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一学案:第二单元 第5课 荆轲刺秦王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孙** 文档编号:91204635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一学案:第二单元 第5课 荆轲刺秦王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一学案:第二单元 第5课 荆轲刺秦王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一学案:第二单元 第5课 荆轲刺秦王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一学案:第二单元 第5课 荆轲刺秦王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一学案:第二单元 第5课 荆轲刺秦王 Word版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课荆轲刺秦王刺客荆轲历史上最著名的刺客,当属荆轲。多少英雄像他那般高喊“一去不复还”血战沙场,为国捐躯。多少人被他“独向虎狼秦”的大无畏而震撼,他的确是一个刺客。面对必死的结局,他留下的,只是易水边那个模糊的背影。荆轲凭一己之力,阻挡不了秦国扫六和而一统的历史大势,阻碍不了旦暮渡易水的虎狼之师。历史的车轮在前进,荆轲如那只螳螂,奋不顾身抵住车轮,在霎时,他的生命终结了,他的身躯被碾压,化成粉,飘落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也许是螳臂当车,也许是飞蛾扑火。但在那一瞬间,“飞蛾”得到光和热,离开了这个世界,也终不再留恋这个世界。没有秦宫的刀光剑影,他留下的,也仅仅是那个易水旁的背影。我真挚的怀念荆

2、轲,我却不想为他高唱一首赞歌。无疑,淡然走向死亡的人比淡然走向胜利的人更伟大。荆轲不单是一个刺客,他更像一个隐士,他没有隐于山野,他大隐隐于朝。也许有些牵强和片面,但我的确感受到了他勇士胸中难掩的心境,即不怜生、不惜死。我认为荆轲刺秦的主要原因乃“壮士死知己,提剑出燕京”。太子丹的厚禄与宠信没有消磨他的信仰与英勇。看到心灵的真挚,他便没有眷恋地去了。历史的神巧便是那个同行者秦武阳。这不仅仅是一个助手,而恰恰是一个对比,两个人灵魂鲜明的对照。没有信念,即使年十二杀人的秦武阳也会恐惧。而微笑刺秦的荆轲更如一封郑重的国书,他的表现就是内容,他挥刀拼杀就是风骨的展现,他宁死不屈就是庄严的宣告,致壮士于

3、死地的刀斧,又怎是仅仅砍在他自己身上的呢?斯人已逝,浩气长存!我真挚地怀念荆轲。一、学习目标1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了解战国策及相关知识。2理解分析荆轲、太子丹、秦武阳等人物形象,理解领会荆轲不畏强暴、不避艰险、舍生忘死、扶弱济困的英雄精神。3掌握古代记叙散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二、作者连线目录学之祖刘向刘向(约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汉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和文学家,撰有说苑新序,其中有不少生动的寓言传说,发人深省。三、背景探寻强秦攻燕地,荆轲刺秦王公元前228年(秦王政19年),秦王政派其大将王翦攻赵,杀掉赵葱,遂克邯郸,虏赵王迁。王翦随即奉命率兵驻扎中山(今河北省定

4、州),准备向燕国进攻。燕国这时处于朝不保夕、危如累卵的困难境地。事实是:“燕弱小,数困于兵,今举国不足以当秦。”(战国策燕策三)燕太子丹这时好像热锅上的蚂蚁,在秦军压境的危急时刻,不得不采取派人行刺这样的策略。四、文体知识国别体国别体史书即分国记载史事的史书,它对我们了解古代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约12万字。五、归纳整理(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通“悦”,高兴2今日往而不反者通“返”

5、,返回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震”,震慑4图穷而匕首见通“现”,显露5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环绕6卒起不意通“猝”,仓猝(二)古今异义1今行而无信古义:没有信物。今义:不讲诚信,无信用。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这里指樊将军。今义:年纪和辈分都高的人。4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三)一词多义1穷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走投无路图穷而匕首见极,尽复前行,欲穷其林穷尽,走到尽头穷家富路贫穷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尽、完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不得志,不显贵穷兵黩武竭尽2

