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十七十八世纪课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182648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文论十七十八世纪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西方文论十七十八世纪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西方文论十七十八世纪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西方文论十七十八世纪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西方文论十七十八世纪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文论十七十八世纪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文论十七十八世纪课件(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理 性 的 17 世 纪,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地理大发现,还有科学的发展,它们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欧洲的商业革命。商业革命除了上述事件所提供的人才、技术、知识、交通、自由等客观条件外,还有人们主观上的重视和提倡,这就是大约从1600年到1700年达到全盛期的重商主义的学说和政策及其实践。特别是宗教改革和商业革命,在政治上的一个表现和发展,就是现代国家制度的产生,在17世纪,其形式主要是群主专制。所以17世纪常被称作:“君主时代”、“专制主义时代”、“列强时代”,其中最强盛的,是路易十四的法国。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从13世纪开始逐渐演变来的。法国走向君主专制的道路,是欧洲各国的缩影,甚

2、至连共和政体存在最多的意大利,也早就被君主政体所代替。,后来,随着君主专制在英、法等国的建立,专制主义的政治理论的写作,就转移到英、法等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三人,即法国的让波丹(1530-1596)的雨果格劳秀斯(1583-1645)的托马斯霍(1588-1679)。,17世纪不仅是一个君主的世纪,而且还是一个天才的世纪,即思想活跃追求创新的世纪,这主要表现在科学和哲学的巨大发展上。 古希腊以亚里士多德和欧几里得为代表的、建立在类比理性基础上的科学,即所谓“第一科学“,在中世纪的西方并没有得到继承和发展,而同一时期,东方科学却大放异彩,特别是中国,出现了纸、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四大发明。

3、6世纪的天文学革命,促成了17世纪的力学革命,为天文学革命作出贡献的伽利略、开普勒,也是这场力学革命的开路先锋,而最终完成力学革命的,是在伽利略逝世那一年诞生的英国的牛顿(1642-1727)。,堪与科学发展相媲美的,是17世纪的哲学。近代精神的最主要之点,一是对知识的重视和渴求;二是对真理的独立追求。 理性主义在17世纪大行其道,还同数学与它的交相辉映大有关系。数学不仅是一门计算的科学,而且还是一种思维的工具。甚至在很少受数学方法影响的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中,也有热衷于数学的,当然这是个例外,他就是霍布斯。,第五章 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指十七世纪法国君主专制时期倡导摹仿古典,它是欧洲由封建社

4、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一种带有浓厚宫廷色彩、贵族倾向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想。它把向古典学习推到极点,使之系统化、法律化,而且较多的是在政治、伦理上对古罗马精神的借用,赋予更多的现时代的官方意志。,一、 新古典主义文论产生的文化语境及特征 1、 政治基础中央集权制 旧贵族与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相抗衡,在斗争夹缝中,王权得以强大起来。王权、宫廷成为社会统一与文明的中心,外地精华云集京城,研究宫廷城市,摹仿宫廷。宫廷成为政治文化的中心。路易十四时代,加强对文化、文学艺术活动的领导控制,笼络文化人于宫廷,成立法兰西学士院,兴建凡尔赛宫,制定创作法规,以服从君主王权的意志和封建专制社会秩序。,2、哲学基础

5、唯理主义 笛卡儿的唯理主义哲学强调理性主宰,理性是真理的标准。理性是证明人的存在、认识世界的尺度。“严格说,我只是一个思维物”。理性即良知,即本性,对每个人是均等的、普遍的、永恒的。真理是永恒必然的,因此宇宙万物有一定的常理,道德上有一定的情理,文艺上有一定的义理。,3、 文化历史传统: 路易十四统治的时代,崇尚古罗马的公民义务、臣民精神。外地精华云集首都。追逐贵族风习,寻求典雅规范。 以唯理主义为哲学基础,以宫廷趣味为准则的古典主义具有以下特点: A、 对理性的推崇强调。 B、 对公民义务的强调。 C、 艺术形式的典雅规范。 D、 唯古典是从。,二、 布瓦洛诗的艺术 诗的艺术(论诗艺)被称为

