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清洁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188805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清洁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环境清洁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环境清洁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清洁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清洁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一、职责 1医院应制定环境清洁管理制度,其内容应包括室内空气新鲜无味、物品表面无尘、墙壁四周无积灰、墙面无霉斑、地面清洁干燥以及空调通风系统的风管与部件无尘,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2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参与环境清洁效果监测制度与方法的制定,提出与感染控制相关的技术;对清洁方法、程序,使用的清洁剂、消毒剂等进行审核。 3不推荐常规开展医院环境清洁效果的监测,但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可考虑实施环境清洁效果的检测。 (1)流行病学调查提示,发生与医院环境相关性的感染。 (2)考核与评价环境清洁工作或工程质量。 (3)新的环境清洁技术与方法的引入。 4属于外包环境清洁的单

2、位,其合同中应注明清洁效果的考核办法,日常的清洁效果监测应由承包方承担,使医院内环境始终处于清洁、卫生、无杂物等;全院各层面、区域或某病房始终处于保洁人员监控之中,如一旦地面出现杂物时,单位时间内(如设定为30 min内)负责该区域保洁的人员必定会巡视到此处,并及时处置。 5清洁效果的监督考核由院务会议指定的职能部门实施,或由多部门联合执行。 二、监测制度 1医院环境清洁效果监测制度可分为两种,担任环境清洁的单位(或部门)的自我监测与医院抽检相结合。 2监测的频率可视该区域患者使用频率,如医院公共厕所的清洁效果监测应以“小时”为单位时间;候诊区、大厅等处可以“半天”为单位时间;而手术室则应在每

3、台手术后的清洁工作结束后检查。 3监测制度可以采用表格化,相关的监测人员监测后在表格上签字,并按相应的标准给予打分。 4每36个月,组织由医院相关职能科室参与或承包单位陪同下,对全院的环境清洁工作进行一次现场检测与效果考评,并形成考评小结;年终形成全年考评总结。必要时可对环境清洁外包合同内容进行修订与完善,以达到环境清洁最佳状态。 三、监测方法 (一)日常监测 日常监测为常规的清洁效果考核监测方法,应每日进行,频率不得少于1次,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为患者提供清洁舒适的就医环境。 1目测法:对抽查的区域、房间的物体表面、墙面(角)进行目测,检查是否有灰尘、杂物以及蜘蛛网等。 2擦抹法:检查者可

4、戴白色手套或用清洁纱布等,对抽查的区域、房间的物品表面、家具表面等处进行擦抹,检查是否有积尘。 3嗅觉法:对一些特殊的区域,检查者可以嗅觉检查是否有异味存在,如公共厕所内是否可嗅到氨气等异味。 (二)定期监测 定期监测因涉及的人力、物力较大,且有些方法需要由资质的单位承担,因此推荐一年不得少于1次。如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暴发流行,应增加监测频次。 1物理学监测法: (1)对空调通风系统清洁效果的监测,可参照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中“附录C:送风中可吸人颗粒物检测方法”。 (2)对空调通风系统管道内清洁效果的监测,可参照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中“附录H:风管内表面积尘量检验方法”

5、。 2微生物学监测法: (1)考核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冷却水、冷凝水及其形成的沉积物、软泥等样品中是否含有嗜肺军团菌,可参照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中“附录A:冷却水、冷凝水中嗜肺军团菌检验方法规定的检验方法”。 (2)考核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和J3一溶血性链球菌是否达标,可参照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中“附录D:送风中微生物检验方法”。 (3)考核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内表面细菌总数和真菌是否达标,可参照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中“附录I:风管内表面微生物检验方法”。 (4)考核环境物品表面及空气中的微生物经清洁消毒后是否有效,可对该环境物品表面、空气清洁消毒前后进行比较采样送检,凡第二次采样细菌菌落总数较第一次减少1个对数值以上(90以上),未检出指标致病菌,为清洁消毒合格。考核方法可参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一节中相关监测方法。 3町P监测法: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使用,规定考核的物品表面采样面积为100 CI),12,进行清洁前后RLU值(相对光单位值)的比较,目前推荐RLU值500时,为可接受的医院病房清洁物品表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