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第3部分第1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3部分第1单元第2讲1章节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232185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1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第3部分第1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3部分第1单元第2讲1章节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2017年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第3部分第1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3部分第1单元第2讲1章节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2017年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第3部分第1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3部分第1单元第2讲1章节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2017年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第3部分第1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3部分第1单元第2讲1章节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2017年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第3部分第1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3部分第1单元第2讲1章节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第3部分第1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3部分第1单元第2讲1章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第3部分第1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3部分第1单元第2讲1章节(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向高考 地理,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湘教版 高考总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部分 区域地理,第一单元,第二讲 资源跨区域调配与产业转移,第一单元,1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图释考点,2我国重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3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1南水北调 (1)南水北调工程及其评价 南水北调规划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把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流域连接起来,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补。,疑难突破,(2)南水北调工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温馨提示: 1西气东输 (1)西气东输三条线路示意图,(2)西气东输

2、线路选择的影响因素 地形、地质条件:为了降低工程施工难度和减少施工量,节约建设成本,天然气管道一般修建于地形平坦、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 河流:跨越河流会增加施工的技术难度,增加建设成本,因而天然气管道的修建尽量不(或少)穿越河流。 市场:为了增大天然气的消费市场,管道的修建尽量选择人口密度较大和城市较多的地区。 补充气源:为了保障对东部地区天然气供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西气东输工程绕道经过了油气资源十分丰富的陕甘宁气区,将其作为补充和调峰气源。,(3)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西电东送,3.亚煤外运 我国能源空间布局存在较大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而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又进一步从需求上拉大了这种

3、差异,出现了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运现象。铁路运输是我国煤炭运输的主要方式,目前主要运煤通道如下表所示:,典例精析,(1)“滇池水脏”与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有关。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的主要原因是( ) 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少 季风气候,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水体总量大,进出水量小 全年高温,湖水蒸发量大 A B C D,(2)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滇池流域的主要影响有( ) 改变滇池流域降水总量 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 减少昆明污染物排放总量 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 A B C D 解析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湖泊水体更新周期主要取决于湖泊水量和汇入水量的大小。,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答案 (1)C (2)D,材料

4、三 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于2014年底通水,大大缓解了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1)试对两调水工程进行比较,完成下表。,(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 _。 (3)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还应采取哪些节水措施? _。 解析 第(1)题,结合图中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回答两地的气候类型;依据图中的地势特点,分析两地调水的耗能状况。第(2)题,题目要求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应侧重分析调水的有利影响。第(3)题。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从开源和节流两个

5、方面采取多种措施。但本题要注意审题,仅要求从节流一个方面回答即可。,答案 (1) (2)满足生活用水(或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工农业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适当提高水价;提高节水意识等。,随着产业转移的发展,产业移出区和产业移入区在产业结构、生产分工、区域环境等方面均发生着变化,具体表现分析如下。,产业转移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图释考点,疑难突破,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分析 首先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分布;其次把握影响工业部门区位选择的因素。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

6、其地价便宜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3实例分析 (1)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过程如下图所示。 其转移有一个共同规律,都是转向劳动力工资较少、数量较多的地区。当该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工资水平提高,生产成本增加,利润减少时再次进行转移。原来劳动密集型企业所在地区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侧重发展知识密集型企业或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2)广东珠江三角洲的两次产业转移。,典例精析,(1)M公司的电子产品生产厂可以在全球选址,主要是因为( ) A产品和零部件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B产品技术要求高,需要多国合作 C异国生产可以提高产品

7、的附加值 D能降低原材料成本,扩大国际市场 (2)M公司将电子产品生产厂由美国转移至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 A市场广阔 B劳动力价格低 C交通运输方便 D原材料丰富,(3)我国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下列措施最有利的是( ) A扩大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 B提高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利益比重 C加大电子信息产品高附加值环节的投入 D限制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 解析 第(1)题,电子产品生产厂不同于研发部门,属于劳动密集型,“其可在全球选址”进一步验证“产业技术水平不高”;异国生产没有进一步的深加工或品牌等的改善,对附加值无影响,产品全部销往美国反映了市场状况,D选项“扩大国

8、际市场”错误;,电子产品具有“轻薄短小”且贵重的特点,因此运输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低。第(2)题,电子装配类工厂转移主要考虑劳动力价格因素。第(3)题,由产品价格构成图可知,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附加值最低,为了大力发展此类工业,最好加大高附加值环节的投入,从而获取更大利润。但我国受技术不强、劳动力较多的国情影响,当前还不宜限制生产环节的引进。 答案 (1)A (2)B (3)C,材料三 经济活动不同环节的附加值示意图。 (1)皖江城市带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2)产业转移对皖江地区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发展产品制造业存在哪些问题,皖江城市