6、古典主义法典。其主要观点及内容: 1、理性原则: 其理论渊源:亚里斯多德称艺术创作是“心之理性的生产”,贺拉斯认为“要写作成功,判断力是开端和源泉。” 布瓦洛强调的理性是笛卡尔主义的理性,即人天生就有的良知,这是一种抽象的、不变的,普遍地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底的判断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理性或良知是与生俱来、天然均等的,它普遍人性的一部分。只有抓住普遍永恒性的作品才是美的。他认为理性是艺术达到完美的最高尺度,是创作与批评的最高原则。 “首先须爱理性;愿你的一切文章永远只凭理性获得价值和光芒。” “我绝对不能欣赏一个背理的神奇,感动人的绝不是人所不信的东西” “不管写什么主题,崇高还是谐谑,都要情

7、理和音韵永远互相配合。”,在布瓦洛看来,理性是文学的基础,也是文学的目的,遵从理性是艺术达到完美的根本途径。理性之所以重要在于它能帮助诗人正确认识事物的关系、程序、条理,可以帮助作家写出有条有理、合乎情理的文章。人们凭借理性判断是非真伪,凭借理性从善避恶,求得真理。真理是理性的产物。美的东西必然是符合理性的,理性=真实=美。但他并不反对艺术表达情感。但他认为不论是作家的情感和想象,还是艺术的内容和形式,都必须服从理性。,在内容上,他主张表现高贵人物,歌颂王权。反对在艺术上表现“市井”、“村俗”。在形式方面,强调形式要符合内容的理性要求,也必须合乎情理。反对以辞害义,因韵伤理。主张运用“恰如其分

8、”、“尺度严密”的形式把理性内容清晰明白的表达出来。强调艺术形式的规范化。如对戏剧:“我们要求艺术地布置剧情的发展;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结尾维持着舞台充实。”这就使“三一律”。它来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学者卡斯特尔维屈罗对亚里斯多德的诗学的解释。直到18世纪浪漫主义戏剧兴起,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予以批判,才失去权威性。,2、摹仿自然原则: “要永远追随自然,一步也不要离开自然。” “写每个人都要抱着他的本性不移。” 布瓦洛的“自然”不只指客观自然界,而且指合乎常情常理的事物,特别是指合乎常情常理的人性。他认为,人性的根基是理性,因此合乎理性的人性才是人性的自然,自然的也就是理性

9、的。要求以理性去筛选自然,改造自然,表现合乎理性的自然事物。这种合乎情理的自然,在人物上要求描写定性与共性。不允许描写性格的人和发展变化。“自然”主要指的是“城市”和“宫廷”。因此,他的自然原则是理性原则的补充。,3、尊崇古典、摹仿古典。 文艺的基本任务是摹仿自然,摹仿自然的最好办法即摹仿古典,因为古典即自然,摹仿古人即摹仿自然。古典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对自然的描写尽善尽美,抓到了普遍永恒的人性。摹仿古典是获得表现自然的最好办法。 “荷马之所以令人倾倒完全是从大自然学来的,他的书是众妙之门,并且取之不尽,不论他拈到什么,他都能点石成金,一经到他手里,腐朽也变为神奇。”,4、形式的规范与

10、技巧的完美。 文艺题材体裁的规定: 悲剧写人的巨大不幸,激情冲突的痛苦,属高雅体裁,以严肃的诗体加以表现;喜剧、讽刺诗写日常生活中琐事和人的弱点,属低级体裁,可以日常生活的散文化的语言;田园诗写和平宁静的心绪和庄园风景;哀歌写忧郁的爱情。总之,“诗体各有其美”,不同的内容要选择不同的形式。 结构上:构思要清楚,布局要合理,不落俗套,剪裁要恰当。 语言要简洁、明晰、朴质、典雅、流畅。 戏剧“三一律”原则。即时间、地点、情节的一致。,(二)诗的艺术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诗的艺术提出了一些健康的现实主义的见解,其艺术见解、观点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对国家民族的统一起了促进的作用。但其明显带有封建宫廷色

11、彩,保守倾向,把向古代学习引向教条。,三、 古今之争 贯穿于整个古典主义时期的文艺之争,集中体现在对古代文化遗产的态度上,围绕如何对待古典的问题出现了崇今派和厚古派。争论的焦点是:古典是否具有永恒的法典的意义。究竟是古人高明还是今人高明。厚古派代表的势力,以布瓦洛、夏普兰为代表,强调服从古典;崇今派、革新派代表人物以帕罗、圣艾弗蒙、奥施耶为代表。艾弗蒙提出: “诗学固然是一部好书,但它也并未完善道可以指导一切民族和一切时代。我们应该把脚移到一个新的制度上站着,才能适应现似的带的趋向和精神。”,艾弗蒙的观点: 首先,反对文学创作脱离现实而一味沉浸在神化和虚构中。 其次,批评古代悲剧所产生的社会心

