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失 业,,一、失业理论,1、失业: 联合国国际劳工局(ILO)定义为,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工作能力,想工作且目前正在努力寻找工作,但现在没有工作的人都是失业人口2. 充分就业 Full employment 失业可以分为由于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失业与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克服的原因而造成的自然失业,消灭了需求不足型失业时的就业状态就是充分就业 实现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或称充分就业的失业率,或长期均衡的失业率劳动人口统计指标,劳动人口统计指标,总人口,一定年龄 以下人口,一定年龄 以上人口,非劳动 力人口,劳动力 人口,就业 人口,非劳动力人口包括在校学生、家庭主妇、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服刑犯人、退休人员、不愿意寻找工作的人,失业 人口,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力人口,劳动力参工率=劳动力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返回,2、失业的分类与原因,(1)需求不足的失业 凯恩斯称为非自愿失业 指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故称周期性失业真正的失业),对付需求不足的失业,应该采取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2)自然失业的类型,自然失业:指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自然失业率是由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各国的不同,但有不断上升趋势,,,A 摩擦性失业,由于劳动力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工人暂时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即使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劳动力在各地区,各行业之间的流动也不可避免包括: 不满意现有的工作,离职去寻找更理想的工作 人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也会有类似的流动例如,年青人从学校毕业后寻找工作 个人或家庭的原因而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因素的变动B 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体制、增长方式等的变动,使劳动力在包括技能、经验、工种、知识、年龄等方面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一致而导致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的 结构性失业的产生条件 : 由于经济变动使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 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使劳动力的供给结构满足不了需求结构的变化,通常起源于需求方因素的变动C.技术性失业: 技术进步所引起的失业 设备代替工人 D.季节性失业: 某些行业生产的季节性变动所引起的失业E.古典失业: 由于工资刚性所引起的失业 但由于有工会和最低工资法形成了工资能升不能降的工资刚性,这就使得部分工人无法受雇3)隐蔽性失业,表面上有工作,实际上对生产并没有作出贡献的人,即有职无工的人。
当经济中减少就业人数而产量仍没有下降时,就存在着隐蔽性失业3、失业的损失,收入、生活水平下降 影响社会稳定,增加政府福利支出; 国民收入减少 失业的影响: 1)经济代价:造成人力资源浪费、产出下降社会福利受损 2)社会代价:给失业者及其家庭带来精神和心理伤害 3)政治影响:过高失业率还可能影响政治稳定,政府开支增加,4、失业的治理 (1)对摩擦性失业的治理,产生摩擦性失业的原因:劳动力市场不断变动;信息不很完备 治理:通过缩短选择工作的时间来减少摩擦性失业 如:增设职业介绍所、青年就业服务机构和建立人才库网站以更多的途径传播有关就业的信息2)对结构性失业的治理,结构性失业的产生原因:劳动力的素质跟不上经济结构的变化 治理:对受结构性失业威胁的人进行教育培训以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化3)对需求不足型失业的治理,周期性失业的产生原因:有效需求不足 治理:国家积极干预经济,设法刺激有效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 如:1、刺激私人投资 2、促进国家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