9、带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解析 皖江城市带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区位优势可以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优势、人文资源优势(劳动力、政策、市场、交通、产业基础、基础设施等)等方面分析。产业转移对皖江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主要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区域城市化、提高就业机会等方面分析。发展产品制造业存在的问题要结合材料三的“经济活动不同环节的附加值示意图”。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应注意的问题主要包括注重可持续发展、实现三个效益的统一以及技术引进和创新结合等。,答案 (1)地理位置优越,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紧邻“长三角”,是“长三角”向中西部产业转移和辐射的最佳区域;自然

10、资源(土地、水、矿产、旅游等)丰富,环境容量(承载力)大,环境优美;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相对较低;产业基础较好,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市场广阔(内需拉动);交通便利(如长江“黄金水道”);政策优惠等。(任答三点即可) (2)提供资本、技术和国家优惠政策,实现经济跨越发展;推动皖江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布局合理化,促进城市发展;为皖江地区注入市场经济活力,可以改善就业水平和就业结构(促进就业)。,判断方法 (1)结合箭头指向,明确产业转入区和转出区 图中虚线为服装加工业基地转移方向,沿海发达省份为转出区,安徽省(经济欠发达区)为转入区。 (2)结合转入、转出区经济发展特点,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服

11、装加工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导致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沿海地区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上升,生产成本上升,而安徽省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3)对比分析产业转移对转入区、转出区的影响 对比转入区和转出区,从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调整、生产分工、区域环境、就业四方面进行分析。,典例精析,信息提取 (1)题干部分信息提取 说明示意图的含义:制鞋业区域间的产业转移。 (2)图表部分信息提取 看箭头,1998年到2008年M地区把生产企业都转移到N地区,在M地区只保留研发中心。 对比分析产业转移对环境的影响。对转出区M地来说,污染企业转出,环境质量改善;对转入地N地来说,接受产业转移,污染加重,环境质量恶化,区域景观

12、发生变化。,(3)设问部分信息提取 要求说明制鞋业(包括生产企业和研发中心)在M、N两地之间转移的方向。 要分别说明对转入地和转出地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答案 (1)M地区制鞋业企业把生产企业都转移到N地区,在M地区只保留研发中心。 (2)对M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环境污染减轻,环境质量改善。对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加重了环境污染,环境质量恶化;工业化发展,地理景观人文景观增强(增加了大量的厂房、道路等人文景观)。,(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 B C D

13、(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解析 第(1)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将长江的水调入华北地区,会导致华北地区及调水沿线地区地下水位的上升,引起土壤的次生盐渍化问题,错误;南水北调增加了丙河段的水量,并且水量更加稳定,改善了航运条件,更有利于通航,正确;图中丙至丁段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长江至黄河段,地势北高南低,需要逐级提水,错误;戊地缺水问题较为严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目的就是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正确。,第(2)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将长

14、江的水调入华北地区并应用于生产与生活,调出地区的水质备受调入地区的关注;南水北调工程会减少长江人海口水的流量,输入海洋的泥沙量也会减少;南水北调工程会减少甲河段的流量,降低甲河段的水位,增大甲地咸水入侵的可能;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现象是月球与地球的引力引起的,南水北调工程对潮汐现象没有影响。 答案 (1)D (2)A,1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分别对应图中的( ) Aa、b、c Bc、b、a Cc、a、b Db、c、a 2当前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的是( ) A西电东送 B西气东输 C陕西煤炭资源开发 D东海油气资源开发,解析 第1题,我国能源以煤、石油、水

15、能为主,煤、石油主要位于北方地区,能源生产重心位于北方。南方水能资源丰富,随着西部石油资源开发和南方水能资源开发,我国能源生产总量重心有向西南移动的趋势,故c对应能源生产总量;相对于能源生产总量重心位置,我国经济重心位置一直偏南,长江沿线经济发达,改革开放以来,东南沿海经济快速发展,故a对应GDP重心;随着改革开放后南方经济活跃度的增强,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向南移动非常明显,但由于重工业中心一直集中在北方,故能源消费总量重心比GDP重心位置要偏北,b对应能源消费总量。第2题,东海油气资源开发能使能源生产重心东移,从而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的东西间距。 答案 1.B 2.D,3在图示模式中( ) A发单企业集中在亚洲 B接单企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C产品全部在接单企业的工厂制造 D利润随订单流向逐级递减 4从事下列产业的跨国企业,适于采用图示模式的是( ) A普通服装制造 B汽车制造 C金属冶炼 D甘蔗制糖 5在图示模式中,导致制造工厂国际转移速度较快的主要因素是( ) A原材料价格 B交通条件 C工人工资 D市场,解析 第3题,一般来说,发单企业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而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分布着大量的接单企业;从图中可以看出产品除了在接单企业工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