(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培训教材二00七年九月七日目 录第一章: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概述-1第二章: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10第三章:本质安全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46第四章:人员不安全行为的控制与管理-71第五章: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保障体系-111第六章:煤矿本质安全文化-132第七章: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评价-157第八章: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187第九章:煤矿企业本质安全管理实施方案-204努力了的才叫梦想,不努力的就是空想!如果你一直空想的话,无论看多少正能量语录,也赶不走满满的负能量!你还是原地踏步的你,一直在看别人进步。第一章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概述1.1 适用范围煤矿本

2、质安全管理体系适用于中国所有在建和生产煤矿安全管理。1.2 引用标准(1)煤矿安全规程(2)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5)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7)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8)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10)劳动法(11)煤矿救护规程(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1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15)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标准(1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17)煤矿地质测量工作暂行规定(18)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19)国家有关易

3、燃易爆化学物品及危险化学品存储场所的设计和设施配置要求(20)人因工程学中受限作业空间尺寸、通道空间尺寸、限定维修空间尺寸要求(21)中有关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规定(22)井工矿井的十三种矿图(23)国家有关放射装置的定期检验规定(24)中危险化学品的储运要求(25)中地质说明书的有关规定(26)国家有关事故调查组成员的规定(27)国家有关事故调查中对员工的处罚规定(28)中危险废物处置规定(29)国家有关安技措资金的提取标准(30)国有重点煤矿生产矿井质量标准化标准(31)有关机电设备防爆标准要求(32)中地面变电所标准(33)中地面建筑物设计和施工规定(34)防探水钻孔设计要求1.3 相关术

4、语(1)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2)风险: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组合。(3)危险源辨识:对煤矿各单元或各系统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中的危害因素的识别,并分析其产生方式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4)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大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估计和衡量。此过程往往伴随着对风险的排序、分级。(5)风险预控: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结果,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控制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危险源,预防风险的出现的过程。(6)危险源监测:在生产过程中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监测、检查,并及时向管理部门

5、反馈危险源动态信息的过程。(7)风险预警:对生产过程中已经暴露或潜伏的各种危险源进行动态监测,并对其风险大小进行预期性评价,及时发出危险预警指示,使管理层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的活动。(8)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又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指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员工的违规行为;而广义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既包括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也包括可能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管理者的违章指挥行为、不尽职行为。对煤矿的安全管理来说,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属于狭义的不安全行为,而管理者的不尽职行为则属于广义的不安全行为。(9)煤矿本质安全文化

6、:煤矿本质安全文化是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精神,并为广大员工所接受的安全生产价值观、安全生产信念、安全生产行为准则以及安全生产行为方式与安全生产物质表现的总称,是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灵魂所在。(10)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在煤矿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系统中已知的危险源进行预先辨识、评价、分级,进而对其进行消除、减小、控制,实现煤矿人-机-环系统的最佳匹配,使事故降低到人们期望值和社会可接受水平的风险管理过程。(11)管理对象:是管理对象单元的一种划分,是对危险源的总结和提炼,是通过管住管理对象实现对危险源的控制或消除。(12)管理标准:是一种标

7、尺,是管理对象管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消除或控制危险源的风险的最低要求。管理(对象)标准可以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行业有关标准和企业标准从严制定。(13)管理措施:是指达到管理标准具体方法、手段。(14)PDCA:是戴明提出的一种循环管理模式,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从管理的计划到改进是一种闭环的管理。 1.4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总要求煤矿建设本质安全管理首先要结合煤矿自身经济技术条件,尽量做到选用先进设备、合理工艺、科学的开拓布局和经济的资源开采,人员整体素质要不断提高,各环节做到科学、合理和优化,所有这些都有助于煤矿进行本质安全建设,而且有助于提高煤矿的本质安全可靠性。煤矿最好有质量标准化管理

8、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本质安全建设。1.4.1体系目标本质安全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以预控为核心的、持续的、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闭环式的安全管理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做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进而实现人员、机器设备、环境、管理的本质安全,切断安全事故发生的因果链,最终实现杜绝已知规律的、酿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煤矿生产事故发生的煤矿本质安全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员的本质安全。要求员工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较强的安全意识,具有良好的安全素质,不论在何时何地何种作业环境和条件下,都能按规程操作,杜绝“三违”,杜绝人为失误,实现人员的本质安全。实现人员无

