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三峡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236457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三峡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三峡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三峡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三峡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三峡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三峡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三峡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三峡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篇一:记承天寺夜游小石潭记重点复习记承天寺夜游小石潭记复习要点小石潭记问题探究1、课文描写景物,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是近。 点面结合。如写石:“下见小潭”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佁然不动”是静,“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是动。 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表面写鱼,实为写水,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如写水,“ 水尤清冽 ”是正面描写,而第二段文字表面上是写鱼,实质是写 水,完全是侧面描写。总之,作者抓住小石潭的

2、寂静凄清特点,写出了自己悲凉凄怆的感受。2、本文写作上最突出的特色是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请你就此做些品析。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通过写日光、鱼影、石头,用反衬手法突出潭水清澈、透明的特点。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这是全文揭示的主旨,画龙点睛的句子。它虚实相生,由景生情,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4、文中先后出现了两个”乐”字,却又以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收篇,你认为这样写矛盾吗?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你的理解。(2分) 答:这样写并不矛盾。文中两次写乐,一次是听到水声心生爱意而“乐”,一次是看到游泳鱼似在和游人逗乐而乐。但这种乐是

3、转瞬即逝的,被贬的柳宗元内心是寂寞悲凉的,作者因为当时谪居永州,满腹宏图大志不得施展,怀着一种愤懑不平的苦闷心情,再美的山水风光也难以排遣他内心的凄怆,所以寂寥无人的小石潭只会让他觉得不可久居。5、文中写景前后呼应,从文中找出两处来说说。 答:全石以为底与水尤清冽呼应,近岸,卷石底以出,与其岸势犬牙差互呼应,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与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呼应。6、作者开始时是怎样的心情?浏览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一乐一忧怎么解释?)答: 开始时他因听到清脆悦耳的水声而“心乐之”,观鱼时他觉得鱼活泼可爱,似与游者相乐,心情是愉悦的;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看到小石潭

4、四周凄清环境,不禁触景伤怀,联想到自己被贬的经历,内心的忧伤、凄凉便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心中无比悲痛。这可从文中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看出,所以作者的心情才会有由“乐”转“忧”。“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后,心中愤懑难平,充满抑郁,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记承天寺夜游问题探究1、说说下面哪句诗最能体现本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意蕴。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

5、疾西江月)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作者用“积水空明”四个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感;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参考:“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可能恰当一些(1分);因为积水空明”是写月光,“交横”是交叉错杂,表示有风。(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有合理即可。2、“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 作者要寻的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会蒙头大睡,肯定也在赏月,但在何处赏

6、月呢?因此要“寻”,其次,“寻”字有一种急欲找到内心的迫切感,写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3、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闲”?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念无与乐者”:可见其很少有人与他交游往来,“闲”。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在痛苦中又得到某些慰藉的甘味。5、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月光虽非夜夜明,竹

7、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6、仔细阅读上文及所给材料,说说“闲人”的内涵(4分)材料:苏东坡,即苏轼,北宋文学家。他的一生,是在北宋的变法、反变法的政治斗争风浪中度过的,因“乌台诗案 ”被逮捕入狱,出狱后贬谪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历经几起几落,直到贬至海南省。从他中举为官到去死的四十五年中,前后有十四、五年都过着贬谪流放、颠沛流离的生活。这篇文章他谪贬黄州后写的。参考:一方面作者被贬黄州,不得“签书公事”,不能再为国家为百姓办事,是以“闲人”自居,表现出他报国无门的一种自我表现排遣(

8、2分);另一方面“闲人”也体现了作者鄙视功名利禄,寄情山水的闲适豁达的胸襟。7、简要说说这篇文章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特殊心境。 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8、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融记叙、描写、抒情于一炉,而广为传颂的还是他的“十八字写景”,你觉得作者笔下的月景有何特点? 全句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作者将月色比喻成空明的积水,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将竹柏影比喻成水中的藻、荇,写出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运用了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手法,营造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9、你是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的?“闲”在

9、文中具体包含哪些感情?闲人:(1)作者是一个具有闲情雅致的人。(2)自嘲自己是个有职无权的闲官,包含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即政治上清闲的人。闲情:(1)赏月的欣喜;(2)贬谪的落寞;(3)漫步的悠闲;( 4)自我排遣时的达观。两篇文章的对比异同(一)相同点1.体裁相同,写作背景相近:两篇文章,都在景中寓情,一文摹写潭中景色,一文摹写院中月光。它们借景抒情,抒写着自己的切身感受;它们托物言志,都因贬官,排遣着自己内心的郁闷。两人这些较为特殊的心境,都是我们能感受得到的。2.写作技巧也基本相同:都善于运用比喻修辞方法、反衬的手法、侧面描写的方法来表现景物的特征,都做到情景交融,都是按照作者的行