6、引秦王惊,自引而起身子向上起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举起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牵、拉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相如引车避匿调转车头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带领恭疏短引序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也称引引而不发拉开弓3见图穷而匕首见露出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拜见,会见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召见,接见慈父见背用在动词前,表示对他人动作行为的承受,译为“自己”“我”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看见的东西4顾顾笑正武阳回头看顾计不知所出只是,不过拔剑四顾心茫然看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顾念,关心5乃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连词,于是乃今得闻教副词,才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7、代词,你的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副词,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连词,表承接,于是、便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连词,表转折,竟然,却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表范围的限定,只,仅仅6而今行而无信连词,表转折,却而报将军之仇者连词,表递进,并且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连词,表并列,不译荆轲和而歌连词,表修饰,不译又前而为歌曰连词,表承接,不译(四)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皆白衣冠以送之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士皆垂泪涕泣哭,流眼泪又前而为歌曰上前(2)名词作状语秦兵旦暮渡易水早晚,极言时间短暂箕踞以骂曰像簸箕一样发尽上指冠向上进兵北略地向北函封之用匣子2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使以

8、闻大王使听到3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其人居远未来远方(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太子迟之以为迟群臣怪之以为怪(五)文言句式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判断句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判断句3皆为戮没。被动句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5燕王拜送于庭。状语后置句6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状语后置句7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8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定语后置句(六)文白对照 一、合作探究1荆轲私见樊於期,为什么能使樊於期慷慨献身?答:_答案荆轲三问樊於期,首先从秦王的刻毒残忍说起,动之以情,进行初步试探;进而从“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方面晓之以义,引而不发,进一步观察樊於期的反应;在樊

9、将军急于知道有什么办法的情况下,他才和盘托出行刺计划,征询意见。荆轲胆大心细,自知知人,对樊将军有着深刻的了解。2课文是如何描写易水诀别这一场面的?答:_答案抓住特点:如对送行者的描写,抓住“白衣冠”这个特点;突出重点:在众多的人物中,重点写荆轲,“既祖,取道”略写,重点写慷慨悲歌;顾及全面:太子、宾客、高渐离、士等在场人物都顾及到,而且通过写“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有条不紊:人物活动按时间顺序描写;结合写景:“风萧萧兮易水寒”,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一场面的描写烘托了悲壮、凄怆的氛围,有力地突现了荆轲重义轻生的主导性格和英雄气概,表现荆轲

10、的思想感情,渲染悲壮的气氛。3文章塑造了各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请分析荆轲、秦王、太子丹和樊於期的形象特点。答:_答案荆轲,粗犷豪迈、沉着勇敢、见义勇为、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千载以来,还令人感到凛然而有生气。行刺秦王虽然失败,但他那种刚毅不屈、慷慨赴难的精神,千秋万载令人感奋。秦王,贪婪、专横、凶暴,但又外强中干。秦是崇尚暴力的国家,长平之战,坑赵降卒四十万人。秦王在东方诸国人民的眼中是一个极大的暴君。樊将军的“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还以“金千斤,邑万家”悬赏捉拿樊於期。何等刻毒。一旦得樊於期首和燕督亢地图,立即“大喜”,多么贪婪。当荆轲逐时,秦王狼狈不堪,威严扫地。斩了荆轲,还“目眩良久”。

11、太子丹,不以燕国弱小无力抵御秦国的侵略而坐待灭亡,急起奋发,图谋保卫国家。孤注一掷,诚不得已也。但急于求成,“始速祸焉”。欲速则不达。樊於期,身为秦将,但因得罪秦王,“父母宗族,皆为戮没”,逃亡燕国。他对秦国之恨,是刻骨铭心的。但是为了报仇,能不能献出自己的头,这确是一个考验。樊将军为解燕国之患,为报自己之仇,毅然决然自刎。不失为一个反抗强暴的英雄。从樊於期的说话和自刎献身,可见他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亦表现了对荆轲的理解与信任。得到他的牺牲,荆轲才有机会接近秦王,进行刺杀。4本文是如何创造刺秦这个悲壮感人的场面的?答:_答案(1)通过语言、神态、表情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人物形象。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读之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2)运用间接描写的方法渲染气氛,衬托荆轲的英雄形象。写“年十二”就杀人的秦武阳“色变振恐”,衬托荆轲镇定自若;写秦王“恐急”,“群臣惊愕”,“尽失其度”,“不知所为”,衬托荆轲英雄虎胆,威慑秦廷;最后荆轲事败身亡,秦王仍“目眩良久”,这寥寥数语,从反面衬托了荆轲的威武壮烈。 (3)通过斗争双方的动作描写,展示生死搏斗的曲折过程:荆轲“取奉发把持逐提”,主动进攻未遂,仍进行最后一次努力;秦王“惊引起拔走击”,由惊慌失措转为有效反击,动作描写,层次分明。5历史上对荆轲的评价,历来是仁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