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简答题汇总.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212295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简答题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金融学简答题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金融学简答题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金融学简答题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简答题汇总.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什么是价值尺度?它与价格标准的关系如何?答:(1)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价值尺度的职能。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是两个既有严格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概念。(2)两者的区别是:价值尺度是在商品交换中自发地形成的;而价格标准则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金充当价值尺度职能,是为了衡量商品价值的;规定一定量的金作为价格标准,是为了比较各个商品价值的不同金量,并以此来衡量不同商品的不同价值量。作为价值尺度,货币商品的价值量将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而作为价格标准,是货币单位本身的重量,与劳动生产率无关。(3)二者的联系表现在,价格标准是为货币发挥价值尺度职能而作出的技术规定。有了它,

2、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作用才得以发挥。因此,价格标准是为价值尺度职能服务的。2.与流通手段相比,货币执行支付手段有哪些特点? 答: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着支付手段职能。与流通手段相比较,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有以下特点: (1)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物;而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则是补足交换的一个环节。 (2)流通手段只服务于商品流通,而支付手段除了服务于商品流通外,还服务于其他经济行为。 (3)就媒介商品流通而言,二者虽都是一般的购买手段,但流通手段职能是即期购买,支付手段职能是跨期购买。 (4)流通手段是在不存在债权债务关系的条件下发挥作用,而支付手段是在存在债

3、权债务关系下发挥的作用。(5)货币赊销的发展,使商品生产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很长的支付链条,一旦某个商品生产者不能按期还债,就会引起连锁反应,严重时会引起大批企业破产,造成货币危机。所以,支付手段职能的出现与扩展为经济危机由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创造了客观条件。3. 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有哪些?(1)信用货币一般有中央银行发行,并由国家法律赋予无限法偿的能力.(2)信用货币不能与任何金属进行兑换,其发行一般不以金银为保证.(3)通过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流入流通领域.(4)信用货币制度是一种管理货币制度.(5)国家可以通过货币流通的调节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6)流通中的货币不仅仅只现金,也包括银行存款.4.试

4、述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答:(1)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Ms)是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因此,货币供给独立于利率的变动。 (2)货币需求(L)则是内生变量,取决于公众的流动性偏好。 (3)公众的流动性偏好的动机包括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形成的交易需求与收入成正比,与利率无关。投机动机形成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比。 (4)当利率下降到某一水平时,市场就会产生未来利率上升的预期,这样,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达到无穷大,这时,无论中央银行供应多少货币,都会被相应的投机需求所吸收,从而使利率不能继续下降而“锁定”在这一水平,这就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问题 。5.试述

5、IS-LM框架下的利率决定理论。答:(1)IS曲线代表投资等于储蓄时的收入(Y)与利率(i)点的组合轨迹,在IS曲线上的任一点,实体经济部门均处于均衡状态。(2)LM曲线代表货币供求均衡时收入(Y)与利率(i)点的组合轨迹,在LM曲线上的任一点,货币部门均处于均衡状态。由于“流动性陷阱”的存在,LM曲线还是一条折线。(3)只有当实体经济部门和货币部门同时达到均衡时,整个国民经济才能达到均衡状态。在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时,均衡的收入水平和均衡的利率水平同时被决定。6.简述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答:(1)盈利性原则盈利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作为一个企业,其经营追求最大限度的盈利。(2)流动性原则流动性

6、是指商业银行随时应付客户提现和满足客户告贷的能力。(3)安全性原则安全性是指银行的资产、收益、信誉以及所有经营生存发展的条件免遭损失的可靠程度。(4)商业银行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原则,既有相互统一的一面,又有相互矛盾的一面,作为经营管理者,协调商业银行的三原则关系,既达到利润最大化,又照顾到银行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是极为重要的。一般来说,商业银行的安全性与流动性呈正相关关系。而盈利性与安全性和流动性之间的关系,往往呈反方向变动。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三原则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概括为: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正常经营的前提条件,是商业银行资产安全性的重要保证。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原则。盈利性原则

7、是商业银行的最终目标,保持盈利是维持商业银行流动性和保证银行安全的重要基础。作为商业银行的经营者,要依据商业银行自身条件,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通过多种金融资产的组合,寻求“三性”的最优化。7.试述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答:(1)中央银行的性质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监督的特殊的金融机构。地位的特殊性中央银行都处于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中心环节。它是统领全国货币金融的最高权力机构,也是全国信用制度的枢纽和金融管理最高当局。中央银行的地位非同一般,它是国家货币政策的体现者,是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重要工具,是政府在金融领域的代理,也是在国家控制下的一个职能机构

8、。它的宗旨是维持一国的货币和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保障充分就业和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业务的特殊性中央银行原则上不经营具体的货币信用业务,不以盈利为目标,而是国家用来干预经济生活,为实现国家的经济政策目标服务的。中央银行享有发行货币的特权。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发行的货币,同时也接受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所以它不可能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处于平等的地位,因此也不可能开展平等的竞争。管理的特殊性无论是对各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存贷业务、发行业务,还是对政府办理国库券业务、对市场发行和买卖有价证券业务等,中央银行都是以“银行”的身份出现的,而不仅仅是一个行政管理机构。另一方面,中央银行不是仅