10、踪为线索来组织材料。小石潭记一文,描写的是小石潭,以潭中的石、潭中的水来衬托,以潭四周的环境气氛来衬托作者的心情。第二段无一字写“水”,却无一字不写“水”;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描写的是月光,用积水空明与竹柏影来衬托此月光(侧面描写),“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当然最主要的是用来衬托作者在贬谪中感慨微深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二)不同点1.两篇文章的作者心情感受有微殊。柳宗元身处潭边,苏轼步入庭院,都因被贬,因为景物稍有差异,故心情感受也有所不同。小石潭记描写了小石潭景色及其周围环境,最后写到潭上的气氛,借景抒情,抒写了作者悄怆凄凉的心绪。文章的结尾处,就以“其境过清”收尽全篇。而记承天

11、寺夜游描写的是承天寺月色及其周围环境,用来衬托作者在贬谪中感慨微深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作者不是沉溺于感情的深渊中,而是寻求解脱。这种旷达情绪也使这篇散文显得潇洒、优雅。虽然两篇文章都是情景交融,可小石潭记的写景方式是寓情于景,记承天寺夜游的写景是写景抒情的有机结合。2.时代不同,造成的文化心态是有所不同柳宗元所处的朝代是唐朝。他因参加王叔文的革新集团而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在永州整整过了10年的放逐生活,虽然被剥夺了从事政治活动的权利,但却使他有机会直接了解人民的痛苦生活,进一步认识黑暗的社会现实,潜心致力于文学创作。他的主要作品基本上都是在被贬后,特别是在永州时期产生的。因长期

12、在政治上受迫害,就寄情山水之间,刻画荒远地区秀丽奇特的自然风景,叹息它的被埋没,寄托自己愤懑不平的苦闷心情。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这篇仅有80多字的记承天寺夜游就是在贬斥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透明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感慨微深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它好象一首清冷的月光曲,每一个音符都闪耀着银色的月光曲,每一个音符都闪耀着银色的寒光,都倾诉着作者皎洁而悲凉的情怀。3.同是写“乐”,表现方式不一样

13、: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欣然起行”,高兴、喜悦之情已溢于言表,“念无与为乐者”,径“寻张怀民”,一个“寻”字,主动去邀请,可见心情之迫切,作者写出了“乐”的心理变化过程。“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见空明澄清、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世界,作者感伤之情油然而生,好在作者是一个比较豁达、洒脱之人,能在逆境中带着一份“闲情” 去欣赏大自然的美妙景色,而且是以“闲人”自居。这或许是作者的洒脱,也或许是作者的自嘲吧。小石潭记作者“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我们从游鱼联想到作者的欢悦心情,也折射作者的欣赏美景之初的愉快的感情。而观鱼后坐潭上,感到风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也是作者

14、抑郁幽伤的心情的反映。作者写“乐”,最终还是抒发被贬的抑郁幽伤的心情。“乐”是短暂的,以“乐”排遣心中的抑郁,适得其反,“乐”反衬其“哀”的心情。总结:这两篇古文都是借景抒情的散文,在写法和内容等方面比较两文写景的特点和作用的异同点。 答:它们都是被贬官之后所写,苏文描写月光,用了比喻手法,动静结合和正面侧面相结合的手法,营造了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表达了作者赏月时随缘自适的乐观豁达的心境。而柳文描写潭水,用了比喻拟人手法,动静结合和侧面描写,明写阳光,游鱼,石子等,从侧面来描写潭水的清澈透明,表现他观赏游鱼、潭水时快乐的心情,但这种快乐是暂时的,由于内心的凄苦,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之情又流

15、露出来。篇二:文言文三峡和记承天寺夜游训练题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倾斜的字词(1)欣然起行( ) (2)水中藻荇交横( )(3)如吾两人者耳( ) (4)月色入户( )(5)盖竹柏影也( ) (6)但少闲人( )(7)念无与为乐者 ( )(8)相与步于中庭 ( )(9)庭下如积水空明 ( )(10)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 )(11)怀民亦未寝 (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3)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译文:(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译文:3、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_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