12、理效果。认为古代悲剧“引起人们恐惧和怜悯心理的过火的表演”。 最后,反对盲目崇拜古代文学创作,不承认存在永恒的理性法则。 古今之争的根由在于古典主义对古典的继承走向僵化、教条化,抑制了文艺创作的发展。它是萌芽的浪漫的自由的文学对古典主义的反拨。,启 蒙 的 18 世 纪,18世纪有两件大事载入世界史册,一是北美的独立战争(1775-1783),一是法国的资产阶级大革命(1789-1794),这两件事最终都取得了胜利:北美的13个殖民地都说脱离英国而独立,建立了美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美利坚合众国。,什么是“启蒙”呢? 启蒙就是摔掉拐杖,自己解放自己。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之后,欧洲又一

13、次大规模的文化思想运动,但它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又有显著的不同。其一,文艺复兴和宗教和宗教改革都有所依托;其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其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在哲学上、在宗教上、在文艺上、在政治上。首先来自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其次,这些思想资料还来自第二个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英国。最后,这些思想资料还来自法国自己的传统。正因为如此,所以启蒙运动的矛头,首先指向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18世纪的的理性同17世纪的理性有什么不同呢?狄德罗把理性当作“人类认识真理的自然能力”,换句话说说,作为一种方法论和思维方式的理性,在17世纪表现为笛卡尔的数学方法,即从作为一般原理的天赋观念出发,通过概念的逻辑

14、,从一般演绎出个别,从原理演绎出现象。,18世纪的法国社会思潮还包括:启蒙运动如此迅猛产生,如此广泛传播,如此产生巨大作用和影响,都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历史的现实的条件及其必然性的。首先一个条件是,其次,出现了进行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的许多组织、机构、媒介、如学会、沙龙之类的东西。再次,由于有读者群,由于有传播媒介,所以出版事业兴旺发达。最后,还应指出,启蒙运动的产生,同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很大关系。,第六章 法国“百科全书派”的美学,18世纪是一个通情达理的时代,理性是从上一世纪即17世纪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的,而情感则是矫理性偏颇之弊而新提出来的,在美学上最早体现这一时代风尚的,丢波(167

15、0-1742)神甫,他在1719年写的关于诗与画的批评意见中,主张一种感情沟通说的美学思想,他承认“艺术模仿自然”这个古老信条,但强调的不是理性,而是情感,因为情感是人性的第一需要和基本特征,可以劝说人们放弃自己的理论,却无法劝说人们放弃自己的情感。因此,艺术应该是感染人和打动人的,只有把活动处理、描绘得能感动人的人,才能够取得诗人的称号。“要达到这一点,不是通过风格、技巧,而是通过题材、内容;不是通过寓言、幻觉,而是通过真实、自然,“艺术对我们的吸引 力与艺术真实成正比。丢波还指出,艺术创作需要天才,如同植物的生命,天才不仅需要大脑、血液、灵魂、体质等因素的巧妙组合,也需要气候、土壤、 空气

16、以及社会环境等风土地人情的客观条件。,另一位批评家巴托(1713-1786)在其所著美的艺术的同一原理(1746)中,虽然也承认艺术模仿自然的命题,但带有更多理想主义的倾向,他反对把自然看作与人毫无关系的独立存在,而是看作与人有利害关系的东西,因而艺术模仿自然不是盲目地抄袭,而是同人的情感、意蕴、审美趣味相联系,其目的是使人喜欢、振奋,获得快感。总之,艺术模仿自然,应该是模仿美的自然。比如,诗歌的本质,就同诗人的虚构、激情、韵律等相联系。,在文艺上,伏尔泰自称:“我爱所有九个缪斯女神,并尽力在每一个女神那里取得成功”。表现在他坚定不移地恪守“三一律”,其原因,一是贯彻他的理性原则;二昌反对无政府主义;三是为了美和和谐:“主我们像伟大的高乃依那样坚持三一律罢,伏尔泰为哲学辞典写过“美”的条目。,伏尔泰的两位门徒马蒙台尔(1723-1799)和拉哈伯(1769-1803)似乎更符合古典主义的正统,前者著有法国诗学(1763)和文学要素(17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