9、凭行政权力去行使其职能,而是通过行政的、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如计划、信贷、利率、汇率、存款准备金等去实现。中央银行本身不参与业务,而是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进行引导和管理,以达到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节和控制。此外,中央银行在行使管理职能时,它处于超然地位,不偏向任何一家银行,而是作为货币流通和信用管理者的身份出现,执行其控制货币和调节信用的职能,从而达到稳定金融的目的。(2)从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特征分析,中央银行有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调控宏观经济的银行四大职能。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所谓发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是国家货币的发行机构。它集中货币发行权,统一全国的货币发行。中央银

10、行是政府的银行政府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无论其表现形式如何,都是管理全国金融的国家机构,是制定和贯彻国家货币政策的综合部门,是国家信用的提供者,并代理国家执行国库出纳职能。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的地位处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上,即中央银行代表政府管理和监督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信用业务。具体表现为:a.保管和调度一般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b.作为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c.作为清算系统的最后清算人。中央银行是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的银行这主要表现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调节货币供给量和监督和管理金融业。8.试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答: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贡献是他关于货币

11、需求动机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把利率因素引入了货币需求函数。(1)他把决定人们货币需求行为的动机归结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三个方面。交易动机,这是指个人或企业为了应付日常交易需要而产生的持有货币需要。交易需求是收入的函数。预防动机,又称谨慎动机,是指个人或企业为应付可能遇到的意外支出等而持有货币的动机。货币需求的预防性动机和交易性动机都与收入(Y)有关,两者所引起的货币需求都是收入(Y)的函数。投机动机。这是指个人或企业愿意持有货币以供投机之用。这是凯恩斯做出的同古典学派不同的并运用规范化的分析方法建立起来的函数方程式,这是他对货币理论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货币的投机性需求是当前利率水平的

12、递减函数。(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为:M=M1+M2=L1(Y)+L2(r)式中,M1表示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它是Y的函数;M2表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r的函数;L是流动性偏好函数,因为货币最具有流动性,所以流动性偏好函数也就相当于货币需求函数。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强调了货币作为资产或价值储藏的重要性。凯恩斯货币理论认为,当利率降低到某一低点后,货币需求就会变得无限大。这时,没有人会愿意持有债券或其他资产,每个人只愿意持有货币。这就是著名的“流动性陷阱”。9. 试述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因素。答:基础货币主要由存款准备金和流通在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两部分组成,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因素

13、,具体来说就是影响基础货币两个组成部分变动的因素:(1)影响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变动的因素存款准备金比率。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商业银行上交存款准备金则多,基础货币量增加;反之反是。流通中的现金量。流通中的现金流入(流出)银行系统的数量增加,能使商业银行上缴存款准备金随之增加(减少)。中央银行买卖信用证券的数量。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进有价证券,就能使商业银行的上缴存款准备金增加;反之反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放款、贴现的松紧。中央银行作为最后的贷款者,如果它扩大或放松对商业银行的放款、贴现,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也能够增加;反之,会使商业银行的上缴存款准备金减少。(2)影响流

14、通在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量变动的主要因素公众收入增加和消费倾向。一般来说,公众货币总收入会逐年增加,手持现金量也会有所增加物价变动状况。一般来说,在币值和物价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公众手持的现金除了随着季节性的变化有所变动外,基本上是比较稳定的。经济发展和体制变动情况。如商品交易发展、就业人数增加、集贸市场扩大、价格调整等因素,往往会促使流通中现金量增加。存款和现金比例的变化。如收购农副产品付现比重提高,农业贷款、个人贷款中相当部分的付现等,也会促使现金流通量增加。信用开展程度。如银行存款利率的提高、储蓄网点的增多、非现金结算的广泛开展等,这些因素往往会影响流通中的现金量。10试述影响货币乘数的若干

15、因素。答:货币乘数是指每一个单位基础货币的增减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减的倍数。所以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主要包括:(1)法定存款准备率(r)货币乘数受法定存款准备率的限制,货币乘数同存款准备率呈现一种倒数关系。(2)现金比率(h)现金比率是指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现金(C)与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存款D之间的比例关系。(3)定期存款比率(t)定期存款比率是指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负债与活期存款负债的比例关系。(4)超额准备比率(e)对货币乘数的影响。超额准备比率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超额准备金(实际持有的r超过直当保留的r部分)与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11.试述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对通货膨胀效应的不同评价。答:(1)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一般认为,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增长,即使对经济发展有某些刺激作用,也是短时期的,并以积累更大矛盾为代价。对生产的影响。表面上看,通货膨胀可以刺激生产的暂时扩大,带来虚假的繁荣,但从根本上说,通货膨胀对生产起破坏性作用。对流通的影响。第一,通货膨胀会使正常的商品流通渠道遭到破坏;第二,通货膨胀会使需求发生变态。对信用制度的影响。第一,它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