9、失误,进而实现人员的本质安全是煤矿本质安全中的基础性环节。相对于物、系统、制度等三方面的本质安全而言,具有先决性、引导性、基础性地位。(2)设备的本质安全。一方面是对机器设备系统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要求,要求机器设备具有故障检测和安全防护功能,安全可靠性高;另一方面是要求,在使用过程中要确保机器设备正常运转不存在安全隐患,达到本质安全管理标准。(3)环境的本质安全。煤矿生产环境应符合安全规程和标准的要求,且作业环境整洁卫生。(4)管理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科学、简洁、完善、高效。管理体系应包括完备的管理标准体系、管理措施体系以及保障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切实落实到位的管理保障体系。管理标准应做到“每

10、一条已知规律的风险的产生原因,都应有相应的管理标准予以消除”;管理措施应能够做到“只要员工按照管理措施要求,尽职尽责,每一条管理标准都能够得到落实”;相应的监督保障体系和预警系统应保障:“每一项管理措施都有具体的人员负责,如果责任人失职,能够及时发现、制止,并有反馈信息”。1.4.2体系定位本质安全管理定位为: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根本目标的,以预控为核心的,以危险源辨识和本质安全管理标准、管理措施为基础的,与传统安全管理相比更有效、更科学、更系统的管理,使我国煤矿安全状况得到根本改善,达到国际先进安全管理水平。1.4.3体系文件1.4.3.1规章制度本质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是

11、煤矿各类规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矿应建立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所要求的各项责任制度,这些制度应该包含现有的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应该涵盖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并且形成一套完整的能切实保障安全生产的制度体系。本质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包括:(1)本质安全目标管理制度;(2)本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包括责任追究);(3)本质安全投入保障制度;(4)本质安全管理激励与约束制度(5)本质安全管理专家顾问制度;(6)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7)本质安全监督检查制度;(8)基于本质安全的矿用设备器材管理制度(包括采购、保管、使用、检查、维修、保养、报废);(9)基于本质安全管理的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含人员准入

12、;工作制度;本质安全教育、培训(含不安全行为矫正);入井人员管理制度;管理人员下井及带班制度);(10)本质安全文化建设保障制度;(11)事故应急救援制度;(12)煤矿认为需要制定的其它安全管理制度。1.4.3.2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手册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手册包括:(1)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基本知识手册(2)煤矿本质安全管理风险管理手册(3)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手册(4)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手册(5)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保障措施手册(6)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企业文化建设手册(7)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体系及标准手册(8)煤矿本质安全信息管理手册1.4.3.3程序文件本质安

13、全管理程序文件应该包括:(1)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工作启动程序;(2)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风险管理程序;(3)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程序;(4)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人员准入程序;(5)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程序;(6)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设置程序;(7)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程序;(8)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安全文化建设实施程序;(9)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安全运行检查与监测程序;(10)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制定、启动程序;(11)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内部评价程序;1.4.3.4记录煤矿应该根据需要,建立并保持必要的安全记录,用以证实其安全管理工作符合其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

14、,以及取得的实际成果。煤矿应该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安全记录的标识、保存(存放、保护)、检索、存档和处置。安全记录应建立纸质和电子两套记录系统,并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具有可追溯性。1.5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组成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包括风险管理、管理对象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与控制、组织保障管理、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和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151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危险源辨识的目的是在煤矿安全事故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实际的人员配备条件、机器装备条件、自然地质条件等,综合运用事故树分析法、安全检查表、问卷调查法、标准对照法以及工作任务分析等危险源辨识方法,系统地辨识存在于煤矿上的危险源以及其起因和后果。危险源辨识是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找到危险源才能确定管理对象,进而建立本质安全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政策和程序。本质安全管理要求煤矿建立煤矿危险源辨识的方法体系和煤矿危险源辨识的内容(如人的不安全因素危险源辨识、机器设备的不安全因素危险源辨识、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的不安全因素危险源辨识等)。辨识出的危险源根据风险评估进行分类管理,包括危险源的监测和监控。风险评估另外一层含义是危险源根据动态信息检测对危险源的安全风险程度进行定量评价,以确定特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