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力读后感书评欣赏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188649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注力读后感书评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专注力读后感书评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专注力读后感书评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专注力读后感书评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专注力读后感书评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注力读后感书评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注力读后感书评欣赏(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注力读后感书评欣赏我们把做一件事情的专注程度称作为专注力,每个人的专注力都不同,这也就决定了我们成功的步伐。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专注力呢?小编这里给大家到来了一篇网友对于尔根沃尔夫著作的书籍专注力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专注力是英国作家于尔根-沃尔夫的作品,主要围绕专注力的角度,从探寻个人目标、发现时间模式(转换时间模式)、阻止实现目标的障碍、集中注意于有点、克服拖延、开创第二自我、运用语言技巧、具体解决工作中的邮件、文稿等影响精力分配的事物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怎样在生活和工作中落实80/20法则,提高专注力。书中,既有宏观的制定策略,又有微观的操作技巧。文中内容,有以下几点非常具有启

2、发意义:1、关于运用SMART法则制定目标,具有两个显著的缺陷。文中的论述,非常符合实际的应用情况。任何开创性的事情,都是探索的过程,制定/优化措施与获取反馈永远是最现实的方法。与此同时,初期设计的日期期限,就显然有些死板。2、书中应用神经语言程式学的理论,提出时间模式的概念。书中提出,按照神经语言程式学的概念理论假设,每一种行为模式背后都有一个积极的意愿。虽然有些行为模式是消极的,但是其背后提供的积极意愿可能使对自我的保护。再将消极模式转化成积极模式的同时,应首先保证新模式下能够带来原先消极模式带来的同样结果(“保护意愿”)。这一点对我们形成自律非常有启发意义。例如,我们说自律,在很大程度上

3、我们其实是指要克服拖延的毛病。我们在理智层面上知道正确的事情,在现实层面上却经常不愿意马上去做。这个拖延的行为模式里面的积极意愿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是关于对眼前或当下需要付出的一种恐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拖延一件事情,是因为在内心里认为眼前需要付出的代价太高。这个代价可能是极大的精力,或者是较长的时间,或者就是潜在的高昂费用,通过拖延能够延长我们和这个巨大付出见面的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保护自己内心不出现恐惧的心理。但是,拖延并不能解决问题,问题不解决,并不会凭空消失。最好的办法是将任务拆分成足够小,以满足自己当下心理的承受能够。如果当下自己做起来能够基本上不太费事,或者不太费心,那么这件事情

4、拖延的几率就大大减小了。这个就是微习惯这本书里面的核心原理。而且这个原理,与高效能人士7个习惯中提到的双赢思维有关。我们在需要改变和调整意向策略的时候,兼顾原有策略对对方的利益,应该是双赢策略的核心。也是对方能否接受的一个关键指标。3、书中,在第8章如何管理他人中,提出了与人交往的一项原则是,帮助他们获得对自己的认同感。“任何人都希望自己被他人欣赏、关注,希望自己与众不同”。这一条实际上是在人际交往中的核心原则,也是对我而言最为缺乏的。其本质意义就是“布施”,是言语的布施,是脸色的布施,是姿态的布施。进而也是,时间的布施、爱/关怀的布施。当然,书里面提到的具体的操作方法,包括:学会倾听、增加目

5、光接触、以姓名称呼对方、真诚的赞美、寻求建议(表示尊重对方意见)、感谢等方法,也是很好的具体方法,应该在具体操作层面多加应用。4、书中第9章如何专注于语言以取得非同寻常的效果对我影响极大。我本人是一个不善于沟通和交流的人,也极度渴望得到这方面的指导,这一章就“正中下怀”。文中一开始就开宗明义的介绍了不善于沟通的人,在沟通中表现出的状态。“大多数交谈实际上并不是对话,而是交叉进行的独白而已。你是自己生活中的明星,其他人只不过是配角而已。当然在别人的生活里,他们也是自己的主角,你也只不过是帮衬的配角。我们都在不同的剧本中表演,难怪交谈会困难!”。这段文字对我而言简直就是醍醐灌顶。简直就是对我的交谈

6、的过程的白描。大家各说各话,全然不会倾听。听对方说话,只是为了时刻准备好怎么回应。我们看起来是在交谈,但实际上并没有听到对方到底想要表达什么?这个简直就是低情商的悲哀。这样的体验对双方来说可能都是在浪费时间,没有从交谈中获得关注、理解、认同甚至支持。整个过程,是精力是耗散的,完全没有补充的。当然,作者也提出了,融洽的关系建立在相似性或者对于彼此间相似性的感知上,可以通过寻找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共同兴趣来建立密切的关系,而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最感兴趣的就是他自己。当然,文中也提供了很多具体的沟通的技巧,但是这段话给人的启示是,在沟通过程中双方感情的交流,例如关心、认同是沟通的核心,技巧反而在于其次。通

7、过沟通,把自己的关心、认同、赞美等美好的情感传递出去,既帮对方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对自己来说也是情绪精力的释放与交流。书中其他的观点也多数有很多的启发,例如1001个决定,第二自我等等。但是,就其中巴浦洛夫的狗这一节,书中的观点是,利用条件反射原理,将良好的专注状态与外界的因素进行条件反射,以便于可以随时调用这种状态。对于这个论点,作者其实并没有详细的阐述怎么实现,只是原理性的介绍了巴浦洛夫的狗这个经典的条件反射实验。要知道,要想建立条件反射,前提就必需有足够频繁的刺激。既然好的状态是可遇不可求的,那么怎么能够集中的进行频繁的刺激呢?如何没有频繁的刺激来建立联系,条件反射岂不是成了空中楼阁?这一条从道理上解释不通,让人莫名所以。整体上来说,虽然这本书内容上涉略很广,但基本上围绕着专注力这个核心主题。虽然有些内容有些难以理解,虽然有些内容可能是拼凑而来,但是作为大众读本来说,还是值得推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