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188698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7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高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登高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登高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登高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登高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高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高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登高 杜甫,作家: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三别”。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有杜工部集。 少怀大志,但奸相李林甫当权,24岁应试不第;漫游各地,与李白、高适等结交唱和;34岁始寓居长安近10年;43岁,自京赴奉先县,知幼子已饿死,而皇室贵族仍在荒淫逸乐,愤然写下千古绝唱“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47岁始流落西南10年,先后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作品

2、:杜甫生活创作的四个时期: 、读书壮游时期(712-745):(涉世不深) 望岳 、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忧国忧民) 丽人行兵车行出塞 、陷贼为官时期(756-759):(现实主义高峰) 新安吏 石壕吏潼关吏 新婚别 垂老别无家别 、漂泊西南时期(759-770):(诗风高度成熟) 登高登岳阳楼 江村蜀相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创作背景: 体验杜甫写作这首诗时的时代环境、生存遭际和心灵困境,从而为进一步体会诗歌背后深沉的人生感悟和时代内容做准备。 时代环境:此诗写于大历二年(767年) “安史之乱”(755-763)已结束4年,杜甫漂零西南已有8年了,3年后他病死出

3、蜀途中。 生存遭际:作者寄寓夔州(奉节)贫病交加; 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一片混乱; 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 心灵困境:杜甫为排遣抑郁抱病登台写下此诗。,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首联,颔联,写景,仰(山) 俯(江) 仰(山) 俯(江),写景特点 1、对偶工稳 2、用字凝练 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3、笔法错综 有分有合,有山有水 围绕悲秋,情景交融,局部,整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清)王国维,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凄冷: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孤小: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情伤: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

4、三声泪沾裳,独苦: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首联深度分析,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落木萧萧? 生命短暂之感。杜甫生于是年,卒于年,活了岁,写这首诗时已经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不尽长江? 喻示时间的无穷,历史的永恒。两句互相对比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 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虽有无奈,他仍然豁达、坦荡、胸襟开阔,有一种宏大的气势。,颔联深度分析,既然登高前四句之旨在写景 那么,后四句的主旨是什么呢?,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颈联,尾联,抒情,空时,因,果,因果,万里作客 写景特点 1对偶工稳

5、生存遭际 百年登台 2用字凝练 艰难潦倒 3笔法错综 心灵困境 悲秋苦恨,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作客:漂泊它乡。登台: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地点:家乡;参加者:全家人一起;目的:祈求健康长寿。 宋人罗大经评论此诗颈联曰: 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颈联深度分析,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艰难苦恨潦倒停杯的内在含义和相互联系?,尾联深度分析,不仅指国家艰难,更主要还有个人艰难。因为杜甫此时已经是“百年”且“多病” ,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2、“苦恨”的最根

6、本的原因是什么?,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苦恨,两鬓斑白了。,1、“艰难”仅仅指国家艰难吗?,赏析,古人有农历九月九日登高的习俗,这首诗就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重阳节时诗人登高抒怀之作。此时杜甫寓居长江畔的夔州(今四川 省奉节县),患有严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顿。全诗通过对凄清的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诗篇前四句描写登高闻见之景。 首联连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风物具有鲜明的夔州地区特征。这两句不仅是工对的联语,而且句中自对,如“ 天高”对“风急”,“沙白”对“渚清”

7、。句法严谨,语言锤炼,素来被视为佳句。 颔联前句写山,上承首句;后句写水,上承次句。写山为远望 ,写水为俯瞰。落木而说“萧萧”,并以“无边”修饰,如闻秋风萧瑟,如见败叶纷扬;长江而说“ 滚滚”,并用“不尽”一词领起,如闻滚滚涛声,如见湍湍水势。两句诗,无论是描摹形态,还是形容气势,都极为生动传神。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可以体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诗篇后四句抒发登高所生之慨。颈联上句写羁旅之愁。“常作客”,表明诗人多年漂泊不定的处境;“万里”,说明夔州距离家乡非常遥远,是从距离上渲染愁苦之深;“悲秋”,又是从时令上烘托悲哀之重,“秋 ”字是在前两联写足秋意后,顺势带出,并

8、应合着“ 登高 ”的节候。下句写孤病之态。“百年”,犹言一生;“百年多病”,迟暮之年百病缠身 ,痛苦之情可想而知;“独”字,写出举目无亲的孤独感 ;“登台”二字是明点题面,情才因景而生。这两句词意精炼,含意极为丰富,叙述自己远离故乡,长期漂泊,而暮年多病,举目无亲,秋季独自登高,不禁满怀愁绪。,尾联进一步写国势艰危,仕途坎坷,年迈和忧愁引得须发皆白;而因疾病缠身,新来戒酒,所以虽有万般愁绪,也无以排遣。古人重阳节登高照例是要饮酒的,而诗人连这点欢乐也失去了。这一联分承五、六句 :“艰难”备尝是因“常作客”所致;“潦倒”日甚又是“多病”的结果。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 首联着

9、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 ,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 。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象“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细细体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无怪乎胡应麟盛誉其为“旷代之作”清代杨论推崇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杜诗镜铨),明人胡应麟更说此诗“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 。”(诗薮),会考达标检测,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 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 融的意境。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 苦无知音的烦闷; “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 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